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微型小说 >> 【丁香】前面就是路遥纪念馆(小说)

精品 【丁香】前面就是路遥纪念馆(小说)


作者:老话 秀才,1231.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9发表时间:2024-01-16 08:46:21


   再走十几里的车程就到清涧县城了。雨刮器间歇性地揩拭着挡风玻璃上的雨点。这是他们旅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前几年就耳闻著名作家路遥出生的这个县,在他故居的对过建造了一座纪念馆。杜鸣与妻子都是路遥的“粉丝”,他们通读了路遥几乎所有的作品,早盼望走“近”这位著作等身、苦水里浸泡了一生的“殉道者”。女儿听见他们的提议,眉飞色舞地学说着河南、四川话说“中”、“要的”。他们探亲从新疆一路匆匆忙忙往回赶,女儿开学前,妻子还有许多事儿要操办呢。可是,路过绥德县城女儿就嚷嚷着“饿死了”、“前心贴后心啦”要停下来吃饭。杜鸣开玩笑说:“前面就有精神食粮。”女儿白了父亲一眼,咕嘟着嘴,鼻子里哼了一声,心不在焉地去看车窗外掠过的“穷山恶水”和稀稀拉拉的枣树。
   沿一条涧河,擦着山根,他开着车艰难地绕着、躲着路上连绵不断的拉煤的大卡。堵车时,他就扭头眺望两边秋雨笼罩下的黛色的沟沟壑壑。他想象着幼年路遥跟随父亲去过继给他伯伯离开家乡的情景。他也想到了自己大致相似的身世。
   “停那儿!”
   女儿突然咋咋呼呼地嚷起来。顺着她的手指,他看到路右边有家陕西建筑风格的饭店,大红招牌上写着“清涧风味小吃大世界”,门前正有一位身着红袄绿裤子的“陕西妮子”招手呢。后视镜里可以瞥见妻子脸上的不悦。他知道她想什么。但他还是拐向那家饭店。我在磨练自己的涵养呢。他对自己说。
   “大世界”其实是个小天地。没有包间,狭长的房间里挨两边的墙摆着两溜简易桌子,中间是过道。墙上的版面里是五颜六色的样菜图片。他们进来时,靠门的那张桌上已有四位身穿兰色工作服的顾客,在埋头吃饭。深秋季节了,他们却吃得满头大汗,不时用袖管擦一把。女儿皱了下眉,把双肩包放到靠中间的一张桌子上,向吧台上正忙着沏茶的女人不耐烦地招手喊:“点菜。”
   声音有点大,门口那几位顾客似乎还“哆嗦”了那么一下。他与妻子相视而笑。女儿今年顺利考上了大学。高三时,他们许诺女儿考上二本以上的学校,就让她长线旅游一次。女儿领到了通知书,他们便爽快地答应践约。但去哪儿,让他们犯了嘀咕。女儿抱回了一大摞旅游线路宣传册,指着中国地图,一会儿指到“鸡脖子”,一会儿又划向“鸡爪子”,一会儿又戳到“鸡屁股”上。最终他们决定去大新疆。杜鸣的三哥在新疆当兵并转业到了那里。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兄弟俩都没有见过面。每年除夕,弟兄倆一通话就是半个多时辰,一个邀请“到靠近俄罗斯”的地方逛逛,一个也答应去“吃吃哈密的瓜、吐鲁番的葡萄”,但“总是忙”,忙得哪儿也去不了。现在去新疆,既兑现了对女儿的承诺,又了却了探望转业到新疆的三哥的心愿。一路上,他们处处顺着女儿。他们不会忘记自己是“陪同前往”的身份。
   一位体态丰腴的中年妇女递给女儿一个菜谱本子。女儿接过本子,不急于点菜,突兀地问:
   “路遥是你们这儿的吧?”
   “前面。王家堡的。”
   “你们崇拜他吗?他太了不起了!”
   “崇拜?崇拜是咋?”
   “崇拜就是,就是--说他了不起!”
   “哦,那意思!莫个啥。他就会写个书。莫个啥咯。”
   “你?你有个啥!不给你说了。”
   女儿鄙夷地翻了女人一眼,低头很响地翻着塑料菜谱。
   他倆又掩嘴偷笑。翻了半晌,也没翻出啥名堂,女儿将菜谱合起来,啪的扔到吧台上,双臂交叉在胸前,扫视着墙上那些菜样,愤懑地问:
   “路遥爱吃啥?”
