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感恩有您——大姐大姐夫(散文)
感恩有你——大姐和大姐夫
文/张凤英
自从我到烟台以来,每逢过年过节我都会去看望大姐和大姐夫。老伴儿在的时候,我们结伴儿去;老伴儿走了以后,我自己去。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知道大姐和大姐夫并不缺少我送的那一点点礼物。而是我很在意自己的感恩之心,如果不去看望他们,我会感觉少了点什么。
上世纪末,我们一家人从遥远的内蒙古和河南等地,一个一个地调动到烟台来工作,并且都安排了不错的工作岗位,这都要感谢大姐和大姐夫的帮忙。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时候我和老伴儿30多岁,在伏牛山的一家三线企业工作,那里不仅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买菜买粮食不方便,就是牙膏肥皂洗衣粉等生活用品也是经常不能满足供应。而且厂办的学校教育质量很差,多年以来也没有一个学生考上大学。许多职工都不安心山区工作,纷纷调离山区。那时候工厂经济效益很差,发工资都困难了,上级主管部门也在筹划工厂搬迁事宜。我很为自己的儿子担心,因为他很快就到上学的年龄了,如果在那里的学校读书,要考大学是很难的。当时烟台的教育质量是全国有名的,又赶上刚刚作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被国家所重视。因此我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回烟台来生活。
那时候我们的哥哥弟弟妹妹都已经从内蒙古调回烟台来工作。这些人员的调动都是大姐和大姐夫帮忙办理的。其中有些没有技术特长的人员,很难安排工作,大姐都想方设法安排了合适的工作。于是乎我们也给烟台的大姐和姐夫写了信。大姐和大姐夫千方百计地为我们的工作调动而奔波。为了把我们调入教育单位当老师,他们动用了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源。在大姐和姐夫的大力推荐下,不久我们就收到了烟台方面来的商调函。接到公函以后,我们非常高兴,心想终于可以回烟台了。
但是,调入单位对我们能否胜任专业教育工作,还是没有把握。于是他们派人去三线工厂进行了外调。外调员约我们见面,问:“你们喜欢中专教育工作吗?能做好一名会计或统计教师吗?怎么证明?”我和老伴儿当时非常想回烟台,也喜欢“教师”这份职业,倾其所有把自己的工作业绩和能力表现出来。我们拿出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散文和随笔,证明我们对经济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还把我们在电视大学代课的录音放给他听。同时叫我们的宝贝儿子表演了讲故事和诗歌朗诵。外调员很满意。他答应我们回烟台后,马上就能下调令。
那个外调员老师姓王,我们称呼他“王老师”。王老师说,你大姐的关系网很硬,听说认识省厅的领导,我们是需要经济类的教师,但是对你们不了解,因此校长派我来了解一下你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看来你姐姐给我们推荐的人选不是混饭吃的,是有能力的,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好老师。当时我就认识到,大姐和姐夫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他们用力提携我两个,为我们创造调入烟台的条件。我们也要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才能取得调动的主动权,才能安排一个好工作,坚决不能掉链子。
王老师还说,学校最缺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骨干教师,如果你们只是能够应付一般化的讲课,我们也不欢迎。你大姐给我们介绍说,你们具有九年实际工作的经验,并且毕业于经济类名校厦门大学,是《资本论》翻译者王亚南学生的学生。因此我们很感兴趣,需要实地考察一下。经过我的调查,你们是货真价实的。
听了这些话,我非常感动,为了将我们调入学校当老师,大姐还做了这么多功课,对我们的特点和亮点了解得这么详细,真是让她费心了!不仅如此,来到学校以后,大姐还帮助我们与学校协商,给我们分配了住房。当时学校家属楼还在筹划中,学校住房也很紧张,尽管如此,还是给了我们两间单身宿舍。解决了我们的住宿问题。能够调入烟台而且一来就能住上房子,我们非常感激大姐为我们的付出。
我们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以后,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重视,很快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逐渐由讲师晋升为高级讲师,学校合并后转为副教授。随着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学校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也不断地提高,相对应的我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了。每当我想起自己来烟台以后四十多年的生活和工作,我都会十分感激大姐和大姐夫。我们一家人能够从三线企业调回烟台,一定不能忘记大姐的知遇之恩,推荐之恩。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烟台不缺工人、学生和老师,我们能从外地回到故乡烟台,全靠大姐和姐夫的鼎力相助,不能忘记大姐对我们的帮助。感恩有您,我们敬爱的大姐,感恩有您,我们尊敬的大姐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