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圣尼古拉教堂经过一段痛(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圣尼古拉教堂经过一段痛(散文)


作者:海涛天鹰 秀才,1628.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2发表时间:2024-01-14 07:03:12

【东篱·既往】圣尼古拉教堂经过一段痛(散文)
   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以荟萃俄罗斯经典建筑而闻名遐迩,它就是伏尔加庄园。
   伏尔加庄园坐落在哈尔滨市郊美丽的阿什河畔,占地60多万平方米,是以哈尔滨历史为依托,俄罗斯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文化旅游景区。庄园内再现了“圣・尼古拉教堂”、“巴甫洛夫城堡”、“米尼阿久尔餐厅”、“比得洛夫艺术宫”等四十多幢俄罗斯风情老建筑,这些建筑是俄罗斯经典建筑中历史凝固的完美拷贝。在这些经典建筑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圣・尼古拉大教堂。
   圣・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亦称中央寺院。旧址位于哈尔滨市新市街(大直街)与车站街(红军街)十字路口中心广场。
   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俄罗斯人涌入哈尔滨,东正教也随之而来。为了满足教徒宗教活动的需要,东清铁路工程局经沙皇尼古拉二世钦审批准,修建了这座教堂。教堂以城市主保圣徒尼古拉・米尔里基斯基名字命名,故名“圣・尼古拉教堂。
   为了设计建造这座教堂,专门在首都圣彼得堡举办了竞赛会,教会建筑设计师鲍达耶夫斯基的设计方案最终胜出。圣・尼古拉教堂建筑面积393.46平方米,属古典“哥特式”的八面体木质教堂。建造教堂用的木材并没有采用临近的西伯利亚森林的木材,而是选择了从遥远的大洋彼岸加拿大运来更为优质的红松。教堂所用的圣物,圣像及教堂大钟均由莫斯科运到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以它卓越的艺术造型与精致的镶嵌技巧成为世界经典建筑作品之一。
   教堂于1899年10月13日“圣母节”奠基,1900年春开工建设,中间因义和团围攻哈尔滨一度被迫停工,但还是于1900年12月18日顺利竣工,历时一年,建设速度之快历史罕见。教堂总耗资20万卢布。是整个远东乃至整个中国最大的木制俄式东正教教堂。令人痛惜的是,这座曾经被哈尔滨人引以为傲的标志性建筑,没有倒在义和团的大刀长矛下,却在“红卫兵”的愤怒声讨中拆毁。
  
   二
   “1966年8月23日是个秋阳浮躁的日子。”当年在哈尔滨工作,后来曾任黑龙江文联副主席的徐景璋在他的《怀念喇嘛台》一文中这样描述:我意识到它再也不会走进我的画纸了,便坐在国际旅行社门前的道牙子上看红卫兵拆教堂,也算送它上路吧!喇嘛台虽是一座木结构建筑,但是构致严谨,十分坚固。尽管红卫兵爬上了屋顶和那几个”洋葱头”,也只能摇旗呐喊,折腾了好长时间也没能将十字架拆掉。喇嘛台周围人越聚越多,大多是围观群众,将南来北往的有轨电车全阻住了。红卫兵有些着急了,有人喊”用火烧”,也有人叫”用坦克撞”,秩序乱成一锅粥。正在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开来一辆消防车,停靠在教堂东面,云梯支起来了,有人用钢缆将十字架缚在云梯上,又折腾了一阵子终于将十字架掀下来。红卫兵们一阵欢呼。天色向晚,人们逐渐散去,那教堂还没被拆除,红卫兵还得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第二早晨,我特地到喇嘛台看看,它只剩下残墙断檩了。喇嘛台就这样消失了。随后,“东方莫斯科”也逐渐被肢解,现在只剩下残鳞败羽了。
   时任黑龙江省新闻图片社摄影记者的宋辉作为目击者也目睹了当时的场景:不知谁喊了一声“冲进去!”随着声音,年轻人蜂拥着向教堂进军,尽管主教声嘶力竭的喊着:“我们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教友爬上屋顶挥舞着五星红旗,有关方面干部劝阻,但仍不能阻挡绷着疯狂神经的人们,他们鱼贯而入,首先冲上了钟楼,随着有节奏的号子,屋顶上的五个十字架纷纷坠地……
   我对圣・尼古拉教堂是有印象的。5岁那年曾随父母乘坐“斗子车”去道里买卖街参加堂姐儿子的婚礼,路过教堂。那是我第一次认识教堂。记忆中的教堂非常高大雄伟,尖尖的塔楼顶上矗立着金色的十字架,十分耀眼。教堂周围是一圈铁围栏,围栏里面有很多花草和树木,幽静而神秘。教堂屋顶上有很多鸽子,当教堂钟声响起的时候,鸽子从屋顶飞起来,在教堂上空盘旋,蔚为壮观。围栏的外面是环形大马路,四通八达。马路上有纵横交错的“摩电”车轨道,空中悬挂着密如蛛网的有轨车电线。我上小学的时候,也多次和同学去南岗玩儿,每次路过大教堂都驻足观赏一会儿,它精美的建筑艺术魅力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它的损毁给哈尔滨人留下了永远的痛。
  
