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无人之境——自由的极致(散文)
人间总要有一片净土,只存美好,不寄风霜;心神总要有一股恒定,万变犹定,天塌不惊;胸襟总要养一片天空,不沾尘泥,不染世相。如果一定要我给一个对古诗词执著与偏爱的理由,这就是我的回答。
手捧《王维诗全集》,读着读着就体会到,古诗词之美,共性在于:全身心沉浸于无人无我之境,在对自然山水的深切领悟、反复吟咏中,涤荡心尘、放牧心灵、化解负累、疗愈身心。
如《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夷坞》: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过香积寺》: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还有其他诗人的,如卢照邻《羁卧山中》: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李华《春行寄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描写无人之境的古诗实在多不胜数,从中可见人们对无人之境的热爱与向往。无人之境,磁场最为纯净,大江大河泰然自若,山石草木灵动舒展,蜂蝶鸟虫恬静安然。此刻,或漫行山野,或沉思坐忘,或放声高歌,整个人均呈现出物我两忘,澹然无极的状态。
诗意总在人烟稀少处,就算有人,也是只闻人声,不见人影;身在尘世中,心在尘世外。
人类的心灵与情感总是相通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发达,古诗里的“无人之境”,是认识自我的需要,是超越本我的境界,是生命与生俱来的孤独,是心灵到达空明澄澈的途径。
只有身处无人之境,才能将那一颗鲜红的心,全然交付于山水,在大自然的温情与爱抚中,使得受伤的部分,慢慢吸纳养分而愈合;使得淤堵的情绪,得以疏通和宣泄;使得被压抑的自我,挣脱世俗的标签,恢复天性的浪漫与洒脱。
人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在无人处,才能浑然忘我,做回真正的自己。在与大自然的精神往来中,感受一草一木之蓬勃生机,一虫一蝶之求生欲望,一山一水之雄浑高阔。在对美的观察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在对微小生命的怜惜里,感知生命的珍贵;在物我互鉴的映照中,获得生命的启迪;在自我反省和沉思中,得到境界的拓展。
意在言外,无人之境的隐秘之语在于:摆脱尘世束缚,远离人间纷扰,方得圆融自在。
活在人群,与人交往不可避免,人的痛苦与烦恼,大多在与他人的交集中产生。人是欲望的代名词,在等级制度、利益冲突、文化教养、三观差异、行为习惯中,人与人的关系有时会变得水火不容,有时会变得紧张沉重,或凝滞晦涩。
人的秉性各异,难免厌累丛生。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时间成了沙漏,不知不觉漏掉了人性中的慈悲与纯善,漏掉了人格中的尊严与高贵。
世间,真正博爱包容、胸怀宽广、对众生心怀悲悯体恤之心的人凤毛麟角。胸怀的背后,是智慧、能力、能量的充足与饱满;悲悯的背后,是对生命的参悟、对自我体察的通透、是人性光辉的闪耀。
芸芸众生,不是在对外界的索取中消耗别人,就是在被别人消耗。所以才有人感叹:假如一生中,遇到了一个能照亮你滋养你的人,是值得珍惜一辈子的。
厌烦了人性的芜杂,厌倦了尘世的纷争,只有远离人群,重返自然,才能拥有内心的平静。所以,诗人们在这场生命之旅的探寻中,以诗抒发情感,挥洒性灵。为生命赋能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融入大自然,因此,古诗中才有了那么多的无人之境。
《金刚经》有言:“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何为菩萨?菩萨是有大觉大悟,有道心之人。行走山水的过程,就是破除“我执”的过程,不执著于自我,不执著于他人,不执著于众生,超然物外,才能从尘网中解脱出来。
王维有“诗佛”之称,在于他将山水的美学意境上升到了宗教的境界,在王维的山水诗中,尽显老庄的“自然之道”。
王维诗从心灵的本源,禅释了人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今有一位医学博士彭志翔先生,从生命的本源,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依赖:“大海,是一切地球生命的羊水,山岳,就是坚硬的子宫壁。回到生命开始的地方,宁静与安全感,悄然而生。”
彭教授从医学的视角,禅释了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我对此有深切的体会。每次,行走于山川湖海之间,内心的喜悦与安定告诉我:回到了生命开始的地方,真是美妙无比!
“无人之境”的初级境界是无人,或者只有与自己磁场相融的人。“无人之境”的最高境界,是身在人群,却不受人群干扰,心如磐石,任何言论、指摘、谩骂、诋毁,都动摇不了你的心智,扰乱不了你的思维,你确定自己要坚持什么,要往哪里去。
这种无人之境并非一日可养成,不仅需要有强大的定力,明确的目标,还要具有非凡的“武功”。看武侠大片中的那些武林高手,面对群雄围攻,飞花摘叶间,来去自如,毫发无伤,真乃无人之境的极致也。渺小如我,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内心都无比羡慕:如果我能达到如此境界,那该是多么称心的一件事。只能暗地里对自己说:余生还长,慢慢修炼吧。
生命始于独处,终于无我。以澄明淡泊之心观照大自然,与尘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与他人产生负面纠缠,只与少数灵魂有光,智识超群的人交往,是最明智的处世之道。
人就是大自然的孩子,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何孤之有?古诗中所有的无人之境,都是极致的美,极致的空灵,极致的养分。无人之境,是生命最放松的状态,如一湖静水,波澜不惊,心灵达到了极致的自由。在无人之境中,得天地之正气,则百毒不侵也!
2023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