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走进垇云火把节(散文)

精品 【东篱】走进垇云火把节(散文)


作者:滴善斋 秀才,238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49发表时间:2024-01-31 06:18:27
摘要:2023年7月23日,我们一行随吉安电视台参加垇云村火把节。

【东篱】走进垇云火把节(散文) 别看不足百户的村落很小,但它有光亮,是被火把节点亮的。
   循着火把节而去,发现的亮点太多,令我感动。
  
   一
   山路崎岖,视线仅5-10米距离。进入山里没有信号,大家像迷路的小孩。车子来回在山里穿行了好几回,我们在山间穿梭,车速如诗,焦急往来寻找集合之地。山路弯弯,绿意盎然,只听得车轮滚过沙沙之声。我们心系未知的目的地,望眼欲穿。
   如果不是亲历,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距安福县城100多公里的彭坊乡垇云村,深山窝里有八十来户人家,他们如天上的繁星一样星星点点地散居在10多平方公里的垇云山中,每个村落住着一户人家,全村有30多个姓氏。虽然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除了连绵不绝的大山外,他们没有田地可种,千百年来还保持着先祖畲民的习俗,过着开山种粟,取火驱兽去虫的日子,也就有了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生生不息的传承着一年中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年近八旬的村书记老父亲讲,垇云火把节历史悠久,源于清道光、咸丰年间,由客籍畲民传入经与当地生活习俗、祭祀习俗、地域节令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民间习俗,有文字记载就有904年,仅在安福县彭坊乡垇云村就历经9代约170余年,使得这本该属于彝族或是其他少数民族中开展的活动,鲜有在汉民族开展而越发显得神秘而古老。
   姓氏之复杂,民族之多,一个火把,可以燃烧村寨的热情。这是亘古未有的传奇。
   他们前一天就住在垇云村,亲自见证了杀猪祭祀祖先活动。村委周书记说,早上四点就起床,没有顾上家里的活计,骑着摩托车到村里的活动地点做准备工作了。5点钟不到,他们抓住一只鸡公,拿到神龛前宰杀,并将削好的长80厘米宽2厘米的竹条,一头破一条缝,插上用钱黄表纸叠成的三角形,做成簇状的祭物(当地人叫做婆冠),洒上鲜鸡血。彼时,周书记的媳妇已将用米面做成了辣椒、瓠瓜、茄子、豆角等时令果蔬的样子,并洒上了红色的糯米作为点缀,蒸熟成米果样,与三牲(鸡、猪头、鱼)一起摆上神龛,点上香烛、灯盏,等待吉时拜祭天地和四方诸神。
   这里还延续着古老的习俗,习俗里包含着生活的仪式和信念。
   上午,一行人还去了垇云村深山里的养蜂人家参观。他戴着防蜂帽,打开蜂箱的盖子,小心翼翼地拿出蜂巢,放到一个大铁桶的架子上,手摇旁边的齿轮传动装置带动蜂巢转动,在蜂巢的不停转动中,蜂巢里的蜜被甩了出来。回到屋里把采来的蜂蜜过滤后装大缸里。我们几个要买蜂蜜,主人就会装在塑料瓶子里。
   养蜂主人说,人勤“蜂”不懒,养蜂如做人。常年跟蜜蜂打交道,也学了好多的人文常识。养蜂最主要的是基础环境,不能有任何污染。“蜂蜜品质就是人的品质”,蜂蜜的纯度,就是取决于养蜂人的良心。听着她的讲解,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垇云的养蜂业是村庄的支柱产业,村民说,火把节主要作用在于祈祷蜂旺业兴,日子幸福。
  
