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望夫石(短篇小说)

精品 【流年】望夫石(短篇小说)


作者:秀针河 童生,771.8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7发表时间:2024-03-15 09:57:24

【流年】望夫石(短篇小说)
   S市是个风景秀丽的小城,它紧靠青龙河,城外有连绵的山丘。别看城市小,却有悠久的历史,流传着很多凄美的民间传说。
   紧靠城郊,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名叫“情人山”,现在已经被开辟成“情人公园”。当然,虽说起名情人公园,但是不管是不是情人,都可以进去游玩。起名情人公园的原因,是山顶上有一块有名的“望夫石”。
   顺着青石板铺就的曲折小路往山上走,两旁都是绿树翠竹,树丛中种满了各种鲜花。不知名的鸟儿在树丛中婉转歌唱,不时搅动树枝,树叶上的露珠洒落下来,滴在人身上,十分惬意。
   山顶上十分平坦,足有十几亩大小,四周摆满供游人们休息的长椅,儿童游乐器械,老年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最引人瞩目的是中间位置有一块几米方圆的大石头。石头离地一米多高,一侧有几登台阶供人踏踩,石头上面非常平整,这就是有名的“望夫石”。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女子的丈夫外出几年不归,女子惦念丈夫心切,每天站在石头上瞭望,所以起名“望夫石”。女子最后是否把丈夫盼回来不得而知,却给后人们留下遐想空间。据传,女人们的丈夫如果外出没有音信,站在望夫石上,闭上眼睛转几圈,睁开眼再看,脸朝着哪面丈夫就在那个方向。传说的内容后来越来越多,又增加了尚未恋爱的女孩子,在石头上闭眼睛转几圈,睁开眼看,脸朝着哪个方向,就会在那个方向找到厮守一生的恋人。
   也许这些后来的传说都是现代人杜撰的。为了增加旅游资源,孙悟空的家乡曾被几个城市争来争去,杜撰几个传说也不足为奇。
  
   二
   星期天,外婆、女儿和外甥女来情人公园游玩。女儿搀扶着妈妈,慢慢朝山顶上走。二十来岁的外甥女蹦蹦跳跳,不时跑到石板路的两侧,采来不少野花编织成一个花环戴在外婆头上。
   “要遵守公德,不要糟蹋花草。”妈妈数说女儿。
   “我采的是野花,又不是人工种植的。”
   “野花也不能采,你忘了有一首歌曲里唱的,‘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外婆和她打趣。
   “那是说男人们,我一个女孩子怕什么?”
   “女孩子就更不应该乱采野花了。”外婆说完,三个人一起笑了起来。
   来到山顶,女儿扶着外婆坐在椅子上休息,外甥女直接奔向了望夫石。她登上石头,闭着眼睛转了几圈,睁开眼睛喊道:“那个方向是什么地方?让我想想,对,哪儿的方向是上海,哇塞,我要去上海寻找爱情!”
   外婆抬眼看了看女孩儿面朝的方向说:“上海太远了,我记得那个方向离得近的是‘圈子村’,有很多养猪大户。”
   “外婆,你太坏了。”女孩儿娇嗔地说,三个人又是一阵大笑。
   “妈妈,你来试试。”女孩儿拉着妈妈登上望夫石。
   妈妈闭着眼在望夫石上转了几圈,然后面朝一个方向说:“还真是灵验,你看我面朝的方向是北京,你爸爸正在北京出差。”
   “你骗人,转的时候一定睁开眼看了。外婆,您来试一下吧。”
   “你外婆年龄大,别摔着她。”
   “没事,我扶着外婆。”
   女孩儿扶着外婆登上望夫石,老婆婆站在石头上没有闭上眼睛转圈,她面朝西北方向站着,忽然泪流满面。
   “外婆,你怎么了?哦,我知道,你想外公了。我外公在家里,不是那个方向,我现在就给外公打电话。”
   女孩儿拿出手机,拨通了外公的电话:“外公,我外婆想你都想哭了。”
   “哈哈哈,那就赶快回来吧,我正在做饭,给你们做了很多好吃的。”
  
