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箩筐·遇见】淡里藏浓欲说还休的时代哀歌(赏析)

精品 【箩筐·遇见】淡里藏浓欲说还休的时代哀歌(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浅解


作者:千秋万里 秀才,103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79发表时间:2024-01-22 15:15:11

公元770年,漂泊西南,流落在潭州(今长沙)的杜甫,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年,偶遇一位故友,写下了这首绝句名篇《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清代蘅塘退士将该诗收入《唐诗三百首》时,写下了这样的评注:“ 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一次旧友重逢,诗人仅仅是以平淡的语气作了简要的回顾和情景描写,历史上对此诗为何作出如此高的评价,而当今的学者们,又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作出这样的解读,说该诗表露了对唐玄宗太平盛世一去不复返的深深感慨,是一首大唐盛世的挽歌。其实,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没有一个字眼涉及个人身世或时事政局,这首诗的妙处到底在哪里?学者们作出这样解读的根据或理由究竟是什么?我们试着作以下探讨。
  
   一、歌舞升平的大唐全盛符号
   先来看诗篇的前二句。公元770年的暮春时节,潭州街头,59岁的杜甫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歌喉,时隔四十多年,他与李龟年意外重逢。诗人追溯往事,回忆起当初在东都洛阳的那段美好时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我在歧王李范及崔涤的府上,常常见到您,并聆听您美妙的歌声。”这里涉及三个人物。歧王李范,唐玄宗的同父异母兄弟。他好学工书,爱儒士,常与当时的文化名流饮酒赋诗,可谓门庭若市。崔九即崔涤,与唐玄宗是旧时相好,他们曾同居一个里弄,唐玄宗继位后,对他很是亲近,是唐玄宗的宠臣。李龟年,唐朝著名乐工。他那天生的音乐禀赋,漂亮的歌喉,征服了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的王公贵族,唐玄宗、歧王都是他的忠实粉丝。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尤其“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的妙句,正是当时歌舞升平气象最生动的写照。在一个春日融融的日子,将这些曲调唱给唐玄宗和他的爱妃听的,正是李龟年。歧王,崔九,李龟年,这三个人名的聚合排列,正是一幅繁荣昌盛的时代画卷,他们成了那个特定时代的标志和符号。少年杜甫,身居洛阳。才华超群,初露头角的他,有幸成为歧王、崔九府上的座上客,时常聆听李龟年的盛世欢歌。大唐王朝的鼎盛气象,深深刻进了杜甫的记忆。
   我们再来说说开元盛世的实际社会状况。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他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臣,励精图治。对内整顿吏治,发展农业生产;对外战和兼施,巩固边疆。使得唐朝一代,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强盛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开创了大唐的鼎盛时期。此时的唐王朝,真可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出生于公元712年的杜甫,与蒸蒸日上的开元时代同生共长。年轻的他,亲眼见证了这个辉煌时期。他在晚年的诗作《忆昔》中回忆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这里描写的开元盛世,人丁兴旺,一个小城就居有万户人家;农业丰收,稻粟堆满公私粮仓;社会秩序安定,无寇盗横行,出门远行,旅途平安。正如史料记载:“是岁,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海内富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同时,这个时期手工业和商业也很发达,繁忙的贸易往来,商贾车辆,道上络绎不绝;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真是一派太平祥和的全盛之貌。这样的国家昌盛政治清明景象,充溢着青少年杜甫的脑海。
  
