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箩筐】二月二,炒凉粉(散文)
一
二月二,炒凉粉,是我们这儿的传统习俗。
从我记事时起,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村里的家家户户就会吃上一顿爽口美味的凉粉。吃了凉粉,真正意味着干旱寒冷的冬季就要远去,温暖和煦的春天就要到来。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行九州,行云布雨,能带来一年的好收成。二月二,恰逢龙抬头的日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盎然的生机。
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春天的到来。人们有的用舞狮子、踩高跷的形式,敲锣打鼓,迎接春的回归,有的人来到龙王庙,焚香上供,以祈求龙王降春雨,让大地湿润,让庄稼能茁壮地生长。在开封,人们喜欢在二月二这天用炒凉粉的方式来迎接春暖花开。
炒凉粉,是宋都开封有名的特色小吃,它以独特醇香的味道,征服了人们的味蕾。炒凉粉的历史可谓悠久,据说,开封的炒凉粉是从宋朝开始的,人们用红薯芡或豌豆芡熬制而成,软滑轻弹,晶莹透亮,色泽醇厚,看着就让人馋涎欲滴。
每当夜幕降临,开封的夜市上热闹非凡,叫卖声不绝于耳,各种小吃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像什么小笼包子、黄焖鱼、馄饨、油茶、杏仁茶、八宝粥等,其中,炒凉粉是必不可少的经典美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道美味佳肴。
老板用铁板炒凉粉也是一绝,只见他一手拿锅盖,一手拿炝锅铲,手法灵活,平底锅里是色香味俱全的凉粉。炒凉粉的小铲子上不停地翻飞,像耍把戏一般,这一翻一炒之间,蒜香夹杂着红薯芡的香味在空气中四处游荡,路人被它独特的香味吸引,走不动道,要亲口品尝一下炒凉粉才算罢休。
我喜欢吃凉粉,并且百吃不厌。这个饮食习惯一直保留到今天,和母亲每年在二月二这天炒凉粉这一习俗是分不开的。
二
每年过完正月十五,轰轰烈烈的春节算是过完了,小时候的我掰着指头数日子,热切地盼着“二月二”的到来。家乡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二月二,炒凉粉儿,清早起来会打囤儿。二月二溜墙根儿,蝎子出来不蜇妮儿。”二月二,一般处于惊蜇节气,天气回暖,小动物们开始出来活动。人们在这一天吃凉粉,是为了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收获满满。
那时候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母亲对过传统节日非常虔诚,心中总是充满了敬畏感,生活的仪式感是不可或缺的。正月要过完了,母亲会提前用红薯芡加水在锅里熬制凉粉,为二月二炒凉粉做好充足的准备。
制作凉粉的时候,我喜欢给母亲烧火打下手。一抬头,锅里热气蒸腾,粉芡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不时地吹起一个个小泡泡。我不停地往灶火里填柴火,灶火间的火苗呼呼地往外冒。只见母亲拿着勺子不停地进行搅拌,一板一眼,丝毫不敢懈怠,透过热蒸气,我看到母亲的脸上泛着红光,干得热火朝天,就怕搅得慢了红薯芡会粘在锅底,浪费材料不说,锅底也难以清理。
等凉粉熬制得差不多了,母亲就会把这些琼浆从锅里一下一下地舀出来,放到一个洗干净的搪瓷盆里。等凉粉凉了,就变成一大块凉粉,用手一拍像肥肉似的呼扇呼扇的,特别好玩。母亲小心翼翼地把凉粉从盆里倒扣出来,像一个圆形的艺术品平铺在案板之上,用刀从中间切成米字形的八大块的,每一块都够好几口人吃的。母亲让我们把这些分好的凉粉送给邻居二奶奶家、西边的尾巴婶家、东边的我大娘家一些,让他们在二月二的时候也炒凉粉吃,对母亲来说,制作凉粉是一件幸福的事,特别有成就感。