   二
   我们冒雨来到村委周书记家吃中饭,吃饭前,村委周书记的老父亲简单而肃穆的一番准备后,祭祀活动开始了。他对着祭祀用品,上香、鸣爆,祭拜了火神(炎帝)、山神、土地神。在一旁的我们也屏着呼吸,生怕因为自己的细小声音,而干扰到他。燃烧火把,是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的重要一环,周老一边点燃了浸满了燃油的火把,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燎虫、燎虫,燎到彭坊打灯笼;燎虫、燎虫,飞到树上喂雀俚(麻雀)”依次点燃了早已布好在农作物四周的竹制火把后,小小的火借着燃油和风势,霎时燃烧起来,几分钟后,新鲜竹子制做的火把火焰熄灭,留下了带着淡淡竹香的烟雾弥漫在灼热的空气中。
   厨房里,周书记和媳妇早已忙得不亦乐乎了,我们的李记者在现场也露了一手。邀请来的亲朋好友也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家中。这是火把节祭祀过后,又一关键看点。这一天,垇云村的村民们会像过年一样,我们是被邀请来的亲朋好友,不一会,一桌香喷喷的农家菜端上桌,满桌都是美味菜肴,看着就食欲大增。
   垇云火把节要晚上七点半开始,等待过程中,我们观看了垇云村举办的河道越野车赛。9部越野车同时在激流的河道里穿越,场面壮观。为了不落下火把节这珍贵的每一个画面,我们几个从中午吃完饭就开始来到现场等待。
   观看完河道越野车赛,我们参观了彭坊三线军工厂。群山绵延而远,桐花云海浪,绿叶掩映下几处遗留下来的厂房,两三条灰砖铺成的台阶,一方平台,一条弯曲的路向深山延伸,这里就是安福县西南彭坊乡陈山沟深山密林中的三线军工厂红色旅游景点。
   彭坊乡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三线军工厂旧址聚集区,先后有江西连胜机械厂、江西钢丝厂、江西量具厂、江西立新机修厂、江西锻压厂、江西104后方医院进驻该乡。鼎盛时期聚集了近2万名“三线”职工及家属。
   几栋青砖灰瓦房无规则地坐落在山与山的缝隙中,有些墙体上爬满了青苔,昭显着年代的久远,时空里军工厂的寂静。静立的显得斑驳的厂房,寂寞生长着苔藓的青石砖台阶,似乎是在等待有人来静听它们的故事。路是走出来,从无到有,献身祖国国防事业的年轻人,他们凭着热情、智慧、汗水,硬是将三线军工厂在陈山老林中办的风生水起。
   谁愿意将青春置于一个僻远的深山沟里,没有歌声,没有闪烁的霓虹灯,没有诗与远方,但只要有人,有思想,有激情,有行动,一切都将会有。在中华这块大地上就有这么一群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信仰为旗,信念为犁,奉献为锄,在大山沟里谱写生命的赞歌,书写“人”字的大写,将彭坊这个山冲变成了乡村里的小城市。
   岁月匆匆,滚滚长江水东流,变化是日新月异。今天,这些依然留存在彭坊乡陈山沟深山密林之中的军工厂房,成为当年三线建设的历史见证。政府适用新时期的需要,将三线军工厂打造成一个红色的旅游景点,一是纪念与缅怀,让老一辈建设者怀旧寻根,重温激情;二是传承与发扬,让青少年接受国防教育、继承光荣传统,激励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彭坊乡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三线精神”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全域旅游的切入点,于2018年建成首个三线记忆展览馆。
   忆往昔峥嵘岁月,青春依旧,一段印在时光上的记忆成了美丽风景;一段火焰般的激情将点亮每一个寂寞的夜空。也许那并不一定是一个美好的年代,但在一个并不美好的年代,有一段“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历史,总叫人难忘;有一种奉献“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永远在夜的星空放射着光芒;有一种精神“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永远在中华的大地上传承。
  
