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追求(随笔/外二篇)
一、追求
人生在世不听追求,追求的目标自然是成功;而追求的意义却往往不在于成功本身,而是在于追求中不懈的奋斗过程。
一只本可以飞得既高又远的鸟,却因在翅膀上系了喜好的黄金,再也飞不起来了。黄金确实是好东西,但它可以价值连城,也可以成为沉重的累赘。对于像鸟儿一样的自由奋斗者来说,“飞翔”是他无上的欢乐。
结果,往往成为负担,而且是常常可以忽略的。中国足球,这是一个让国人充满希望和失望的话题。“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个本是朗朗上口的句子,成了国家队球员心头的千斤担子。这担子压得国内联赛中的高手成了国际比赛中的“臭脚”,使得“中国队水平发挥不理想”这句话成了世界杯评论员的口头禅。
余纯顺,作为中国当代探险第一人,徒步游遍中华,留下大量文字、图片及事物资料。社会各界给与极大的荣誉,他却从不把这些放在心上,他只凭自己的意愿继续其探险活动,直至在最后的旅途中殉身罗布泊。余纯顺最后的探险失败了,不可否认地失败了,但人们更加钦佩他,因为他探险的最大意义是他在探险过程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
过程是不可忽略的,忽略了将使崇高的目标变得毫无价值。物以稀为贵,事以难成为壮举。
我喜欢晨跑,每天早晨用半小时上下山一个来回,这件事情的过程就是其最大的意义。在行进过程中我不休息,因为时间紧迫,我大口呼吸,大步向前,这些让我全身气血畅通,白天精神百倍,夜里睡得香。
《西游记》人人都看过,不知您是否思考过,唐僧在收孙悟空为徒弟后,为什么不让孙悟空腾云驾雾去西天取经呐。这点小事情对于“齐天大圣”自然是易如反掌,但这样做是取不回“真经”的。取“真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可。可见过程在小说里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像高考这样的事情,结果是很重要的,但所有成功者在回忆这段经历时都认为,那奋斗追求的过程意义是无可估量的。
追求,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有奋斗,就会有收获。
二、我的财富
翻开英汉词典,“财富”一词另一意义是“命运”。这讲法对我在恰当不过了,因为耶和华赐予我最大的财富即是这迷离莫测的命运。
本已经是早产的我,六个月就断了奶,从一岁到四岁便在河南内乡县和呼和浩特市之间旅行了两个来回。猕猴桃树下属猴的我,天生是猴子的性格——好奇,好动。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认识了三千多汉子,从此便开始了书海里“狗刨”。两米书架下的半尺小凳成了我的专座,我从那时候起便开始对自然科学萌发了兴趣。
五岁随父母来到美丽的海滨小城——烟台。这件事成为我命运的第一次大转机,要知道伏牛山的小山沟沟里绝没有这样缤纷的世界。六岁时在对交流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做了第一次交流电“实验”。我将一个3伏直流电动机直接接在照明电路上,后果可想而知,侥幸保命的我却由此诱发了对电的兴趣。四年级开始替同学做手电赚零花钱。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形成了一种习惯,看到有人困难就想帮忙,甚至常常是“损己利人”,以至于总被怀疑“别有用心”。我却至今“不思悔改”。
初中生活中,我曾经清晨五点钟在雪地里跑步;曾与班级里的差生头目发生矛盾,而连续几日放学后被十余人堵截;曾经与伙伴们上山,一起捉蝎捕蛇。初四那年几乎是完全处于偶然,被选去参加计算机竞赛,却从此开始了我的电脑梦,这也成为我生命的第二转机。
高一想去旁听计算机老师培训竞赛,却被婉言谢绝。或许是爱受刺激,我对计算机更是发疯地着迷,此时上帝再一次给了我机遇——在我家门口新开了一家电脑公司:凌志电脑。每个星期天,整个暑假、寒假我都在公司里待着,公司里有一群八五年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说从我身上看到了他们的过去,不管怎样,我在这里学习到了大量的实践知识,我对他们也身怀感激。
时光如梭,高考只有七十之日的我回眸往事,发现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父母,家庭,社会对我的馈赠,我让用这笔财富作为我生命的原动力,让生命之舟驶向希望与未来。
三、人生的乐趣
面对哲学家关于人生的目的这个问题,两个青年会分别给出享受与忍受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第三位则提出享受与忍受共存。显然前面两个都不及后者全面。奥斯特洛夫斯基则认为,人生应该为人类解放事业而斗争。成年人的思考确实比青年人要成熟、深刻。
人类是天生的群居动物,群居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每一个个体都依赖于其他个体,同时必须为其他个体或整体做出贡献。所以一个人一生的意义存在于他对社会、对人类的奉献之中。人生最大的乐趣也存在于此。
人类社会的构成及似人体,政府是大脑,指挥一切行动;能源部门、农业部门是消化系统,为整体每个部门提供能量;交通部门是循环系统,为能源、物质的移动而服务;电信部门是神经系统等等。而每一个人恰似一个一个的细胞,无论存在于何处,起何种功能,他都在为整体中其他个体做出贡献。一个人的寿命有限,而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对无限;一细胞的寿命有限,整个人类的细胞相对无限。如果一个人处在人类社会整体中,没有贡献,只有索取,他就是癌变细胞。这种人必然受到整个社会的排斥,就像整个机体对癌细胞的排斥一样。
人类社会是大自然的产物,所以从出现起就受自然规律的摆布,从人类社会出现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从来没有放弃过抗争与自我解救。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卢梭、马克思、恩格斯,他们都是这解放运动的英雄,因此而名垂千古!
我的人生乐趣就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张浩斌写于高三第一学期
1、两次难忘的教诲
2、送给给婆婆的礼物
3、忆在草原当小学教师的岁月
4、圣诞礼物
5、穿千层底布鞋的岁月
6、生命之光
7、最后一次探亲假
8、满仓想妈妈
9、第二故乡亲人圈
10、飘香的胡萝卜羊肉粥
11、代课岁月
12、烟台人在内蒙
13、儿童慈善活动应该经常化
14、酸菜水饺
15、冬储白菜和大葱
16、不要等到教师节才想起尊师重教
17、我的拿手好菜——白菜心凉拌龙口粉丝
18、父亲的手
19、难忘济南五谷杂粮粥

