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邹新社与《闲谝宝鸡》(随笔)
认识邹新社先生,是我去宝鸡办完事,去他的单位找我的一位乡当时有幸见到的。见见在我心目中这位《闲谝宝鸡》的作家也为期重要。
邹新社先生,早闻其名,未见其人,只知道他是扶风召公人,是部队转业的一位县团级干部,所以很想见见,加之我是扶风天度人,相隔十多里路。
那天上午,记得是个春天,三月的宝鸡,春意盎然,满大街的风景树都开出了诱人眼球的小花,有些吐出细细的嫩芽,还有叫不上名的风景树木在大道上展出奇花异彩,宝鸡到处都是一种花的世界。
早已打听到他办公的地方,一走到大门口,保安热情地接待了我。我一说他的大名,保安很客气地告诉我他办公的楼层和房间,还说他是个文人,大作家,会写好多文章。这不由使我对他更加敬佩。虽没有见面,无疑心目中默默地对他有了更新的认识。
有了楼层和房号,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一见面自我介绍了一下。他一听马上说道:“知道,知道,你是闰土,常看你写的文章,接地气。”边说边倒水,热情地招呼着我。这时我细细打量着他,只见他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一米七左右的个头,国字脸,一双浓眉大眼,炯炯有神。我心里默默地念叨,怪不得他在部队当官,看来也是写文章的才子。
常言道:“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们没有聊上几句,就谈起了写作。
他侃侃而谈,大多数谈的是闲谝宝鸡,我早就听说他写遍了宝鸡地区,不由自主地问他,您把扶风写了吗?他说道这扶风历史文化悠久,加之周原,还有许多名胜古迹,这写起来困难大些,他想放到最后再写。
一番交流,他的文化底蕴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对写作及文学的认识,让我不得不心服口服,再次对他刮目相看,大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当天,他热情留我吃午饭,因时间关系,还要找另一位乡当,我便婉言告辞。
我常常关注他的公众号:“甘棠遗爱”喜欢看他隔三差五发的“闲谝宝鸡”系列文章。
记得第二次我俩正式见面,是在他的一位家住南阳老同学儿子的婚宴上,他这位同学是我们读书协会副会长,那天我们协会去了不少人,我郑重其事给协会所有在场的人一一介绍了这位写《闲谝宝鸡》的作家。
那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当摄影完毕,我细细一看,呀!专程从市里赶来的他,怎么能站在最后一排,我虽然参与着,但很内疚,感觉他确确实实是一个性格内向,十分低调的人,我不得不又一次对他刮目相看。
以后,只要我去宝鸡,总要抽空去他那里拜访一下,听听他谝《闲谝宝鸡》的写作故事。
相隔一段时间,我和他又一次联系,知道他的《闲谝宝鸡》正式出版发行,我想以扶风县读书协会的名义,召开一次发行座谈会。他知道后婉言谢绝,并说书没有正式书号,只作为互赠交流罢了。
春节前夕,我稍有空,又一次和他取得了联系,他让我马上把我的地址发来,立即邮一本书,并且说道,原准备见上一面送书给我,春节事多,只能邮寄了。
春节前,天下雪后我不幸跌倒,导致右腿膑骨粉碎性骨折,住院手术后回家疗养。我回家后三天收到信息,忙托人把书取了回来。
我躺在炕上,生活不能自理,腿常常疼得受不了。但我自从拿上了这本《闲谝宝鸡》。腿似乎好了许多,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食粮吧!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话一点不假,《闲谝宝鸡》并不是说写就能写出来的,不但要有渊博的文学知识,丰厚的史学功底,还要查阅资料,整理有关信息。
因为我是扶风人,还是对扶风有深厚的感情,拿到书后,我首先打开看的是《闲谝扶风》。这是邹先生2022年12月19日写的。首先从李白一首诗《赠汪伦》写起,写出了自己军校毕业,一直在兰州工作,2002年调回宝鸡工作前后的点点滴滴,文笔细腻,谈吐自如,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邹先生首先从“风从周原来周礼传千年”“南北曾设县扶风本管名”“不二法门寺舍利放光芒”再到“甘棠有遗爱遍地是英才”“农业保大县工业争强县”“美食甲三秦最馋臊子面”等等。确实写出了风格,写出了水平,更写出了扶风的周原青铜器、天文地理、人居环境、生产生活、古迹名人,包括法门寺地宫。全文条理分明,结构完整,用陕西方言说真是:“豇豆一行,茄子一行。”
还有那马援墓、班固墓、师旷墓、杨珣碑、窦滔墓等等。还有扶风的名吃臊子面、鹿羔馍、炒锅肉、羊肉泡、擀面皮等等,一读就让人留口水。
邹新社先生还写了《闲谝清姜》《闲谝群众路》《闲谝宝鸡西关》。一直到闲谝虢镇、凤翔、眉县、岐山、太白、凤县、麟游以及千阳等地,把各县区都写得淋漓尽致、展现得栩栩如生。从古到今,从工业到生活,从发展到最后的成功,都写出了超高的水平。
先别说写文章,就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没有相当的时间和精力,那是万万不能的。可见邹先生不是一般的有文学素养的人,而是有超强的写作功底,丰满文化知识的人。他是我写作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我近几年也相继出了两本书。说实话,出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有些人写了一辈子文章,到头来也没有出一本书,可见出书的艰难程度。而我们的邹新社先生,满腹经纶,用自己娴熟的文笔,刻划了宝鸡所有县区和市区的地理风貌,用独特的写作手法“闲谝”,谝出了宝鸡的山山水水,他真是位宝鸡了不起的人物。
这几天,腿稍好了些,闭目养神,合卷深思闲谝,又突然间一个民间谚语冲上来了:“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这《闲谝宝鸡》更不是随便谝出来的!它是邹先生心血的结果,更是他奋斗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