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见闻】回家过年(散文)
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最美的年是阖家团圆的年。
回家过年,是无数游子一年到头最期待的时刻。无论归途有多么艰难,多么遥远,每到过年,在外的游子总要回家过年。就算只能在家待上几天的时间,也要回家过年,因为回家过年,是游子最大期盼。回到家,有母亲嘘寒问暖的唠叨,有父亲用心准备的饭菜。家里的那盏灯,不管你多晚到家,都会在殷切地等待你的归来。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年味越来越淡了,不管年味如何变淡,父母的爱永远不会变淡。回家过年,与父亲喝几杯酒,陪母亲聊聊天,一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就是最大的幸福。
腊月二十九,我就向领导请了假,要提前一天回家过年。因为距离比较远,领导也很体谅,所以痛快地给我批了假。为了快点儿回家,我们在前一天就收拾好了回家要带的东西。中午下班吃了饭,我们就踏上了归途。
因为马上过年,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异常的多。有赶集的、有从外地回来过年的,街上熙熙攘攘,人山人海。往常两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走了四个半小时才到家。上高速之前,要路过三个集市,每个集市都要堵上将近一个小时。
我抱怨说:“还不如不过年呢,一到过年,路上就堵得走不动。”
乖说:“过年了,大家都想回家过年啊,咱距离还不算远,不用急,到家不耽误吃晚饭就行。”
听了乖的话,我的心情平稳了很多,跟着车流慢慢向前走。走到第二个集市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多了,乖有点儿饿了。
我说:“反正车也走不快,你下去买几个烧饼吧,我先慢慢往前走。”
乖下车去买烧饼,我跟着车流慢慢走。等乖买烧饼回来,车向前走的距离还不到十米。乖递给我一个烧饼,我边吃边开车。
刚啃了一口烧饼,我突然想起来带的有牛肉,我说:“把后座上的牛肉拆开一包,烧饼夹牛肉吃。”
牛肉是单位过年发的福利,带回老家正好待客。乖拆开一包,撕掉一大块牛肉,给我夹在烧饼里。一个小烧饼,夹了一大块牛肉。
我说:“还是这样吃烧饼过瘾啊。”
乖笑笑,也开始吃烧饼。没几口,我就吃完了一个烧饼。
乖问我:“还吃吗?再给你夹一个吧?”
我说:“不吃了。”
乖说:“就是堵车,咱们也不怕,车上带的东西够吃的。”
我听后,哈哈一笑。
正在谈话间,从旁边辅路过来一辆带车棚的电三轮。电三轮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很可爱,很漂亮,大概六七岁的样子,我们的车就一直跟在电三轮后面慢慢前行。小女孩从旁边篮子里拿了一个橘子,剥开后,拿着橘子做出让我们吃的动作。我们看到,也向她微笑。看到我们笑,小女孩就不断向我们挥手打招呼。我们看到她挥手打招呼,我们也回应她挥手打招呼。她边挥手边吃橘子,还不时做出让我们吃橘子的动作。
我对乖说:“再给我用烧饼夹一块牛肉,我也让让她。”
乖笑着说:“你咋跟小孩子一样啊?”
我说:“人家让咱吃橘子,咱们让她吃牛肉,这叫礼尚往来,哈哈……”
我拿着夹牛肉的烧饼,啃一口,也做出让她吃的动作,小女孩看到笑得更灿烂了。
乖在旁边看着我们互动,不住地笑。因为是用手撕的,所以牛肉是成块的。我就这样开着车,啃着烧饼,一不小心剩下的一块牛肉从烧饼里掉了出来。牛肉掉在了车座下,没法捡,就这样吧。
就在这时,旁边一辆车超了过去,堵在了我们和小女孩之间,我就追赶前面的车。这时已经快走出了拥堵路段,我超了过去,赶上了小女孩坐的电三轮。前面已经不拥堵了,我加油门过去,同时,我们向小女孩挥手再见,她也向我们挥手再见。因为遇到了小女孩,这段拥堵的路程,我们没有觉得时间很慢,反而觉得很有趣。
到家时,已经将近六点了,比往常多走了两个半小时。快下高速时,母亲打来电话询问到哪了,问怎么还没到家。乖告诉她路上堵车了,马上就下高速了,让她别挂念了。到家时,父亲早已把大门打开等着我们回来呢,母亲在厨房里正忙着做饭。看到我们回来,马上出来迎接,一下车就嘘寒问暖的。
第二天是除夕,早上吃过饭,我和父亲忙着贴年画,乖和母亲忙着包饺子。父亲还特意在网上买了贴年画的两面胶,没想到一点儿都不好用,上面的保护膜特别难揭。
父亲说:“被骗了,两面胶买瞎了,以后再也不买了。”
没办法,还是用透明胶带吧,虽然容易把门上粘的全是黏胶,但是好过没有。贴上年画,才感觉有了过年的味道。
乖和母亲配合包饺子,母亲擀皮,乖负责包。母亲夸乖包的饺子就是好看,个个都像金元宝,比她自己包得好看多了。包了一大锅拍,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母亲给神上香,然后下饺子,喊我放炮。今年是解禁的第一年,往年都不让放炮,更没有年味。回去之前,我买了一堆炮,成盘的炮买了三大盘。除夕中午下饺子,拿了一盘中号的炮。
父亲说:“咋不放那盘最大的啊?”