   二、“又”字连缀了四十年的沧桑巨变
   诗作的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回到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里的“又逢君”,时光已是大历五年,历史由唐玄宗时代经唐肃宗时代进入到唐代宗时代。诗人仅用一个“又”字,将眼前与开元年间相照应,一笔带过了四十多年的时光。这四十年,沧桑巨变,真可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范阳,“渔阳鼙鼓动地来。”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得大唐王朝从历史的巅峰走向衰落。其间,杜甫历经了战祸的四处逃乱,饱受了生活的贫困和艰难。他携家人,颠沛流离,竟在一年的时间里,就举家四次迁移。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从洛阳到华洲,又到秦州,再到同谷,“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最后,艰难地翻越蜀道到达成都。我们略举这期间的一二事例,便可见杜甫艰难困苦之一般了。且看他在秦州所作《空囊》中的句子: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严冬季节,晨炊无米,夜寒无衣,家中一贫如洗。诗人身无分文,贫不自救,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以掩盖自己在众人面前的羞涩,掩盖他内心的悲苦。可见其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再看他在同谷的境遇,《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中有这样的描写: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冰雪封山,家无粒米,杜甫只得扛着长铲去寻找野土芋充饥。可是,漫山皆是厚厚的积雪,哪能寻得到植物的踪迹呢?“短衣数挽不掩胫”的他,只得扛着那只长铲,空手而归。此时,诗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饥饿的孩子们男呻女吟。那只靠它活命的长铲,也救不了此时的饥寒交迫。这种难以想象的现实困境,若不是诗人亲笔留下当时的记录,则实在是难以置信!
   在成都,诗人总算有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日子。随后,进入晚年的他,“百年多病独登台”,又继续往湖北湖南漂流,在潭州偶遇李龟年。
   四十年的沧桑,诗人历历在目。杜甫以自己的苦难经历,眼见大唐王朝这座大厦崛起,又眼见它倾倒坍塌。
   我们再回到原诗。极为讽刺的是,眼前的大好春光,映衬的却是同为天涯沦落人的两位暮年之人。据史料载,流落江南的李龟年,“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阙,坐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诗人心中的一代巨星,如今只得靠卖唱为生。此情此景,诗人怎能不感慨万千。他们完全有理由相拥而痛泣。然而,诗人却以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就此搁笔,此时的无言,蕴藏着诗人多么辛酸的人生感慨呀!
   然而, 这仅仅是诗人对个人命运不幸的嗟叹么?我们接着作进一步探讨。
  
   三、“落花”意象里的时代哀叹
   诗篇后两句,将诗中“逢君”这个要表达的主要事件,给予了“江南好风景”这样的背景,意在以乐衬哀;除此,将“落花”与“又逢君”直接关联,这成为全诗主要事件中的主要意象。中国传统文化里,落花是生命的消逝,是衰落,是残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满日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落花”,将全诗罩上了一层悲伤的色彩。李龟年也好,诗人也罢,他们的年华一去不复返!但是,我们若说这仅仅是诗人对个人命运悲叹,那我们就太小看杜甫了。
   出身官宦世家的杜甫,从小受着“奉儒守官”的家庭熏陶,少年的他就立下了远大志向,“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青年时期,他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政治理想的杜甫,其忠君爱国思想贯穿他一辈子。天宝十四载,杜甫回奉先探望妻儿,一路所见,他写下了著名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强烈地表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愿望:“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诗人将自己许身为国,死而后已。又说,“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诗人将自己的忠君爱国之心比喻成葵与藿总是向着太阳,忠诚的天性,金石不渝。天宝十五载,太子李亨于战乱中登基。杜甫舍弃家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烽火前线,只身投奔武灵,只图为新皇帝效力。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往长安。他千方百计,逃出沦陷区,又直奔肃宗的所在地凤翔。“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其忠诚之举,可与日月同辉。困居长安期间,他感叹国之破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伤时忧国之情,感人至深!
   除此,杜甫还有颗炽热的爱民忧民之心。“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诗人终年忧民,其悲悯情怀,如高耸的终南山,千重万叠,浩茫无际。战乱期间,杜甫更是将目光投向了黎民的疾苦,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诗人的思想感情完全融入到了百姓之中。到了晚年,诗人虽处江湖之远,其忧国伤时的情感更为强烈。他的《秋兴八首》就集中地表现了这一情感。茫茫夜空,众星拱着北斗,身处夔州的诗人,每每仰望夜空,心飞长安。一句深情的“每依北斗望长安”,统领着组诗,沉郁顿挫,悲壮苍凉,字字句句,无不关注着国家命运,把诗人忠君爱国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丛菊两开”,引起他“感时”的不尽泪水,“孤舟一系”,是他那难以重归朝政的悲凉之心。“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遭受不幸的无限悲伤。“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昔日如此辉煌,可惜盛世不再。“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曲江头,本遥遥相隔,诗人以“万里风烟”将夔州长安紧紧相连,身在异乡,心里却总是装着国都。组诗写长安,思长安,叹长安,婉转低徊,情之难尽,皆因诗人目睹国家破碎,而深愧自己不能有所作为。
   总之,“致君尧舜上”是诗人一生的抱负,忠君爱国、爱民忧民是诗人至死不渝的情怀,当我们认识到这样的杜甫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江南逢李龟年》,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说,诗中对于旧时歌舞升平的追思和怀念,以及对眼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慨叹,绝不仅仅是对他个人命运的悲悯,而更是饱含着对国家前途和人民疾苦的深深忧虑,蕴涵着对大唐这个时代陨落的无限悲绪。
  
