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见闻】小城(散文)
小城三面环山,山和城不是促狭的相拥,而是厮守着不远不近的对望,就像亲密无间的情侣彼此相爱又保持些自由的空间。群山环抱中数东面的金刚台最巍峨,峻拔的身姿在众多山峰中成为醒目的主角。不知金刚台是为了守候小城而存在,还是小城因为依恋金刚台而生,彼此就这样年年岁岁的依望,成为一道无可替代的风景。金刚台蜿蜒的飘带拉扯着向南,随后折返向西,其间缀着一个又一个俊秀的山峰,环拥着小城,生出无限温婉的柔情。
沿金刚台舒展而下的群峰沟壑间,条条小溪清澈的流水汇积成一座水库,名为铁佛寺水库。水库紧挨着小城,坝埂两侧簇拥着两座小山,山色与水色相连,如同一块碧玉遗落人间。碧玉西北凹陷处源出一条小河——陶家河,河水柔和的曲线穿城而过。河畔垂柳依依,伴随小城的人语、车声一年四季聆听着河水吟唱,沉醉在荡漾的波光中。河中常有水鸟安闲的踱步,天空中时常有云霞不舍地缓缓划过,也留下缤纷的倒影。
小城西南稍远些,有一块更大些的碧玉——鲢鱼山水库,不远不近的和铁佛寺水库彼此呼应,恰如小城的一双眼睛。眼睛里不时流露出万千风情润染着小城,让小城的风变得柔美,日色变得明亮,时光变得轻盈;让人们行走的脚步变得缓慢而恬淡,带着依依不舍的眷念。鲢鱼山水库泻洪口下面的灌河,河面宽阔,水流丰盈,常年青波凌凌,依傍着小城向东北而行,中途和陶家河交汇,灌溉着万顷良田,最后一路欢歌注入淮河。
两座水库又如姐妹陪伴着小城,与人们朝夕相处,是小城最具灵性的存在。小城内的东岗子和西岗子就似两兄弟日日对望了。从金刚台射过来的第一缕晨光唤醒东岗子的同时,也会爱怜地招唤西岗子,从西岗子升起的明月也会毫不吝惜地将皎洁的月光均匀给东岗子。既然是兄弟,怎可厚此薄彼呢,风雨可以同舟,甘苦便也可与共。人们忙碌了一天,卸下所有的劳碌疲惫,从西岗子脚下,沿着四完小孩子们放学后留下的欢快足迹,乘着陶家河的晚风徐行,脚下的行道砖还带着白日的余温,散发出丝丝温情。河中清浅的水流围绕着裸露的沙土地缓行,沙土上的草丛里开着些不知名的小花。无名的花草从来没有人在意,可是却生长得悠然自得,让红尘中纷纷扰扰的心此时也可放下。二中学校学生夜自习的朗朗书声从河对面传来,带着青春少年穿透时光的激情,带着生命蓬勃的朝气。慢慢走过横穿马路的宽阔渡槽,县高中的读书声仿佛和中学的读书声交织成一片,连同河水泛动的波纹也生出许多活泼的光韵。人生滞涩的脚步陡然间生出许多力量,阔步间不知不觉来到铁佛寺水库高抬起来的坝埂。远处巍峨的金刚台静穆矗立,倒影在水面平缓的铺展,天地随之舒朗。看着坝埂上往来不绝的游人,人生瞬即明媚精彩,顿生人间值得之叹。如果利用更从容的时间,开车十几分钟到鲢鱼山水库高耸的坝埂上驻足,眼前又是一番天地。金刚台群峰逶迤耸峙,连同小城尽收眼底,水库浩然的水面间环绕着无数秀丽的山峰,不时有白鹭翔舞,苍鹰盘旋。灵秀与辽阔同时囊括于胸,天地灵气刹那间浓缩聚积,人生的视野和境界变得更加幽深宏阔,这样的福分是每一个生活在小城人深深依恋且难以舍弃的。
天是蓝的,山是青的,水是碧的,拥有天地造化恩赐的小城人心中最钟爱的永远是那抹绿色。绿色是从生命未诞生时就已经镌刻进基因里的存在,成为永远抹不去的记忆。绿色是战胜一切艰难挫折的从容宁静,是小城四季的常态,是生活困境中突围时最有力的一个符号。人们的生活被绿色包围,让世间最柔美的色彩温柔地抚慰着身心,使时光变得平和,人生充满诗意。小城人不仅用心呵护着他们的山水田园,而且用情在小城的街道上栽种着无数香樟、桂花,让四季飘绕的绿纱幔和远处环绕的青山相得益彰。香樟的香气使小城兼具南国风韵,细雨沥沥中的诗情画意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即使不到江南,依然可以感受到江南的浪漫气息。桂花更是小城的骄傲,根植在每个人心中。桂花娴静的身姿和醇厚的芳香深入人心,一些和劳动的脚步深埋进泥土里,一些混合进劳动的山歌声声里,还有一些飘荡在大街小巷,让空无所依的身心获得愉悦的充实。《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随着小城人的梦想曾经一起飘进东方红大型歌舞剧里,那是桂花滋养下小城人的灵感迸发,也是他们纯朴炽热的情感心曲。
