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天后慈航的信仰(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天后慈航的信仰(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48.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0发表时间:2024-03-18 07:32:19
摘要:黄海之滨,一座岛城,叫石岛,石岛城区中心有一座天后宫,她是数十万石岛渔人的信仰安放地。


   在中国的沿海市镇,差不多都有一座天后宫,宫内供奉着“天后”,又叫“天妃”,用胶东半岛的话称“海神娘娘”。
   天帝有天宫,皇帝有皇宫,佛有佛宫,道有“三清宫”,甚至太阳有“日宫”,月亮有“月宫”,自然,海也有宫,曰“天后宫”,天后宫里的海神娘娘叫“林默”,据说是福建莆田的渔家女,从身份上说,为之建宫称后,这规格,高得不得了。这“海神”的身份,不像西方文学里的那些神人,出身高贵,不食人间烟火,就像雅典娜,那是天神的女儿,谁也未睹其面,不知所宗。
   天后是中国渔民的神,出身卑微,不慕显贵,人们虔敬其功。这是中国人信仰中最现实主义的色彩,渔人膜拜天后,就像农人尊崇神农氏。这与西方诸神皆神秘有着巨大的区别。
   在有着“小香港”之称的胶东半岛石岛,中心区就保留着一座“天后宫”,四围建筑耸天入云,而不侵宫庙,可见人们对其的护敬态度。岂止是留住了一处遗迹,还留下了不灭的信仰。神即人。我这样认知,还有着与天后宫相距十里的“李龙爷庙”可佐证,这个李龙爷就来自邻县文登的南昌山(今天称“回龙山”)。而且,在天后宫之北十里处的赤山,也有“赤山明神”,他的出身,一说是《封神榜》中的王武吉,本就是一樵夫。这和中国文化一直把关公敬为“武财神”是同出一辙。从信仰的来源说,先祖能人的行为,通过传奇而使人建立信仰,从而崇拜之。我特别欣赏作家梁衡在山东长岛看海得出的观感——“神人不分”。(《长岛读海》)如此说来,天后这样的海神,是不孤单的,不必期待奇人唤风唤雨,天后,在石岛,是和李龙爷、赤山明神一起构成了神的体系,这个体系,用今天的话说,是具有草根性的。
   将这些材料收集起来思考,我发现,中国民间的神,几乎都是“选举”出来,就像擢拔官吏的“举孝廉”一样,有着广泛的民生民意基础,如此来说,在华夏土地上自古就有着浓厚的民主性。
  
   二
   惊春三月,半岛的大天鹅正练飞准备北归,春风从黄海深处袭来,惊动了海澜,一扫冬季的凛冽,渔汛被唤醒,仿佛听见了天后启唇呢喃声,与之互动的是,临宫的海,一箭之遥,波光潋滟,浪随春兴,百鱼近岸,渔港千帆正待祭拜天后之后,鸣笛海捕。我再次走进了天后宫。
   三进庙堂式结构,南北进深35米,东西阔29米,全系砖石木结构,布局严谨别致,造型古朴壮观。红木镂空窗户,木质迎面壁,古风浓郁,满院中国风。黛瓦青砖,肃穆雅静;红石铺院,巷陌幽深。青苔些微,自石缝萌出,一睹复苏的宫阙,沧桑历新,就像打开一页历史,历史写在哪?一院皆是,我不能按照从扉页至尾章去读,每一处都抢眼。和今天复建的那些庙宇宫殿相比,这个天后宫是袖珍型,给我的感觉是刺绣在一面绸缎上,据说去年已整修维护,深红上漆,漆光如镜,焕然全新。金字耀光,彩绘栩栩。自改革开放以来,石岛渔协每年都要粉饰一新,为春季渔汛前的第一盛事。斑驳,是历史的样子,而焕新则是今人的态度。
   主体建筑“天后宫”,两米出檐,雕拱画栋,彩绘相叠,四柱立面,红漆披光,黑木镶楹联,金字镌其上,难得一见的是有“中联”和“边联”。
   中联是——
   覃恩浩荡常流海
   厚德巍峨独配天
   怀念其恩,盛赞其德,瀚海涌流,云天旷渺,受恩天日,行海鱼获,一代代渔人,以恩德表达着自己的信仰,真的是天地可鉴,大海为证。
   边联是——
   玉炉烧炼延年药
   正道修行益寿丹
