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花】荡观前街(散文)
苏州去了不少次,每次去都会去一两个著名景点。苏州是文化古城,玩得地方真不少,去了几次也没玩够。
1989年7月,我去苏州参加仪表信息交流会,就住在火车站附近,离观前街不远。会后就去了观前街。
我是读《警世通言》才知道苏州有个观前街的,书中第十五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开篇就写道:“话说苏州府城内有个玄都观,乃是梁代所建。唐刺史刘禹锡唐刺史刘禹锡有诗道:‘玄都观里桃干树’,就是此地。一名为玄妙观。这观踞郡城之中,为姑苏之胜。”
玄妙观位于苏州市观前街,是全国著名道观,观前的那条街又是历史悠久的传统集市,有小吃、日用杂品、文具玩具、对联字画、花鸟鱼虫的摊店以及医卜星相、江湖杂耍等等,五花八门,热闹非凡。
观前街的那些原本临时的小摊发展为固定的店铺,这些店铺又拔萃出著名字号,百年来不但经久不衰,反而繁荣昌盛,使得与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上海老城隍庙并称为中华四大传统古街市。
观前街的这些品牌,就是在名牌如林的上海也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
采芝斋的粽子糖一度被认为是上海的土特产,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电影《小小得月楼》让得月楼的名气响遍大江南北,一粒六神丸让雷允上和同仁堂、九芝堂、陈李济等并列中国十大中医药老堂号。
就是那么一条老字号云集的老街,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一度变得街面冷落,门庭冷落。
走在路上完全感觉不到人气,很多店铺虽都在营业,但里面只有营业员,没有顾客。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的叙中说:“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说的是观前街的说书至少在明朝就有了,而且很红火。
苏州的评弹是很有名的,在吴侬软语中说尽人间百态,唱出红尘万丈。到了观前街,听一耳朵苏州评弹,也算是一种尝鲜的享受。不知什么原因,走遍观前街,竟没有一处可以听说书的地方。
如果姑苏词奴活着,见此场景不知会有何感想。
这位茂苑外史大人说刘禹锡诗句“玄都观里桃干树”中的玄都观“就是此地”玄妙观。我去到玄妙观,在前庭院里就没有看到“桃干树”。
玄妙观在汉代就是一个神明通天台。西晋时初建道观,名为真庆道院,唐代改称开元宫,宋代更名天庆观,元朝改为玄妙观。清初为避康熙帝的名讳,改玄为圆,而叫圆妙观。民国元年恢复玄妙观之名。
看来看去,玄妙观不但唐代而且从来都没有叫过“玄都观”。
刘禹锡的那句诗出自他七绝《玄都观桃花》,后两句为:“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说的是玄都观里有上千棵桃树,那都是我刘郎离开后才载的。诗中的玄都观在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而玄妙观在苏州,两者名字只差一字,但却远隔千里。
冯梦龙纵然是文学奇才,也有出错的时候。就连历代校勘出版《警世通言》的人也没有人指出这个错误。
看来我们旅游听解说,读书看历史,还真不能望文生义,人云亦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