我说:“那盘最大的留着明天早上放,这盘中号的就是今天放的。”
我拿着炮,在胡同里展开,父亲在旁边看着。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随着鞭炮声,饺子下锅了。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都开始下饺子了,此时的年味更加浓郁了。
吃了饺子,觉得母亲调的饺子馅的味道不是太好,母亲让乖把剩下的饺子馅再给调调。上午包的饺子只够除夕和初一吃,还有要送的饺子数量。
以前送饺子都是在大年初一早上,不知道从哪年开始都是在除夕傍晚送了。大年初一下好饺子,先给长辈送去一碗,现在直接是端着生饺子送,省了很多事。傍晚,我去给爷爷和大娘家送饺子时,大娘问我:“这饺子谁包的啊?真好看。”
我说:“俺妈擀的皮,永飞包的。”
大娘说:“你看,手真巧,包得就是好。”
我听后很开心,乖的手艺就是好,做什么都是又好看又好吃。
送完饺子,我陪父亲去给奶奶上坟,每年都是我陪父亲去上坟。我们这边习俗,女眷不去上坟,都是男人去。
上完坟回来,天已经黑了,到了年夜饭的时候。
年夜饭是一年最重要的一顿饭。年夜饭的重要性不在于饭菜是否丰盛,而在于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团圆饭。年夜饭的意义也不仅仅是一顿饭,而是亲情的寄托。
年夜饭,母亲下了一锅饺子,我和乖简单炒了两个菜,一家人坐下来,有说有笑很开心,这顿年夜饭简单而温馨。
吃过饭,乖提议把剩下的饺子馅全都包成饺子,反正也没什么事。母亲和好面,她负责擀皮,我和乖负责包饺子。我们三个相互配合,很快就把剩下的饺子馅包完了。
包好饺子,摆放在冰箱里冷冻一夜,第二天就定型了,什么时候吃拿出来就行了。
包完饺子,一家人坐在客厅里聊天。母亲在网上买了一千个折叠好的“金元宝”,打算初一用来敬神。不过还没有打开,一家人边聊天边整理“金元宝”。开始不得方法,整得比较慢,后来熟练了,越整越快。不一会儿,在聊天中就把一千个“金元宝”整好了。
现在过年,很少看春晚了,觉得现在的春晚没什么意思,还不如一家人聊聊天,看看电视剧呢。今年依旧没有看春晚,一家人聊了一会儿天,就休息了。没想到刚睡下,就开始放“关门炮”了。“嘣”“啪”,炮声此起彼伏,刚睡着就被吵醒了。这样的炮声,已经好几年没有听到了,炮声持续到夜里十二点多才慢慢消失。
睡到凌晨四点多,又开始放“开门炮”了。小时候,一听到“开门炮”的声音,就睡不着了。现在反而是不想起来,又听了一会儿炮声,我才起来。一看时间五点半了,外面的炮声此起彼伏。下楼看到父母还没起来,我就先去放了“开门炮”。大年初一,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我看到客厅的桌子上,父亲已经准备好了炮,那是昨天晚上父亲放“关门炮”时准备好的。“开门炮”是一炮三响的炮,不是鞭炮。以前没有一炮三响的炮,只能连着放三个炮,现在只需要放一个就行了。
我放过“开门炮”,父母也起来了。简单洗漱一下,开始烧水准备下饺子。母亲开始敬神,把各种贡品拜上,点上三支香和蜡烛,然后烧昨天晚上整好的“金元宝”。
做完这些,水也开了,开始下饺子。这时,我拿出来最大的一盘鞭炮,在门口一字摆开,要比昨天中午那盘鞭炮长了很多。在鞭炮声中,母亲开始下饺子。
一家人吃过饺子,我和父亲去上坟烧纸,再带上几个饺子,算是给先人送的饺子,不管阳间阴间都要过年吃饺子。
上坟回来,父母去太昊陵烧香。我去给大伯大娘拜年,然后跟着大伯和几个堂叔在村里转一圈给老人们拜年。现在的拜年仪式,也没有小时候那么热闹了,村里的老人也是一年比一年少了。大过年的,村里也显得冷冷清清的。拜完年,就觉得年已经过完了,瞬间失落了很多。接下来几天,就是走亲戚了。
初二,妹妹来走亲戚。她们一家三口一来,家里就热闹起来了。小外甥女,到处蹦蹦跳跳的,增添了很多生气。我给她发压岁钱,逗她让她给我拜年。她不拜,而是跑到厨房,跑到乖跟前,“扑腾”一声跪地上了。
“舅妈,我给你拜年了。”
她这一跪,把大家都逗乐了。小孩子的感情是最纯粹的,所以小孩子是最可爱的。
为了过年,母亲特意买了两包大虾,这是母亲第一次买大虾,她和父亲是绝对不舍得自己买大虾吃的。
母亲在电话上跟我说:“吃虾营养高,我买两袋让永飞吃,不过我不会做,等你回来做。”
我说:“好的。”
我们小年回去的时候,吃了一包,还剩下一包特意留着妹妹回门时,大家再一起吃。妹妹知道母亲买了大虾,她说:“大哥,做椒盐大虾吧,椒盐的好吃。”
我开玩笑说:“说这么好,你做吗?”