   三
   这是他负责清扫的路段。每天凌晨三四点钟他就起床,把这段路打扫得干干净净。吃完早饭,他不在宿舍里休息,依然巡回着这段马路。一个行人走过来,随手把烟头丢在路边,他赶紧走过去,把烟头扫到铁簸箕里。又一个年轻人走过来,一口痰液吐到马路上。
   “喂。”他朝那个人喊了一声,用手指了指路边的牌子,上面写着“注意城市文明,不要随地吐痰”。那个人看了他一眼,又是一口浓痰,直接啐到“不要随地吐痰”的牌子上,然后又瞪了他一眼扬长而去。他叹了口气,拿出一块抹布,仔细把牌子上的痰液擦拭干净。
   再往前走,一家门市前的路牙砖被磕掉一个小角,这是昨天这家商店开业前搬东西碰掉的。他走回自己的三轮车,从上面拿出一个小铁罐和一把小抹子,铁罐里是和好的水泥砂浆。他从罐里铲出一点砂浆,弯腰仔仔细细把掉角的路牙砖补好。补好路牙砖再直起腰来,腰部中间一阵酸疼。必定年岁不饶人,已经七十多了,再也没有年轻时的体力。
   按照现行规定,城市中不允许使用七十岁以上的农民工。他在这里干了几年,年年被清洁队评为模范职工。放完年假再回来的时候,清洁队破例收留了他。不但让他继续干下去,还把他调到这条繁华马路。这条马路是城市主干道,清洁问题经常受到投诉,让他负责这里的清洁卫生,领导放心。果不其然,自从他负责这段马路的清洁卫生,再也没有接到过市民们的投诉。
   腰背酸痛,他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走向路边供行人休息的椅子。椅子设计得很人性化,两把长条椅中间,还有一个小几,小几前面有个果皮箱。他坐在椅子上朝中间的小几上看了一眼,脑袋忽然“嗡”地一下。那上面放着一把很旧的陶瓷茶缸,上面的红字写着“奖给农业学大寨先进个人XXX”,正是他的名字!
   他端起茶缸仔细打量,茶缸里已经沏满热茶。茶水的香味钻进鼻孔,是他最喜欢喝的黑砖茶。这座城市的人喜欢喝茶,不过人家喝的都是绿茶,很少有人喝这种黑砖茶。
   他猛然站起身来,朝身后的大楼望上去。大楼三十多层,一层层都是封闭的玻璃窗,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息。
   他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他放下手里的茶缸扭头想走,想了一下,又端起茶缸,一口气把茶水喝干,然后抹一把脸上的泪水,快步朝自己的三轮车走去。
  
   四
   十几层的楼窗里面,同样站着一个人,同样是泪流面面,这个人是外婆。
   五十几年前,她随着时代潮流,作为知识青年中的一员,下放到塞外的一个小村庄“战天斗地”。她和别的知青有些不一样。她的父母原来都是大学教授,运动中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而且都是出身资本家的反动学术权威。父母分别被送往不同的“五七干校”进行“劳动再教育”,大学尚未毕业的哥哥也被送往边疆地区,家里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人。上山下乡运动中,她也跟随同学们一块被送到乡下。她下乡后,家里留下的一间房子立刻被分配给别人家。过年过节,别的知青还可以回家和父母团聚几天,她却成了无家可归的人。过年,几乎家家都能吃上一顿饺子,她只有一锅煮好的土豆。
   不过她也吃上了饺子,是本村的民兵连长给送来的。
   繁重的农活累得她骨软筋麻,夏日的骄阳晒得她褪了一层又一层皮;冬天塞外的寒风冰冷刺骨,知青点里冷似冰窖。这些她都能忍受,最不能忍受的,是时时刻刻进行的阶级斗争。本来知青下乡后不再追究原来的家庭出身,和村里的贫下中农都是同样待遇。偏偏她下乡的这个村庄阶级斗争的弦绷得特别紧,从履历上看到她的家庭出身原来是资本家,父母又都是反动学术权威,就把她编入“可教育好的子女”行列。一同来的同学为她不平,曾找过公社的知青办公室,办公室的人说,紧抓阶级斗争是正确的,出身不好的知青也应该是“可教育好的子女”。
   这样,她除了和其他知识青年一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还要接受“可教育好子女”的再再教育。
   当年所谓的“教育”,不是让你拿着书本坐在炕头学习,那是其他知青享受的权力。她每天要和几个出身不好的子女,晚上去参加义务劳动,不过是不和地富反坏四类分子一块干活罢了。人家说,劳动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每晚“看护”这群“可教育好子女”劳动的是民兵连长。他见她穿着单薄的棉衣,被寒风冻得瑟瑟发抖,就脱下自己的老羊皮袄,披在她的身上。晚上干活,一般是去刨牲畜的冻粪,要使用十几斤重的铁镐。他不让她和别人一样去抡铁镐,叫她找一个背风的地方坐着。等到劳动结束,他一直把她送回知青点。
   在他的身上,她感到了一丝人间的温暖。
  
