
【箩筐·遇见】那一刻,我开启了学科变身(散文)
秋风送爽,桂花飘香,随着九月开学季的到来,学生陆续走进学校,寂静的校园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当我一接到教务副校长的电话,就快步朝学校会议室走去。进去一看,领导们都到了,个个表情严肃。校长看见我,赶忙示意我先坐下,然后起身倒了一杯水放到我面前。她面带微笑对我说:“我知道,学校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突然,很不公平,你也将面临很多困难。不过,根据你平时的良好表现,如今这件事只有交给你才最放心。你文章写得那么好,好多语文老师非常羡慕,你不教语文是不是有点可惜了?”
原来,开学前夕,学校三名语文老师被调走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校领导有点措手不及。
校长说的这番话,我无言以对,但心头像被压了一块大石头。因为我教了二十多年物理,对教语文一窍不通。我沉默了片刻,认真地说:这写文章与教语文差距很大,写文章需要反复打磨,可教小学生六年级语文需要抓好基础和阅读,这是两码事。你这样想就对了,语文课也需要好好打磨,才能讲得精彩。我还听说,你刚参加工作那会教过语文,而且还教得相当不错。你有这方面的基础,就不要再推辞了。
校长消息真灵通,教语文是三十年前的事,我都差点忘了,她怎么就翻出来了?其实,平日里校长待我们亲如兄弟姐妹。她不仅为人热情,关心同事,而且务实求真。她经常把老师和学生的事当成她自己的事,尽心尽力帮忙解决。记得有一次,一位老师的妻子生病住院,她不仅几次前去探望,还给那位老师子女的生活做了细致周到的安排。她对学生的关爱也是如此,经常自己掏腰包为家庭贫困的学生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她也不画大饼,不讲架子,一心一意为师生办实事。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她除了是我们的“当家人”之外,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觉得压力山大,是因为教语文缺少底气。以前我教过小学五年级语文不假,但那是老黄历了,根本不值一提。
领导们的讨论还在热烈进行中,突然,我听到校长说她想带两个班的语文课。李副校长对她说:你作为一校之长,身兼数职,肯定忙不过来,还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校长哑然失笑,同意只带一个班的语文课。那一刻,我的心情变得五味杂陈。教了近三十年的理科,怎么就突然来个角色大转变,如果说出去,让一直关注和支持我的同行和学生怎么看?会不会认为我是犯了什么错或者不能胜任物理教学。我忽然想起《平凡的世界》中所说的:“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再看看校长,除操心学校杂七杂八的事,也要带一个班的语文,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学校的安排呢?想到这里,我默默走出了学校会议室。
当我回到家里时,妻子已为我借来了语文课本和教学用书。原来,妻子早就知道我要教语文。妻子说:谁让你平时爱写文章,喜欢舞文弄墨呢。校长刚又打来电话,让我支持你的工作。
我轻轻拿起六年级语文课本,一种久违的熟悉感扑面而来。刚毕业那年,我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学校,一开始学校让我代三、四年级数学。谁知国庆节后,领导让我教五年级语文兼数学,还有自然,品社和科学,基本上算是包班制。那时的五年级相当于现在的六年级,都是小学毕业班,学生们都面临着小升初。
为了教好语文,我先是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借来教案,研究教法,并结合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教学方案。记得上中学时,语文老师告诉我们,学语文离不开读、背、写、思。因此,我一开学都注重培养学生这些能力,每天早读时间,我与学生一起读书,不折不扣检查学生背书,有错误及时纠正,并不断鼓励他们,争取在小升初毕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我带的班成绩位于统考前三名,几乎让学校所有老师惊掉了下巴,领导也对我刮目相看。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班的成绩原来一直是倒数,其他老师都不愿意带。
如今,六年级语文的教材和当年的五年级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像人体大换血,内容根本不一样。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的我,人到中年,精力和思维能跟上吗?能教好学生吗?我打开课本,看了一遍一单元的语文课,心中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可对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还是一片茫然。我灵机一动,把电话打向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未了,这位老师竟半开玩笑地说:好好地教着自己擅长的理科,咋有心思来研究语文课标了?是不是有亲戚要考教资呀?是的,有重要的亲戚,可能将来会与你同一学科组,开学你就会知道了!我暗自发笑,自己竟然也卖起了关子。
拿到《语文课标》,我开启了提前备课模式。若在以前,我是万不会这样的,因为教了二十多年的物理,课本每一节重难点、教学内容早已烂熟于心,根本不用仔细研究。开学那几天,不断有好心人劝我:你让校长去找找局里,让上级想办法给咱学安排几个专业语文教师,你这一转行,万一弄砸锅可不好办。我说:难道你不了解咱们的校长吗?她不会把困难向上交。这种情况,若等上级调配,恐怕一时半会也没有新老师来。我先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吧!
