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浓浓乡情,飘逸清涩年少(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浓浓乡情,飘逸清涩年少(散文)


作者:萧月月 布衣,37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64发表时间:2024-03-07 16:58:02
摘要:原创首发

浓浓乡情,飘逸清涩年少
  
  
   描写生我育我养我成我古街兴场,其实就是自己的曾经年少,而且我也写过不少,然而还是有许许多多,总是于脑海萦绕飘荡,时刻觑准记忆闸门,总想淋漓尽致乘隙而起,袒而露之,去迎接忆却旧世主,登堂入室,为它进行絮叨唠嗑,牵肠挂肚,抒却心房。
  
   思想自己很小时候,古老而苍桑兴场不是如今般的拆迁废弃,而是翩而炫美,古色古香,瓦屋夹墙铺板,古树繁茂参天,竹林婆娑摇曳,沟壑流水潺潺,剪槽三英桥架却两地,雀鸟凌空旋飞,甚而连空气,也荡漾芬芳馥郁……那种美是从骨子里散发,不含丝毫杂质与污浊,清纯俏丽,如同淡妆素抹少女,洁而水汪,颇得江南水乡神韵,让我总是时常乘着丝毫闲暇,静静悄悄,撒丫着光脚光板,从不告诉家里任何人,就轻松自如相沿街的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到这头,去馨享她带给我的那种独特甜蜜与温暖滋润,现在想来,不就是有文学的灌注与氤氲,于其中浸渍情愫么!
  
   既然如此,就让我更加地放飞自我,遐想着自己蹦哒跃跳,一个筋斗,腾于空际,像孙行者一般,自上至下俯视,这不看不打紧,简直把我吓了一大跳,怎么地,请容我慢慢道来:
  
   “仿佛一株笔直大树撒飞枝丫,于天空俯瞰之下,虎卧于地,只与眼眸微微一觑,这便是出新都区东门外十几里路的龙虎兴场老街,静静地卧于川西坝子之上,与青白江、金堂祥福、新都泰兴成鼎足三交界之势,把它的灵秀,从古至今,纷飘沓来,使我从记事开始,就清晰地印于脑际,并一生一世难以忘怀。”
  
   这是从我写的某一篇文章,剪辑载录的一段记忆,标配着兴场的原滋原味,前因后果,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只是世事无常,苍桑巨变,正如今天,回老家过组织生活,顺便乘兴驾驭电动车儿,反复于街的骑行,虽说被拆迁弄得面目难睹,但所被拆,其实并非原古迹遗址,仅为后人拆而翻修之作,与赝品也不标配,实为钢筋水泥砖头瓦块,若要觅寻,只能穿越回溯。逛啊逛的,真找不到一星半点,绝迹了罢,阿门!真想哭泣。
  
   甭用去有所吁叹,虽说它们曾是自己小孩子时的往昔,天是蔚蓝,地是绿油油,房屋瓦舍,雀鸟啁啾,小贩叫卖声,锅碗瓢盆交响声,熙攘人流交易声……声声入耳,和着学校朗朗读书声,凑成日复一日歌的乐唱,把我从过去拽到现在,又从现在拽到过去,旋啊旋的,旋到“天井四方方,古井无波浪,竹林叶簌落,笋虫嚼着香”,安登逸得很,仿佛与仙境同具模样。
  
   我幺着鸭儿,小小的,毛耸耸一个个,好几十只,把我的暑期,以一根杆的摇晃,头戴草帽,短衣短裤,光脚板一双,悠闲而晃漾,标准的少年放鸭郎,伴随着从学校或同学处借的书籍,《剑》《苦菜花》《铁道游击队》《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唐诗》《宋词》《元曲》……等等等等,边读边思考,人,难道真应这样?而不能作改变。做作业趴在田埂上,一笔一划,做完了,就按着书上字的样儿,想写出同它一样,后来我知道这叫练书法,其实大部分,都是满满的印刷字,可它们,却奠定了我的坚实基础,印入脑海里面回荡,至今因字写得好,终身受益,吃了一辈子文墨饭儿,退休了也常被人请去泼墨挥毫。
  
   往往更多时候,自己总是傻傻的,一个人静静悄悄,兀自蹲坐于水碾房对面大石头。水碾房机声轰鸣,稻谷碾为大米,麦粒成为雪白面粉,更有那晒干的葫豆杆、禾苗秸杆,被打成粉状,弄成了猪饲料……从碾房故事,故事碾房,农村娃娃呀!丰富的想象力,是不是一直超强般棒。
  