   三
   2006年7月,在有识之士的长期努力和哈尔滨市民的强烈要求下,圣・尼古拉教堂获准复建。复建工程在伏尔加庄园展开,经过三年的精心打造,这座曾经承载着哈尔滨历史记忆的老建筑,在“逝世”了四十三年后竟奇迹般地“复活”,重见天日。得到消息,老哈尔滨人不禁热泪盈眶、难掩激动。一个建筑,两个世纪,三个年代,只有见证过圣・尼古拉教堂历史沧桑的老哈尔滨人,才懂得这座教堂对哈尔滨的意义。
   复建后的圣・尼古拉教堂作为“尼古拉建筑艺术馆”对外开放。圣・尼古拉教堂不仅是伏尔加庄园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俄文化交流中心,更是老哈尔滨人追忆旧时光的打卡地。
   2023年9月30日,我来到伏尔加庄园,盛览了一直停留在儿时记忆里的这座神圣的大教堂。
   推开庄园的大门,远远就看见在秋阳下熠熠生辉的大教堂金色“洋葱头”圆顶和大十字架。跨过一座木拱桥,圣・尼古拉大教堂的雄伟身姿便一览无余地展现在面前。它还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模样,只是颜色上略有变化,原来的教堂顶蓬是蓝灰色的,现在是绿色,虽然差别不大,但是与我心中的完美形象还是有瑕疵,小有遗憾。
   圣・尼古拉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八面体,井干式木结构,整座建筑主体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完全靠圆木相互咬合。墙体以整齐的圆木水平叠砌而成,主入口处有双向室外木楼梯,覆以双坡顶篷,中部交叉成焰心状尖拱,拱心饰以精致的木刻花饰楼梯。主入口上层为耸起的钟楼,四面透空,覆盖陡峭的四坡顶,正中穿插坡度稍缓的双坡屋顶,下悬一口大钟,两侧各悬挂几口小钟,每当悠扬的钟声响起的时候,袅袅余音一定会随着正脊耸立的三个小“洋葱头”屋顶飘向空中。这三个并排而立的“洋葱头”顶饱满圆润,形态优美。建筑正中耸起向内收缩的八面体鼓座,南北两侧次要入口上方穿插以双坡屋顶,山花板饰以精致的雕刻。八面体鼓座之上是一段略有放开的过渡结构,在此之上耸立高高的帐篷顶,帐篷顶基部呈十字形穿插四个焰心形尖拱,与主入口上方的尖拱相呼应。中央圆顶上矗立钢制镀金大十字架,帐篷顶的端部又接一个小“洋葱头”顶,使屋顶的形态更加丰满,同时也起到了统一和协调其他几个“洋葱头”的作用,使整座建筑造型完美匀称。
   复建圣・尼古拉教堂的时候,为了逼真再现当年圣・尼古拉教堂的风采,建设方专门从俄罗斯国家功勋建筑师柯拉金处购买了当年教堂的设计图纸,并邀请建筑师本人亲自来指导复建工程。复建后的圣尼古拉教堂和原型一样采用了同样的纯木制结构,并搭建了形状为象征着哈尔滨冰雪文化的雪花塔。
   教堂内部古朴典雅,陈设都是按原比例制作的,为恢复其原貌,建筑内的大钟、圣像、烛台等绝大部分物品,都是在俄罗斯订制的,就连桌椅的样式、颜色、外墙装饰图案尺寸、造型等细节,都力争恢复建筑的原汁原味。
   教堂建设过程中,许多当年的“红卫兵”“走资派”,都闻讯而来,一睹风采。不少曾经在哈尔滨居住过的俄侨也不远万里前来参观,忆起往事,感慨万分。
   作为建筑艺术博物馆,馆内珍藏的珍贵历史照片,见证了百年哈尔滨的城市变迁,悠远的钟声唤回了人们对“东方莫斯科”的久远记忆。
  