   五
   他向领导提出,想调离这条马路,换到其他街道做保洁。领导问他是不是太累,如果累的话,可以缩短他保洁街道的长度。他支支吾吾说不出正当理由,领导安慰了他,又给他增加了每月的奖金,他只好继续打扫那段街道。
   每当他来到那座大楼前,他心里告诫自己,不要朝那里看,然而眼睛却不听使唤,会不由自主地瞄过去。
   每天,长椅旁的小几上都会有一缸沏好的热茶。他不再犹豫,干脆坐下来喝茶,在喝茶前,他都要朝大楼作几个揖。他知道,她会看见,他相信,她一定是在某扇窗子里看着他。
   后来,小几上又增加了内容。每到中午前,小几上多了一个餐盒。放餐盒的人怕里面的饭菜凉了,外面用棉帕包裹了几层。那些饭菜都是他以前喜欢吃的。
   秋天来了,天气慢慢转凉。有一天,他在小几上看到一个大包裹。打开一看,是羽绒棉裤和羽绒棉袄。他多年在街道上搞保洁,捡到的东西无数,不管是钱财还是物品,只要有人认领,他马上还回去。实在没人认领,他就送到派出所,连派出所的警察都和他相熟了。由此他得了很多锦旗和奖状,这些都挂在保洁队的荣誉室里。
   这次他看到小几上包裹里的棉衣棉裤,却没想往派出所送,他知道,这是有人故意放在这里的。他打开包裹,穿上棉衣棉裤,非常合身,看来她还记着他的身腰尺寸。他穿好衣服,把身体转了一圈,为的是让楼上的人看看,然后又拜谢几下。
   喝人家水吃人家饭,又穿上人家送的衣服,他有些于心不忍。想来想去,他托回老家的同乡保洁员,从家里捎来家乡特产“土豆粉”,这是她当年最爱吃的。他把土豆粉放在那张小几上,远远躲开,他多么想看看来拿东西的人。然而,一直等到下班,也没人来拿东西,他只能悻悻离去。第二天早晨,他见小几上的土豆粉没有了,他不知道是被应该拿的人拿走还是被路人捡去。中午时候,小几上的饭菜里,却有很多这座城市见不到土豆粉。
  
