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怎一个“情”字了得(散文)
《怎一个“情”字了得》
——序阿明《听剑集》
|薄海|
接到阿明要我为其新作《听剑集》作序的电话,惶恐而忐忑。本人不在文学圈内,怎好对他人的文章品头论足,“作序”更是从未想过的事情。百辞未果,也知道阿明的脾气,便勉强应承下来,好在我对作者有着深深的了解。
我与阿明同庚,但开始并非同窗,原本我是高他一个年级的,后来阿明以出色的学习成绩破格“跳班”,令当时许多同学妒羡不已,这便成了我的同窗。其勤勉聪颖可见一斑。
步入社会后的阿明,勤奋自学,进修苦读,积累了丰厚的文学功底,加之以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观察社会、审视人生,笔耕不掇,积微成著,这便有了《清明雪》、《冰魂华梦》《听剑集》,这便成了今日之阿明。
我用了整整三个晚上的时间,细读了阿明六章厚厚的文稿,各章的立意、文笔、风格相迥,但都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憾力。“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籍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想必许多层面和类型的读者都会从中找到共鸣或偏爱。作为与阿明有着三十六载友谊的我,更是从那飞扬流畅的笔端,分明看到听到处处倾泻荡漾的都是一个“情”字:亲情、友情、乡情……情见乎辞,情文并茂,情真意笃,又怎一个“情”字了得!
阿明是一个内心世界十分丰富,执泥固守精神家园的痴情男儿。文若其人。
阿明、——情真。
阿明满怀真情实感,书师生之谊,述文友之情,叙友朋之义。通过阿明婉约、缱绻之笔,我与具有“童心依旧,壮心不已,善解人意,多情善感,抑恶扬善,疾恶如仇”,兼有大姐与师长双重身份的康启昌老师如面;与“身体虽羸弱,生活中却是强者”,“做人作文认真规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鲁野老师初识。受益于这对文坛伉俪文学思师点拨提携的阿明,或颂或致或忆或悼,无不透发着仰慕谦恭之意、痛惜思念之情。对文友,做为同道中人的阿明,寓圈点注述于抒情,融深情厚意于品评。颂人品、赞文品,褒扬有加;诉疏纰、道微瑕,针砭有度。或仰读,或吟味,时而也有善意的调侃或商榷,确乃“真情的结晶”。对朋友,阿明倾注的是“痴”与“恒”的满腔真情。一如阿明所述,“友情,是我生命中的冬阳,缺少她时,我会觉得寒冷和窒息;失去她时,我会感到恐怖和绝望。”做为“凡夫俗子”“性情中人”的阿明,每每在艰难因苦中,更需要“友情的呵护与支持”,更依恋“一如既往、一往情深”的挚友。然而,那类惯用“下三路”的功夫置人于死地,仍标榜自已是“朋友”的“高手”,那种热闹时撵都撵不走,“冬天”里找都找不到的“朋友”,那些迫于压力或出于功利“暂时的疏离”、“有意的回避”甚至“出卖和背叛”朋友的人,都让阿明着实领教了人世间的辛苦炎凉和人际间的虚情假意,强烈的反差,沉重的失落,使其情不自堪。然而我却要忠告阿明,切不可情随世迁,仍执著坚持你对友情的诠释和追求吧,在你的周围乏“痴”与“恒”的挚友和真情。
阿明恋亲情——情浓。
血缘嫡亲乃“人间第一情”。从那《好大一棵树》和《慈母古稀) 中,我看到了阿明对具“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的严父和为国为家“问心无愧”,对儿对女“劳苦功高”的慈母依依深情;对相濡以沫“携手同行”的贤妻脉脉真情;对日渐成熟、《选择坚强》的爱女殷殷切切的舔犊之情;以及对“淬过火、开了刃”堂堂《男子汉》的胞弟真真切切的手足之情。通过《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阿明对一辈子含辛茹苦的外婆、赋闲在家仍心系国事的舅舅、善酿桂花梅子酒的舅妈、昔日雄姿英发而今形同“老闰土”的表哥、美丽真诚而任性的表妹,无一不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其情真意切,令我为之动容。
阿明惜乡情——情深。
在阿明的游记散文中,字里行间流溢里对故乡的一草一木、对祖国的壮丽山河那种依依不舍深深爱恋的游子情愫。生在桔子洲头,长在辽水之滨,视江南为第二故乡的阿明,《冲出闹市赞《(太湖之晨》作《寒山遐思》;《立马吴山》吟《桂花山庄》摄《周庄印象》;《驶进夕阳》羡《年轻真好》观《渤海潮汐》;《寄语辽滨》思《医巫间山》系《栈桥情结》;游巴山蜀水抒《百年孤独》凄楚愁情;到天涯海角发《千秋一叹》怀古幽情。长年漂泊在外的阿明,梦魂萦绕家乡的山山水水:望儿山、西炮台、金牛山、辽河水……游子思乡之情跃然纸上。爱屋及乌,就连家乡特产,难登大雅之堂的“虾爬子”、“大头宝”、“玻璃牛”之类阿明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真真是“谁不说湾家乡好”,足见阿明钟情于故土、积愫于家乡的千千情结。
说到“虾爬子”、“大头宝”,便想到在阿明的“情典”里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情愫,这便是痴(吃)情,或者说钟情于吃。显然,阿明对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均有研究,不仅心仪良辰美景,而且喜欢美味佳肴:生猛海鲜、西餐大菜、南北佳肴、地方小吃均不忌口。文中间或出现“鱼虾蚌蟹”、“鲜菱新藕”、“太湖三白”、“寒山二冬”、“百果松糕”、“虾肉烧麦”、“三黄鸡”、“素烧鹅”……花样翻新,品种繁多,荤素相间,口味各异,应时鲜味,琳琅满目,林林总总,美不胜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集“九洲风味”为一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百花园,给我们不仅仅是感官上的刺激,更是中国美食文化的享受。阿明每每回到家乡,友人为其接风、饯行,断不会忘了“海鲶鱼炖豆腐”这道家乡美食,否则阿明便会自己点。
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文心雕龙·神采》)。深谙文中之道的阿明亦如是说:“真情如经,善性如纬,美文如织——情真性善文自美。”据我所知,阿明的这本集子最初拟作《驶进夕阳》,其实那真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感,但是朋友们都说这个名字太老气,于是才有今天的《听剑集》。然而,书名变了,作者的初衷依然故我,字里行间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千千情结,而且能够听到铿铿心声。阿明曾说,我们是中国最后一代理想主义者、英雄主义者、唯美主义者,足见阿明心中的不平之声不屈之声不宁之声。于是在许多篇章中,作者总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这也是阿明的游记并非“导游图”,阿明的故事并非“日记本”,阿明的友情、亲情和乡情并非像他自嘲的那样“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原由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阿明的这本集子,我们不仅要看,而且要听,用心听。
总之,我所认识的阿明,既宽厚坚强,也敏感脆弱。既然阿明这辈子无怨无悔地选择了一条通向文学神圣殿堂的崎岖山路,就应坚定不移奋进不止。不过,在挺胸阔步的同时,需留神脚下荆棘和顽石的羁绊。
看着窗外大雪纷飞,铺天盖地,冰封的辽河恰似一条沉睡的巨龙,北风呼啸如同“睡龙”的“酣声”阵阵,然而,我却分明听到隆隆渐近的春雷滚滚。
企盼阿明有更多的新作问世。
2001年1月9日于辽河之滨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