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既往】老家的春雨(散文)
一
我的老家在胶东半岛尖儿上,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很大,春雨降与不降是没有规律的,就像一些东西,根本无法去预料,那时天气预报绝不是不准。我说的春雨,大约就是清明节前后的雨,是暮春的雨。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天下雨的概率,在胶东半岛是难得一见的。
有训诂者说,清明时节,路上的行人为祭典已故的亲人,眼中泪流就像天上下的雨一样,清明节并非每次都是“雨纷纷”。但我还是觉得,杜牧笔下描写清明节下雨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概率。
故盼春雨的情绪一点儿不减。还是觉得古人“诚不我欺”也。
正常年份,老家的冬雪留不住激烈的印象,残残点点,稀稀拉拉,总希望一场春雨涤荡屋舍东侧的小溪,菜叶树枝,一并被春雨送走。这条溪是北山两山间夹一条沟壑而冲刷出来的,水势大时,可闻水声轰鸣,如奔马踢踏而来,我家老屋距溪几步之遥,听得切近,下雨时不必推窗看,听雨甚好。窗上的雨搭子撑起,窗外的麦秸卷帘也卷起来,窗纸很薄,雨滴敲打着雨搭子,沉闷声中,有急切,也有散漫,伏在窗台写作业的我很费神,听雨如听课,总是若有所思,很像我那个好像懂得教育心理学的老师讲课,遇到不集中精力听课的学生,马上停顿,停顿时长让我心惊肉跳的,沉静无声很可怕,仿佛听见心跳。窗前是猪圈,猪趁着雨隙嗷嗷出来溜达,它也喜雨。春雨又起,猪抖擞身上的雨珠,哗啦啦,钻进猪窝盖下。母亲听见,骂一声“嘚瑟什么!”难不成是怕我也随着春雨跳出去?
后来知道一个深奥的词叫“审美”。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只要怀着美妙的想法,都会产生愉悦感。哪怕只是突然改变了习以为常的东西,也觉得新奇,不会无动于衷。
二
其实,母亲喜雨比我更甚。老屋后有园子,一道柴门打开就是北山,简直可以伸手就触摸。母亲总是开着柴门,她是看山菜何时萌芽。春雨来了,她也推开后窗去看。
一场雨,荠菜就扬花了,白白的,碎碎的,春雨到底是催它老去,花开了不能吃,就是老。山苜楂经雨而光鲜,母亲能盯着看很长时间。黄黄的苦菜花,擎着几朵雨珠,母亲似乎都说得清。那些无名的小草,温顺得可爱,似乎在雨中忙着铺遍褐色的地面,编织一幅绿茵。她的灵感来自这场春雨,人吃的野菜,猪食的嫩草,让灵感充满了期待。有时候哼一段没有文字的小调,有时候嘴唇蠕动,似与春山倾诉。如果不是因为放在屋门一侧的破雨伞的伞骨坏了,她一定会走出去。
她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坐在窗边,时而看着垂下的檐雨,时而看看屋外鸡窝里的鸡们,拿过一个花撑子,戴上顶针,飞几针,心不在焉的样子。屋子很暗,我想点上煤油灯,她不允,说,下雨的天屋里才亮,在她的眼中,满山的绿光都扑向了窗口。停雨了,母亲要趁着野菜擎着雨珠挖上一些。人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母亲近山屋外满绿色,得鲜总胜得一月。用母亲的话,那些不能充饥果腹的东西,总要问一句“好吃还是好穿”,我从书本上学的一句“月儿弯弯照高楼”也不敢说出,月,不属于母亲,属于诗人,母亲不是诗人,我怕伤了母亲朴素的生活之心。
我心飞了,还是飞往那条溪,春水一定带着山野花草的味道,尽管浑浊,野香是不惧浑浊的。所以,在我心中,那条溪叫“香溪”,再细的溪流也是家乡的,也属于我们这片守着北山而居的孩子们。这种意念一直伴着我,每逢跨过那条溪,即使干涸无流,也禁不住下意识地闻香。
