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月是故乡明(散文)

精品 【晓荷·见闻】月是故乡明(散文)


作者:十月枫叶 童生,51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8发表时间:2024-02-21 23:43:44

【晓荷·见闻】月是故乡明(散文) 也不知道是我记性好,还是心闲记事多,最近一头扎进童年的记忆里,竟挖出了许许多多的印象。我奶奶四十二岁病逝,爷爷就想分开过再找老伴。二十三岁的爸爸就带着妈妈和三岁的我,住进了村子西南角老井和池塘之间的生产队牲口棚里。
   大集体出工收工,村里开会议事都在这里。我以小牛小马为伴,也从此拥有了快乐的童年。每天一早牛马驴骡载着黎明下地,晚上驮着月亮回村的场景也司空见惯。爸妈白天忙,晚上会指着月亮教我背诗,李白的《古朗月行》,《静夜诗》早早就会背了。所以对月亮的感情也是非一般的浓厚。尽管后来时过境迁,国家富强了,我家也翻盖了房子,那个艰苦的岁月也渐渐落下了帷幕,淡出视野;直至后来土地承包到户,机械淘汰了牛马躬耕,而我还是怀念那些年月。
   十多年后,村里的土坯房也陆陆续续地换成了砖瓦房,我家又翻建并搬离了那里。而那口老井旁,树荫下和池塘边发生的事情,却依然让我记忆犹新。那些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趁着月光聊天谈事的场景也常会出现梦中。那些人,如今,有很多也已经作了古,不知生活在世界的哪个纬度。而那些月亮下的故事,几十年以后的今天,我还在这个纬度里时常想起。那些或温馨、或快乐、或安静,或热闹的画面,已深深刻在骨子融入血液一样。那画面里面有皎洁的月亮,或圆或缺都高悬如镜;有远山如黛树荫凉,莹火虫围绕身边听蝉鸣,熟悉的村落炊烟袅娜,儿童嘻戏大人忙。
   我们的村庄很大,地块也不少,所以就需要喂养很多牲口。爸妈白天得下地出工,晚上收工就得清理粪便,这是更加脏而累的活。但是我们都很喜欢这些牛马驴骡,爸爸还根据它们的脾气和毛色,为它们起名字。昨天枣红马不吃食了,今天大黑豆骡子的眼睛老张芝麻糊睁不开,都让他操不完的心。别人都在井边闲聊,他还在给骡子上眼药,用扇子驱赶蚊蝇。
   枣红马脾气大,性子急,动不动就脱缰撒欢儿跑了,大晚上的村里老少爷们全出动去找。灌木丛常常会把几个人的四肢划伤,这样反复几次有人就没了耐心,主张把它卖掉、或杀了吃肉。之前喂牲口的庆大爷和我爸爸坚决不同意,后来庆大爷对枣红马更尤其关心,倍加呵护。分单干时,每家分一头牲口,大伙都同意枣红马归他家。此后一直到枣红马走不动了,还经常见庆大爷为它梳毛。前年庆大爷病故了,而他家门前那棵拴枣红马的红枣树还在。我每次走过那里,看见那树也不由我总要想起那匹马和庆大爷。
   正月十五,自然更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年每到这天晚上,即便生活再困难,妈妈也一定用剩下的黄米面包上红糖,做一些元宵煮给我们吃。元宵煮好后,母亲把它们盛在碗里端给我们姐弟三个,她只在旁边坐下看着我们吃。我们都用小勺盛给她吃,送到嘴边,她也只是象征性地浅浅咬一小块皮,算是尝过了。而那时的元宵,却让我永远口齿留香,甜蜜入心。
   日子慢慢好了,一九八七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现在住的大平房盖好了。也是我们村第一家盖了这么宽大的房子,爸妈请村里人都来吃月饼和瓜子赏月,大家说说笑笑到月亮落山才回家。或许一个人对家乡,对儿时的记忆,只有在离开家的时候,方才有了更深刻的感觉。家乡变成了故乡,内心深处那份纯洁的誊恋之情却永远都在。
   那年月贫穷落后,也没电视和手机,看一次电影就得讲上半月一月的。农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的业余爱好,谈什么事基本也都只能放在晚上。印象中那时候的月亮也好像特别亮,不比家里的煤油灯逊色。女人们会趁着月光一边聊天一边纺线,做鞋。男人们也会打扑克,推牌九,擀烟叶儿,搓麻绳。小孩儿们会扎堆儿抓石子,跳绳,看小人书,真的,居然能看清楚。
   夏天,一到晚上村子里的老少爷儿们都会手拿蒲扇,到村头吹吹凉风。我们居住的牲口棚更是纳凉人们的好聚处,经常跟开会一样,石头上,树桩上,砖头瓦片上都坐上了人。说渴了用我们家的水桶去打水,嫌热了就跳进白天晒热的池塘水里打个扑腾。
   大家有的干点活,有的东拉西扯地闲聊,有时还讲鬼故事,把小孩吓得直往大人怀里钻。反正就都在外边坐着,凉快到深入骨髓再回家睡觉。夏天草丛又多又密,常有蛇出没,大家摇着蒲扇在那聊天嘻戏,爸爸就会让妈妈打着手电筒照亮,他则拿起镰刀经常去割那些路边,井边及附近的荒草。
   印象中小脚的磨儿奶奶,那时得有八十多岁了。有天晚上,看别人回家了,自己的孙子小唐还没回家,她便一路喊着寻来。没走到井边就嗷嗷大叫起来,爸爸飞快地跑过去,看见她被蛇咬了。马上就着月光,脱下身上的背心为她系在腿肚子上。顺着她手的地方,趴在她的脚脖处,为她吸毒。然后又背着她,把她送回家。第二天晚饭后,小唐爸妈来乘凉,端了一大瓢鸡蛋送来,我爸妈推来推去就是不肯要。不要他们就不回,后来我妈干脆又给他们端着送回家。
   月明风清时,常常也是给男女青年牵线见面的好时候,如今还记得玉霞大娘与狗蛋大爷见面的情景,那是玉霞大娘的老姨潘二奶奶保的媒。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那晚有好多人都在麦秸垛后偷听。
   只听见狗蛋大爷说:“俺看你怪干净利索哩,你相中俺了不?”
   “俺姨说你能吃苦耐劳,就是你姓郭,俺娃朱,不中。”女孩儿小声说。
   “那咋不中?”嗓门提高,急了。
   “那锅不是煮猪吗?”一听见这话,我们都忙捂住嘴笑。
   “没事儿,我这锅不煮猪,叫你这猪把我这锅台都拱翻了……。”狗蛋大爷话没落音,我们都忍不住大笑起来。把他俩羞的不行,潘二奶奶高兴地说:“好小子,真机灵。”
   那年月,弟兄多的负担就大,就不太好找媳妇,而机灵又能干的小伙子多大也不会打光棍儿的。他俩相敬如宾了一辈子,玉霞大娘去年疫情中去世了,大爷常常便会以泪洗面,令人感慨万分。
   还记得,有一次邻村王庄的建华叔,趁晚上没事到我家,给我爸爸说自己谈了个同村的姑娘。但是他爸妈不同意,因为是他哥卫华还没对象,说什么大麦没熟,你小麦急啥呀!所以就托我爸爸给他哥找个对象。我爸想了想就把我们村的麦叶姑给他哥介绍,去和井台上坐着的麦叶爹商量。但是他嫌卫华家穷,说了半天就是不同意。第二天晚上我妈又给来乘凉的春香姑说,她却高兴地满口同意。过了几天,春香和卫华订婚,麦叶爹见卫华叔一表人才,后悔得不行。如今春香姑和卫华叔生活的还很美满,儿女都在省城买房安了家,老两口也住进了城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离开家乡二十载,转身便是半世光阴流年。当怀揣着一腔乡愁,眼含酸楚的泪水,再回到那里,会发现一切都变了。故人已不见,开朗的笑声也已远,故乡的容貌也已经改变了很多。往日的痕迹只有斑驳陆离,面对着颇感生疏的村庄,有时不免令人怅然若失。
   还好,村里的氛围也依旧是活力四射的,乡村大舞台每晚也都有人在那唱啊跳啊。农家别墅一排排错落有致,平坦的水泥路一通到家,大街小巷都干净整洁。在这里也确确切切展现出了现代化的新农村面貌。过去的一切,只有在回忆中才能找到,那些随着时间慢慢被淡忘的记忆,在某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还会不停的涌现在脑海,让人无比怀念。似乎那才真正是生活最初的本真,是我们值得保留的朴素而纯洁的乡村记忆。但时代永远是向前的,过去固然好,而未来更可期。月是故乡明,月光下的乡村,也永远在发生着令人难忘的美好故事。

