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没有留下名字的女人(散文)

精品 【书香】没有留下名字的女人(散文)


作者:张晓钟 布衣,313.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61发表时间:2024-02-15 19:58:09
摘要:古代祖妣墓碑上只有?氏,没有名字......

春节即将来临,一年一度辞岁祭祖,如期而至。腊月二十八,我带儿子和两个侄子及侄媳,早早赶赴老家,宿松凿山东染屋,参加曾祖支下后裔登山祭祖的活动。
   上午十点,居于全县四面八方的各房兄及侄子们都已到齐,规划好线路,先登韭菜山,后攀凿山上祖坟祭祖。
   我们一行二十几人,先后到了数处墓地,向逝去的先人献上我们的哀思。由于时间充裕,我们不像往年,急匆匆而来,急匆匆而去,而是每到一处,都要对坟墓上的杂草和灌木从来一番清理,对那些已立的墓碑进行擦拭,对墓碑上的碑文进行认真的辨认。为了传承家族史,每到一处坟地,有墓碑的坟茔,我都讲解一些关于幕主人物及故事。在辨认完一个个墓碑上的碑文后,我发现,祖考墓碑上都有“显考张公某某老大人之墓”。而祖妣墓碑上都基本上只有“显妣某氏老孺人之墓”,均没刻出名字,只在墓碑上或被称为“张母唐老夫人”、“张母石氏老夫人”、“张母罗氏老孺人”等。墓碑所刻上的只有她们的姓,没有她们的名字。
   当走到我爷爷奶奶合墓碑前面,墓碑上也是这样刻的:“张公雅风老大人墓”、“张母李氏老夫人墓”。我便问房兄,我们的奶奶(也是他的奶奶)叫什么名字?他答不上来。房兄也是长兄,今年已七十六岁,连他都不知道,我们可想而知。有一房弟对我说:“你是《张氏宗谱》主修,连自已奶奶的名字都不知道?修的什么谱!”
   这是对我的批评,还是对我修《张氏宗谱》存疑?我脑海里真的没有奶奶的名字。但几秒中后,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们的奶奶名字叫李龙英。”也不知道是祖荫显灵还是别的,突然记起父亲几十年前好像说过,怎么这么刻骨铭心?突然就记了起来。是心灵感应?是血脉延续,我也说不清了,但挽回了堂弟反问导致的僵局。
   通过这一问一答,我相信子侄们将永远记住了我们奶奶的名字了。而奶奶将成为没有留下名字,而有名字的祖母之人。
   其他祖妣们分别叫什么名字,我们无从知晓,也无从查考。父母在世时,我也未向他们询问,也许问了他们也不知道。尽管名字只是一个人的符号,但在我看来,这种代替她们的“xx夫人”称谓,当然也算是一种符号,却太过笼统、含混,远比不上名字那么清晰,那么容易叫人铭记。
   我先祖中的女性,为什么会没名字留下?是本就没有名字?或许她们出生后,因家境贫寒,无钱入学读书,他们父母也就没有为她起取正规的名字?看来不是这么简单。当地风俗,女孩出嫁前,家里人日常或以小名称呼,或按姐妹排行的顺序,称呼为“大妹”、“的妹”、“三妹”。我母亲就没名字,11岁时父亲就过世了,她风里来雨里去,皮肤黧黑,小名叫“黑妹”,就叫邓黑妹。出嫁后,因参加工作,是我父亲去办理她工作介绍信时,临时取名叫邓德英。她们同龄的人,大多则被称为“家里的”。遇到非用名字不可的时候,就在丈夫的姓后加上她的姓,再加上一个“氏”字,称为“xx氏”。一直到死亡,她们都没有专属于自己的名字,墓碑自然就无法将她们的名字刻出。也或许,她们原是有名字的人,在她们出生后,父母或许很认真地请了当地乡绅,或私塾的先生为她们取名。可到后来,她们从未进过私塾的门,也未到外面去闯荡过。出嫁之后,长年在家相夫教子、耕耘纺织,所取的名字也就派不上用场。一个长期不被使用的名字,如同一个不经常使用的物件,是容易被人遗忘的。最终,恐怕连她们自己也忘记了自己叫什么名字。这样,在镌刻墓碑时,她们的名字也就只能以“xx夫人”来代替。
   没有名字留下的,在旧时代,自然不单单是我祖先中的女性。我有幸翻阅过《宿松县志》(道光八年),看到其《人物志二》《人物志三》《人物志四》中所载的贞烈、贞节、节孝、节烈等方面的人物介绍,凡涉及到的女性人物,很少留下姓名,大多是在她们的姓后加上一个“氏”组成“x氏”。许是怕造成混淆,在“x氏”后都加上一个说明,“x氏”是“xxx妻”。如果没有这个说明,她们被载入县志的这个符号还真的不是十分明确。她们的贞烈,在旧时代看来,十分难能可贵,故而不断受到旌表、额奖。但谁又能知道,她们为此付出多少辛酸和痛苦。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节烈观或许并不可取,是畸形的道德观。就是这种畸形的道德观,在中国传承了千百年,湮灭了万万千千中国女性、女权。
   用这种畸形的道德准则去要求女贞,失去丈夫的妇女无论如何困苦也要守护贞洁,这本身就太不道德。不过,阅读她们贞烈行为时,叫我感慨的是,她们这些作出如此巨大牺牲的女性,最终大多数连一个名字也没有留下。诚然个人的好坏,与留没留名字没直接的关联,但也不禁令人唏嘘。
   今天,我们批判旧时代的贞节观、节烈观,主张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尊重妇女、尊重人性自由,但回望那一个个没有留下名字的女人,我们则不得不敬佩她们的伟大、隐忍、无私和良善。这当然不限于载入史志的那些女人,我的祖先中的女性以及许许多多未载入史志的女性,同样值得我们敬仰。是她们在贫困的家境中,以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个家庭,以个人的荣辱,默默地衬托男权,衬托家族。侍奉公婆、孝敬父母、抚育子女、关爱叔姑,与其说是他们的责任,不如说是他们的奉献,这些奉献,无比无私,无限伟大。她们有的刚进婆家门不久,丈夫因故过世,留下公婆要她奉养,留下子女要她抚育,大好青春年华就消磨在岁月中。有的仅仅是接受了聘礼,还未成婚,对方去世后,毅然上门以儿媳的身份,侍奉对方的双亲;有的不仅抚养自己的子女,对幼弱的姑叔和前室的孩子也需精心抚养,有的女性积资置产,捐资修桥、捐建家祠……到最后连姓名都没有留下,——这是中国多么伟大和可敬的女性!
   她们没有留下名字,但她们留下了善良、留下了仁慈、留下了无私的品格,留下了母性的大爱。她们为各自的家庭奉献了终生,为自己的子孙耗尽了全部心血,怎能不叫子孙后代景仰?她们的功绩,即使不载入史书、宗谱中也应该烙印在她们子孙后代的心上,永远不可以被人遗忘。
   说到底,旧时代的女性,没有留下名字,与中国封建的文化制度有关,与旧社会的风俗理念有关,那时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得不到社会和一些家庭的尊重,甚至被歧视。她们有名或无名,都不被人关注。从某种角度看,这是旧时代妇女的悲剧,在尊重妇女、强化男女平等的今天,这一悲剧断然不会重演。
   给我母亲写碑文时,有心写上母亲的名字,并执意刻上,往上,其他女性祖先都没有留下名字,她们在我未读书前就已作古,她们长什么模样,我无法知晓,更没留下连一张照片,将来我的子孙怎样看历代祖先,我无法推测。或是一阵风,或是一片云。我今天所能做到的是,只有告诉他们:“历代母性祖先们,哪怕最是普普通通,哪怕没有留下名字,但她们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活过,而且并没有白活一场。”