   四、浓情淡表,欲说还休的深沉凝重
   这一部分,我们着重讨论一下该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同样是遇见故人后的忆旧感怀,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首诗:王绩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和王维的《杂诗·其二》。旅居京华多年的王绩,在门前忽遇一位从故乡来的乡亲,他百感交集,诗人“羁心只欲问”,一口气问了一连串的问题。首先问起亲朋好友及他们的孩子;“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接着问到宗族的弟弟和侄儿,“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又接着问故园里的柳树、茅斋、竹子、梅树、院果、林花等等,“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诗人将关注的问题,无不周全地一一罗列,把牵挂故乡、关心亲人的心情刻划得细致入微。同样是遇见来自家乡的故友,而王维的《杂诗·其二》仅仅用了二十个字表现这一情景: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与王绩截然不同,诗人仅以一个问句开启全诗又立刻结束全诗,“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有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诗人并没有像王绩那样,问及父母,问及家人及孩子们,也没有提及族兄族弟,而单单只是问到了窗前的梅花,乍一看,诗人似乎不近人情。其实不然。我们若细思细品就不难发现,这恰恰是诗人见到家乡来人后,极力掩盖复杂的内心,化浓情为淡然的一种表述。羁旅中的王维,即便偶有家书来往,也是很难全面了解家里的真实境况的,此刻的诗人,太想知道家里的详情了。然而,眼前这位乡亲,会给他带来家里的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诗人心里一定是忐忑又恐惧的。一句“寒梅著花未”,这个无关紧要的问句,避实就虚,正是诗人内心不安的最好掩饰。此情此景,在诗人和乡亲乍然相见的这一瞬间,这样的问句,问得淡然,又问得绝妙,既是真实的,又是深沉的。显然,这样的浓情淡表,和王绩的诗比起来,更显含蓄蕴藉,更加耐人寻味。
   我们再回到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上来。同样是与故人重逢,“当时只道是寻常。”谁曾料到,曾时常进出皇宫,来去贵族门第,鼎鼎大名的乐工,而今却流落街头,与自己相遇在江南异乡,诗人的万千感慨,不言而喻。然而,诗篇仅仅用了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以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令诗作戛然而止。诗篇刚开头,却又立刻结了尾。此时此刻,诗人完全有理由与李龟年相拥而痛泣,诗篇也完全有理由,像《赠卫八处士》里描写的那样,道出“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感慨,完全有理由,二人对饮,一杯一杯复一杯,“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也完全有理由,发出“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哀叹。然而,饱经人生沧桑,历经世事巨变的两位暮年之人,他们双双心领神会,谁都不愿意将那潜藏在心底的无比辛酸唤起,此时的二人,相顾无言,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在这里,诗篇看似什么都没有说,其实是把要说的话全都道尽了。这样的欲言又止,让我们想起了辛弃疾的句子,“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正是情到浓处时,反将浓愁化为淡然的一种自我解脱。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江南逢李龟年》,同样表面形似轻淡,却淡里藏着浓烈,这样的表达,恰恰蕴含着更深的沉郁与凝重。
   最后,我们要特别强调,之所以说《江南逢李龟年》是一首压卷之作,还在于它具有很强的特定性,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人物,特定的环境。它的诞生,具有诸多的唯一性。独一无二的唐朝由盛到衰,独一无二的两个自始至终的历史见证人,独一无二的异乡偶遇,再加最为重要的一条,独一无二的爱国诗人情怀,所有这些,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江南逢李龟年》,它所呈现的,是对一个时代的哀叹;同时,它又正是在那个时代才会得以铸成。所以,它注定是一首千古绝唱,它也一定会传唱千古!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46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唐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最高峰,让多少文人墨客敬仰;杜甫更被尊为诗圣屹立在唐诗的峰巅之上。千秋万里老师的淡里藏浓欲说还休的时代哀歌(赏析),旁征博引、纵横笔墨、感情真挚地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进行剖析。从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根本思想出发,从诗人一生的抱负,忠君爱国、爱民忧民至死不渝的情怀出发,反复对比来看《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对于旧时歌舞升平的追思和怀念,对当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慨叹,不单单是对他个人命运的悲悯,更是饱含着对国家前途和人民疾苦的深深忧虑,蕴涵着对大唐这个时代陨落的无限悲绪。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江南逢李龟年》扛起的家国情怀的大旗,猎猎招展。