   天后宫,在乾隆年间,山西洪洞县商人王一德为报海神娘娘在海上的救命保货之恩而建,从楹联看见其道家心念,于此说来,这种道家的观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信仰,这样的生活意识,一直延续至今,显示出对生命探索的极深程度。道家之道,在于切近真正的民生,不必参透程序,不必咬文嚼字,一顶玉炉,一粒仙丹,都是生命的承载,烧炼的岂止是一丸药,苦求的岂止是一粒丹,敬重庚年,修行正道,这便是人间丹药。
   大地有尽头,出海无界,何以为生?心中有一尊海上女神,劈波斩浪,生老病死,用信念来解释,一切都是那么合理,这就是渔人的生活。
   “万里波平殿”,视海为池,看波似涟漪。“循池步涟漪,澹然波不扬”,海不扬波,托起生活的希望。
   “行宫”,这是以皇帝的配置给天后的寝息之所。“仙姑殿”,云霄、琼霄、碧霄“三霄娘娘”三结义,人间有“桃园三结义”,天上也如是,和谐的信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启迪人们抱团相助。
   “观音菩萨殿”,慈悲为怀。“王母殿”,一干女神,护佑生息。“财神殿”,“龙王殿”,“君王殿”,各司其职,佑生殿后。
   民间对神主的安排,特别有意思。民间信仰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杂糅性,渔民将佛道神话民间传奇人物里的神,全部搬来,并被俗化,给我们留下了多元的文化,我觉得,西方把一切归于上帝的神念,是一种禁锢,也没有丰富的情趣。活跃的中国民俗文化,一直是推动进步的力量,而不是对归属的简单理解。“人民有信仰”,就是看重信奉、敬畏、膜拜的精神力量,在最开明的政治背景之下,信仰才被尊崇为生活的灵魂。想起泰戈尔的诗句——“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海上渔耕,需要光明的照射,鱼获的丰盈满足,于是,这些被视为神灵的人物,就成为渔人一起讴歌的合唱者,这是渔人的宗教,就像藏人一步一叩首,朝觐布达拉宫;就像穆斯林齐聚麦加,不惧朝觐之旅的遥远与艰辛。石岛的渔人选择了民俗的方式,一点也不乏虔诚的心意。他们为此而郑重,因此而反复,感觉到了生活信仰的无比价值。
   在文明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价值趋向,正如余秋雨在《伏羲睡了》一文说的那样,“兴盛的是术,寂寞的是道”。普通的渔人,并不在乎“道”,但在石岛,我听说,过去出海驾船,必须先拜天后,天后属道非术,这种程序的先后说明了什么?这里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道之人方可学道术,有术无道止于术。天后的形象,那就不只是一个平波抚浪的信符了,而是一种慈悲的心怀和修行。
  
   三
   在石岛天后宫近300年的历史中,这种渔文化的传承,也像其他文明一样,有着曲折委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一个非渔的人,曾经有幸走进了天后宫。
   1975年,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石岛供销社做售货员。供销社和石岛商店的饭堂就共处天后宫。记得那时就是在正宫打饭,我们端着饭盒,或坐于各宫台阶,或在宫檐下,或边走边吃,巡视各殿,那些海神旧影成了我们吃饭的陪伴。不过,大部分宫内物件,包括神像都置于最后的“万里波平殿”,那时没有这个名字,我曾戏言,比打入冷宫好。
   那时,渔业还是以扁舟舢板的方式,捞捕近海的鱼鲜,规模微小,但面对大海,渔民还是坚守祭奠天后娘娘的习俗。我认识当地一个渔人,而且非常要好,曾带我出海,走之前,他悄然进入天后宫,我在宫外候着。他母亲说,拜拜娘娘。
   这让我想起父亲的所为,每年的春天,父亲总搬一块石头放在自留地头,他和石头一起对着土地坐一会。走时,把石头留在地头,父亲说,我们就是一块石头,看着土地醒来,不然,土地睡不醒。
