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恒】2024年春节,我的养乐多(散文)
时间很神奇,转眼到了2024年。春节迈着款款的脚步来到身边,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我的“养乐多”闪亮登场。
一直以来,我是个重视身体的人。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身体,一切都归零。我必须养好身体。虽然是喜庆的春节,多少人忙于麻将,忙于走亲戚,忙于四处旅游。我呢,总是忙于锻炼。一天里,必须抽出时间,或走或跑或跳。乡间的小路,宁静而蜿蜒。立春已至,小草虽未碧野连天,但悄悄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无数的红梅花绽放在天地之间,别具一番特色。我脱下厚重的冬装,甩开手,迈开脚,眼神坚定,一步一个脚步,踏实前行。
来来往往的车有不少熟人,司机抱着善意,停下车来问我是否需要搭车,我表示感谢的同时摇摇头。他们对我的锻炼行为竖起大拇指。每当春节,乡村热闹起来,无数的游子归乡,不少的人也会与我同行,一起晨练。有了他们的陪伴,再长的路也显得轻松不少。半小时后,看看微信步数达到六七千步,自然停下脚步。不敢过于疲惫,人到中年,许多事还得悠着点。压压脚,抻抻筋,挥挥手,神清气爽,一天的快乐长上脸庞。
除了迈开腿,养好身体还得管住嘴。国家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水涨船高,大家都穿得好,吃得好。餐桌上,大鱼大肉一盘接一盘。你看,油光闪亮的红烧肉,炖得爽口的猪蹄,麻辣重味的鸭胗……清香扑鼻,每一个人都忍不住胃口大开。大家喝起来,吃起来,嗨起来,别提有多快乐。
我呢,每餐七分饱。从小到大,我都是瘦骨嶙峋,像柴火,如黄花,怎么吃都不胖。好多人羡慕我,要是有我这身材,那就尽管敞开了吃。其实正是如此,我才更要养好身体。看到美味佳肴,虽然吃的欲望很强烈,我还是忍住为妙。到了七分,立即放下筷子。虽然家人不理解,我还是固执己见。
中国人喜欢热闹,过年一起吃好喝好,大家聚得挺多。坐下来,吃饭喝酒,餐餐都有。自古以来,一家人吃在同一锅,夹在同一碗,没有西方人的公勺公筷之说。近些年,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公勺公筷在城里有了一定的摆放,但在农村几乎毫无足迹,导致传染病横行,胃病成了中国人最高发的疾病。我改变不了大家,但我可以减少聚餐。非必要不前行,农村的大摆宴席,多是拒绝。有时去了,也是坐一坐,少动筷,就是为了避免细菌的传播。肯定的是,许多人会说我清高,但人活一辈子,能够顾好自己,就是了不起的事。至于他人的说三道四,少管为妙。
热闹的春节,“乐”字必然如影随行。我喜欢什么呢,徒步,或者散步。城市的文明高度发达,农村的宁静不可或缺。古驿道是最好的选择,青色的石板,平稳的台阶,弯曲的小道……走上去,所有尘世的烦恼消失不见。
活在世间,中年男人,肩挑重担,上赡养父母,下教育孩子。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像一座座山,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被人误解,遭人嫌弃,讨人厌恶……额头皱起来,眉毛锁起来,嘴角拉下来。这时,真正需要停下来喘息。徒步真是最佳的选择。你看,苍山青翠;你听,鸟鸣宛转;你闻,清新扑鼻;你尝,泉水清冽……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疗养”。
如此,“乐”就紧随其后,浸润我身心。
至于“多”。什么要多?团聚要多。亲情无价。父母已老,他们迈过了七十岁的门槛,满头白发,满脸皱纹。母亲更是无法下地。她年轻时贫穷,疲于耕作,落下病根,老了以后又怕花钱不愿医治,导致如此,只能从早坐到晚,方寸之地就是她的世界。
这辈子最大的亏欠,无疑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们辛苦劳碌一辈子,全都把辛酸与痛苦给了自己,把美好与祝福给了孩子,不求回报,无怨无悔。孩子长大了,有了赚钱的能力,他们又能享受几分。毕竟人只有一张嘴,一双眼睛,能尝的,能看的少之又少。何况人老了,欲望也少了。他们盼望什么,还是希望孩子健康幸福,一切都好罢了。
得回家去,聚一聚。虽然大年三十才放假,那就趁着最后一班车,赶紧归家。到了家,无须忙碌,只需要坐下来,陪父母唠唠,说说工作,说说家庭,或者什么都不说,光坐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们长大后,姐妹都各自有了家。一年四季,大家分居各地,难得聚首。正如一句话:长大后,故乡没有春夏秋,只有短暂的冬季。春节到了,五兄妹总得找时间坐下来,回忆一下曾经的过往,聊聊岁月的艰辛,分享一下彼此的快乐。
家乡江西是个外出务工大省。儿时的伙伴都已成家立业,都在浙江的流水线上拼命工作。到了春节,才会穿着光鲜靓丽的服装,提着大包小包回到生育的小山村。只有这个时候,小山村才热闹起来,才有了生机。不像平时,村头村尾,只有可怜的几位老人,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庄稼地里劳作。不谙世事的蜻蜓飞来飞去,不知疲倦的鸟儿歌唱不止。它们,哪懂生活的不易。
春节来了,小伙伴们再聚首,虽然两鬓斑白,但对视一笑,无数的亲近感油然而生。我们递上一根烟,烟火缭绕中,儿时的一切仿佛又回到眼前。
日历翻了一页又一页,2024年春节悄悄地来,一眨眼又消失了。正月初九,又到了上班的日子,我回到城里,回到工作单位,回到笼子一样的商品房。为了柴米油盐,为了子女成长,继续奔波,像陀螺一样。
不过,内心总有隐隐的不舍,希望下一年的春节早点到来,再次唱响“养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