   六
   知识青年一辈子扎根农村,这是当年提的口号。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选调回城的说法,那是后来才实行的政策。看到她同是知青却被打入另类,同宿舍的几个姐妹就劝她,与其这样受歧视,还不如嫁出去。那时候,出身不好的女青年如果嫁给贫下中农子弟,就会按贫下中农待遇,没人再追究她原来的成份。姐妹们看到民兵连长处处照顾她,就提议她嫁给他。想来想去没有其他办法,她只好点头同意,只怕人家不同意娶个出身不好的女人做老婆。同宿舍的姐妹自告奋勇去当介绍人,和他讲明之后,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领结婚证的时候,他遇到了麻烦。公社革委会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讲明,如果他敢娶出身资本家的大小姐结婚,就撤掉他民兵连长的职务。革委会主任声色俱厉地问他:“是想当干部还是要老婆?”他坚定地回答:“要老婆!”就这样,他们领了结婚证,他却丢了民兵连长的职务。民兵连长丢掉了,成份却不会改,他们家依然是贫下中农人家。她从一个“可教育好的子女”变成了贫下中农家的小媳妇。
   他们没有花前月下,没有婚前的卿卿我我,甚至没有举行一个像样的婚礼。给主席像和公婆鞠几个躬,把铺盖搬到一起,两个人就成了名正言顺的夫妻。
   结婚之后,她才体会到结婚的好处。塞外的寒冬,各家各户全凭烧热炕取暖。尽管缺少烧柴,公婆总是把小夫妻俩屋里的土炕烧得烫手。吃饭的时候,家里每顿都给她单独做白面面食。她让大家一块吃,公婆却说:“你们口里人认为小麦面是好东西,我们这里没人喜欢吃,小麦面粘牙,还是莜麦面好吃,又筋道又抗饿。”后来她问村里人,是不是这里的人都不喜欢吃白面,村里人回答说:“当然是白面好吃,平时谁家舍得吃?分那么一点麦子,还要留着过年吃顿饺子呢。”
   她的公婆年龄不算大,依然每天去生产队挣工分。算上她,一家四口人都是劳动力,生产队的工分数他们家最多。赶上刮风下雨或者天气寒冷,丈夫和公婆把她留在家里做饭,不让她再去挨冻受累。
   布票短缺,公婆身上总是破破烂烂,却把全家的布票都交给她,每年让丈夫领着她添置新衣服。虽然没有什么时髦服装,但是在一群邋里邋遢的知青中间,她的浑身上下却总是整整齐齐。
   丈夫对她更是百依百顺,虽然他没有说过“我爱你”之类的情话,却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冬天睡觉被窝里凉,每次都是他先脱衣服,等把被窝焐热了再让她脱衣睡觉。早晨穿衣服同样很凉,他都是先穿上她的衣服,等衣服热乎了再脱下来给她穿。冬天外出,丈夫总是把那件老羊皮袄给她披上,尽管老羊皮袄穿在身上沉甸甸的,却能抵挡塞外的寒风,丈夫只穿着棉衣棉裤出门。
   慢慢村里传出了闲话,说他们家太娇惯媳妇,和几百年没见过女人一样。公婆却说:“人家是大城市里的人,来我们这里下苦,能娶上这样的好媳妇,是修德几辈子修来的,哪能让人家再受苦累。”

共 767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特殊时期的一段特殊感情,读来有些凄然,更多的,是为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惋惜。她是下乡改造再教育的资本家出身,他是贫下中农的好子弟,民兵连连长,因着一颗善心,他照顾从没干过农活,也从没受过苦的她,她被他的温暖感动,他爱怜她的身世,两人结成夫妻。后因下乡知青回城,回复高考,她榜上有名,他落榜,他为了成全她,选择出外打工,与她离婚。缘分是个说不清也道不明的存在,晚年的他在她居住的那条马路上做清洁工,收到了她给的温暖,他知道是她,但因着她的家庭,他们日日见面,却日日不照面,直到他离去,她才发现,他是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而他,也等了她离开她后的余生。一个人一生只爱一个人,是在平和的环境里,如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特殊环境里的特殊爱情,他们的命运,注定会坎坷。小说谋篇新颖,布局严谨,人物刻画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320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4-03-15 10:05:24
  不急不徐的叙述,人物的转换、场景的转换,读老师的文,尤如看一场时代感极强的老电影,散场后意犹未尽。
   向勤快的秀针河老师学习,期待更多精彩,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1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3-15 13:01:44
  感谢临风听雪老师的编辑和点评。临风听雪是一种意境,是人生的一种意境,您的笔名倒是非常符合这篇拙作的主题,主人公似乎每天都在“听雪”。至于每个人听出了什么,就看自己的过往人生吧。再次感谢,祝春季安好!
2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4-03-17 23:35:08
  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情景的色彩画面的营造和地域风物风情的细腻描写。流畅笔墨,不仅具有穷形尽态的雕刻功力,而且还饱含跌宕流转的生命情致。拜读学习。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2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3-18 13:11:15
  谢谢素心若雪老师的点评。桃红柳绿的春天,回忆难以忘怀的青春往事,也算是回应大自然的馈赠吧。但愿现代的年轻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将来他们回忆青春少年的时候,少一些凄风苦雨。再次感谢,祝春园美好!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3-21 08:26:3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