   出海拜天后,置石于地头,应该都属于一种礼仪,表达的是对大海和土地的虔诚与敬畏,我曾将此归于无聊,其实,错了。人们从未真正解读清楚大海和土地,只能以一种热爱的方式,与之絮语对话,哪怕一句话也没有,心灵在此时,与之交汇,愿望可以借此传递。这是渔人农人最简单的宗教,不是蒙昧,而是粗糙的近似于原始的文明。就像击石取火,那一闪即逝的光,也可以在夜空划出一道口子,留取的是光明的信念。文明不会被隔断,而是延宕起伏的。
   也曾引起我的疑问。在十年浩劫中,为何天后宫没有被“破四旧”?一位老职工半开玩笑地说,因为太旧,不值得去“破”,自己就碎了。其实,有的东西是永远也碎不了的。残破的是物象,人们内心的虔敬,只是暂时搁置起来。美好感情的表达,一度被冷落而落寞,但好在时光没有把她给废除,算是在她的历史中暂栖吧。美好的东西,不会沉寂,待她苏醒的时候,又是焕然一新。老职工还有一句话——这不是迷信。开始只是以为天后真有其人,且来自民间。其实这是一个命题,也是我这些年还是关注这座神宫的理由。
   荣成首届国际渔民节(1991年)就在是天后宫响起了锣鼓的,这不仅仅是一种民俗文化,而且是将古老的渔家文化进一步广大。天后宫显得局促了,但她留下的渔家对大海的不变信仰,当初,渔民节10万之众,挤爆了石岛沿岸街道,百鱼上岸,万民沸腾。为“天后文化”注入了澎湃的力量,光大了渔耕文化。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册封以建立地位,树立信仰了,更注重的是内涵,信仰变成了梦想,不会等着硕果仅存,而是要创造崭新的成果。
   面对渔民节的宏大场面,我并未被场面震慑,我在想,真正的海神,就是这些对大海十分虔敬的渔人,这是一种境界。由一个孱弱的天后,到每一个渔人,都是打捞幸福生活的神。就像作家梁衡所说的,是神,也是人,有信仰的人,就是自己的神。
   镆铘岛,大鱼岛,桃园,赤山,三车,牧云庵,朱口,院夼,介口,靖海卫……千里海岸线,穿起了一串渔耕文化的明珠。如果问,渔耕的根在那?天后宫只是一个愿望,真正的根扎在海岸线上。渔民在浩瀚的海洋里,撒渔网,耕海田,他们有一个魂,就是被那个美好愿望牵动着的丰富多彩的海上生活,不必天后举灯了,在多么远的大海上,依然可以找到安全和方向。
   2017年,我为荣成二中创作一篇赋文,再次走进天后宫。从私塾教育,到正规的小学教育,这是教育的第一次现代化,民国期间,石岛有了“明德小学”,就是借用了天后宫作为教室。祈祷之声息,而朗朗书声响,天后宫承载的,更加负重,她也是包容的。在“天后娘娘”的情怀里,本就有护佑生存的基因,她听到了孩子们的欢乐,应该就像听到了大海扬声,一定也在助力每个人的成长。“夜浪动禅床”,(贾岛)正作“沧浪吟”。我想,这段天后宫转折的历史,不会被认为不伦不类,反而更有了历史深度和温暖。所谓中国文化的“博大”,不仅是她的宽度,更有一种温度。
   其实,石岛天后,就是福建一带所称的“妈祖”的化身。她善航海,乐善施,死后被奉为海神。海上救难,功德胜过法术,宋太祖敕封为“顺济夫人”,元季封为天妃,清时封为天后,她的神位就被三个朝代一步步造就了。一个普通女子,能够走上神坛,创造了一个真正的神话。一个千年的形象,如今还是鲜活的,不能不说是奇迹。因为她宣誓的是人生平安的大主题。据说,凡在沿海,特别是东南亚,皆有妈祖庙,只要有华人在,妈祖就是他们的神。更有甚者,沿海从事渔工的,要成立一个“妈祖党”,果真的话,无需一句纲领,妈祖就是,是永不退位的党首。
   落座黄海之滨的村落,有的人家便在后院设“天后祭坛”,甚至塑天后雕塑,渔汛来了,烧香放鞭,以求平安。改革开放,以个人能力购置两对大马力渔船的家庭很多,天后纤指单臂,已经无力保佑,而时代可以为他们的渔船护航慈航。
   我还发现,在石岛沿海一线,有着很多奇石奇观,石岛湾的“姑嫂石”,深情地瞭望着海面;石岛西岚山的“儿女石”,可以近望天后宫,远眺大海;大鱼岛山的“望夫石”,临海而不去,出海归来石欲语……这些,我看作是对天后宫文化的补充,慈航之慈,来自女性,传温于石头,辅助地表现天后文化,或者说是一种派生。我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等大画家在世,也未必可以创造出这样的杰作,因为他们没有站在这个文化的土壤上。