伴随着小城回味悠长的山歌声里,还有茶香。如果没有茶,小城充其量只是众多秀美山色中一个普通的存在,缺少许多内蕴。因为有了茶,小城真正成为北国的江南;生命具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游子行走再远也能找到回家的路。小城的茶有种长在深闺无人识的惊艳,是清水出芙蓉般天然美的浓缩。毛绒绒的外表浸泡出来的汤色青绿碧翠,带着极富穿透力的清香,揉合着得天独厚的造化蕴育,在纯净的泉水中升华。茶是小城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待客之道,成为礼仪象征,成为涵养身心的佳品,是和一日三餐一样必须的一部分。小城的茶有难以保鲜的挑剔性,有贮存时限的苛责,有苦、有涩,有淡淡的甘甜和芳香,带着它百转千回的滋味记忆,让领略者各得其妙,成为品味人生的寄托。
茶香是人生,那炖菜就是生活。生活是冬去春来的柴米油盐,生活是我们无法选择逃避的往复,无论你痛苦忧伤还是高兴喜悦。炖鸡、炖鸭、炖鱼、炖肉……鸡要散养的农家足月柴鸡,鸭子是散养在田间河流的老麻鸭,鱼是自由呼吸在池塘水库里的野生鱼,猪是农家没有饲料喂养的小黑猪。将这些食材精心收拾,依据各人口味加上合适的调料与时蔬,用陶土瓦罐文火细细煨炖。炖菜是需要下足时间的工夫,付出足够的耐心,是在平凡生活中熬制出来的一道道人生的欢乐。当这些用足够功夫制作出来的美食在火红的炉火中翻腾着走上餐桌,配上老酒,配上朋友,不仅可以抵御寒冷,也可以抵抗任何生存的坎坷磨难。对于食材的挑剔似乎是小城人生活的一种执着的偏爱,好像有些与时代极不和谐,可是这种偏执是一种根,是飘在乡土中独特的味道。就是这种味道才使小城的人们其乐融融的活着,天南地北的飘泊者再苦再累也要踏上回家的路。
小城历史悠久,西周时属黄国。春秋战国时先属吴,后属楚。秦属九江郡。西汉置雩娄县。隋开皇初,更名为殷城县。北宋建隆元年改称商城县。小城悠久的历史连接着古老的朴素,任时光如何流走初衷不改。白墙黑瓦的房子星罗棋布间形成一条条狭窄的胡同,胡同道路多是青砖铺地,带着光荫和无数人间故事沉淀出的灰黑弯弯曲曲的延伸。房子低矮古朴,白墙斑驳着岁月的痕迹,木制的门窗带着深重的颜色,连同屋面深绿的青苔杂草,共同厮守着远去的历史。小城南关东巷内有一泉,名为溜水井子。泉水清冽甘甜,四时不衰不减地流淌。人们做饭泡茶用它,洗衣洗菜也用它,许多居民从老远走来也要灌些泉水回去享用,从不衰竭的清纯年复一年的荡涤着小城人的身心。
如今,小城似乎渐渐丢弃了许多古朴的记忆,脚步正跟着时代发展的节奏快速前行。胡同一点点消失殆尽,溜水井子也废弃,失去往日风光。小城曾经有老城墙,有许多古建筑、石牌坊,后来逐渐都拆了。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总要拿出些摧枯拉朽的决心和魄力。小城现在惟一保存的建筑古迹是一中校园内的崇福塔。始建于明代的崇福塔孤独地站在全新的校园中,完全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虽然能够看见小城一天天的变化,却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崇福塔虽然无法说出什么,可始终是小城最显著的标志,作为小城的象征,它的名字所包含的寓意给一代又一代小城人留下无尽的期盼与希冀。
2024.2.16日记于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