不仅如此,作者还从它的表现手法方面进行了赏析。作为唐诗的压卷之作,《江南逢李龟年》还有它所处的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人物,特定的环境。本诗歌诞生的诸多的唯一性:独一无二的唐朝盛衰,独一无二的历史见证人,独一无二的颠沛偶遇,独一无二的爱国诗人情怀,成就的独一无二的浓情淡表的《江南逢李龟年》。作为赏析作品,千秋万里老师,从人物形象、社会意义来挖掘剖析,步步开掘,找到了《江南逢李龟年》创作的精神所在,艺术的脉络走向,对读者系统认识《诗三百》这首压卷之作有很深刻的启发意义。四十年的沧桑巨变,二十八个字的七言古诗,五千多字的赏析,众多古诗的烘托旁证,如此深刻的赏析,很显然,与大量的系统的阅读、比较、分析和深入的思考,是密不可分的。感谢千秋万里老师,让我们再次品悟古诗,倾听大唐时代的心跳。好文章拜读学习,力荐共赏,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赏析,遥祝千秋万里老师冬安笔健文丰!【编辑:郭秀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122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秀玲        2024-01-22 15:18:35
  熟悉的古诗,真挚的情感,知识量足秤的赏析,向千秋万里老师致敬!
郭秀玲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1-22 16:55:46
  作者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进行深刻细致的剖析,不仅逐词逐句进行解读,还将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挖掘,诗人创作的情感,寄托的情怀都进行了细致解析,感悟深刻,解析透彻,可见作者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与了解,才能写出如此深刻、详细、意境深远的赏析。感谢千秋万里老师的精彩分享,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
梦在何处
3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4-01-22 19:18:03
  郭秀玲老师好。谢谢你在百忙之中挤时间写编按。老师的编按,语言华美又评说精准,老师对拙文的主旨及文脉的点评,这些话说到我的心里了。老师对拙文予以高度赞赏和热情鼓励,我心领了,只是深愧拙文并没有老师说得那么好。再次感谢!千秋万里问好老师,遥祝冬祺!
4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4-01-22 19:22:29
  谢谢梦在何处老师的精彩点评!谢谢你对拙文的高读赞赏,深感受之有愧。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
5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4-01-22 20:48:45
  一首诗,一个人起起伏伏的一生,一部大唐史诗的浓缩。喜欢诗词,是因为它们的遣词造句,达到了万里老师所说的这种境界,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包含几十年,一句话就能心照不宣道尽所有的悲欢离合,沧海桑田。通过老师精致精细严谨且深情唯美的解析,对这首读了好多年的诗又加深了认知,对唐朝历史对李龟年对杜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特别佩服老师的博学与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优美的文笔。很喜欢老师的赏析,老师的赏析文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读来受益匪浅!月亮拜读!问候老师冬日吉祥!
6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4-01-22 21:16:08
  房顶月亮老师好!欢迎你的光临,谢谢你的留墨!一段短短的留评,也见老师的文采斑斓。很喜欢老师这段话:“一首诗,一个人起起伏伏的一生,一部大唐史诗的浓缩。喜欢诗词,是因为它们的遣词造句,达到了万里老师所说的这种境界,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包含几十年,一句话就能心照不宣道尽所有的悲欢离合,沧海桑田。”惭愧的是,拙文远没有老师说得这么好!谢谢你的热情鼓励!
   千秋万里问好老师!遥祝冬安!
7 楼        文友:乡笛        2024-01-22 21:43:35
  深入浅出,意境深远。好文章,读后深受启发。向老师学习。
8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4-01-22 21:47:58
  谢谢乡笛老师的关注和留评。我很喜欢你那十分接地气的文章!问好老师,祝你创作愉快!
9 楼        文友:阿巧        2024-01-22 22:35:52
  一篇有深度、有高度的精美赏析文!千秋万里老师不愧是赏析高手,挖掘在时代的大历史背景下,人物命运的悲欢,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诗歌仅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作者感受到却是人物四十年的沧桑巨变,物是人非,欲说还休,让人感慨。感谢千秋万里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愿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10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1-22 22:49:37
  旁征博引,深刻挖掘古诗背后的故事,让人受益匪浅。先恭喜千秋万里老师佳作收获一枚红豆!感谢老师支持,向老师学习,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