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少年时的收麦季(散文)

精品 【晓荷】少年时的收麦季(散文)


作者:十月枫叶 秀才,175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27发表时间:2024-01-20 11:53:36
摘要:现代化的今天,依然忘不了少年时的麦收季。那热火朝天的场面,以及那些挥汗如雨的人们,其中饱含的辛苦和快乐一样,却珍藏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回味无穷。

【晓荷】少年时的收麦季(散文) 可能是因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缘故。一看到电视上,图片上金色的麦田和广阔的田野,就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亲切感。从小看着父母春耕秋收,摇耧撒种。不知不觉中,农村的活计就看会了很多。爸爸曾经说过:庄稼活儿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农活儿家什儿一般也都会用,但最怕的就是过麦季子,到现在想起来也依然会心有余悸。那一个个热火朝天、土气狼烟的场面,无异于是令人惊心动魄的战场。
   豫南的麦子,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种下。收割完玉米和水稻,过了24节气中的寒露便可以种麦子了。80年代的农村,种田都是用牛马耕犁,人来来回回这头到那头,不知道要走多少趟,就好比用脚丈量土地。小小的我哄着弟弟妹妹坐在地头的树下,看着爸爸妈妈汗流浃背地忙碌,就心想赶快长高长大。虽是阳历10月份的天气,白天还是很热,但抢种之时,慌得一口水都顾不上喝。
   用不了多长时间,麦苗就陆陆续续出齐了,一望无垠的田野便像铺了绿油油毛绒绒的毯子一样。我们放了学,就会在麦地里追啊跑啊,快乐的不亦乐乎。如果冬天下几场大雪,来年的麦子便会有好收成,还流行一句农谚叫: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春天里,鸡尤其勤劳,下蛋特别多,妈妈就拿鲜鸡蛋变皮蛋。我们当时叫它“变蛋”。那便是麦收时带到田间地头随时能充饥的最佳食品,与之匹配的还有啤酒,这种习惯也延续到现在。经过一个冬季的能量积蓄,阳春三月小麦会迅速生长,抽穗,约六个半月至七个月以后,一般在农历四月底到五月初就成熟了。而好多人都会天天站在地头观望了,并期许着老天不要在授粉时下雨,不要在甩穗后刮大风,这样麦子就会减产。最怕的还有,眼看麦子黄了又下起了连阴雨,这样小麦就会在穗上出芽。这是最让人丧气和恼火的,不仅会造成当年小麦收成大量减产,那出过芽儿的麦子吃起来就没有了口感,麦粒也是黑魆魆的。
   初夏的微风清爽,感觉天地万物都特别美好。尤其看着金黄的麦田像铺满地的金子,在阳光下散发着希望的魅力,心中的喜悦会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等到麦秆上叶子也黄了,麦穗都低下了沉甸甸的头,人们便会挑一个艳阳天开始收割了。每年此时,学校都会放假让老师回家帮忙,我们也可以帮些小忙,农村的盛大节日也开始了。
   收麦子的时候,村里地里到处是轰轰烈烈的场面。走身边过去的大人们,都是一股汗味带一阵风儿地小跑着的。每家每户不管太阳有多毒,只要不是雨天就抓紧时间收割,车拉,碾场,这个程序我已经门儿清,从小看到大。爸妈天不亮就悄悄地起床,轻声交待我看好弟弟妹妹,每人拿着一把镰刀去地里割麦子去了。而我一般也会起来,开始学着妈妈喂鸡,喂猪,做饭。农忙的时候吃饭不讲究,有妈妈提前蒸好的馒头,锅里添水放半碗大米,再馏上馒头,去菜园里摘两根黄瓜凉拌了,就是一顿饭。
   割完一块地的麦子,爸妈就会用架子车一车接一车地拉回村子里的大场面里,摊上晾晒。平平整整,厚厚厚实实像个大飞毯一样铺成一大片,一层层摆摊开来组成圆形,这更便于碾轧,这一步叫摊场。这时候我们就不用上地里了,听话老老实实坐在旁边儿树下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着不让鸡鸭去场面吃麦子。开始几年,是用牛马碾场,后来爸爸与村里其他两户兑钱,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碾场就快多了。这也是方远几里地唯一一台拖拉机,没牲口的人家都跟着,爸爸每天顾不上吃饭睡觉为人碾场。
   碾完之后是马上进行翻场,这个过程全部是由大人完成,难度大,时间紧,刻不容缓。小孩们都帮不上忙,只能远远地看着大毒太阳下,那来回翻动的麦草,感觉眼花缭乱。这时千万得有点眼力架儿,别上去添乱,否则定挨骂。
   翻场后马上就继续,进行下一波碾压。为了确保更干净,有时还要再翻过来一次,进行第三次辗压。直至麦穗上的麦粒全部碾下来为止。麦草压绵起场,这是碾场中最关键的环节,往往得几家人合作进行。在此过程中有的翻草,有的拉草,有的垛草垛,人头攒动,大家齐心协力,一家一家地干。麦草暂且被堆在旁边,注意力是要集中在碾好的麦子上,赶紧拢起来。接着还要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叫扬场。
   这扬场可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个力气活,一般都是由男人或青壮年女人来做。印象中我们邻居家桂琴嫂聪明又能干,是村里出了名的扬场好手。爸爸说一把扬场好手是扬出来的麦粒不会到处撒,再则就是麦粒和麦壳皮界线分明。还有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靠老天爷及时刮风。有时麦子堆起来就是不刮风,把人们都给急得团团转。有时正好有风,人们会看着风向调整麦堆,然后拿着木锹进行扬撒。
   麦粒上的壳经过辗轧已经脱落,有了人的智慧和风的助力,裹携在一起扬出去,再落下来时,麦粒和麦壳就会被轻而易举地分开了。成了品质完全不同的两部分,一部分是金灿灿颗粒光滑的麦子,而另一部分成了糠皮。而两部分的归宿也是天壤之别,把小麦装进编织袋,一袋袋抱上架子车上拉回家,糠皮则被人三下两下就扫进了场面边的水沟里了。
   颗粒归仓之后,一般就会先抢着种玉米和花生,黄豆或高梁,还有芝麻和绿豆。抢种完了才能松一口气,缓个一天半天的,就得趁着天好,把麦秸垛起来了。这算是收麦季的最后一道程序,完成了这个工程就可以喝庆功宴了。人们会非常郑重其事地堆麦秸垛,这垛垛的技术集中了老主宗的智慧,据说很多外国人都搞不明白为什么垛垛成了,麦秸也正好用完了?你要仔细看了全过程,就不会再有疑惑了。因为接下来大长一年,一家人都要用这垛麦秸烧火做饭,所以一定选在地势干高点免遭水淹的地方,还要确保麦秸垛上面也不漏雨,踩实在、盖结实。
   垛麦秸垛至少需要两个人,一个站垛上面,一个在垛下面,这时特别能体现夫妻团结互助的精神。村儿里面每年都有因为垛垛,夫妻俩配合不好打起架的。不是下边的人往上扔麦秸迷住了上面那人的眼睛,就是上面那个站的靠边掉了下来,接着麦秸垛就秃鲁而下滩倒一片,前功尽弃。我的爸妈是模范夫妻,向来都是有说有笑地,把那个麦秸垛垛得漂漂亮亮的,总是受到好多路过的人夸赞。
   怕以后我们不会,爸爸还边干边教。先选好位置打好麦秸底,爸妈就开始一层一层往上均匀地搭。麦秸很光滑,上面的人不能大步走动,否则踩不实就坍塌了。下面的人呢也不能只顾往上挑,要看好哪块儿多哪块儿少,及时修补,这个轮廓在上面的人是看不完整的。这样默契配合下,直到搭到自己满意的高度为止。刚堆好的麦秸垛毛毛糙糙的毫无美感,要用叉子把麦秸垛周围,上上下下乱糟糟的麦秸都刷下来,然后再堆到垛顶。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整,垛的样子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立体。最后一个下半部呈圆柱形或长方体,顶部是锅盖形的草蘑状,或面包状的麦秸垛就成形了。再把麦秸垛四周打扫干净,上面摆一层树枝,糊上一层泥。这样一个立立整整的麦秸垛就大功告成了,不管刮大风下大雨,都会结结实实地不坍不塌、屹立不倒。
   每年收麦子时大家都是非常辛苦的,天热,被麦芒划破皮肤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儿。但这时也会是一年中最激动的时刻,真正是累着并快乐着。而今,这种收获的场面几乎没有了,当代农村机械化程度高了,收麦子用联合收割机。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和时间,便颗粒归仓了。但那时爸妈忙碌的身影都还历历在目,那些热火朝天,人人挥泪如雨的劳动场面也深深地留在记忆里,永远挥之不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知,我懂珍惜,因为我见证过。

