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出国”没事找事解个闷儿(散文)
在我下乡的时候,经常和知青伙伴们“出国”或“逛庙”开心的不得了。
不会吧?怎么可能呢?是真的,该出国出国,该逛庙逛庙,美哉!乐哉!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我们下乡的地方——博爱县南西尚村,地处的方位上:往东是武陟县宁郭镇,戏称“出国”;往西是博爱县阳庙镇,戏称“逛庙”。
往东逛书店,往西吃肉丸儿。那是我们知青时期,劳累闲暇之余,游玩的开心之地,悠哉悠哉。
“出国”或“逛庙”是我们知青伙伴们快乐浪漫的港湾。
虽然,那时候物质匮乏,条件艰苦,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对于正值天真烂漫,豆蔻年华的城里孩子来说,还是不乏朝气蓬勃的浪漫。
因为,我们调皮、爱玩的心灵还是蠢蠢欲动按捺不住。
我有个同学叫华倩,在学校时,她永远是考试第一的那一个,学习尖子。全国取消高考后,志向高远的她,才华无法施展,到农村后,面朝黄土背朝天,使她更加愤愤不平,百无聊赖。可惜在那个年代,下乡是唯一的出路,别无选择。所以,她性格孤僻,内心浮动,正日郁郁寡欢,心结郁闷无法打开。
有一天下雨,不能上工,呆在宿舍里非常无聊。于是,她突发奇想,找我和她一起“出国”逛书店。
我说:“逛啥逛,你又没钱”。
她说主要是让我和她一块去给人家书店营业员,学习学习,切磋切磋。所以,我想,她下乡后虽然不开心,却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学习,我很乐意陪她一块去。
因此,我们打着雨伞,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哼着小曲儿,深一脚浅一脚的踩着泥泞不堪的道路,走了两里多远,欢欢喜喜的来到了武陟县宁郭镇新华书店。
书店里一个身材窈窕的女营业员接待了我们,华倩开始挑书。
那时候的书店不像现在的书店,可以自选,想看那本拿那本,挑好了结账,就OK了。
那时候的书店,是柜台式售书,你想看那一本,要让营业人员拿来拿去。那时候的书店没有私营的,一个镇只有一家书店,很牛。所以,服务态度不冷不热。
结果,她让人家营业员,拿来拿去,换来换去,拿了放,放来拿,来回折腾了很多遍,还说人家书店的书不够多,不够全,说人家书店的摆放分类有问题,说这说那,人家营业员本来还很有涵养,最后终于变脸,急了。
这时,只见华倩兴趣高鹏,立马把她的大眼睛瞪得溜圆,头上的两个马刷子辫儿,高高竖起,像多年没有打架的公鸡一样,非常亢奋,劲头来了,扎起攻式,跳来跳去,开始给人家唇枪舌战,华山论剑,用她所学知识和言辞,没有斯文的、撒泼的去征服人家,几个回合后,就一头雾水败下阵来。
她忘了人家营业员是卖书的,看书店的,天天埋在书堆里的人,知识渊博,功底深厚,学文何其了得。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她,把一个多么神圣的地方,一个多么优雅文静的地方,搞得乌烟瘴气。
眼看她收不了场了,我就赶快助阵帮腔,总算是在我的机智劝说下,收尾回家了。
在路上我很生气的问她,“你这叫学习切磋吗?”
这时你看她,不但不生气,反而,开心灿烂,好像把几十年的恶气,瞬间释放完了一样,还得意洋洋,美其名曰,“这叫锻炼口才”。
我说:“哎,你这人呀!这是锻炼口才,这分明就是没事找事,无事生非,年少轻狂,好吗”。
我虽然这么说她,但心里清楚,她总算借题发挥,把长期郁闷压抑的心情,用这种不良的方式,释放出来了,看来她心里爽多了。
她看我不理她,就过来抱着我说:“求求你了,别生气了,哪天我请你去逛庙,吃肉丸儿哈”。
我说:“哎,我不敢去,怕切磋”。
她说:“不会再切磋了”。并喜眉笑眼的说:不但不切磋,咱们还要吃他一个满嘴流油乐逍遥”。哎……真是个活宝啊!
从那次“出国”回来之后,华倩的心灵状态复位,踏踏实实的生活在现实之中。
现在想想那时候,不计后果的懵懂,十六七岁时的年轻气盛,随心所欲的任性,解闷不择手段的冲动,仿佛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七十年代时,我们风华正茂,我们正年轻……
2024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