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下放纪事(二)

  下放纪事(二)


作者:猪不戒 举人,558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03发表时间:2008-09-17 13:50:36

在那位自以为是自己“家里人”的女同学那生产队吃了闭门羹之后,我就落户到了瓦窑前生产队。
   在瓦窑前生产队队下放的,是原来我们班的五个同学,由于文化大革命两年来的派性斗争,他们五个人彼此之间也是人心隔肚皮,互相之间很不团结。我是“逍遥派”,原先在班上就一直就是受歧视,受排挤的对象,跟他们更格格不入,加上“兵败滑铁卢”之后的沮丧心情,我就很少呆在队里,经常到其他班同学下放的生产队去玩。
   那时,家里还没有下放,城里的“革命”运动还如火如荼,家里是被冲击的对象。母亲写信来说,已经多次向搬运队和居委会提交了要求下放的报告,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批下来。自己很为家里的命运担忧,就想回家去看看。
   刚开始那阵,对下放知青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离开公社要请假,回家买车票要凭公社开的证明。我们刚下来不久,请假没有理由,证明更是开不到,怎么回家呢?
   以前在学校,规定每天早上五点就要到体育场集中锻炼。我就练了五年的长跑,平时每天早上跑三千米,到了星期天就跑一万米,身体还是非常棒的。不能买车票,我就动了徒步回家的念头。那时我们这批学生下放,个个都是第一次远离家里,加上生活条件艰苦,大家都想家,要找个把陪练的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第一次,我和另外一个班的叫刘德峰的同学搞了一次返乡演练。
   那天上午在石城街上赶集,我碰上了他,平时大家在一起玩过,关系还比较好。那天两个人在集市上玩了一会,我就问他:“你想不想回赣州?”
   他说:“谁不想啊?可是没证明买车票,怎么回呀?”
   我说:“走路呗,你敢不敢啊?”
   他也来劲了:“你敢我就敢!”一拍即合。
   有了陪练,说干就干,事不宜迟。我们在店里买了六个馒头,把外面穿的长衣长裤全脱了,装在自己带的军用挎包(文化大革命时期,学生都流行背军用挎包)里,每人只穿一条短裤,背个挎包就上路了。
   离开石城县城是上午十点半钟左右,我们商定每走二十里路,就停下来歇息一会再走。走到下午一点多的时候,我们已经走出离石城近四十里路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我们就找到路边的一条小溪,坐在溪边,就着溪水,三下五除二地把这六个馒头消灭了。
   到瑞金还剩下一百多里路呢,任重而道远,我们不敢多休息,吃完馒头又接着上路了。我们还是按照原来商定的办法走,脚步一直没有停,但时间久了肚子却唱起了高调。那时的商品经济也不像现在那么发达,沿路一家餐馆也没有。责怪自己失算,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我们只好分工合作,一个人放哨,另一个人就溜到路边农民地里刨几个番薯,掰几根甘蔗一路解渴充饥。
   等我们两人走到了瑞金县城,已是下半夜两点多钟了,一百六十二里路走了整整十六个小时!
   月色溶溶,天上的星星眨着朦胧的眼睛,整个瑞金县城沉睡在如水的月光之中。我们来到车站,看到车站停车场内有几辆大卡车静卧在那里,我们就偷偷地爬上了其中的一辆。爬上去一看是装粮的车,我们便悄悄地合作,把靠驾驶室的几麻包粮食抬到了前面,空出了一个战壕般的空位,迫不及待地躺了下去。因为太困太累,不一会儿我们就睡着了,睡得像两头疲惫不堪的野猪。
   待我们被摇醒的时候,太阳像个发亮水晶球般已经被抛到半空中。白花花的太阳光从车蓬的缝隙钻进来,刺得眼睛生痛。
   车子在并不平坦的路上颠簸摇晃着,我们就无声无息地车后爬去,仔细观察,辨认地理位置。
   乌拉!车已快到赣县,离家也就不到十公里了!我们欣喜欲狂,要知道这趟便车可省了我们一百三十多公里路的跋涉之苦啊!我们简直想放声歌唱,但又怕惊动司机,只好把巨大的喜悦暂时压在心里。
   在欣喜的同时,我们又拍着胸口暗自庆幸:好在我们是爬对了车。要是爬错了,车子一开这么久,我们又睡熟了,南辕北辙,到了福建或是回到了石城,哪可怎么得了?真是好险好险啊!
