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流年】闯锅伙儿(散文)
假如有人问你,“你是吃黑线的还是吃白线的?”你一定会吓一跳,以为是遇到了黑社会。其实在以前的建筑行业,这句问话很正常。所谓“吃黑线”,是指木工。木工放线离不开“墨斗”,从墨斗里拉出的线沾染了墨汁,自然是黑色的线。而“吃白线”是指瓦工。瓦工砌砖墙的时候,要拉上白色的线绳做基准线,就被说成了“吃白线”的。
中国自古流传行业祖师崇拜,建筑行业的祖师爷是鲁班,鲁班本身是木工,所以在建筑行业,吃黑线比要比吃白线高上一等。比如刚开工确定房屋位置和开间、进深等具体尺寸,这道工序叫作“放线”,都是由木工来完成,放好线后由瓦工安排人挖槽、夯地基、砌墙。所以瓦工以前被戏称为“瓦小”。
咱们不介绍木工,先讲讲瓦工当年的行规。
现在的建安企业叫作建筑公司,解放前叫作“营造厂”。营造厂可以承揽独栋或者整片建筑工程,不但包工,还要承包购买材料,称为“包工包料”。大的营造厂甚至可以承担建筑物的图纸设计。营造厂承揽工程之后,把施工转包给专门干活的施工队伍,现在叫作“劳务公司”或者劳务队,营造厂或者建筑公司派人监督质量。
以前的劳务队叫作“瓦匠锅伙儿”。
按照中国古来的传统,五行八作都有类似帮会的组织,瓦匠锅伙儿就是其中的一种。五行八作的其他行业都是师徒制,由一位师傅带着几个徒弟,师傅手把手将手艺传授给徒弟。有一句调侃的话大家都听说过,“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瓦匠同样是师徒制,不过师傅只有一位,谁是锅伙的头儿谁就是师傅,哪怕这个锅伙头儿屁啥也不会。干活儿时候,徒弟们和其他力巴壮工一样,干些搬砖、运砂浆的活儿。等到供料充足,可以喘息一下的时候,有眼力见儿的徒弟会拿出自己的烟荷包:“师傅,您抽袋烟,我来试巴两下。”不会抽烟的徒弟身上也要经常带着烟荷包。师傅把大铲或者瓦刀交给徒弟,自己一面抽烟一面指导几句,瓦工手艺都是这样学来的。
徒弟们和壮工干一样的活,待遇却不一样。壮工是按天给工资,徒弟却没有工资。一年到头也不是白干,到年底,师傅给徒弟们发点“鞋袜费”。鞋袜费的多少可就因人而异了。
其他行业学徒都有时间,三年或者五年。瓦工在锅伙儿里学徒却没有时间限制,你跟着某个锅伙儿学徒,永远是徒弟,永远按徒弟待遇。直到某一年年底收工,徒弟找到锅伙头儿:“师傅,明年我不来了。”这是明白地告诉师傅,我的手艺已经学成了。师傅会说:“翅膀硬了是吧?想出去闯一闯?记住了,到外边别给我现眼。”
第二年过了正月十五,徒弟开始去“闯锅伙儿”。来到一家锅伙儿询问:“您这里今年用瓦匠吗?”如果锅伙头儿在年前接到了营造厂的工程,就会答应:“用。”闯锅伙儿的徒弟得到答复,把铺盖往炕上一扔,就算加入了这个锅伙儿,至于给多少工钱,要等开工以后再说。
那时候没有现在的防冻措施,开工要等到春暖花开。锅伙儿里从正月十五就开始招人,热炕随便住,窝头咸菜管饱。吃完饭没事可做,坐在屋子里唠嗑、扣宝、推牌九。那些会过日子的,出去自己找点零活儿干,挣的工钱全归自己,等到开工大家再去工地。若是在人家的锅伙儿吃住些日子,开工的时候你想走人,怕不打断你的腿!
瓦匠来到一个新锅伙儿干活,首先要比试比试,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哪怕是亲爹和亲儿子碰到一起也是如此。这叫做“拉线瞧活”。砌墙的时候,一趟线上的人要砌同样多的砖块。两个人砌墙,一共四十一块砖,这层我砌二十一块,下层你砌二十一块,分毫也不相让。砌墙在两头“抱角”的都是人家锅伙儿原来的人,新来的师傅都被安排在中间。半天下来,你如果让人家落下几层,下班时要照样补齐,锅伙头儿还要找你:“这位师傅,不知您跟谁学的手艺,火候儿还差点。”这就是给原来的师傅现眼了。火候儿差点也不会被辞退,就是工钱要少给,你不服也得服。如果你没被别人落下,锅伙头儿还要挑挑质量毛病,总之都是为了少给工钱。如果你砌墙又快又好,你也别得意。人家说,刚才跟你比划的是徒弟,你一个闯锅伙儿的师傅,把人家徒弟赢了也没有什么可得意的。
徒弟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本事?原来这是锅伙头儿故意留下来的。留下来的都是手艺高超的徒弟,为的是给自己的锅伙儿“拉场子”。这些手艺高超的徒弟想出去闯荡的时候,锅伙头儿会说:“别走了,就在这里干吧。”徒弟留下来,到年底给的“鞋袜费”,比那些师傅全年工资还要高上许多。
你去闯一个锅伙儿,砌墙比别人砌得又快又好,抹灰比别人又快又平整,把别人都比划下去,以为你就可以成为老大了?错!自古学无止境。就像传统油工最高手艺要会塑佛像一样,瓦匠的最高手艺是能上“砖桌子”。
大家都看过古建的墙壁。线一般的细小灰缝,镜面般的墙面,会惊叹那时候的青砖如此规范,是怎么烧制出来的呢?青砖都是黄土制成,经过火的锤炼,难免会变形,哪怕是棱棱角角、极其细小的变形。在砌墙之前,还要经过打磨。因为是在台子上打磨,打磨青砖的地方就叫“砖桌子”。先在台子上固定好尺寸,把青砖棱角打磨得刀刃一般,尺寸分毫不差,这样的砖才能用来砌墙。
打磨青砖有模型尺寸,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是一般力巴壮工干的活儿。师傅去砖桌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去搞“砖雕”。如果放到现在,各种建筑配件都有图纸,按照图纸加工就行了。那时候砖雕没有图纸,最多是主家提些方案,雕一些“五福捧寿”、“鱼跃龙门”之类,具体图案,全凭师傅现场发挥。
选一块澄浆泥烧成的上好大方砖,用小锤子、小錾子慢慢敲打。若是浮雕还好干一些,就怕深雕。我看过一块砖雕,雕进去五层,里面的花草树木、人物山水都是三维立体的!
不要以为只有北京四合院之类的高级建筑才使用砖雕,京津一带普通民房同样会使用,使用最多的地方是烟囱。一般烟囱是方型四个面,每个面雕上图案,大部分都是浮雕。
一位好瓦匠,能够上砖桌子才是最高境界,闯锅伙儿才能算最后成功。不然,永远是“您的手艺还差点火候儿”。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的建筑工地,几乎没有了瓦工这个工种。主体都是混凝土浇筑,外面加保温层抹灰、里面刮腻子。抹灰和刮腻子都是同工种的工人来干。至于“吃黑线”“吃白线”也免了,现在都使用激光水准仪了。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