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千里作客(随笔)
真乃千里姻缘一线牵,无论如何我也不曾想到,我的宝贝外甥女能在千里之外给她找个婆家。
所以这就有了我的千里意外之旅。说是千里,实际岂止千里。昨日一早八点多出门,直到晚上快九点才到毛乌素边缘的目的地榆林巴拉素(蒙语,有城堡的地方)镇。期间从宝鸡坐高铁到西安,耗时三小时(包括西关到车站,以及等车时间),空间四百里。再从西安坐小车到巴拉素镇,用时六小时,横跨逾千里。单单跨越这个地理上的时空就得九个小时,途中有幸经过了圣地延安。
听外甥女对象小苏说,他们所在的巴拉素镇,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还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管辖范围,只是现在归榆林管辖。国家之所以做出这样大手笔的战略调整,无非就是内蒙的面积太广,区域性发展不平衡,而榆林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手心手背都是肉,大家一家一起过日子,谁力气大谁就多担待点。毕竟我们伟大的党带领大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无非就是让人人都有饭吃,最终都过上好日子。并不是榆林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而让靠近榆林的内蒙人看着流口水。毕竟榆林是全国首屈一指,人民幸福指数最高的行政地级市,比如榆林神木是全民免费医疗。
我们到达时,夜幕已然降临,也许由于海拔高的缘故,也许是因为第一次晚上到这个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小镇,热情的月亮格外明亮,地上的银雪映照着皎洁的月光,让这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地方,平添了许多妩媚迷人的色彩。
在这个黄土是金(土需要用金钱来交换)的神奇小镇,空旷的田野上,兀自出现一个一亩见方坐北朝南的院落,在我们这边,俨然一个机关单位的模样,一排平房装潢考究。我们一起五人被早已热情迎候在门口的众亲友,簇拥着进入居中的大客厅。宽敞的客厅东西布局,西墙是面两米见方的投影幕布,取代了液晶电视,大气磅礴,不落俗套。幕布下方是高约四十公分,长约三米的红木电视柜。柜子两边是两株两米多高生机勃勃的绿植,使冬日的房间瞬间感觉春意浓浓。客厅周围是仿古红木座椅,中间是一米五六见方,高度与电视柜等高的红木方桌。桌上整齐摆放着各色水果及烹茶用具。客厅北边紧挨着一个卧室,东边紧临一个餐厅,一圆形可以围坐十余人的红木大餐桌置于其中,足见主人之不凡胸襟。
桌上糙米,羊肉,年糕,老茶,绿茶,各色菜品琳琅满目。真是活到老,经不了。我第一次竟然听说并亲口品尝了闻所未闻的老茶,第一次明白了茶还有老少之分。还亲眼目睹并亲口品尝了当地人引以为傲的风干羊肉,亲耳聆听了八十三岁依然精神矍铄的老人——小苏的爷爷,亲口讲述的风干羊肉制作的辛苦过程。风干肉之所以得来艰辛,是因为不光要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处理,还要进行必要的调料腌制,再就是挂在四面通风的棚内,历经数月时间方可阴干而成。
还有,酥油,酥油茶,奶酪。以前只是对这些食中极品有所耳闻,如今托外甥女和小苏全家的福,有幸享受到这纯正美味入口醇香的奶酪酥油茶,实在荣幸之至。
由于对陕北人喝酒的豪爽早有所了解,所以对酒一直培养不出感情的我,只能坚定地对每一位热情敬酒的主客,一一致以最无奈的歉意——不好意思,请谅解!主客轮番上阵,执一直径约20公分的小盘子,上置三个斟满酒的精致的高脚小酒杯,逐个劝酒。客人善饮者,先干一杯,然后举杯与敬酒人碰杯共干另外两杯。好在妹夫也是见过场面的人,从容应对,举重若轻。
今天的太阳特别红,一如昨晚的月亮格外皎洁。门前的小车整齐排列,洋溢笑容的脸庞满庭绽放,欢天喜地的欣悦飘荡在田畴沙坳,一群穿着厚厚绒毛的绵羊与牛群相伴,悠闲自在地在没有庄稼的田野里,啃食着残留在田间的玉米秸秆。不远处沙丘上风力发电的巨大风叶停下它辛勤的转动,仿佛驻足凝望这不可多得的吉祥如意。
小苏的爷爷的确了不起,所以成就了儿孙的锦绣前程。老人说,全家六口人,共经营五十余亩地,他家的大院子就坐落他们自己的庄稼地里。换句话说,他家院落周围都是他家的苞米地。每年农历四月份播种,十月份收获,机播机收。幸亏家就在地里,地就在家门口,不然田间管理和收获的频繁奔波都是个头疼事。
站在门前整片平展展的庄稼地南的沙丘上,放眼远望,目光所及全部都是坑洼不平的黄沙。随便抓一把,湿度很大,沙粒细小,像极了红砂糖。正因为湿度大,所以沙柳沙棘荆条等等灌木很容易生长,正是这些可贵的小植物起到了防风固沙的积极作用。就在这茫茫黄沙下面,偏偏掩藏着无尽的宝藏——石油煤炭天然气。
冥冥之中一切都是天定,是缘就逃不出该有的福分。最后,祝福两位新人喜结连理永结同心!祝愿老人福寿康宁幸福永年!感谢老苏两口子的盛情款待以及各位宾朋的远道来贺!
下午两点多,我们辞别了好客的巴拉素镇,赶往榆林高铁站。四点多,高铁历时四个多小时把我们送到西安。九点整,火车用时两个小时多一点,最后把我独自一人送到了宝鸡站。此时已是子夜11点10分。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