屋东的小溪,赛过长江,因为我们有了在小溪过道处建一座桥的规划,而且是伙伴们早就有的打算。那时,我们从《十万个为什么》了解了南京长江大桥。临近小溪处有散石菜园墙,那是建筑材料,我们等大人在家避雨时,偷搬几块;泥巴做水泥,那种泥叫“燕泥”,红红的,燕子喜欢衔,一定可以代之。
截流,架桥,红泥涂石缝,石板桥,小拱桥,我都砌过。冒雨而为,一件破塑料纸雨衣,早就斜挂一边,身上渗透了,牙帮骨打颤,也还是不肯离开。小桥建在家英伯的门外,他隐在门侧避雨看雨,我们并未注意,我们搬石,他历历在目。雨稍歇,他也站在我们的桥边看,并不呵斥,大人来了也不揭穿,我们看到他脸上挂一抹憨厚的微笑,便懂得他是最值得信赖的大人。
他突然问我们,架一座没水桥好还是拱桥好?难以取舍,这个问题一直让我们困扰。我们实在没有这种高难度的审美能力,垂着手,很尴尬。他说拱桥漂亮。我们几个孩子暗自琢磨,原来这桥是在他屋的外面,当然希望漂亮。这也无可厚非。春雨有时也发脾气,大了,小溪漫溢出来,我们搬石堵着家英伯的大门,防止进水。他看看园子里,没有水果之类奖励我们,一副很内疚的样子。其实,盛夏时节,他园子的蔬果,我们几个孩子常常潜入园中,偷弄几个,他听到我们的动静,就咳嗽几声,从不点破。所以,我们再潜入园中生怕破坏了园中的菜蔬,生怕对不起家英伯。他有点怕,我们也担心他血压高,惹他生气。
往最漂亮处干!我也学会了怎样等待那些孩子的作品了,也不吝“干得漂亮”几个字。我的这份赏识能力应该有着家英伯的启蒙吧。在春雨里发生的一切都是那么舒畅,我对倒春寒这个说法一直不认可,可能是南方遇到春寒,温差太大才有的说法,春天,在我的心中,一直是升温的直线式,没有曲线。唯有春雨,才是提温的水。小学作文,老师说随便写,我总喜欢写春雨和春雨里的故事。
三
小时候,我所见过的大河就是村东的东河。春雨下了,东河有风景,不暴躁,不矜持,也不随便发水脾气,涤荡河床的污垢枯草,从不冲毁河岸,反证了春雨的温柔,就像母亲的怀抱,温温柔柔的,即使衣襟破旧了,也是很美的感觉,从不嫌弃。
山头的夕阳,东河总要留住一会,水底的各色鹅卵石,总是从粼粼的波光中眨着眼。春雨下了,东河的水汽就蒸腾起来,弥漫成一道谜语一般,我总喜欢努力回顾某段河床有什么石头,有什么树枝杂草,我意识到,喜欢的东西才值得去回忆。
也有担心,东河有一河湾,深若五六尺。乡邻把盖房子的木料沉于湾中浸泡使其定性,据说也驱虫。队上的蓬麻也沉在其中,要经年才有韧性。耙地的犁耙也压在水底,防止开裂。这些被水冲走的话,令我不安。春雨下过,这些隐隐的担心都没有了。
我希望春雨涨起来,可以载着我的纸船,流向很远。这条河,远比村外那条公路对我有着诱惑力。东河蜿蜒在村的外围也有四五里地长,上游的水始终很丰沛,即使遇到旱情,也不断流,春雨一来就复活了东河,似乎一下子就把存于河湾的水赶走了,换成活水。一场春雨,便在这条河氤氲起一条薄薄的雾带,就像轻轻的丝纱,缠绵起来。濛濛春雨,还不到脱鞋下河的时候,我便喜欢坐在河沿,似乎听到了轻柔的声音,合起来,由远及近,春风在这柔声里舒卷张弛不定,就像要我带入其中。回顾那时,突然觉得沈从文说的“一个人从美丽温柔的眼光中,也能得救”,(《黒魇》)我从东河的温柔里得到了朋友。流淌复流淌,绵长的节奏,让我有了探求的冲动。我顺着东河蜿蜒而下,穿过一个村,再不敢去追赶它了,其实,它再转过一个村的拐角就到了黄海。
于是,我课余折了很多的纸船,只要是硬一点的纸壳就拿来折船。懂得折纸船是读了毛主席“纸船明烛照天烧”的诗句后,有了放船于河流的急切。那是“送瘟神”的习俗,我想让纸船去探寻远方,最好可以入海。春雨淅沥,一齐把十几只纸船轻放河中,纸船上插一根草,以为标记,也算风帆。我挽着裤腿,手持一根长竹竿,生怕河里的杂草树枝拦住纸船,记得,一直送到下游的一座拱桥处,目送而去,其下河面渐宽……