共 26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令人深思的文章,以过年家族上坟祭祖为线,结合以前有幸读过的县志,思考先祖中的女性,他们在墓碑上都没有留下实际的名字,实乃令人唏嘘和不解。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有多少女人创造的历史?有多少女性作出的担当?浩浩全人类的繁衍,有多少女人无私的付出?有多少女性默默的贡献?相信绝不逊于男,某些方面甚至更胜于男。可是,中国慢慢几千年的封建制,压抑了女性,剥夺了她们很多权益,甚至应有姓名的权利,这是历史的悲哀,也是华夏文明进行曲中不协调的音符,没必要进行掩饰和辩解,必须进行正确面对和批判。正像作者文末之语,“历代母性祖先们,哪怕最是普普通通,哪怕没有留下名字,但她们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活过,而且并没有白活一场。”一篇充满正能量的好文,理当大力推荐共读。【编辑:北方天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219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4-02-15 20:07:16
  这一主题,看似见惯不怪,实是封建社会留下的诟病,是华夏文明衍生的偏谬,好在已经得以纠正。正能量作品,点赞。
回复1 楼        文友:张晓钟        2024-02-15 20:42:08
  谢谢先生,在百忙中为拙文润色编发。
2 楼        文友:张晓钟        2024-02-15 20:43:37
  谢谢先生在百忙中为拙文润色编发。新年好!
3 楼        文友:追光的人        2024-02-18 09:34:16
  拜读老师大作,新年好!
   男权社会,女性终究是男人的附属品,即便女性相夫教子撑起一个个家庭,这是古代女性的悲哀。
   反观今日,女性半边天,各行各业各领域都有女性影子。只是,今天的女性当时比古代女性活得更累,既要顾家,还要工作,她们迈出大门,但她们也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优秀的女人得付出多少代价才争得和男人真正的平起平坐,这又对新时代女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怎么都难。
   妄加评论,不当之处请老师海涵!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