30、小宝宝穿越宝宝的童年《丑小鸭》2024年第2期(夏季刊)
31、书籍的魅力《北海文学》2024年6月8日星期六夏季刊
32、难忘儿时端午节《烟台晚报》2024年6月9日文学角
33、劳动节我读了《大国工匠》这本书《西北文艺》2024年6期
34、怀念三叔《烟台晚报》2024年6月15日星期六

1、我的大学老师(散文)《青年文学家》2024年第2期上旬刊
2、难忘儿时端午节(散文)《参花》2024年第2期中
3、表妹的复仇计划(小说)《现代作家53》2024年第5期封面文章
4、张凤英散文小辑《现代作家》2024年第2期
5、草原春意浓《当代文学海外版》2024年第1期
6、王秀梅中篇小说读后感《当代文学海外版》2024年第1期
7、王秀梅的中篇小说是现实生活的镜子《西北文艺》2024年第1期
8、托娅的救赎(小说)《苏州文学》2024年第二期
9、母亲纳的千层底《烟台日报》2024年1月23日
10、有关婆婆的散文小辑《黄土地文学》2024年第2期
11、母亲的一碗水端平了吗《现代作家》54期
12、感恩有您,尊敬的大姐大姐夫《黄土地文学》第二期
13、儿时的惊蛰《烟台晚报》2024年3月5日文学角
14、青春爱情树《齐鲁晚报》2024年3月12日星期二烟台版
15、老唱片里的岁月《烟台散文》春季刊
16、我与绿色推拿院《黄土地文学》第二期
17、我的“凤凰男”妹夫《现代作家》57期
18、体检中心奇遇记《芝罘文艺》2023年冬季刊(今年春季收到)
19、就好这口羊肉《烟台晚报》2024年3月23日星期六
20、修铁路的父亲《烟台晚报》2024年3月20日星期三
21、正能量与负能量《芝罘文艺》春季刊
22、像姐姐一样的妹妹《苏州文学20》2024年4月刊
23、母亲的照片《老年生活报》2024年3月29日星期五
24、母亲的照片《齐鲁晚报》今日芝罘(同上)
25、世界读书日随笔三题《烟台晚报》2024年4月27日星期六
26、娘,我来看您了《老年生活报》2024年5月10日星期五
27、今夜无眠忆母亲《烟台晚报》2024年5月13日星期一
28、我眼中的莫言及其作品《当代文学海外版》2024年(总55期)夏季刊(刊号ISSI2296-8976)
29、张凤英作品选三篇被选入《阅读》2024年海外孔子学院教材(主编:戴维·雷姆尼克)亚特兰大孔子学院与香港传媒出版社联合出版
30、小宝宝穿越宝宝的童年《丑小鸭》2024年第2期(夏季刊)
31、书籍的魅力《北海文学》2024年6月8日星期六夏季刊
32、难忘儿时端午节《烟台晚报》2024年6月9日文学角
33、劳动节我读了《大国工匠》这本书《西北文艺》2024年6期
34、怀念三叔《烟台晚报》2024年6月15日星期六
35、父亲的信《烟台晚报》2024年6月20日星期四
36、

31、书籍的魅力《北海文学》2024年6月8日星期六夏季刊
32、难忘儿时端午节《烟台晚报》2024年6月9日文学角
33、劳动节我读了《大国工匠》这本书《西北文艺》2024年6期
34、怀念三叔《烟台晚报》2024年6月15日星期六
35、父亲的信《烟台晚报》2024年6月20日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