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三角梅赞(散文)
种了两棵三角梅,院里一棵,是紫色的;院外一棵,是红色的。每年夏秋时节,蓬勃盛开,一团团、一簇簇,紫色的华而不俗,红色的好似艳阳满天,皆是色彩艳丽,夺目缤纷,摇曳醉人。而当院外那棵三角梅树枝变黄,叶子掉落,我就知道,成都最冷的日子到了。
种两棵三角梅,一是夫人喜爱,且我又对此植物印象深刻;二是三角梅这种植物不择土壤环境极易养活。在我的第二故乡攀枝花,一年四季都盛开着三角梅。紫色的、红色的三角梅蓬勃盛开,远远望去,红红(紫红)的一大片,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近处一看,三角梅随着风吹摇曳着,仿佛一只只鲜红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从攀枝花到成都后,之间又搬了几次家,都要买盆三角梅养在阳台上,但是疏于管理,每次开花只能是个点缀了,我笑称三角梅为懒人养的花。
对三角梅印象深刻还要从刚参加工作时说起,初识三角梅是在单位花圃里。矮矮的个儿,几片叶子稀疏地挂在单薄的枝条上,或屈身于盆,或藏身于草丛,或寄身于薄膜袋中,似花不见花,似树不像树;叶成圆三角形,倒是和“三角”之名相符。只是她既无梅的高洁,亦无梅的馨香,为何也冠之以“梅”的称呼呢?我倒是大惑不解,心下隐隐为“梅”感到不平起来。便随手将这号称三角梅的植物拨至一旁,蓦然手指一阵刺痛,细看原来她的“身上”还长着一排尖刺,像一排守护森严的卫士。我更加对这个头上无花,身上有刺的“梅”敬而远之了。后来翻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三角梅属紫茉莉科,原产地在南美洲,在我国主要生长在南方。因其绒花很细小,黄绿色,三朵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外围的红苞片大而美丽,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被误认为是花瓣,因其形状似叶,故又称其为叶子花。
真正认识三角梅是在一处满是小石子儿的斜山坡上。一棵薄膜袋装的“瘦弱”三角梅在风中瑟缩发抖着,我想可能是绿化工人移栽时将它遗忘在此地了,根部已穿透薄膜袋顽强地伸进土里,有几缕细细的根须被雨水冲得发白,与斜坡上一些渐已枯黄的野草形成鲜明对比;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她的枝头竟冒出几颗绿芽,我不得不惊叹她的顽强生命力。而在不远处楼旁花圃里的三角梅与这颗孤苦伶仃的三角梅相比,则是幸运儿了,才移栽不久的她们竟然互相扶持着攀附到了二楼,而在不久之后,我突然发现她们披上了盛装,大红的、紫红的花儿辉映成趣,娇艳而不俗。远望去,像一片片冉冉升起的吉祥的云彩。
再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一夜的狂风暴雨后,花圃里很多花儿已东倒西歪,枝断花折,甚至齐人高的树木被连根拔起,惨不忍睹。只有三角梅还保持着攀爬的姿态,虽然也有花叶被打落于地,余下的更多的花叶支楞着或是耷拉着,只有枝上的刺亮晶晶耸立着,虽经暴风雨的洗礼,仍是精神抖擞地护卫着三角梅的成长。而当第二天艳阳满天时,三角梅又恢复了活力,争相怒放,与艳阳天呼应着,热闹着,融于一体。
我赞叹三角梅,不择时挑地,不论环境优劣,只要有一处安身之地,就能呈现给我们勃勃生机,舒展出旺盛的、热烈奔放的生命力;
我赞叹三角梅,无论风吹雨打,只是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朝着一个目标攀爬,不求回报地向人们奉献她的火红和灿烂;
我赞叹三角梅,不与梅花争春,不与牡丹斗艳,亦不与茉莉比香,只是活在自己无拘无束的世界里,与世无争,肆无忌惮地绽放。
我想,这就是人们之所以称她为“梅”的全部含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