   天后宫,让我想到了荷马史诗《奥德赛》里记载的一个传说,那个叫“希萨斯”的要去大海斩妖除怪,和父亲约定以黑帆为沉海,白帆为荣归,归来时,可希萨斯忘记了把黑帆换成白帆,父亲一见,纵身投海,父亲叫“爱琴”,那片海就叫作了“爱琴海”。这是一个“殉海”的故事,换来是只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名字;而天后,她所表达的境界,更为深广,襟怀里装着的是众生,交给人们的是一种信仰。
   文明在自然面前,往往是不堪一击的,但人类的存在,一直是文明的余绪和光芒在护佑。真正的慈航时代也出自明朝,天后的背景是不可忽视的。
   我不能不思考一个现象,自中世纪开始,在欧洲大陆上不断有教堂崛起,成为这个世纪最壮观的风景,但从没有一种力量阻止过炮火的袭击。而此时,中华的沿海,妈祖诞生,开始的是征服大海。人们试图在生命与大海之间找到一种力量,于是才有了“击水三千里”的抱负和真实,其背后的东西就是妈祖信仰。
  
   四
   天后宫,就是在过去,也不单单的一种祭祀求佑的所在,其艺术价值也不可忽视。2016年,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发现了很多未曾示人的秘密,在行宫和斗门处,发现了七组水墨壁画和三组木雕,据考证,属晚清作品。壁画的内容有“温酒斩华雄”“曹公赠赤兔”“千里走单骑”等,这些壁画,应该说是独立于“渔祭”文化之外的,怎样解读呢?民俗,还够不上文物的层次,但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石岛人的人文风情,天后宫容纳了优秀的文化,这种文化,依赖于文学的普及,也表达了渔家对文化的选择性。三国故事,是最接近真实的传奇,传奇里充满了智慧,故事里包含着勇敢,出海的担忧和骨子里的勇敢,是矛盾的,他们要找到榜样的力量,这些壁画,应该可以理解为对渔人远航的智慧补充和行为激励。
   璀璨的浪花,漂浮的云朵,在渔人心中,都是诗,在沿海,谁都不会说一句诅咒大海的话,哪怕大海发了脾气,来一场惊涛骇浪,也默默地注视着;哪怕天云密布,要掀起暴风雨,也在默默地祈祷。在渔人的心中,浪花和云朵就是他们的性格,就是灵魂——流浪的灵魂。
   在中国,渔耕皆有神佑,龙王是为了布雨抗旱而存在,天后是为水安海晏而站起的,她来自真实,来自另一个神系。
   我无法描述天后雕塑的相貌,只记得,看到一眼便是云鬓霞帔。够了,她的美丽,在于一颗祈海佑渔的心。
   石岛天后宫,早已成为山东省重点文保单位,妈祖信仰,也已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天后文化说到底还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放在宫阙庙宇里待人观瞻,而是不断进取求索的信仰力量,至少是生活的信符。如今的边陲小镇,它依然怀抱着这处天后宫,小镇的居民,心中怀揣着一个希冀国泰民安的灵魂。
   大海无垠无根,一座天后宫,寄存着渔人的信仰,那就是他们在海上讨生活的根。
   天后,不是站在江南采莲扁舟上的采莲女,而是踏着巨浪,挥袖抚波,打开一片风平波静的海线航途,身后就站着一位慈航者。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惊波慈航,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壮阔镜头。
  
