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辰溪在远古曾是巫咸国(随笔)
一、巫咸是什么?
巫咸在《山海经》《尚书》《史记》《楚辞》等多种古籍中有记载,巫咸的生活轨迹贯穿炎、黄、尧、舜、禹、夏、商2000多年历史。由此可见,巫咸是远古巫师的一种职业传承,是集神权、巫术、天文、医术、音乐之大成者,是天、人之间交流的媒介,拥有崇高的神权和社会地位,活跃在社会的顶层而载入史册。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在灵山十巫中,巫咸是十巫之首,是巫师职业的统领者。“灵山”指仙灵之山;“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十巫可以从这仙灵之山升到天上,下到世间,多种药物在这里生长,十巫用于治病救人。
《山海经》这个“灵山”记录应在颛顼“绝地天通”事件后,只有从“灵山”可以升到天上,下到世间,因此在“灵山”修炼的人很多,最有本领的是灵山十巫,他们在巫咸的统领下,自成“巫咸国”体系,过着富足自由的生活,只须修炼身心,“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研究远古文明的杨向奎先生认为,在阶级社会初期,统治者作为天、人媒介,治下全是神国,国王垄断“天、人”交通,独占交通上帝大权,他们是神,没有不是神的国王。只有他们的所有作为是“奉天承命”。
除了国王这外,灵山十巫享有“天、人”交通的神权,可见,灵山十巫是影响深远的神界领袖。
灵山究竞在哪里?
二、《山海经》记录,巫咸国在远离中原的西部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巫咸国在女丑北,左手操青蛇,右手持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山海经》中关于巫咸和巫咸在“海外西”和“大荒西”的这两个记载,都是指同一个地方。“海外西”指远离中原地区的西部。《山海经》这个“海”与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常说到的“海内外同胞”的“海”是同一表达,指的是国家地域。《山海经》中的“海外”指国家政权管理不到的地方;“大荒”中的“大”按《道德经》解释为远,“荒”按《周礼》解释为“荒服”,指不纳税不服役的地方,实际上是指国家政权管理不到的远方。
辰溪位于西南地区,远离中原,古属“西南夷”,大致属“西”,符合“海外西”“大荒西”记录。
三、在颛顼“绝地天通”事件后,辰溪大酉山是可以通天的“灵山”
辰溪的中南门古称“天津”,是可以到达天庭的渡口,而且一直流传着从中南门坐无底船到天庭取皇印的神话故事;大酉山山顶称“天平界”,是可以到达天庭的地方。
《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登昆仑丘,与西王母畅谈。据文史考证,昆仑丘就是大酉山。大酉山古有王母瑶池、咸池等与西王母神话传说相关的古迹地,与《穆天子传》记录相吻合;大酉山为道教“洞天福地”第二十六华妙天,“洞天福地”观念形成于东晋以前;大酉山的大酉观古称龙兴观,传承祭祀的主要神灵就有王母娘娘。且清代《四库全书》记载,周穆王陵在辰溪钟鼓山(大酉山的别名)。
古籍记载和当地传说,大酉山有10多座与“神仙”有关的古桥,如会仙桥,迎仙桥,送仙桥、仙人桥、住仙桥、接仙桥、通仙桥、望仙桥、飞度桥等,这都是远古能通天的仙人们相聚的地方。大酉山的洗(朱)砂溪、晒药石、丹池是远古仙人采药、炼丹、制药的地方。
特别是会仙桥,传说是仙人宴会之地,会仙桥边有桂花井,至今仍为村民所用。传说桂花井为仙泉,桂花井边的一只蜈蚣曾修炼成精,惊动天庭;在桂花井边有多人修道成仙;古人的寿命本来有100多岁,因在会仙桥不小心泄露仙传真气,人寿普降一半。
从神话传说和当地仙灵古迹考证,辰溪大酉山符合《山海经》中的“灵山”的特征。
四、辰溪在远古时高端物产丰富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而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大意是,川渝地区的一个叫“清”的寡妇,因她的先辈,几代人控制了“丹穴”地区的货物交易利益,她的家族没有受到非议;寡妇“清”守住了这份产业,以财富优势实现自卫,未被侵犯。由此可见,得“丹穴”的寡妇“清”多么富有。
而辰溪的大酉山因古产“辰砂(又名丹砂)”,因而又名“丹穴之山”,或又名丹山。《史记·货殖列传》所记“丹穴”就是辰溪的“丹穴之山”。
首先,远古辰溪大酉山周围10多公里范围内,就产朱砂、食盐、铜、铁、白蜡、土陶、石灰等远古重要的高档商品。
辰溪大酉洞自然生成朱砂和云母矿,是古人最早采集朱砂的地方,至今朱砂被称“辰砂”;
大酉山黄土坡村留存古人采盐的“盐井田”,有古地名“咸池坳”“咸水溪”,清末仍有人在此晒制食盐,至民国时因含盐量低而废止;
位于大酉山南10公里的九曲湾麻阳铜矿经湖南省博物馆考古发现,在至少2700多年前就进行了铜矿地下大量开采,且是通过地面开采后延伸至地下的。可见,大酉山边的麻阳铜矿非常古老,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矿源地;
位于大酉山北的孝坪镇江东村沅江东岸向北延伸至船溪乡汀流村,在近30里的沅江河东岸堆积了大量的古人冶炼后遗留的古铁渣,这些数量巨大的古铁渣在地方史、国家历史资料上没有记载,属于史前遗迹,是中国远古青铜器和铁器的矿源地;
辰溪的船溪乡和毗邻的泸溪达岚在古代就生产虫白蜡,虫白蜡既可药用也是高档生活用品;
大酉山边的铜山坪方圆10公里的村民,自古传承制土陶、烧砖瓦,活动范围遍布大西南;
辰溪是卡斯特地貎,境内遍布石灰石,辰溪先民在炼丹探索过程中,很早就发现了烧制石灰。石灰既可药用,也是重要建材。改革开放前,辰溪的石灰通过航运,一直畅销长江中下游地区;改革开放后,辰溪山塘驿石灰厂的石灰通过火车货运深圳,作为重要建材。
从以上远古传承生产的商品看,古代的辰溪是一个重要的高档商品交流中心,辰溪货运可以通过酉水直达四川,且辰水与酉水自古通航。《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寡妇清家族“通丹穴”就能富甲一方。
“灵山十巫”治下的古辰溪肯定是一个巫傩修行而又富足的商业王国—巫咸国。
《辰州府志》记载:辰溪县北有一座巫阳城。巫阳是灵山十巫之一,辰溪巫阳城的存在,足以证明,远古的辰溪就是巫咸国。
因此也可以推断,辰溪大酉山就是《山海经》记载的灵山,是尧舜时期的善卷隐居地,是名副其实的仙灵之山,也是周穆王游大酉山并在他死后归葬大酉山的主要原因。
近年在辰溪及周边县市区发掘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发掘的文物看,辰溪及周边县市区的远古文明与中原文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中原文明载入巫咸国提供了可能。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