   “这个……这个……”
   中年妇女圆圆的脸憋得通红,支支吾吾着。这时,一位穿白大褂的胖男人挑开门帘出来了。他搓着湿漉漉的手,夸张地笑着,说:
   “路遥?大作家路遥?”
   “是呀!”女儿遇到了知音,情绪高涨。
   “路遥爱吃的嘛,”白大褂搬起了手指头。“洋芋擦擦啦,油旋儿啦,干炉啦,麻汤饭啦,剁荞面啦,大烩菜啦,荞面坨垞……”
   “嘁!全是重点就没重点啦!假的!”
   “重点?有哇,有哇。要说最爱吃的嘛……对啦!一是洋芋擦擦,二是卤驴板肠……还有……”
   “好啦,就这两个。快,我们快饿扁啦!”
   “马上!”
   第一道菜端上了来了。中间一个大盘子,里面盛着好多地方叫不烂子的食物,一圈搁着西红柿酱和其他三小碗调料。女儿捞起筷子夹了一筷子急急地塞到嘴里。在新疆十几日,大块的牛羊肉早吃腻歪了。但女儿嚼着嚼着就皱起了眉头。最后伸长脖子似乎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吞噬了下去:
   “不诚信!这不就是不烂子吗。”
   他倆每蘸一种调料,都会停顿一下,细细地品味。听女儿胡闹,他给妻子使眼色,示意她忍住。
   他瞥见门口吃饭的那四位穿工装的客人,朝这边瞄了一眼。他苦笑着摇了摇头。妻子脸色阴沉。她一定是想起了在新疆赛里木湖用餐的事。那是他们游的第一个景点。午饭时,他要女儿给同桌的游伴帮忙舀一下汤。女儿眉头紧皱:“凭什么呀!”他的嘴角痉挛了一下。他捞起勺子边给大伙舀汤,边解嘲说:“念书念得成了书呆子,啥也不会了。”
   第二道菜又上来了。他在《舌尖上的中国》栏目上看到过这道菜。他记得是用整副的驴大肠做原料,拿醋水搓洗干净,放入清水锅煮半熟,捞出再入卤汤锅,加酱油汤、辣椒、花椒等调料炖煮至绵软就算“完工”了。吃的时候,切成小段,加些原汤就行。他看见酱黄色的一大盘子,直流口水,夹了一筷子就嚼起来,觉得麻辣咸嫩,越嚼越香。见女儿瞪着眼不下筷子,妻子边吃边督促:
   “风味小吃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快吃!”
   女儿用筷子翻腾了半天,懊恼地将筷子撂到桌子上,嘟囔说:
   “路遥也真是的!这也喜欢?要想多活几日,我劝你们也别吃了!”
   “咋?”他倆疑惑。
   “看不见?地地道道的动物内脏!”