   2024年3月1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81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黄海之滨,一座岛城,叫石岛,石岛城区中心有一座天后宫,她是数十万石岛渔人的信仰安放地。宫内供奉着“天后”,又叫“天妃”,用胶东半岛的话称“海神娘娘”。天后,在石岛,是和李龙爷、赤山明神一起构成了神的体系。三月,渔汛被唤醒,老师再次走进天后宫,古朴的建筑,新刷的红漆,历史与文明交融。主体建筑“天后宫”,两米出檐,雕拱画栋,彩绘相叠,四柱立面,红漆披光,黑木镶楹联,金字镌其上,难得一见的是有“中联”和“边联”。一代代渔人,以恩德表达着自己的信仰。在渔人心中天后就是他们的海上女神,劈波斩浪,生老病死,用信念来解释,这是渔人生活信仰的无比价值,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道之人方可学道术,有术无道止于术。天后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平波抚浪的信符,是一种慈悲的心怀和修行。在石岛天后宫近300年的历史中,这种渔文化的传承,也像其他文明一样,有着曲折委绝的过程。老师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石岛供销社做售货员。供销社和石岛商店的饭堂就共处天后宫,每日在正官打饭,吃饭时也有海神旧影作伴,只是那时候那些神像都被搁置起来。认识一当地渔民,每次出海前都会虔诚地拜一拜天后,老师的父亲,每年的春天总会搬一块石头放在自留地,和石头一起对着土地坐会,这该都属于一种礼仪,表达的是对大海和土地的虔诚与敬畏。十年浩劫中,天后宫没有被“破四旧”,美好的东西,不会沉寂,待她苏醒的时候,又是焕然一新。荣成首届国际渔民节(1991年)就是在天后宫举办,古老的渔家文化进一步广大,形成了“天后宫文化”,包容、善施、力量、保佑众生平安。天后宫不单单是一种祭祀文化,她的艺术价值也不可忽视。2016年发现的一些壁画中展示了独立于“渔祭”文化之外的人文风情。石岛天后宫,早已成为山东省重点文保单位,妈祖信仰,也已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新时代的天后,踏着巨浪,惊波慈航,打开更加壮阔的镜头。怀着老师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对家乡胶东半岛的天后宫文化进行深情解读,历史与现实交融,人文与精神荟萃,天后宫所代表的文化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根与魂。好文佳作力荐各位文友赏读。【东篱编辑:欣然花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318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3-18 07:38:48
  拜读怀才老师精神大餐,对海神娘娘更加虔诚,老师深刻的解读,对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更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内容丰满,给读者带来新的认知,好文力荐各位文友赏读,遥握问好怀才老师,创作辛苦了,生活愉快!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18 08:54:55
  谢谢欣然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鼓励。天后宫,我在20岁时就走进去了,但那时只是一个吃饭的地方,再次走进去,是带着一种崇拜渔俗文化的态度的,面对大海,有着太多的不测,怎么办,在航海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人们必须有一枝信仰,于是天后出现了,天后来自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这个现象,不能单纯地认为的迷信,虔诚是信仰的表现,希冀出海的日子平安,这份美好愿望的寄托,必然是美好的。所以从非遗的角度去理解就是正确的。试图从一个方面找到生生不息的灵魂。遥握,问候春祺,期待欣然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工作顺利!