二月二这天,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一家人的心情也非常愉快。一大早,母亲就开始在厨房里忙活。她先是洗干净手,拿出提前准备好一大块凉粉,用刀切成整齐的正方形小块块,再切点葱末、姜茉、蒜末、红辣椒圈,把夏日里晒好的一瓶西瓜酱也拿出来,和着凉粉一块炒,在大铁锅里炒上一顿美味的凉粉,这时候是不怕凉粉粘锅的,锅饹馇也特别好吃。有时候,母亲还会把平是不舍得吃的土鸡蛋拿出来,在碗里打碎,放一点盐,炒一些鸡蛋做搭配。最后放入切好的蒜苗,炒凉粉就大功告成了。红的是辣椒,绿的是蒜苗,黄的是鸡蛋,深色的是凉粉,色泽好看,饹馇酥焦,凉粉滑嫩,入口即化,那香味就像长了翅膀,飞得很远很远,大老远就能闻到清香的凉粉味道。
破天荒的,母亲这一天,会奢侈一番,她大方地给我们每一个人都盛上半碗炒凉粉,一人端一个碗,再配上一个馒头,味道绝了,让我们狼吞虎咽地吃个够。
在吃凉粉的同时,母亲也不闲着,她变身为画家在院子里的空白处作画。她会拿着一个烧火棍画上几个大小不一的圆圈,再用烧火后锅灶火里的草木灰在院子里围着圆圈淋上一圈。据母亲说,那是画的“粮食囤”。院子里一个圆接着一个圆,就像是用圆规画出来的似的,圆的一侧还画有一个“梯子”,以示粮囤之高。在“粮食囤”之中,母亲还会放上几粒小麦、玉米、黄豆、芝麻等,预示着今年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表达迎接春天的喜悦之情。
我跟在母亲的身后观看,感觉她的每一个动作都特别神圣,那圆也画得格外漂亮出彩。不过母亲虔诚地“作画”,那些“囤”里的粮食最后被鸡啊、鸭啊、鸟啊毫不留情地给吃掉了,草木灰也被小动物们的爪子粘得遍地都是。但,母亲还是满心欢喜,似乎吃了凉粉,今年就是一个丰收年。
三
受母亲的影响,对于二月二炒凉粉,我也念念不忘,似乎只有自己炒凉粉,这个二月二过得才有意义。
又是一年二月二,我本想着去菜场买二斤凉粉,到时,自己动手炒些凉粉吃,母亲虽然不在了,但这个传统习俗不能丢。
前两天,邻居兰芝姐告诉我,她要自己动手制作凉粉了,正宗的红薯芡,要是我想要了,到时候让我去拿。我听了她的话很高兴,心想不用去市场买凉粉了,我像个孩子似的充满了期待,不知道她做的凉粉味道怎么样。
正月二十九晚上,我去兰芝姐那里去拿凉粉,她说分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小块了。她告诉我,熬制红薯芡非常不容易,得两个人配合,不停地搅拌,就那还是让芡粘锅底了。虽然做出来的凉粉颜色不太好看,有些发白,摸起来硬邦邦的,看着也不晶莹透亮,但炒出来的味道还不错,软滑爽口,美味极了,也许是自己动手做的缘故,这凉粉吃起来格外香。
第二天清晨,我迫不及待地起床,用兰芝姐亲手制作的凉粉为我的家人们做了一顿可口的炒凉粉,让家人先尝一尝早春的凉粉味道。
我先把凉粉在水里清洗了一下,用刀切成大小均匀的长条,然后再切成四方小块放在盘子里。又拿葱姜蒜苗,剥去外皮,用水清洗干净,切成碎末,把小米辣切成小圈,放在盘子里备用。准备好盐、鸡精、白糖、生抽、香油、西瓜酱等这些调味品,让炒出来的凉粉更美味。
把炒锅预热后里面放入适量的花生油,等油热了,我把准备好的葱姜炒出香味,再把凉粉倒入锅里不停地翻炒,再把西瓜酱倒入锅内。等炒得凉粉都烂了,基本上就炒好了,最后把切碎的蒜苗放到上面做点缀,绿得鲜亮,再加入盐、鸡精等调料,滴上几滴香味,凉粉的香味顿时扑鼻而来。我把自己的作品端上餐桌,看着爱人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做的炒凉粉时,我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仿佛中,我又看到了童年时光里,母亲炒凉粉,一家人吃凉粉的情景。
凉粉,它风味独特,鲜香滑嫩,美味可口,是舌尖上的永恒记忆。二月二,炒凉粉,这不仅是一道绝佳的美食,更是一种优良的文化传统,它承载着人们对春天的美好期待,对新生活的无限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