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见闻】春来野菜又萌芽(散文)
三月的春风,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已吹绿了大地。从弟弟的视频中我看见了麦田已成绿毯,迎春花一簇簇地绽放。所以我也能想象到村前的小山坡也已青草萌芽,野菜也竞相生长开花,它们会泛出碧绿炫耀着翠灿,散发着诱人的鲜嫩与可爱。因为在长达十多年的少儿时期的每一个春天,在那些总迫不及待想长大的时候,我已经与这些景物熟悉得如同自家亲人一样了。
我知道,这时不仅会有草芽从松软的泥土里悄悄地探出头,还有一排排摇曳的柳树,生发出一撮撮的嫩芽儿,飘在空中荡荡悠悠。小溪清淩淩的水带走冰凌潺潺地东流,冬眠的青蛙在洞穴中往外张望,松柏也抖去冬日的尘埃,换发了新装。那姹紫嫣红的田野在向我们招手,小鸟儿也都亮起了歌喉,这一切都引领着我们的童心尽情地绽放。在放学后,星期天,都想挎着小竹篮去借着挖野菜之名,在广袤的田野里释放一下热情,去跑,去唱,去疯狂。
其实,农村什么时候都有野菜,只是春天的野菜比较鲜嫩可口,想来春天的野菜也是营养价值最高的,所以挖野菜的项目也大多在春天进行。这也正好成全了我们能在春风里成长,在风景如画的春光中幸福徜徉。
长大后远走他乡才知道,植物也是有地域性的,老家遍地可见的草木在南方却极难见到,所以我也更加喜欢家乡的一草一木。而它们也是有季节属性的,就说此时家乡的野菜吧,它们大部分也是只有这个时令才有。春天的野菜主要以荠菜、马兰头、苦拉菜、车前子、面条菜居多。荠菜适合配着鸡蛋包饺子,马兰头和车前子就可以凉拌,也可以拌上面蒸着吃,而苦拉菜适合用开水焯一下炒着吃,面条菜就下汤面锅里吃。还有人把马兰头,枸杞子叶和荠菜,合称“地上三鲜”,因为它们就得趁新鲜吃,时间很短。“阳春三月三,荠菜配鸡蛋,吃了胜仙丹。”可想可知,这些药食同源的野菜,是多么珍贵啊!
我妈妈也会用一些野菜为我们做烙饼吃,或配上葱姜,鸡蛋,粉条做成馅,包馄饨、饺子、菜团子和馅饼。还有一种做扫把的扫帚苗,在它很嫩的时候掐个小尖尖,拌上面蒸着吃,也好吃的很。整个春天,我们会在挖野菜时玩儿的很愉快,食欲也大开,个个吃的肚大腰圆,跑得力大腿长。所以对挖野菜,也更像是上足了发条的闹钟一样,非常勤慬、尽心卖力。在学校的课间或放了学,甚至头天挖菜时就约好了,下次去哪儿挖。
尤其是下过一场春雨之后,空气格外清新,空气中透着微微凉意,雨后的路面虽被雨水浸泡得湿滑泥泞,但也会从潮湿的土地里钻出无数嫩绿的新芽,上面挂着晶莹的水珠儿,份外喜人而富有诗意。走在上学的路上,眼见那些青翠欲滴的菜菜在向我招手,手直痒痒,放了学回家路上就忍不住下手了。
对于这些野菜的认识能力,我们好像都是与生俱来的。大多都不是大人教的,而是孩子跟孩子一起时看见了,只说一遍就记住了。虽说有的菜长的极其相似,但我们也不会弄混淆。有味道好的,有味道不好的,还有不能吃的,还有有毒的,品种繁杂,名目繁多,我们也都能鉴别区分开。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吃野菜,居然没有一家吃野菜中毒的,这肯定与我们这群孩子的聪明灵秀分不开。
听大人们说:“家花不如野花香,黑白菜不如狗儿秧”。我们小孩子家不知道另一层意思,我们只知道这是真话。因为我们在田野里奔跑嘻戏时,那些五彩缤纷的野花真是香味阵阵扑面而来,菜园里那种黄菊花心一样的黑白菜,也远远没有狗儿秧好吃。而且那狗儿秧的粉色小喇叭花,还真是好看着呢!所以我们在挖野菜回家的路上,经常顺便采一把各色各样的野花,也算是很有情调且够赏心悦目的啦。
“快过来看呀,这儿有好多马齿苋哩。”“都来这儿呀,这儿有一大片灰灰菜呢。”一群小姑娘,手拿小瓜铲,胳膊上挎着竹篮子,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奔跑在麦田里。无论是马兰头、荠菜、苦拉菜、面条菜,统统麻溜的收入竹篮,不一会儿就是满满当当一篮子了。如果谁的篮子不满,大家还会你挖一把、我挖一把,很快就能给她装满,后面的时间就是玩儿个痛快啦。比赛在窄窄的田埂上看谁跑得快,有人摔倒在麦田里,故意人仰马翻四仰八叉,逗得大家都哈哈大笑。那时天天欢笑奔跑,真的是无忧无虑,让人怀念一生。