2 楼        文友:风轩        2024-03-18 08:39:22
  怀才老师的文章总是厚重大气,受益匪浅。东篱的好文太多,看不完,根本看不完~
风轩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18 08:48:31
  笔落不惊风和雨,但有霓裳现,看到风轩老师的美图有感,来评价你的未必,很合适。读你的小说,印象清晰,感触颇大。感谢风轩老师美评。一直想表现天后宫这个风景,天后这个神主题,没有找到下笔的口子,这次江山征文,给了我启发和思考,从信仰灵魂的角度来解读,可能深刻一些。东篱,有着一批投入创作的人,包括风轩老师,自然佳作不断涌现。希望风轩老师给东篱注入一笔精彩,遥握,问候春祺,谨祝创丰!
3 楼        文友:简柔        2024-03-18 09:19:16
  在闽南,天后称为妈祖,妈祖庙处处可见,还建有妈祖塑像和石碑。我也是来厦门才知妈祖的,开始以为她是一个神,后来才知她是一个凡间女子。怀才老师此文哲思精妙,笔力不俗,深入探究,挖掘天后文化,有敬仰,有追溯,有思索,写得风生水起,波澜壮阔。天后已逝,但是永在,庇护千秋万代,从精神到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18 09:27:07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谢谢对小文的鼓励。天后,是南方妈祖的另一个称呼,在北方沿海,人们信奉天后和李龙爷,天后来自福建,李龙爷来自本地的文登,多么民俗,所以,我改变了认识,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神灵崇拜,这种崇拜其实就是对自身力量的信服。简柔老师是福建人,肯定对妈祖林默有着更多的了解,厦门我去过几次,未得观妈祖,只是去了植物园、海边。日光岩,南普陀寺,下次再看看妈祖吧。小文只是表达了一些思考,认识民间文化,自知不得精髓,只是通过写作梳理了认识。这次征文,未我们深入理解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契机,现代简柔老师的征文佳作。遥握,问候春祺,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3-18 10:49:40
  怀才老师这篇文章视角独特,构思奇绝,通过当地渔民对天后信仰这一传统民俗现象,追溯妈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由妈祖信仰引申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带给人精神的启迪和力量。文章立意高远,内容厚重,语言精粹,写的大气磅礴,精妙绝伦,有着超强的艺术感染力。拜读学习,大赞特赞!问好怀才老师,遥祝春琪!吉祥如意!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18 10:57:33
  谢谢如菊老师的美评。去过南方,也在电视上看到了给与妈祖的介绍和民间活动,我在没有研究石岛天后的时候,以为是两个神系,原来是一个人一个神啊。信仰的建立,不是凭空的,一定有着传奇般的缘由的,福建的林默,经过三代王朝的推崇,加上民间的祭祀,成了一个民间最温暖的神,其中的华夏精神是这个神的支撑体,我如此理解。遥握,问候春祺,期待如菊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18 15:42:56
  谢谢如菊老师的美评。靠近沿海的地方,都要有这些讲究,通俗点说,就是让神护佑自己出海,不知道在加拿大有没有妈祖雕塑,甚至宫庙,根据读书的资料,只要有华人谋生的地方,好像就有妈祖的护佑,可以到处看看,这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视觉。遥握,问候春祺,期待如菊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3-18 13:16:57
  赣江边也有一座天后宫,那石雕可是了不得,我当时看了很震惊,拍了照,还兴师动众要写一篇文。当时,我只沉浸在雕刻那一块的表面功夫,所以只动几笔就写不下去,被迫“流产”。到底是我知识储备不够和组织语言能力不行。今日拜读了怀才老师的文章,让我震惊,让我拍案叫绝!是的,如果没有丰沛的文化知识和深刻的文化认知以及深厚的文字功底,是难以成就如此篇章的。怀才老师是大家!遥握问候,谨祝一切都好!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18 15:39:50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但愿能够引起一些相似的感觉。可能在海岸,河岸,都会有天后的雕塑或者宫庙,我觉得都是在表达渔人的一种追求平安的愿望吧。天后的塑像,我没有用笔很多,好像就是云鬓霞帔,和一些女子雕塑无异吧。我主要想解读一下渔人对这些崇拜物的心理。期待湘莉老师的这个题材内容的文章,问候春祺,谨祝编创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18 15:51:29