那时觉得好玩。有人说,每个少年心中都有一个梦。不曾意识到,春雨为伴,纸船作箭,远方的梦是什么,不知,只有那么一段美好而已。或者这些意象在潜意识里会不经意发酵。自从我到了6里地远的公社驻地上高中,我觉得自己就像纸船,多么幸运。长大了,1978年,我欣逢一场时代的春雨,有了逐梦之心,参加了高考,纸船没有放多远,考上300里地外的师范,出发时,从家门走到东河,沿岸登上那座“九大桥”,心中带着春雨中的纸船记忆,踏上了人生寻梦的路。
四
曾几何时,无论春雨,还是秋雨,对于我父亲而言,一直都是不小的折磨。
我家老屋,自从东临的七四叔的矮房圮坍之后,逢雨就叹息。房子的东西房山头都是土坯砌的,禁不住丝雨抚摸。那时小,心中无忧事,在雨中乐极而不知住处之危,父亲的眼神里带着恨意。外面的雨在下,父亲的心中闷闷不乐,春雨,在父亲心中也不是欣喜之物。东海吹来的东风雨,似乎很会伤父亲的脑筋,曾说,把房子改成东西向的才好,那是厢房的样子。直到我和福子哥不怕爬梯子了,父亲指挥着我们把麦秸帘子挂在房的东山头,才算放下一个心事。
还是矛盾着。喜欢春雨,但不喜欢春雨飘上那面禁不住风雨的墙壁。为了讨父亲的欢心,我便冒雨站在房下,怯怯地告诉父亲——有我守着。这样的承诺顶什么用!父亲苦笑。
18岁成人了,第一件事就是要承担父亲的痛苦,我亲手建起一座新屋,那时,是想证明我可以干一件大事,当然,还有一个哭笑不得的想法,我想让父亲在某个春雨天里,拄着那根孱弱的木棍,坐在不惧风雨的屋檐下,欣赏每年的春雨,让他去想地里的庄稼得春雨而茁壮,让他去想他那片小小的菜园,菜园里的蔬菜得雨而碧绿的样子,或者盘腿坐在火炕上,估摸着这场春雨可以下多久,有了高兴聊天的话题。这段时间不长,短短的三年吧。也许他被病痛折磨得根本不能去这样浪漫地想,但那三年的春雨,在他心中一定会有“垂垂春雨密”的诗意。
没有能力,即使是春雨也恼人。一滴雨,如一粒微尘,滴在稚嫩的肩膀上,都像是一把刀子。没有体验,不会这样想。我一辈子教学为生,和少年相处,当然使我感到年轻,但我能够想到学生的卑微。那年我教过一个学生,本来家境贫寒,突然租房居住,花费不薄,而且他的母亲到学校找到我这个班主任哭诉,恨她的孩子舍了她这个寡母而荒废学业。原来这个学生私下拜师学厨艺,想尽早担起养家的担子。那是下着春雨的午间,我感觉春雨很沉重。
春雨,又是那么温柔,淅沥生情,弥漫弄意,是心境和处境才决定了春雨是否有诗意。以春雨之情,对待生活的每一次小波折,莫让春雨寒。我懂得了,一场春雨,对于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春夜喜雨”未必都是兴高采烈,我记住的是,那些不能尽情投入到春雨滋润中的人们。
老家的第一场春雨,下了没有?那条溪,盛满了春雨?那条河,还有孩子放纸船?一定没有一处村宅会苦雨。这是个龙年,龙年的春雨,随心化为珠。
老家的春雨啊,始终在我的心中滴沥着。
2024年2月2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二月的春雨,是大自然恢复生机的标志,也是人们迎接春天的象征。让我们抛开烦恼,享受这美妙的时刻,相信春天的阳光将会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让我们感受春雨的洗礼,让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把时间交给春雨,交给文学,让我们的日子,温润而美好。一会去拜读你的诗歌,感受花儿的唯美。遥握,问候春祺,期待佳作不断,谨祝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