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沿河看柳(随笔)
一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天是六九最后一天,正好雪后天晴,踩着嘎吱嘎吱的积雪,我慢慢地来到了元街的小黄河,打算沿着河边走到团结路交叉口,因为我知道河边有不少婀娜多姿的柳树,春节在家这几天一直想着他们的模样,不知道有变化没有。
柳丝飘曳,这是春天的第一之手,我总觉得春天在这个时候是向我们招手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作品《咏柳》句,经典唯美;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写出寄居的美;白居易的“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不吝盛赞;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袅娜宜人,情态温婉;特别是《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动情唯柳。这些诗句都告诉我们柳树是春的急先锋、报春使者,其他树木还未苏醒,柳树就能感知到春的悸动、萌动和到来,所以每个盼春的人心中都有一支柳的样子。
是啊,节令不骗人,你看,两天的暴雪已经化开了很多,即便是踩上去也不像冬天那样冰硬,而是散落的疏松的,车人多的地方已经“撵如泥”,太阳一出就化成了冰水。这不,我从守敬路一转入河边就看到一排排的柳树在清澈的河水上方舒展着灰色、黄色的枝条随风摇曳呢。你瞧,春节前还是灰土土的枝条不知不觉间已经变成了鹅黄,尽管刚刚经历过降温、暴雪天气,但是嫩嫩的芽孢已经在嫩黄的枝条上鼓起了扁圆型的包包,就像随时就要炸裂开一团绿,迫不及待地要飞出柳絮似的,它在急切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柳树的婀娜,用不着华丽的语言,一看,就像听到了它们呼春来的声音。
二
小时候,在农村有一句俗语,“门前一棵柳,财宝往家走”,因为柳树是“家有三树,十宅九富”的三棵宝树(柳树、榆树、枣树)之一,柳树浑身是宝,柳条可以编织簸箕、箩筐、篮子、抬筐、八斗、耙地盖等农用工具,拿到集市上换钱贴可补家用;柳树的根、皮、叶均可入药,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最流行最实用的阿司匹林就是最早也是最成功受大自然启发的药物之一。春季人们采摘嫩绿的柳絮、柳叶,用热水焯一下,再用凉水泡泡,热炒、凉拌、做馅都是很不错的吃食,在那“野菜半年粮”的日子里,这可是我们家春天饭桌上最常见的食物呢。现在广宗县的柳编技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走上规范规模的发展之路了,产品也向八角盒子、沙发、茶几、小桌子、工艺品等方面发展,广受市场欢迎。
柳树用途广泛,柳树皮还是造纸原料,也可以做器具。柳树树皮含有高质量的纤维,通常取材于新长成的小柳树树皮,褪去青绿色的外皮后,在把木白色的纤维用手轻轻地撕下来,然后悬挂稍加风干,即可编织一条荒野逃生、应急的绳子。在医药缺少的偏僻地方,人们还用柳树皮的干灰泡水进行退烧止疼、消除血栓等。嫩柳叶药性苦、寒炒炒还能做柳叶茶利湿退黄、解热止痛、清热解毒,辅助降血压,素有“消灾养寿茶”的美誉呢。
三
在诗人的眼中,柳是大家钟爱的意象,光唐诗中有关咏柳的诗歌就有400多首,算上其他朝代的更是灿若星河不计其数,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这样写道:“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于是乎,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种种,“柳”成为了中国诗歌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特别是“柳”“留”谐音,“折柳寄情”更是充满了中国文化独特的色彩,友人远行,折一支柳枝相送,流露出是彼此之间的依依惜别和相思之情,长安城外的灞桥边的柳树都已经“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送别》)告诉我们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要分别的人们太多太多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具有插土即活,易生速长的特点。“折柳相送”还蕴藏另一层含义:期盼好友不管漂泊何方,都能像柳枝那样,迅速适应新的环境,随遇而安,开枝散叶,枝繁叶茂。何况,因其药用价值,古人还认为柳树具有辟邪的功能,所以在寒食节家门前插柳枝,头上戴柳条帽,做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去。还有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寓意期冀后代子孙昌盛。
那么,柳树为什么又在诗文中称为“杨柳”呢?据《开河记》所记载,京杭大运河建好以后,隋炀帝杨广便乘龙舟沿河而下,两岸则由纤夫拉龙舟而行。天蓝水绿,心旷神怡,但杨广看到两岸拉船的都是男子,龙颜不悦,负责船运的官员便改令女子牵羊在两岸拉船而走。又献计在运河两岸栽种柳树,一来树根四散可护河堤,二来可为牵舟女子遮阴,三来树叶可供牵舟之羊食用。身着彩装的女子、洁白的羊群、婀娜的柳枝在蓝天白云衬托下,那么灵动,那么漂亮,杨广龙颜大悦,下诏民间在河岸栽种柳树,栽一棵柳树赏赐一匹缣,并赐柳树以国姓“杨”,从此柳树就也称“杨柳”了。
柳树属于适应性强,抗性强,耐盐碱,易成活,易繁殖,生长速度快且容易管理的树种,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史,它们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各地的绿化中担任着主力角色。就连左宗棠在率部西进时和军士、百姓在大道沿途和近城道旁适宜种植的地方遍种柳树,名之为“道柳”,既巩固了路基,利于大军行进,又防风固沙、改善生态,有利行人行进,使百姓宜居,从兰州、肃州、河西、哈密、吐鲁番和乌鲁木齐,形成绵延数千里的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被后人尊称“左公柳”。
确实,由于柳树好栽宜活、适应性强、病虫害少、体态优美、绿叶期长等特点,被人们广泛赞美和肯定,并赋予很深的寓意,从柳树的外貌特征来看,柳树几乎都是倒垂着柳枝,饱含着我们中华民族温柔、含蓄、修养、涵养、谦逊等伟大的品格。从柳树的适应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来看,如一副对联说得“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饱含着我们中华民族刚毅、坚强、顽强、不屈不挠的、坚韧的伟大精神。大多数柳树都是立春前后发芽吐绿,寓意为人们的事业、前程生机勃勃、生机盎然、春光无限。
多数人说,想做一棵树。真的,我想做一棵河边的柳树,就最好!刚毅、坚强、顽强、不屈不挠,正如宋朝潘玙《爱柳》中所写“争如杨柳全春色,不管春归色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