   三
   垇云山下,热如流火,载歌载舞,一片欢腾。傍晚时分,由彭坊乡党委政府主办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垇云火把节”又一次盛大举行,来自全国数千名的朋友们在现场或通过网络直播,共同参与到这场民俗狂欢中。
   晚上七点左右,村民们领着醉意朦胧的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汇聚在去垇云山的广场前。现场搭起了大舞台,垇云火把节传递活动将在这里举行。
   现场人山人海,有各种非遗表演,最让人期待的是传递火把项目。男人们穿着粽叶、竹片制作的“草裙”,头戴菖蒲编织的帽子,打着浑身插满“线香”的草龙,在夜幕的映衬下,犹如一条火龙,从山坡上直奔而下,围着熊熊篝火,嘴里“呵呵”有声,欢快而激烈的舞动起来,这是村民们刺激的“闹火”开始了,一些年轻胆大的后生们也加入其中,和着这激情奔放的步伐尽情跳跃,借着火势和火龙的威武,村民们在心中种下新的祈愿,愿火神保佑,驱赶一切虫害兽灾,也互祝村民们发家致富,生活美满!
   直至深夜,热闹和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陆续散去,皎洁的月光下,篝火的火星相继泯灭,新生的火种已然在村民心中种下。这一年,他们许下心愿收获幸福。来年的六月六,古老而又质朴的火把节依旧在原地等你。
  

共 30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盛夏七月,作者一行,乘车前往江西安福县彭坊乡垇云村。山路弯弯,车轮滚滚,只见八十来户人家繁星般撒落再10多平方公里的垇云山中,30多个姓氏,过着开山种粟,取火驱兽去虫的日子,生生不息传承者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年近八旬的村支书,宣讲了垇云火把节的悠久历史,大家一起见证了杀猪祭祀祖先活动。上午,一行人还去参观了深山里的养蜂人家。人勤“蜂”不懒,养蜂如做人。听着养蜂人的讲解,敬重之情油然而生。作者们冒雨来到村委周书记家吃中饭。饭前简单祭祀,饭后在等待过程种,去河道看了越野车赛,继而去参观了彭坊三线军工厂。岁月匆匆,彭坊乡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三线精神”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切入点,2018年建成首个三线记忆展览馆。三线精神,若繁星在夜的星空放射着光芒。晚上七点左右,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在垇云山的广场前。现场搭起了大舞台,火把节传递活动将在这里举行。火把节有各种非遗表演,最让人兴奋的是传递火把。借着火势和火龙的威武,大家在心中播种新的祈愿,愿火神保佑,驱赶一切虫害兽灾,互祝村民们发家致富,生活美满!作者用充满激情的笔墨,描写了垇云村六月六火把节的盛况,语言简洁,行文流畅,好文,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20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1-31 06:19:41
  文章描述了垇云村火把节的盛大场面。行文推进有序,重点突出,似一篇精致报告文学,主题紧密契合时代特征,弘扬了建设美丽乡村的主题,正能量满溢。感谢老师投稿东篱,顺祝冬暖,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2-29 17:36:45
  谢谢老师欣赏和精彩点评!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31 09:21:07
  美丽乡村,各式各样,垇云村火把节是美丽乡村的精彩镜头。这个火把节,不仅仅的全村全乡人的狂欢,也是作者一行走进狂欢的美好记忆。文章在火把节里还特别关注三线生产的历史,使火把节有了崭新的内容和底蕴。激情描摹,深情回顾,再现了少数民族的节日盛况。文章的散文特色逐步显现了,特别是作者的行动与思想的参与,使文章显得很活泼。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2-29 17:36:18
  多谢社长欣赏和鼓励!
3 楼        文友:枫桦        2024-01-31 13:51:30
  火把节的特色是民族特色,盛大的场面,实在是火爆。读过老师的文章,不觉间沉醉其中。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2-29 17:38:28
  谢谢枫华老师的欣赏和鼓励!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2-01 05:38:15
  这是一篇具有民俗特色的好文章。读着文章如临其境,能感变到乡亲们的热情和对日子的虔诚。那段历史叫人难忘,叫人钦佩。读着此文,心生向往之情。好文,点赞!遥握问候,谨祝精彩纷呈!
回复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2-29 17:37:55
  谢谢美女李老师的欣赏和鼓励,多向你学习!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