有时还有意外收获,采枸杞叶或枸树穗,回家拌上面放上盐,上锅蒸着吃,要是再撒些炒芝麻,拌上些蒜泥、淋上些香油,那更是美味佳肴了。据说,清明前的马兰头和枸杞叶,对眼睛视物清晰也有帮助,炒时若是喷一口白酒就可去了土腥味,味道会更美。
春天吃野菜可以尝鲜,也可预防疾病,全天然绿色环保蔬菜,药食同源并且富含各种维生素。生长在田埂或路边的苦苣菜,浅绿色的枝叶一碰断就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水,所以也叫“奶浆草”。它和蒲公英的花差不多,但花小而花瓣紧密。但又都是开花后可以连根拔起,洗净晒干后,能当药用清热解毒,泡水或煮水饮用。把蒲公英的根捣成泥状,外敷治疗火结子疮效果奇效无比。
有时我们也会与大人们一起挖野菜,妈妈边挖边给我们讲电影《苦菜花》,说那苦菜就是开黄花的苦苣菜,在遇到战争和饥荒时它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红军长征中,有歌谣唱道“苦菜花,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我们知道了这苦菜曾经就是红军的口粮,帮助了我们度过艰难岁月,所以也就特别喜欢这苦苣菜了,觉得它功不可没。而且苦苣菜与鸡蛋一起炒,很鲜嫩可口,妈妈说味苦的菜大多都败火,春天时人都好上火要多吃,于是我们都一口稀粥一筷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妈妈还经常会做咸菜粥,粥里放点野菜叶,像荠菜、面条菜和苦苣菜都是适合放粥里的菜。我十二三岁时,就可以在忙时帮父母做饭了,妈妈就教我做简单的饭。这些菜粥,就是把白米先煮开了,小火熬至熟透粘稠了,再把洗干净的菜切碎撒里边,再放上适量的盐搅拌,出锅前淋点芝麻香油,放一点小葱花。等爸妈从地里回到家时,端出一碗稀稠得当,香味扑鼻的白米菜粥上桌,会让自己满心欢愉,也让爸妈异常开心。
虽说如今生活好了,超市、网上菜品应有尽有,然而我依然爱挖野菜。无论什么时候回家都要抽空去田野里走走,虽然对于田地间劳作早已成了一个看客,而我依然自诩为农民。西斜的阳光掠过丘陵坡地的庄稼,穿透稀疏的树林,洒在一片片熟识的野菜上。它们虽已老的茎叶根都变了颜色,我仍然觉得亲切,每次都要忍不住用树枝挖一大把欣喜地带回家,趁新鲜想法弄吃了。
爸爸妈妈依旧住在我们儿时的老院里,院里院外也都种了些花儿和菜,每天也不辞辛劳地照料着她的菜和花儿来打发时间。这样还会嫌活少,就常常到田梗树林里去挖野菜,回来摘洗,焯水冻在冰箱,等待我们谁回去给谁做着吃。而这些蒸菜、菜团子、馅饼、包子也总是让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我也总是感觉自己那种辗转在城市的流浪中,却始终与当今时尚格格不入,而承载了农村人粗俗落后一面的骄傲。感觉这样我活的就比较接地气,把缕缕情思不断地折返在城乡之间,从来没有患得患失。对这片故土的牵肠挂肚,让我思之不绝、挥之不去,相对于高楼巨擘、宝马香车,我更钟爱于这片初始的乡土故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食材很少了,也有了大棚种的催生蔬菜,而且反季节种植,给人以随吃随买的方便。然而我还是希望有机会去挖野菜,哪怕不是春天,也弥足珍贵。也希望每年春天年轻人都带着孩子,乘着春风,到农村去挖野菜,来一场畅快的户外亲子活动,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劳动的快乐。老年人也可以在春光明媚中,到郊野游玩,顺便挖点野菜品尝,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去追忆一下美好的过往更神轻气爽。
去年春天四月份我回家了半个月,推着爸爸和小侄女佳佳一起去苗圃园散步。又看见了一些野菜,就不由自主地弯腰去拔,佳佳忙随口吟道:春风吹来野菜长,小花点头泥土香。杨柳挥手呈绿意,大姑野菜挖的忙。
我笑而不语,轻轻给爸爸和佳佳唱了一首歌:吹落了思乡的尘,却吹不落额头的纹,走完了天下的路,才想起回家的门……
这首《回家的人》,此时此刻又在我耳边索绕。是啊,家是人温馨的港湾,家乡是人都熟悉和向往的地方,也是每个人梦想开始的地方,更是每个人梦想成真后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