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中国古典文学与五大教派(随笔)
古代教派虽说发源较多,但是能在历代朝代盛行于天下的只不过有五大教派。他们依据当时的社会地位关系和信仰,依次分为道教、儒教、佛教、巫教、萨满教。教派为了弘扬发展教派,教徒创作出弘扬教派神通广大的作品统称“教派文学”。
文学作品归于教派很多人认为这是信口雌黄,我不反驳也不苟同。我只想用文字、用史料来验证古典文学作品是不是真与教派有关,下面我就从五教之首道教开始说起。
道教为五教之首,渊源流长,上古时期的阐教、截教皆是道教前身。上古时期的菩提祖师、燃灯道人、普贤真人、慈航道人、文殊广法天尊等均为阐教始者,也是道教始者,后来阐教成为东方佛教尊者,截教成为道教始者,这也是道教为什么排为五教之首的成因。
道教作品流传后世的也有不少,譬如《黄帝内经》《道德经》《周易》和《推背子平》等,这类书籍共同体现道家一个“玄”字。但是真正弘扬道教文化的书籍仅有《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许仲琳。此书用章回手法有层次地展现出道教管理层之间的关系。以正压邪的理念表现了道教底层神与魔的较量。同时体现了道教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法力,最后以封神形式统治了神学王朝。在《封神演义》作品中,神、鬼、魔用不同手法体现各派层次关系来显示道教的威严。道教作品表现最多的就是道、德与义之间的去道教作品中的人物能在其他教派作品中出现的原因。虽然道教作品中人物在其他教派作品出现,其作用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也是道教作品的独到之处。
儒教发源与道教应属同一时期,但文献记载佐证较少,故不敢妄加评论。儒教作品多以无神论为主,但作品突出儒教教义。儒教作品多以忠、孝、义为主题,故推出很多版本教义文章。譬如写女子的三从四德,教育妇道贞洁的《金瓶梅》;诉说男人喜新厌旧的《铡美案》;忠义替天行道的《水浒》;精忠报国的《岳飞传》;尔争我诈的《三国演义》等,都从不同角度推崇着儒教的教义。启蒙教育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用教义修身,用典故束缚心,最后儒士堂而皇之拥有了三妻四妾,而女人被教义束缚了近千年。要说道家是以德修身,儒家就是以文教人不教己。
本土佛教起源于印度,我不苟同,我只认为佛教有东佛西佛之分。很多信封佛教之人认为我是一派胡言乱语,佛教怎能有东佛西佛之分呢?我在道教文中已阐述上古中阐教是本土佛教起源。上古时期的菩提祖师、燃灯道人、普贤真人、慈航道人、文殊广法天尊均在今佛教中出现。譬如燃灯道人今为燃灯古佛;普贤真人今为普贤菩萨;慈航道人今为观世音;文殊广法天尊今为文殊菩萨。西佛传教始于东汉明帝年,东汉明帝时遣蔡愔等十八人为使者,到大月氏国求佛法。永平十年请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用白马载着佛像和经典来到洛阳。翌年,明帝建白马寺,令迦叶摩腾、竺法兰二僧讲经,从事梵本佛经的汉译,现存的四十二章经即于此时译出,这是西佛教传入中国并译经之始。佛教在唐朝以后比较盛行,元明时期香火最为旺盛,当时佛教信仰多于受战争困扰百姓,他们渴望寻求和平,渴望远离战争的困扰,去那无战火尘烟的极乐世界。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他的成名之作,《西游记》这部章回小说开篇衬托出石猴出世,后又拜道教求师,学了通天本事。在《西游记》中篇时,作者巧妙地引用石猴大闹天宫,道教使尽浑身解数无法控制石猴。最后文章笔锋一转,请来西方佛祖收治了石猴,并把他扣押在五指山下,最后取经归来修炼成正果。小说《西游记》巧妙地先展示道教的通天法术,后引用佛教佛法无边,运用正反两方面衬托佛教的法力高于道教。同时,也弘扬了佛教才是救世主。
巫教是中国最古老的教派,起源于占卜,以读心术为主。最早的巫教以符、咒、法、卦为主,也是巫教核心物质之一。巫教在先秦时期比较盛行,占卜是帝王行军、国家大事必不可少的程序,也是百姓心中的一种寄托。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里,巫教承载着仙界以下仙界的关系。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著有文言文短篇集,以《聊斋志异》盛名天下。聊斋志异以鬼神还魂,诉说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是巫教的代表作品。《聊斋志异》以动植物修炼成精后,等待着修炼正果皈依仙界。又以亡去鬼神冤魂诉说人间的困难,符民声,发君言,聊起诡异事件。在元朝盛世期间,巫教成为社会一种习俗,从达官显贵的富人到贫贱的庶民百姓,巫术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萨满教也是古老的教派一种,盛行于满蒙等多个少数民族。萨满教以前也有文字之说但无流传后世,萨满教多以说、跳为主,以舞蹈和说唱方式给人类驱灾辟邪,传达另一个世界的信息。萨满教暂时没有发现流传后世作品,多以口传心授流传于世。萨满教和巫教有很多相似之处,又似乎与道教有雷同之点。驱邪除妖治病,道教巫教萨满教都有,但萨满教流落到民间的跳大神可称独一无二。现如今一些农村乡镇流行的看香、出马也是巫教和萨满教派的一种,不能严谨的归属于那一教派。时代变迁,萨满教已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记忆,当人们再次想起它的时候,跳大神这一个曾经在民间盛行很久的教派信仰早已成为一种传说。人们现在很少记得中国还有古老的五大教派,可有关它们的作品却千古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