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花】老人与海(散文)
海迪兄的猝然离去,在我心里确实给我布下一道阴霾。
海迪兄和我交往甚密,特别是这四、五年。
以后有了微信,他还经常把作品发在微信里,转给我。
《老人与海》,就是其中一篇佳作,他后来甚至把微信的昵称署上“老人与海”。
其实,一个真正的作家,这根笔是沉甸甸的。
为人民鼓与呼,小人物、大世界,要撬开历史的长河,不仅需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还要洞识得透这世界的一切黑暗,敢怒敢言,而且敢揭开它,这就更需要勇气了。
现在真正的作家已经很少很少了,如鲁迅,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多也!不多之乎也!
不媚俗于市侩,敢执真秉言,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人,就更少了。
这个时代,我们在寻找阿Q,我们想凸见阿Q精神。
可是:“洗面碍着鼻”,这是我们本地的一句民谚。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文所标示的,可是阿Q都到那儿去了呢?真的勇士又有几个呢?
因此,我却督见《老人与海》了,与海迪兄:“海上共明月,天涯共此时。”了!
执诚于肺腑,敢吐真言,这也还需人的性格和勇气。
虽然,我常离群索居,拾一隅清静之地,思考生活,也常面壁思过,躲进深山里,看美丽的山光水色,以滋眼润目,可是太多的时间居于闹市,被喧嚣所烦扰,我已经不太习惯这种生活了。
有时就干脆躲到江边去垂钓,静静地等着鱼儿来上钩,也独钓清月和宁静。
皎洁的月光捆绑着宁静,会给河边的惊鸥夜鸟带来夜飞的冲动的,因此,我喜欢这种宁静,也喜欢这种美。
恰恰因为生活的疲惫和累,我闹中取静了,做了独栖山间的选择,因为海拔高,空气好,山里人睡得早,入夜不久就万般寂静,这倒成全了我的任意折腾,随心所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作《新的陋室铭》。
所以这几年,有空也在手机里和海迪聊一聊,有时甚至长聊,不惜手机费用昂贵。
其实,灿烂的人生都是人写出来的,因此才诞生了作家,虽然作家与寒儒并没有多少区别,但是染上了也就不分东西,迷失方向了。
“真理有时确实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真的!
还好,我白天所在的漳大也不算很吵,夜晚所兼职的漳州一职校也算宁静,这倒有利于我的图腾,躲进故乡的横路下学校,就更加悠然自得了。
可是出乎意料的就是“老人与海”这么早就归隐山林了,息影江湖了。
人家说天堂没有病痛,难道这是真的吗?
因此,我对海迪的做法表示质疑。
“壮志未酬身先卒,枉使英雄泪满襟。”我知道,海迪兄的那部长篇小说并没有写完,壮志未酬也!
笔耕不辍,这是“老人与海”的性格,他是热血动物,敢发声、敢怒敢言。
性情中人,不负使命,可是他壮志未酬,却突然走了,走得太快,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遗憾、大家的遗憾,也是他本人的一大遗憾。
“深知于情,都是病魔造的孽!”估计多少也有酒的催发作用吧?
催化剂,有时是好,有时是坏,但天命如此,哥哥您就大胆地往前走吧!
就是我确实失去一位好大哥,没有了推心置腹的伴了,只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
惟愿【老人与海】,常惦在我的心中,与我同耕岁月,与斯世共命运也,愿地久天长,花朝月夕,阴阳相隔,息息相知。
2024.1.19.
写于龙海海迪兄的出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