   四
   一座城市,都有地标性建筑。地标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气质,甚至是城市的灵魂,当巴黎圣母院在大火中坍塌,巴黎失去的不仅是一座城市地标,而是意味着这座城市灵魂的丧失。
   圣・尼古拉教堂的成功复建,或许能让老哈尔滨人得到一丝宽慰,但是留在他们心中的创伤,永远难以抚平,痛还是痛。
   封面照片拍摄者叫朱俊峰,拍摄于1966年8月23日。那天,他骑自行车上班路过“喇嘛台”,见数百红卫兵正在拆“喇嘛台”。他和在场的市民都十分震惊,但又敢怒不敢言。于是,他蹬车去单位取来相机,推着自行车混杂在人群中,将调好光圈的相机藏在黄书包里,寻找到最佳拍摄位置,冒险为“喇嘛台”拍下最后一瞥。
   朱俊峰原是中国展览馆协会副秘书长兼中国展览杂志总编,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著名收藏家。我们感谢他为这段历史留下了沉痛的影像吧,记住沉痛,不是为了哀悼,而是避免破坏历史。
   历史不会重演。再次重建修复,这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用痛记住的历史,格外沉重。或许,历史江山这样,在不断给它增加历史的厚度吧。哈尔滨属于历史的,也属于现代的,现代与历史衔接,不能缺少这座圣・尼古拉教堂。
   友好,是世界的主题,圣・尼古拉教堂是两国历史的一个见证,它比记载在书本上的历史更立体,更生动。但愿那个痛,就在那个时间节点上结上疤,把痛盖住。
   让圣・尼古拉教堂的钟声,每一次都敲响和平的声音。
  
