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我们这群人(散文)

精品 【心灵】我们这群人(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136.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4发表时间:2024-03-03 08:01:06
摘要:虹的一席话说得大家纷纷点头赞同,也为我们今天的聚会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话。我想起了唐人刘禹锡的千古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应该是对我们这群人最贴切的赞美!

今年春节回武汉,印象最深的既不是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喜庆场景,又不是生平第一次见识了形如小米粒般的冻雨奇观,而是大年初二的一次老同学聚会。
   近些年来,没少参加同学聚会,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大学的,无非是在一起喝喝酒、唱唱歌,叙叙旧。刚开始还有点新鲜劲,激情感,然而时间一长,感觉活动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似乎疲倦了,乏味了。
   因此,当群主莲在“同学群”里征求我的意见,询问是否在春节期间组织一个聚会时,我犹豫再三。原因是我有近20年没有在春节期间回武汉,此次是为了陪伴年逾鲐背之年的老妈过个年,同时也想在节日期间多陪陪家人,感受年味中的亲情。
   然而,接下来,是同学强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我们都老了,见一面少一面,说不定哪一次见面就是今生的永别。随即,他又发了三个流泪的表情包。这意思不言而喻,群里出现了短暂的静默,虽然大家不愿触及这个痛点,但十分清楚话里的含义。
   此话听起来刺耳,但一语中的,我不由慷慨万千……
   说起我们这群人,那必须要追溯到过往,我们既是街坊邻里的小伙伴,又是一起走进同一个校门、同一个班级的小学、初中同学。我们有着长达9年的同窗之谊,有着60余年的“花甲之交”。如今我们都是古稀老人了,人生能够交往60余年,这份情谊确实弥足珍贵。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这群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故,每次聚会同学逐年减少。初中毕业时我们班有54人,40年后聚会只有46人参加,50年后聚会只有28人参加。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之一便是有人不辞而别,这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去年疫情放开后,原来的群主芸由于常年身体孱弱,不幸染病去世。芸是同学清的老婆,两口子热心快肠,为人真诚实在,初中毕业后同学们仍然一直保持联系基本是以他俩为纽带。而且他俩的家就是我们聚会的场所,不仅有精神享受,而且还有美味伺候。
   据说自芸走后,对清的精神打击非常大,现状如何呢?我立即想到了此次聚会就去清的家,因为我对他太熟悉了,上学时他是班长,我是班副。毕业多年后,我在北京定居,是他第一个去北京找我。不仅如此,由于大家都是街坊邻里,我对他家也十分熟悉,他父亲今年95岁了,一直都是他在伺候。
   也许是感同身受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由身边的老妈想到了清的老爸,自从离开武汉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老人了。如果春节期间去清家,一方面能够名正言顺地给清的老父亲拜年,另一方面又能够慰藉清的亡妻之痛。
   于是,一拍即合,大家一致决定,大年初二去清家,给他老父亲拜年。
   天气非常给力,聚会那日阳光灿烂,天蓝云白,春风拂面。同学汇合时,总共不到10人,我不由想起了强说的那句话:见一面少一面。
   清早早地在集合地点等待同学们,他明显的老了,头顶几乎秃了,只有些许稀疏的白发。他的精神状态要比我想象的好多了,虽然脸上略露疲惫之色,但笑容是真诚灿烂的,神情是振奋旺盛的。
   清的父亲不是我小时候多次见过、留在记忆中的帅气,魁梧,精干,而是老态龙钟,甚至有点迟钝。在我们相见的近半个小时里,老人始终端坐着,一言不发,看着我们。
   岁月真能改变人、折磨人,将一个朝气蓬勃的帅哥改变成老气横秋的老翁;也将一群天真浪漫的幼童改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叟。
   为了不打扰老人,我们的活动转移至他家的露天凉台上,这里视野开阔,能够俯瞰城市风景。太阳照射在身上暖烘烘的,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茗,一边闲聊,七嘴八舌聊开了。
   聊着,聊着,话题很自然地落到了我们这群人身上,也就是我们这群人目前的生活状态。
   心直口快的强说: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复存在了,过去是一代不管二代,现在是一代要管三四代;过去是儿女跟着父母走,现在是父母跟着儿女走;过去是一对父母要抚养几个孩子,现在是一个孩子要由几代父母抚养。
   莲点头赞同,说:你这还算是说了一句人话。现代的社会环境变了,就业形势变了,家庭的生活方式也跟着变了。比如我们班有12个同学随子女去了外地,父母都是跟着孩子转。
   菊说:可不是吗?我儿子、儿媳早晨出门,晚上才着家,我既要接送孙子上下学,又要买菜做饭。有人说我是世界上最勤劳、最优秀、最亏本的保姆,不仅不拿工资,而且还要倒贴。
   建说:比起你们来,可能我算更惨一点的。我那口子因脑梗后遗症常年卧床需要照顾,岳母90了需要伺候,孙子上下学需要接送。我本身腰肌老损,每天累得像孙子。
   清说:以前我不觉得,因为一切都有芸操持,现在我有切身体会,我们这代人生活真不容易。
   同学们的聊天引发了我的沉思,我不由想起了我的家,我的老妈和兄弟姐妹们……
   父母生养了我们6姊妹,如今各有自己的小家。10年前父亲去世,当时老妈80岁,一人单独生活,曾经考虑去养老院,但老人执意不去。老妈有种传统观念,也就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养你们小,你们养我老。于是,兄弟姐妹轮流前往老妈身边照顾,至今92岁了,在这12年时间里,无论是刮风下雪,还是冬寒夏暑,兄弟姐妹们都一直坚守。在此期间,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很大代价,既要照顾自己,自己的家庭,还要竭尽全力照顾好老妈。
   哥哥本身患有气喘病,老妈居住的一楼阴冷又潮湿,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昼夜咳嗽,喘息得起不了床。今年哥哥已经74岁了,年迈体弱,还得继续坚持。
   姐姐距离老妈居住地较远,要乘坐公交车,每次去来在路上都得两个多小时。一次因为公交车遇险情急刹车,她被摔出几米远,重重扑倒在地,摔断7根肋骨。
   还有我的大妹、小妹、弟弟,都在日复一日地承担照顾老妈的责任,而且都有自己的儿孙需要照料,自身也有不同程度的疾病。
   我的同学,我的兄弟姐妹,我们这群人,已经到了应该被儿女们伺候的年龄段,这也是传统的家庭模式。然而,如今的现状却是我们既要管老又要管小,因为儿女们都要忙于自己的工作,哪有时间伺候我们。曾经,我看过一份资料,说我们这一代人非常特殊,正处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与现代意识相互融合的阶段,一方面长辈们认为儿女们伺候老人是应尽之责,另一方面自己的孩子们则认为享受父母的照顾理所应当。于是,便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我们这一代人上要伺候自己的父母,下要照料自己的儿孙。真是“四代同堂,唯我中梁”啊!
   这时,一直坐在一旁没有吱声的虹说话了:你们在伺候父母,照顾儿孙时,内心有什么感受?
   强说:没什么感受,好像都是应该做的。
   莲说:每天看到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感觉特满足。
   菊说:有时感到特别累,但一听到孙子叫奶奶,觉得虽然累也值得,累并快乐着。
   清说:我最大的感受不是我自己,是我父亲,每当老人看到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时,脸上总是笑眯眯的,眼睛里流露出幸福的目光。
   虹笑着听完大家的讲完话,慢条斯理地说:我曾去过40多个国家,也结识了许多国外的朋友,个人认为,世界上家庭观念最重、责任感最强的是亚洲人,而中国又是亚洲第一。这是因为几千年传统的家庭观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四世同堂自古以来都有,只不过现在的人们普遍长寿,这类家庭也越来越多,说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至于说我们这群人既要伺候老人,又要照顾儿孙,感觉家务缠身,活着很累,其实内心还是很满足的、很充实的。因为这是我们心甘情愿为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的儿孙、为自己的家庭做出的无私奉献,由于我们的奉献,才使得家庭更加圆满、幸福和美好。
   虹的一席话说得大家纷纷点头赞同,也为我们今天的聚会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话。我想起了唐人刘禹锡的千古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应该是对我们这群人最贴切的赞美!

