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恒】历史在提速(随笔)

精品 【宁静·恒】历史在提速(随笔)


作者:李旭 布衣,46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2发表时间:2024-03-12 10:51:20
摘要:感叹生活节奏的加快。

放寒假了,上二年级,只有7岁的孙子告诉我,老师留了寒假作业,其中一部分是提前预习四、五年级的古文。我不解其意,明年才上三年级,怎么就要预习四五年级的东西?孩子说:“四五年级背诵的东西太多,老师怕到时背不下来,所以让提前预习一下。老师只发了题目,正文需要家长自己去找。”
   我明白了,这是老师卓有见识的安排。我退休后没什么事干,天天翻着几本古书打发时光,孩子说需要家长找原文,我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告诉孩子:“这事爷爷包了,一定按时交卷儿,并保证100分!”
   回来按图索骥,四年级第二学期有18首诗词,《从军征》《木兰辞》《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小石潭记》等5篇古文,共计23篇。五年级18首诗词,以及《桃花源记》《答谢中书书》《论语十二章》《曹判论战》《孟子三则》《庄子一则》《礼记一则》《吕氏春秋一则》《三峡》《马说》《陋室铭》《醉翁亭记》《爱莲说》等15篇古文,共计33篇,很快就找齐了,打印装订起来厚厚的一本。
   掂着这本资料,回忆起了我的二年级。那是1968年,正是文革闹得最凶的时候,老课本已经被废止,新课本还没有编出来。老师天天以毛主席语录作为教材,“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寿无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以及“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我记忆最深的课程。数学不叫数学,叫算数,以100以内的加减法和珠算入门为主。每天上学的时候,除了书包,还背着一把用麻绳当背带的算盘。想来这情景,只要后脑勺上留起一根辫子来,不用化妆打扮,就是活脱脱一副清朝遗少上学的尊容。
   接触《木兰辞》《愚公移山》《曹刿论战》《小石潭记》《师说》,已经是1975年上高中的事情了。像上面列出的《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等,那时还没有列入我们这个地区使用的教材,高中的时候也没有听说过这些名字。
   也就是说,当年我们高中学的是现在小学四年级的东西。
   学校的教学安排和中国的铁路发展速度一样,在不断地提速。1979年我从张家口坐515次列车到北京,正常行驶是8个小时,但当时正常的很少,一般都在12个小时。有一次硬是走了19个小时,在青龙桥一个小站,就等了5个小时。现在高铁,只有45分钟,正点。
   四年级开始学原来高中的东西,这和铁路提速的道理基本是一样的。整个社会,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全部提了速,让人目不暇接。过去一头猪养到200斤,需要两年时间,现在需要五个月;过去一颗树苗长成大梁需要百年,现在十来年就长成;过去黄瓜一年开一次花结一次果,现在天天开花天天结果……看着一闪而过的生命,不知道在“静”字上做了一辈子学问的老子有何感想?
   老子《道德经》有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王弼的《老子注》注释为:“以虚静观其反复,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
   自己狭义的理解,虚与静是宇宙的终结形态,这种终结形态通过有和动表现出来。
   好在小学课本没有老子的文章,否则小孩子们实在难于理解。
   我的父亲读过几天私塾,在世的时候,每闲下来,就给我们讲他们上课的经历。一入学,就是《三字经》《弟子规》,这算识字入门,之后就是《四书》。父亲说,先生左手端着书,右手拿着戒尺,慢悠悠、慢悠悠的,一句一句的念唱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孩子们根本听不懂,但必须背,否则戒尺就打在了手心上。为什么叫念唱,是说那时背书是念腔中带着唱腔,大多数学生都闭着眼、摇着头带着唱腔背诵文章。这大概就是从古代“读书音”变化而来的一种背书方式,也或就叫“诵”吧。总之,一个是慢,一个是带有唱腔。
   “慢悠悠”,是父亲特别强调的,那时绝没有第二年开始预习第四年的课这样的说法。二年级能否读完都难说,父亲就没有等到上二年级就辍学了。后来父亲还能连着背一段《三字经》,但关于《四书》,一个字都没记得。只记得孔子是至圣先师,长袖子,大脑门、白胡子,每天上学都要给他鞠躬磕头。父亲说,两个月给孔子磕的头,比一辈子给爷爷奶奶磕的头都多。
   后来父亲从张家口赶着牛车来到坝上的张北县,一共90华里,整整走了两天,48小时。现在开车,大约是25分钟。牛车行路,不仅仅是走得慢,还得放牛吃草,一天走45华里已经算快的了。
   给孩子送去打印的课文,我替孩子十分发愁,这么多的古文,怎么背下来。我对孩子说:“这可要下功夫,现在就开始慢慢背,真到了四年级,根本背不过来。”
   孙子嘿嘿一笑说:“爷爷放心吧,那些诗词我已经会背了!”孩子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你什么时候会背的?”孩子像个大人一样叹了一口气:“唉,刚会说话的时候我妈妈就教我背唐诗了,那时我就能背80多首了。”我知道孩子能背唐诗,竟不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能够背诵80多首!这已经不是牛车、汽车、高铁的事情了,这让我重新认识了教育的速度和学前教育的重要。孩子的回答,还让我想起了“胎教”理论,据说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就能学习音乐,就能感受唐诗宋词之美。孔子十分喜欢音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位大教育家当年如果懂得胎教的道理,一定会让孕妇们天天听“韶”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后面,有可能会加一句“六甲闻韶乐,不亦懽乎”,那样,孔子对中国、对世界教育理论的贡献就更是无人超越了。
   “嫫母西施共此身,可怜老少隔千春。他年鹤发鸡皮媪,今日玉颜花貌人。”不知道吕洞宾写这首诗的时候成仙没有,从“玉颜花貌”到“鹤发鸡皮”,这就是一代人的交接,这世界的速度变得如此之快,何时复归于虚静呢?

共 23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生活节奏的加快,体现出社会的日新月异。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列举一系列事实,说明社会发展的飞速向前,也揭示在作者的文题“历史在提速”上。在开篇,作者通过上二年级且只有7岁的孙子要提前预习四五年级的古文进行回忆性叙述,紧紧围绕“提速”进行论证,无论是叙述作者父亲小时候“慢悠悠”地背诵《三字经》和《四书》,还是过去年代铁路的慢速等现象,到如今小学教育引入高中的课文以及高铁的朝发夕至,都体现出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提速了,节奏也加快了,当然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抒发对于时代发展的赞扬,并表明生活节奏提速发展对于社会的积极促进作用。文末点名主题,并呼应文题,读后引起读者心中的共鸣。这篇文章思想鲜明突出,行文简洁流畅,引经据典确凿有力,以事实打动人心,以道理促人感慨。欣赏作者随笔佳作,感谢赐稿,推荐文友共赏!【编辑:蓝天之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319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03-12 10:53:57
  欣赏李旭老师精彩的随笔佳作,感谢老师投稿宁静社团,祝福老师春安文琪,佳作继续在宁静社团精彩呈现!
回复1 楼        文友:李旭        2024-03-13 16:37:38
  谢谢老师选稿!谢谢编按!祝老师健康快乐!祝老师创编双丰!
2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03-12 11:00:04
  文章以事实进行论述,揭示了生活节奏加快带来的社会的日新月异。历史在提速,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章引入事例很有说服力。希望老师继续投稿宁静社团,在宁静社团展现您的风采!
3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4-03-13 08:07:26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3 楼        文友:李旭        2024-03-13 16:38:12
  谢谢老师!您费心了!谢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