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竹
竹即是“岁寒三友”的一“友”,又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竹子历来都深受人们的喜欢。
竹子全身都是宝。竹子在家乡的用途可大了。可以用它来编织好多家什。以前工业制品还没普及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盛器、坐椅等就地取材,把山上竹子砍回家,心灵手巧的人们就能捣腾出来。我小时候,交通不发达,搬运物资基本上靠肩挑手提。那时农村人家里都有用竹子制做的用于挑东西的扁担。连我们敬爱的朱德也曾亲自动手用竹制作扁担。
1928年11月中旬,为了解决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竹梢可制作扫把,供人们打扫卫生。竹子的根部嫩芽,即笋,分春笋和冬笋,是人们餐桌上的山珍海味。春笋还可以晒成笋干,供人一年四季食用。笋干也是客家人喜事必备菜之一。
竹子生长过程很奇特。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人生需要储备!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竹子告诉你,什么叫价值!什么叫价值?同是两根竹子,一支做成了笛子,一支做成了晾衣杠。晾衣杠不服气的问笛子:“我们都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日晒雨淋,不值一文,而你却价值千金呢?”笛子:“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剐,精雕细做。”晾衣杠此时沉默了……人生亦是如此,经得起打磨,耐得起寂寞,扛得起责任,肩负起使命!人生才会有价值!看见别人辉煌的时候,不要嫉妒,因为别人付出的比你多!为了人生的辉煌,更加努力吧!
竹子四季常青,中空外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竹子空心也表示虚怀若谷,还体现了柔中带刚的性格,竹子是有竹节的,竹节外露,代表着高风亮节。竹子代表的性格是挺拔洒脱的,而且正直清高,深受中国文人的喜欢。中国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七个名士,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是出了名喜欢竹的“竹林七贤”。还有“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东坡等,比比皆是。
总的来说,竹子不仅用途广泛,还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丰富的象征意义,被广泛地运用在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中。它们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