共 29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这篇散文十分细腻地讲叙了整个收麦的过程。播种、收割、摊场、扬场、垛麦秸……所有的劳动过程既需要经验智慧,又需要体力耐力。作者的父母无疑在收麦子的劳动中堪称楷模。庄稼种的好,收割归仓更是不落人后。特别是垛麦秸的场面,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致,看似普普通通的麦垛,其实堆起来很需要经验和技巧。上面的人和下面的人必须配合默契,分工协作才能将麦垛堆得坚固美观,不会歪斜倒塌,留着居家作为燃料。劳动是繁重而艰苦的,只有亲历者才能通过劳动的沉重付出懂得粮食的可贵,懂得感恩、珍惜。通篇文章行笔朴实流畅,将生活的情感和道理自然蕴含在文字中。力荐共赏散文佳作,感谢老师精彩分享。【晓荷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122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4-01-20 11:56:18
  问好老师,创作愉快,期待后续更多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1-20 13:45:18
  谢谢萧垦老师编辑与支持。
2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1-20 14:36:18
  那个热火朝天的收割场面至今难忘。
3 楼        文友:何叶        2024-01-22 19:47:26
  恭喜精品,期待姐姐更多精彩。
何叶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1-22 20:30:50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4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1-23 06:58:17
  谢谢老师的支持,向大家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1-23 07:01:43
  谢谢老师何叶老师,小雨老师,萧垦老师,阔以老师。
5 楼        文友:阔以        2024-01-22 20:31:14
  祝贺老师佳作加精!点赞!
智慧到彼岸
6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1-23 06:59:24
  谢谢老师ln支持,向大家学习。
7 楼        文友:萧垦        2024-01-23 07:30:39
  恭喜老师佳作加精,创作愉快,期待后续更多精彩!
8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1-25 13:22:10
  谢谢各位老师们的支持。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