   江山文学原创首发
  

共 35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幢俄罗斯风情的经典建筑,曾像一道绚丽的彩虹,辉映在哈尔滨这座灿烂冰城中。然而,它却经历了从辉煌到覆灭又走向重生的多舛的命运,在老哈尔滨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做为一系列变故的亲历者,作者海涛老师,用它翔实,厚重的笔触,表现了在这座教堂的兴衰下,作者深深的惋惜之情。曾经气势恢宏的尼古拉教堂,于19世纪初建成,它在众多哈尔滨城市的俄罗斯建筑中最负盛名,颇具经典,红极一时。然而在1966年的政治运动中,被野蛮的拆除。2006年,虽在多方的努力和呼唤下,尼古拉教堂得以重建。然而终究已非原味,并且以建筑博物馆之面目示人,也少了一种内在的气蕴。如此这些,都在作者的内心留下了隐隐的遗憾。文章以作者亲历为介入点,使行文有了情感,有了温度,加上缜密的思维,谨言的布局,让文章有了很强的感染力,也引发作者强烈共鸣!感受怀旧佳作,莫忘历史!老师创作辛苦了!感谢赐稿!遥祝冬安!【东篱编辑-郑德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12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1-14 07:11:02
  一座经典俄罗斯教堂的兴衰,不仅引发了作者,也触动了这个教堂所在城市中,所有人的情感的起伏。在文章中,海涛老师以纪实的手法,以翔实,厚重的笔触,表达了在教堂的沉浮中,人们的一种隐隐的惋惜和遗憾,及对其命运的关注。老师创作辛苦了!遥祝冬暖,吉祥!
回复1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24-01-15 09:58:58
  感谢郑老师的精彩编按和留言。编辑辛苦,敬茶。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14 08:13:17
  有的历史,总是给我们留下痛。痛,不是教堂被毁,而是尊重历史的心的受伤。作者把圣?尼古拉教堂的这段被毁的历史拿出来,是带着很大勇气的,当年那段摧毁镜头,不是革命,而是无知式的破坏。作为中俄历史文化交融的产物——圣?尼古拉教堂,留下了一段痛心的过往,实在让人不堪。作者具有史学家的文笔和感情的深沉。海涛老师的文章以厚重著称,果然。遥握,问候冬祺,谨祝创丰,身体安康!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24-01-15 10:12:14
  非常感谢您的精彩留言。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只有传承历史韵味、坚守文化品位的城市,才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城市。圣尼古拉教堂就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灵魂,它的损毁给哈尔滨人留下了无法抚平的伤痛。感谢您的精心润笔,祝您创作愉快,身体安康!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14 08:19:17
  从今天的眼光看,我特别为哈尔滨人能够复原圣?尼古拉教堂的举动感到温暖。就像黄鹤楼,几度火焚,几度挺起,这是一直有价值的涅槃,也就是重生。一个民族,能够正视历史,并以情怀修复和尊重历史,才是值得歌颂的。中华民族就饱经痛苦的,这些痛,会成为我们含痛前行的动力,复兴的大旗永远高举,这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怀才拜读,算是读后感吧。遥握,问安!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岚亮        2024-01-14 13:49:16
  圣尼古拉教堂,作为一座辉煌的建筑,在历史的烟云中,几度沉浮,现已重建,令人欣慰。拜读海涛天鹰老师佳作,但愿荒唐不再重演,平安的钟声长存。
回复4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24-01-15 10:14:11
  感谢岚亮老师精彩点评!遥握,问好,祝快乐。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1-14 14:29:45
  圣尼古拉教堂不管是过去的,还在现在的,都在海涛老师的笔下复活了。此文脉络相当清晰,圣尼古拉教堂的来历与渊源,拆除与重建都有着鲜活的记录。而语言是典雅优美的,情感是真实细腻的,读着极具感染力,令人不舍掩卷!好文,点赞!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冬暖笔丰!
回复5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24-01-15 10:27:09
  老不写东西文字生疏了,草草而为,惨不忍睹 敢谢湘莉老师百忙当中深情留评。问好,祝安!
6 楼        文友:枫桦        2024-01-14 14:55:43
  文革期间,破坏了多少好东西,现在想起来真的让人心痛。这座俄罗斯教堂,以历史的辉煌而成名,恢复重建势在必行。拜读老师的好文,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6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24-01-15 10:29:00
  感谢枫华老师一如既往留言支持,深谢,祝好!
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1-14 19:01:14
  我在哈尔滨生活四年,未见该教堂,原来,已被红卫兵拆掉。以后有机会,去庄园看看。老师的文,回忆了教堂的今昔,抒发了自己对这一建筑的情感。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引人思考的好文章,拜读学习,祝冬暖,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7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24-01-15 10:35:08
  感谢老师光临惠顾留言鼓励。圣尼古拉教堂是1963年8月23日被红卫兵拆除的,那年我9岁。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座教堂,而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遥握,问好。
8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1-15 18:36:00
  拜读学习了,为海涛老师热爱家乡的情怀点赞!铭记、尊重家乡的历史,虽心痛却是一种责任,这也是一种担当,修复它,责无旁贷,对生在哈尔滨长在哈尔滨的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遥握问好海涛老师,创作辛苦了,敬茶!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8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24-01-26 10:23:28
  感谢老师留言鼓励!问好,冬暖。
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5 06:39:14
  祝贺海涛天鹰大哥佳作摘精!寒冬,大哥注意保暖。
怀才抱器
回复9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24-01-26 10:25:41
  感谢您精心润色,点睛之笔,增色生辉。再谢!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