共 28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乡的许多往事,总藏在我的记忆深处。幼时,因为贫穷,我跟随父母住进了生产队的牲口棚里。以牛马为伴的童年,倒是乐趣满满。爸妈白天做工,晚上教我背诗。那时候,我特别喜欢背李白的诗。后来,村里开始住房改建,我家也翻建了住房。我们村里,有喂养牲口的习惯。我家也不例外,牛马驴骡,都得由爸妈侍候。村庄的夏天,老老少少,都拿着蒲扇到村头乘凉。听大家拉家常、讲故事,可有趣了。如今我已离开村庄二十年了,家乡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一切,总在脑海里不停地闪现。回忆是美好的,对故乡的思念总在一刹那间……一篇语言流畅、结构紧凑的散文,既赞美了家乡人民的坚强、乐观、勤劳、善良,又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227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2-21 23:45:04
  一篇感情真挚的思乡散文,非常不错。为老师点赞,祝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4-30 14:13:25
  谢谢芹芹森老师的鼓励支持。
2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2-22 05:53:33
  谢谢老师编辑,辛苦了【敬茶】
3 楼        文友:何叶        2024-02-29 08:37:55
  恭喜精品!感谢老师对社团的支持!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4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2-29 08:49:08
  大清早收到好消息(高兴),谢谢何叶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敬茶】
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2-29 11:03:49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6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2-29 12:19:28
  谢谢老师们的鼓励【致敬】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