妹妹说:“我不会做,我只会说,哈哈……”
乖在旁边说:“咱妹只会点菜,不会做菜。”
大家听了,哈哈一笑。
我做了椒盐大虾,因为小年的时候已经做过一次了,所以这次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妹妹回门,我和乖负责做菜,让母亲歇着。这几年,每到过年家里来客人,都是我和乖做菜,让母亲歇着。
母亲逢人就说:“我真有福,我虽然不会做菜,但是俺媳妇儿会做,让我省了很多事。”
邻居们都羡慕的说:“是啊,现在会做饭肯做饭的小妮儿不多了,俺儿媳妇每天都是等我做好饭才肯起床。你看你咋恁有福哎?”
我和乖互相配合着,一会儿就做好了饭。妹妹一家的到来,使家里的气氛更加热闹了。
吃过饭,父亲、我、妹妹和妹夫,我们四个人打牌,玩斗地主。母亲和乖在旁边看,小外甥女在旁边捣蛋,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才是过年的意义。在外的游子,无论距离多远,都要回家过年,就是为了能和家人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一年来再苦再累,在这个时候都是幸福的。
初三,姑姑一家来走亲戚,还是我和乖下厨做菜。没有结婚之前,我在快餐店学了一些菜,过年的时候都是我做菜,母亲给我打下手。结婚后,母亲就清闲了,都是我和乖做菜。每年必做的一道菜就是“酸辣肚丝汤”,姑姑一家都爱喝。表妹们还问我怎么做的,也想学学,我把步骤给她们说了一遍。
她们说:“记不住啊。”
姑姑说:“初五俺家来客人,你去给俺家做菜吧?”
我说:“那给我开多少工资啊?”
姑姑说:“亲侄子,还要工资啊?”
我说:“那是啊,亲兄弟明算账。”
大家听了,哈哈一笑。
因为过年回家的时间有点儿长,我们把两只小猫也带回家了。刚到家的前两天,它们怕生,一直在屋里不敢出来。后来,慢慢就适应了,也敢出来了。表妹们看到小猫,喜欢得不得了,又是抱又是抚摸的,还说也想养一只。
我说:“把俺的给你一只吧。”
大表妹说:“俺妈不让养。”
她一直问我那种白色的猫是什么品种,我告诉她是布偶猫。原来她是更想养一只白色的猫啊,可惜俺家的是蓝猫。
大年初五,我们那叫“破五”,今年的破五还是情人节。前一天,乖说:“明天是情人节,咱们带着咱爸咱妈去玩吧?”
我说:“好啊,不知道他们愿意不愿意?”
下午,乖问母亲:“妈,咱们明天去玩吧?”
母亲说:“好啊,去哪玩啊?”
此时,母亲不知道明天是情人节。
乖说:“咱们明天去看电影吧。”
母亲说:“去看电影?”
我在旁边说:“明天是情人节,咱们一家一起去看电影。”
母亲说:“那不行,我不去了,你们去吧。”
乖说:“就是想让你跟俺爸,咱们一家一起过情人节。俺爸还没有请你看过电影吧?”
父亲对母亲说:“你去当电灯泡吗?”
乖说:“爸,就是想让你们一起去,俺才说去的。”
母亲说:“以前年轻的时候,没结婚之前,俺去看过电影,说是你爸请我看电影,还是我拿的钱。”
乖笑着说:“咋还让你请俺爸啊?”
母亲说:“那时候,不是他们姊妹多,家里穷吗?你姥爷会手艺活,那时家里条件比你爸这边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