   他费了好大的劲儿忍住了心里的怒火。他想,如果他的前妻健在的话,女儿会是这个样子吗?他低头捡掉到地下的筷子时,无意间看见门口那位年长的客人,将滑落在饭桌上的一根面条,用手捏起,放进了嘴里。这与三哥多么相似。以前,他只知三哥与三嫂所在的那家味精厂破了产,两口子靠打工供养一儿一女上大学,生活拮据。杜鸣曾问过三哥经济如果过不去,就吭气,大家帮忙。但三哥一致说“好着哩”。这次探亲,才晓得三哥昼夜打三份工,常年吃干粮。三嫂身体透支,不到六十岁的人,两腿成了o形,几乎不能正常站立行走。三哥真是个硬汉子。他在车站第一眼瞅见苍老到那种地步的三哥,眼圈一下就红了。
   妻子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她快快地吃了几口,起身走到吧台跟前,加点了女儿平常爱吃的过把瘾和拔丝红薯。但女儿似乎一下没了胃口。她一脸的不高兴,吃了半碗白皮面,喝了一盒特仑苏,将手机耳机塞进耳朵,乌黑的马尾辫瞬时有节奏地摆动起来。
   玻璃门上的雨水蜿蜒而下。雨下大了。天黑前要赶回家,妻子结过账他们就匆匆忙忙起身离开。临出门,杜鸣又回头瞅了靠近门的那四位客人。实际上,他一直都在留意着他们。他们一人要了一大碗炒面。他以为接下来会端上来几个便宜实惠的菜。但没有。他们大口大口地拔拉面条,另一只手里都捏着蒜瓣,就着吃。远远就可以看到他们皲裂的手上洗不掉的油污和或长或短的疤痕。他们脚地下堆放着工具包,大号的钳子、搬手之类露出了半截。杜鸣扫了一眼自己一家人刚坐的那一桌:后来为女儿要的过把瘾、炸红薯几乎没动过。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折转身将那两盘满满当当的菜端到了那四位客人的桌上。“没动过,”杜鸣几乎是讨好似的微笑着说。那四位客人用眼角乜了一眼,谁也没有抬头,谁也没有吭声,仍然呼噜呼噜地吃饭。杜鸣心情很复杂。他吃不准自己做得对不对。
   咣地一声,女儿上了车将车门关上了。
   “莫名其妙,神经病!”妻子瞪着眼嘟囔。
   “你们知道什么是尊重人吗?”女儿咆哮道。“你们以为把吃剩下的菜送给别人,自己就是救世主啦?你们知道别人的感受吗?”后视镜里反映出女儿痛哭流涕的园圆月似的脸盘。“你们是在侮辱人!欺负人!你们懂不懂!”女儿用颤抖的手指着前排座上的父母质问。
   杜鸣哈哈大笑。妻子也捂着嘴笑得前仰后合。
   杜鸣发动了车。当通过饭店门口时,他透过玻璃门看见那四个人中的那位年长的中年人,站着正往其他三人碗里分拔那盘子过把瘾。他们笑着,不知在说着什么。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他们一家很快就看见了“路遥纪念馆”。

共 33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寓意深刻的小说,文章从亲情写到旅游,从物质写到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既具有当代时尚思维,由包含两代人之间内心深处的隔阂与鸿沟。小说截取一个生活切面,表现了很多难以言说的感情,语言精彩,富有表现力。塑造人物有立体感,彰显个性,形象鲜明,很有画面感。从对话就可以看出人物性格特征。路遥纪念馆只是一个象征,富有寓意。看到题目,就非常想看内容;看了开头,就想看到结尾。整个作品有悬念,有感情,有对比,有深度。作者思考缜密,观察细致,选材适当,文笔精彩。值得推荐阅读欣赏。 【丁香编辑:王金启】【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12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1-16 08:47:22
  以小见大,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富有情趣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1-16 08:47:59
  感谢作者老师投稿丁香,祝福作者老师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1-16 10:00:13
  老话就是不一般,这文笔、布局、情节,绝了!像有人牵着读者的眼球,一刻不能离开,直到看到结尾,掩卷深思,回味无穷。阅读好文,开阔眼界,精神享受。谢谢老话分享佳作!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1-16 10:03:18
  感谢王金启老师倾情编辑,编按精准,读文认真,抓住文章的文脉,读了编按,一目了然,文章的轮廓装在心里。编辑辛苦,敬茶问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 楼        文友:老话        2024-01-16 11:26:07
  感谢王金启老师的编辑和深刻点评,感谢晚秋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董爱民
6 楼        文友:闰土        2024-01-16 22:59:21
  文章题目醒目,写出了一家人从新疆到路遥纪念馆的点点滴滴,通过吃饭的描写,打动人心。全文紧扣主题,写作手法独特,语言精练耐读,好文欣赏学习。
7 楼        文友:闰土        2024-01-16 23:02:41
  王老师编辑的越来越老练,吃透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编按写的相当好,扣人心弦,能引导读者对文章的加深理解,谢谢王老师。
8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1-17 10:39:22
  通过生活中一个截面,反映了百姓的真实生活。生活的不易,底层人们的坚毅,新生代人的价值观,文人的追求,尽在其中,可谓深刻。学习了。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9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1-18 21:38:16
  不同年代的两代人,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有时不可调和,有时难以沟通。不管怎么说,对文学却是一样的挚爱,对大家路遥是一样的崇敬。拜读!
10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1-18 21:39:06
  谢谢王老师,辛苦了!
共 17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