开学后的那段日子,我忙得如陀螺,身心处于高度紧张和忙碌状态。先是到一个班当“学生”,听同头课李老师讲课,然后到我所教班去上课,如此来回循环。在挤时间听课的同时,我也间或上网看课堂实录。在恶补中,我把我学到的见解和感悟,及时记录到教学反馈一栏,以便完善和改进自己的语文教学。尽管那时在我心中,有一种忐忑不安和一种不甘心,但我深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乎,听同头课成了我上好语文课的一种学习和借鉴,这也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
为了更快地提升我的语文教学水平,我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自己讲课中存在的短板,也在课后向同课头老师讨教。同时,我也邀请他们听我讲课,给我把脉指正。渐渐地,我在领悟中发现,提升语文课的课堂气氛,不仅需要语言美,对学生有吸引力,还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能唱独角戏。
尽管这几年我不断有小文登上报刊,但这种欣喜根本无法与教语文的充实感相提并论。那段时间,校长时不时来我课堂听课,这是一种鼓励,也鞭策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后交流中,我不断听到领导和其他同事的肯定和赞许,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正如校长所说:这不仅是在开启语文教学的命运共同体,而是在探索农村学校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期中调研考试结束后,我没有笫一时间去看学生考试分数,而是在忙着做卷面分析。有一位领导走进我们年级办公室,笑着告诉我:成绩出来了,同头课成绩差距微乎其微!我的心情如释重负般,感到一阵轻松。
面对这一批学生,我还是有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为此,我除了不断学习,优化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外,也尽最大努力组织好每一节课的语言表达,并在读,背,听,说,写等方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动力。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背书难和作文难问题,我特意建了一个背书群,学生可在周末随时将自己背书的视频发到群中交流,也可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文章分享到群中,让大家学习指正。当然,我也利用业余时间将他们写得好的文章,修改,打磨,增色,帮其发到相关文学平台上,激发同学们找到提高写作兴趣的生长点。
对于学生在语文阅读力存在的阅读面窄,阅读兴趣不浓,不知道如何去阅读的问题。我和学校协商,每周增加了一节课外阅读课。在课上,我把自己精选出的范文先让学生读一遍,再让他们带着问题分析,进而从语文基础知识,字词上升到学会赏析,渐渐地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渐渐浓厚起来。
教理科有理科的难,教语文也有苦也有乐。半年来,为了上早自习,我中断了多年养成的晨练习惯,但我多了早上读书的时间,学生面对面背书过程中,我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星期天对我的所有学生进行家访。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在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快乐感增强,我与学生之同的亲合力不断也加强了。截至今天,我的学生的作品有40多篇上了网络平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同学们的努力下,我教语文的信心日益高涨,渐入佳境。
不知不觉,本学期接近尾声,回顾这一百多天忙碌的日子,感慨不已。但我由开始的沉重紧张心情,变得更加冷静、沉稳。我想通过学科变身的切身感受,再次勉励自己:路是人走出来的,我既然踏上了语文教学之路,就要勇往直前走下去。尽管山重水复,但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就会迎来柳暗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