   水声哗啦啦地,一声响过一声,从高高的碾房堰坝凹凸之处,冲出忽高忽低水浪,水沫翻飞,搅动着水与鱼儿尽于其中跳跃,煞是把水花花,弄得尽是波涛滚滚,漩涡起浪潮……我们小娃娃们,三个一群,五个打浪,个个打起光勾子,攀爬于堰坝跳下,那种姿势,白白如雪花儿,一下冲出好几丈,我胆儿小,只能选择浅一点地方跳,有一次还差一点遭淹,只好老实呆板,去扑凌堰坝靠边的河水,可好的是玩起的水花花,也照样蛮欢畅。
  
   剪槽更是一个玩水的好去处,因剪槽上有水,剪槽下面河流照样有水,只是上面水流没有下面大,但上面微波荡漾,下面却是水面宽敞汹涌澎湃,两两相映成趣,颇有“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而且在这其中玩起水来,无论大小,依然春光荡漾,与前面堰坝,玩得高是高挑,但水儿却平缓不少,跳下去,泛起的涟漪,一圈一圈地,围绕着河边水草,嗦嗦叨叨,我常凑近了听,说的是好像“很棒,很棒……”。而且更有趣的是,还能在河中摸鱼,身体微蹲,靠近河边,张开着手掌,于水中,两手慢慢合拢,只要是摸到鱼儿,我们总会着急慌忙,从岸边捡拾些树枝树丫树叶等等,用红苕叶一包,架于枝丫的火中,“哇……”,烤熟后的鱼肉,啧啧的,吃着还蛮香。
  
   尤其天气炎热夏季,我们更是调皮捣蛋,往往于纳凉瞬间,去玩藏猫猫,藏着藏着,一个冷不防,就跳入河中,任水的迷儿头,哗……白天如此,夜晚也一样,玩累了,河水冲凉,然后轻悄悄回屋,挨枕就进入梦乡。可梦里,也在玩水,打闹,看书,练字……甚至还发现,剪槽和堰坝,似乎在诞升一个一个仙女,好漂亮哦!呼唤我们这些小小伙子,快快长大,好迎娶新嫁娘,把自己管住,弄出一身的名堂。老祖祖说,爸爸妈妈说。可醒来,尽在发蒙,“瓜兮兮的……”,互相指着,一个一个逗乐傻笑。
  
   煮饭,喂猪,洗衣裳,打猪草,割兔草,铲草皮子,耕种自留地禾苗……我们农村娃儿,从来没有觉着累是啥味道,做惯了的贱皮子,先天的典型活路棒,累,不叫是累,但却更无妨,因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锻练出来的农村娃儿们,个个都是顶呱呱,钢筋铁骨国家民族栋梁。
  
   车儿驶向了三英桥,可已没有路了,前行更找不到方向。打住吧!毕竟谁都有谁的孩童年少。拜拜,年少轻狂。拜拜,清涩记忆芬芳。过去的一切,与自己,与古街兴场,现实已没有,有的,仅仅留于记忆脑海,深深隐藏,悄咪咪回味咀嚼。
  
   “哞哞……”猛然听到不远处牛的哞叫,一声伴着一声,颇有年少的我牵牛情景。找一个高一点土堆,也看不见。唉,还是甭用去瞧,就让它结束吧!不是有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走近了,谁还把我认得到,不如不去,免得自找烦恼。
  
   打道回府,向区城开拔,“嘀嘀……”电动车撒欢前飙。令耳边,呼呼风声,将我围绕,欢送着,希望还能把逝去岁月觅找……

共 25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小生长在农村,那里有他的童年和童年的好伙伴,也有他的乐园,所以作者常常想起它,也常常写它。正如作者所说:描写生我育我养我成我古街兴场,其实就是自己的曾经年少,而且我也写过不少,然而还是有许许多多,总是于脑海萦绕飘荡,时刻觑准记忆闸门,总想淋漓尽致乘隙而起,袒而露之,去迎接忆却旧世主,登堂入室,为它进行絮叨唠嗑,牵肠挂肚,抒却心房。这篇文章也是一样,故乡勾起他的情愫,又一次的记述了他的那段快乐时光。文章语言精练,叙述流畅,描写生动,很有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4-03-07 17:02:45
  感谢作者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更多精彩!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