   卡车到了赣州,停在了一个大仓库门口。我们正想悄悄地溜下车去,司机走了过来,操着赣州话大声喝道:“你们这两个家伙还不给我下来?你们以为我没看见你们呀?”
   我们两个人面面相觑,完了,原来人家早就发现我们了。我们像两个被人现场逮住的小偷,红着脸爬下卡车。一个劲地给人家道谢。那司机说:“谢什么呀?不是看我弟弟也在下放,我才懒得带你们呢!快回家去吧。”
   我们再一次给他道了谢,一溜烟跑回家去。
   下放后第二次回家,是在距上次返赣两个月之后。接到母亲的来信,说从居委会内部的人透露,家里可能这几天就要下放了,至于下放到什么地方去还不知道。我一看信的邮戳,是四天以前寄出的。父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两个弟妹又小,家里有没有下放?下放到哪儿去?作为一个长子,我不能不关心啊!我心急如焚,归心似箭,我一定要马上回家去看看。
   我约了别班的一个同学叫童国浩的,由于平时我经常去他们下放的生产队玩,一来二去,大家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我那天一跟他说,他就同意了,实际上当时已经有很多同学早就跑回家去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来到石城县城。由于时间急,我这次就不想徒步走回去。没有证明买不到车票怎么办?我就决定爬车。
   中午,在石城县的饮食店,我们一个人吃了一盘炒粉干,喝了点水,就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
   我们来到石城县的那个丁字路口蹲了下来,守住往赣州方向开的货车。汽车在路窄人多的县城拐弯,肯定是要减速的,我们就趁它减速的当口爬上去,这是我的主意。
   我们守了很久,好不容易等到一辆解放牌摇摇晃晃地开过来了。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等它一拐弯,我便一个箭步冲了上去,一下就爬上去了。因为我在学校练了多年的体操,身段还是比较敏捷的。而童国浩的身子比我高出一个头,身体看起来很强壮,但略显笨拙,爬得手忙脚乱,最后还是我把他拉上了车爬上去一看,又是一部运粮的车。想起上次我回赣州的经历,我想这“粮”“良”谐音,粮食嘛,总能给我带来好运。
   我们两个坐在装满粮食的麻袋上,看着路边快速退后的农田、村舍,心里好不得意。
   车走了还不到半个小时,突然停了下来。我们估计是司机要加水或是撒尿,怕他看见我们,就马上蜷缩到里面去。却听得车下一声大喝:“你们以为我没看见你们爬车是吗?快点给我滚下来!”
   我们两个乖乖地“滚”下了车。我一看那司机是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家伙,长得五大三粗的,估计我们两个也不一定是他的对手。我就极尽讨好陷媚之能事,一个劲给他说好话,还说我们家里多么多么困难,我们又是多么多么可怜。可这家伙不为所动,一点怜悯之心也没有,发动车子就绝尘而去了。
   丢下我们两个人在路上,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只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就给童国浩分析起来,估计到这里离石城县已有十来里路,好马不吃回头草,往回走是没半点意思,还不如就往前走。我还用我上次徒步到瑞金的成功经验来鼓励他,他也就同意了。
   由于这次我们是准备爬车回去的,所以连一个馒头也没买,那就只有借鉴上次的经验,用偷来的番薯和甘蔗充饥。
   走了几十里路,太阳快要落山了,天也渐渐凉爽了起来。突然,童国浩叫了我一声:“你看,这是什么?”我看到他从路上捡起了一个比巴掌小一点的旧蓝布包。
   我们打开裹着的几层布片,里面竟是三十元钱和一丈八布票!我前后看看,长长的公路上一个人影也没有。我怕掉了包的人会回头来找,就叫他赶快藏起来。但当时我们为了便于赶路,每人只穿了一条短裤,背了一个挎包,身上一个口袋也没有,我想了想,就叫童国浩把钱和布票塞到球鞋底下。
   继续走了几十里路,天已经全黑了,估计没有人会来了,我怕走路把钱和布票踩溶烂了,就叫他把钱和布票取出来,放到挎包里去。
   天边露出鱼肚色,月光渐渐被曙光取代,我们走到了离瑞金大约有三十里的地方。这时童国浩嘴上冒出了白沫,步子也迈得越来越艰难了。我估计他一方面是平时缺乏那种极限锻炼,二方面是十几个小时没有进一粒主食。怎么办呢?我就叫他躺到路中间拦车,看能不能搭个便车到瑞金去。
   不一会儿,一辆拖拉机机冒着黑烟,“突突突”地开了过来,看见路上躺着一个人,就刹车停了下来。我走过去跟拖拉机司机交涉,我说:“我们是赣州的下放知青,这位同学突然生了疾病,请你帮个忙,送他到瑞金去,好吗?”那位司机听我说了半天,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说:“那你们上后面拖斗吧!”