  是在禾河?还是在赣江?可见,漕运时代,人们也在寻求护佑之神,尽管沉船和危险极小,但还是尊崇水神。深入挖掘,看看到底和沿海的有何不同。遥握。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3-18 13:43:48
  读了老师的文,我有两个惊叹,一是惊叹于老师的脑海中倒底积累了多少典故、史识等等可以用作创作的资料,二是惊叹于老师识如何练就了将这些创作资料组织成文的功力?每次阅读老师的大作,感佩之情,油然而生。石岛上的妈祖文化,在老师的文笔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惊波慈航,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壮阔镜头。”我觉得,这句结尾非常好,有很深的寓意和暗示,将整篇文章一下子拉到了现实的高度。拜读学习老师美文,祝身体健康,佳作连连!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18 15:49:12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和精彩解读。韩老师过奖了。这个材料一直存在于心,始终找不到下笔的切口,于是一直到江山征文,觉得这也是中华精神的一脉。将这些零碎的材料收归一起思考,觉得线索清晰就顺势而为了,没有讲究什么。我惊叹石岛这个小地方,居然在土地那么不贵的情况下,还留着这座天后宫,应该是寄托了渔人的感情和希冀的。“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惊波慈航,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壮阔镜头。”我突然想到国家当下,也如此,始终有一种精神在护佑前行,有感而发吧。每读韩老师的文章,格调特别,如叙家常,在从容的叙事中,得到一种轻松和满足。期待佳作频频。问候春祺,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3-18 14:20:19
  一篇关于海神娘娘的文字,作者满怀虔诚,慈悲之心,玉笔轻点,文字摇曳生姿,清韵荡漾,一如大海碧波,扑面生风。此文写得纵横捭阖,波澜壮阔,海神娘娘源于民间,接地气,护佑渔民生息,惊波慈航。大海凶险无处不在,护航的力量可战胜之,信仰的力量可化险为夷,逢凶化吉,令人拥一团希望活出斗志,活出美好。时代的巨轮飞速前行,航途的身后站着一位慈航者。该文构思奇绝,想象飞扬,遐思若霞,字字珠玑,节奏婉约与铿锵交织。天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底蕴厚重,文化内涵丰盛,时空悠长,穿梭古今,禅意无限,哲思隽永,讴歌了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令人回味无穷!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春祺愉快!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18 16:32:14
  每读罗老师的点评,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给我了又一个提升的空间。慈悲之心,行善举,这是华夏最朴素的人性文化,并不有什么理论,但却是生动的,深邃的。人们是浩瀚的海洋里打捞生活,是需要冒险的,有时候危险就在身边,无论过去现在,都有危险,靠什么度过,靠航海技术,也要靠一种勇敢的信念信仰。慈航者的护佑,心中装着,就是碧波万里。我也觉得,时代总是会赋予曾经的古迹和文化以心的面貌和内涵。如今的渔民节,就是对这种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其实,新时代的海神就是那些渔民。遥握,期待罗老师的佳作,问候春祺,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18 14:49:19
  黄海之兵滨的石岛,天后宫的传说,渔民的敬仰,海神娘娘,天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很美的精神大餐,红花草留足拜读,祝福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18 15:54:01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是的,这些都是民族的文化遗产,在写作表达中,我发现了神在华夏文化中的存在有着草根性,这和西方的臆造之神有着不同。所以也觉得写作业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情。遥握,问候春祺,期待红花草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