共 30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当今家庭生活状况的散文作品。作者以龙年大年初二到一位老同学家拜年相聚入题,通过细致的描述,展示出了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寿命普遍延长之后的家庭生活现状。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后的这批人,己经或正在跨入了古稀,成了需要孩子照顾的老人。然而事实上,这代人却正处于繁忙中。儿女工作忙,顾不上家,但家中的孙辈需要照顾,于是他们就承担起来全职保姆的义务。他们全心全意地做好家务,接送孙辈上学放学,只为免除儿女的后顾之忧。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不少人的家庭中还有更老的老人需要照顾,为了让老人安享晚年,不少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作品用同学相聚,相互摆谈对话的方式讲述了这个新的问题,也将一种思考摆在了读者面前。作品文字流畅,讲述清哳,反应出了当下的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作品中揭示的问题也发人深思,倾情推荐阅读。【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307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3-03 08:01:46
  清晨拜读佳作,换来一天的好心情。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3-03 08:02:12
  一篇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发人深思。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3-03 08:02:44
  感谢社长对心灵的坚守!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刘德正        2024-04-27 22:29:12
  黄皮人的散文《我们这群人》通过作者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深刻地描绘了一代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转变,以及他们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韧和乐观态度。以下是对这篇散文的点评:
  
   1.情感真挚: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情感真挚,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让读者感同身受。
  
   2.社会现象的反映:散文反映了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3.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话和叙述,作者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经历丰富的人物形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深刻的主题:散文主题深刻,探讨了老年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引人深思。
  
   5.语言质朴: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准确传达人物的情感和生活的真实。
  
   6.结构合理:文章结构合理,从春节聚会的犹豫,到决定参加,再到聚会中的所见所感,层层深入,逐步展开。
  
   7.文化元素的融入:文章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刘禹锡的诗句,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底蕴。
  
   8.生活哲学的体现:通过人物的对话,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展现了一种生活哲学。
  
   9.情感与理性的结合:作者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使得作品既有感染力,又有启发性。
  
   10.社会责任感的体现:通过描述这一代人的生活状态,作者展现了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总体来说,《我们这群人》是一篇情感真挚、主题深刻、语言质朴、结构合理的散文,通过对一群老年人的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他们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韧和乐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