   我赶紧到前面扶起童国浩,慢慢地往后面的拖斗走去。还没走到后面拖斗边,那拖拉机一溜烟就开走了,气得我对着拖拉机的背影“呸”了好几口。
   一看没办法了,童国浩就从挎包里拿出了那路上捡来的三十元和一丈八布票,颤颤巍巍地交到了我手里,有气无力地说:“你一个人先走吧,到了瑞金,再买点吃的给我送来,好吗?”那样子就像是红军伤病员对大部队难舍的告别。
   我一个人走到瑞金县城,找到路边一个小餐馆坐下来,吃了一碗热面,还有五个大包子。长途跋涉的人不停下来,脚就像机械一样,没了疲劳的感觉。可一停下来,浑身就像散了架,再也不想动了。吃完东西,我休息了好一会,正准备买好食物去接童国浩的时候,远远见他拄着一根木棍一瘸一拐地走来了,我马上走过去扶他到店里吃了东西。
   中午,我们仗着有那捡来的横财,像两个大富翁,在瑞金的一家大餐馆炒了一大盆蛋炒饭,还要了一个猪肝汤,美美地享用了一番。
   下午,我们在瑞金找了一家小旅馆,开了一个房间想好好睡个觉。可是隔壁不知住了哪儿来的一对年轻男女,不停地在那儿亲热,弄得床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那旅馆房间与房间之间,只隔了一层薄薄的木板,一点声音都能听到。我们那时也就是十八九岁二十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哪听过这种动静?人家亲热,却弄得我们两个面红耳赤,浑身焦躁,翻来覆去,没点睡意了。
   后来,我们是托旅店的一位服务员给我们买了两张车票(当然也是从拾得的钱里列支了),我们坐车回到了赣州。
   回到赣州,我们找到先行回家的十几个插友,请他们吃了顿饭,给他们讲了我们这次回赣的奇遇,令他们钦羡不已。我们还利用剩下的钱和布票,给包括我们在内的十五个插友,每人买了一件新的白背心,还买了十五张舞剧《白毛女》的戏票,五毛钱一张,全是特坐的那天晚上,我们十五个人穿着清一色的白背心,坐在赣南剧院第一排看《白毛女》。这成了剧院的一大奇观,不但是令所有的观众感到惊奇,连演员一出场看到这情景,也不由得愣了好几回呢。
   我回到赣州的时候,家里已经被“押送”下放去了。我在同学家里住了两天,就匆匆赶到家里下放的宁都县去看父母和弟妹了。

共 41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年青人的一股傻劲,有时恰恰是人生奋斗的一种原动力,如同许木木的可爱与成功,离开了他的那股傻劲,也就没有了王宝强了。读完此文,想笑。【编辑:鑫心飞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圣子传人        2008-09-18 21:48:39
  头段可省去,让读者想去。二段当头段,直接承前文,无奈我只得找同班下放处。。。。。。后来我也想明白,。。写的很有人情味。可在那经济特困时,也就顾不得拾金不。。。。。。
   如此才是当时的生活写照。
2 楼        文友:鲁迅        2015-09-12 15:26:40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蓬滋烂        2015-09-12 17:07:12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