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书香之殇(散文)

精品 【浪花】书香之殇(散文)


作者:贝拉迪迪 布衣,104.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77发表时间:2024-03-20 09:41:14
摘要:每一本书都曾是一个世界,一个由纸张和墨水构成的宇宙,孕育着知识的种子,传递着文明的信号。然而现在,这些世界的边界已经模糊,文明的光芒亦日趋黯淡,只剩下尘封的记忆与日渐泛黄的身影。

踏着黄昏的余晖,拖着疲惫的步伐,在途经一家废品收购站时,一男一女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大的十元,小的五元,随便挑,随便捡”!平日里我是不屑于凑这样的热闹的,继续心无旁骛地朝前走。
   余光所及之处,有一小群人,在马路边围了一个圈,挑拣着什么。
   已经走出几步远了,又听见一个大嗓门儿说道,“现在什么都能在手机上查,买回去也没用。”老板娘扯着嗓子喊道:“这些都是今天从书店收来的,塑封都还没打开呢!”一听到“书店”这个词眼,我不由自主地转身,往回走了几步。透过人群的缝隙,我看到一堆大小不一的词典,被胡乱摆放在一张破烂不堪的塑料棚布上,少说也有几十本。所有的词典都是出厂后的崭新模样。可此时此刻,他们就像垃圾一样,被随意堆放在马路边上。
   围观的人群慢慢散去。我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拿起离我最近的一本成语词典,拆开塑封,细细端详。这是一本精装词典,全名《中华成语全功能词典》。封皮精美,纸质厚实,印刷清晰,还是双色词典。成语部分用玫粉色印刷,下面的“辨形”“释义”“语出”“近义”“反义”“例句”“结构”“用法”以及“英译”部分都是黑体。除去主编2人,副主编4人,撰稿人多达36人。2005年6月第一次印刷,共计1356页。恍惚间,我仿佛看到19年前,一群怀揣梦想,挑灯夜战的身影。不眠不休的他们,到底是怀着怎样的一腔热情,才将这样一本有分量的词典,呈现于世人面前?!而编撰的艰辛和不易,会不会在词典出版的那一瞬间,被欣喜的泪水冲刷得烟消云散呢?他们应该做梦都不会想到,当年他们的呕心之作,在19年后,竟然沦落到十元一本,而且还被人嫌弃无用吧?多么匪夷所思而又无奈的现状!我忍不住问老板娘:“这么好的词典,你卖十块钱?!”“今早从图书馆一公斤六毛收的,如果能卖十块钱,我可赚不少呢!只是你也看到了,就十块钱,还是没人要!”我轻抚着那本词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悲凉。家里各种工具书都有,可我还是决定买下它。如果我把它再放回去,它一定会伤心的!
   回家不到一小时的路程,往事一幕幕浮现。
   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爷爷还健在。有一天,爷爷气愤地拿着家里的赶牛鞭,呵斥我们兄弟姐妹五人站成一排。当时爷爷已年过七旬,平日里我们根本不怕他。可他那天生气的样子,我们以前从来没见过。我们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瑟瑟发抖,不知道犯下了什么滔天大错。“厕所里那些写过字的本子,是谁放的?”我们五个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姐姐最大,可胆子最小;我和二叔家的两个弟弟都还小,禁不住事;唯独哥哥是爷爷最偏爱的一个,我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最终不到十岁的哥哥不负众望,勇敢地说,“我放的。”“你们知不知道文字是有灵性的?怎么可以把带字的纸当厕纸呢?!记住,以后哪怕用土坷垃,也不允许作践文字。如果再让我发现,就把你们的屁股打开花!”当时慑于爷爷的威严,我们表面上答应了,但心里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爷爷会生那么大的气。虽然当时那个年代,我们连卫生纸都没见过,但爷爷的话还是深深地烙在了我们心里。自此,只要是带字的纸,我们家的人从来不乱用。
   我大学毕业那一年。有一天,父亲打电话说,家里的旧房子全部要拆了重修,我用过的那些书本,现在能不能处理掉?父亲之所以会征求我的意见,和我爱书如命有关。我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的所有课本,都被我保护得完好无损,没有一处折痕,书上也从来不乱涂乱写。每一科都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每一本笔记都记得有条不紊,书写工整,翻开就像是一本本精心设计的绘本。所有这些,都是我视若珍宝的财富。其实在这之前,父亲就怎么处理那些书本,已经问过我好几次。而我总是说,“先留着吧,也占不了多大的地方。”后来家里打新家具,我用来装书的那几个木箱,还有我上学写字用的写字台,能被再利用的部分,都被拆下来,用到了新家具上。父亲就把我的那些书本整理出来,一摞一摞捆好,码到了柴房。老家拆旧房子的日子定在半个月后,我盘算了一下,刚好能赶回去。于是告诉父亲,“等我回来吧。我想最后再看看那些书本。”父亲同意了。
   赶回家的时候,是老家最热的时候,家里人都在汗流浃背地忙着往外搬东西。其他屋子都已经差不多腾空了,唯独那间柴房,还纹丝不动。父亲在等我归来。我和父亲一起走进柴房。我小学,初中,高中用过的所有书本,都被整齐地码放在那里。如同父亲一样,在等待着我回家。父亲害怕书本受潮,还特意做了一个半人高的木头架子。十二年的书,被父亲整齐地码放成三摞:小学一摞,初中一摞,高中一摞。每一摞都几乎挨到了房顶。我看着这些书本感慨万千——就凭着这些书本,我一个农村赤贫家庭出生的孩子,才走出了那个山窝窝,上了大学。后来在省城安家生子,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父亲如我一般爱惜它们,可能和我有着相同的情结吧!父亲踩在一个木凳上,从上往下依次取书,我在下面接。多年积攒的灰尘,随着书本劈头盖脸地散落下来,弄得我满头、满身都是灰。陈年旧书特有的刺鼻味亦随之而来,有些呛人,有些熏眼睛。“这些书再不处理掉,就霉变风化了,送人都没人要了。”不知是被霉味刺激,还是灰尘落入了眼睛,几行热泪不由自主地从我眼角滑落……最终,那些书送给了村里收废品的大爷。
   还清晰地记得大学毕业离校前几天,连接学生寝室和教学楼的那条主路的两侧,挤满了大四学生摆的小摊。小摊上摆满了学生用过的书籍教辅,生活用品,甚至还有自行车,吉他,被褥什么的。自己带不走的,不再需要的,全部低价处理给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或者干脆白送。新世纪伊始,上师大的大部分学生来自贫苦的农村,私人物品匮乏却又囊中羞涩。因此短短的几天时间,大部分毕业生的东西,基本上都处理完了。我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除了我大学四年用过的那些书本。同寝室的室友劝我,“都处理掉算了,带到单位去也没用。工作了有教师用书,以后这些你都用不着了。”可挑来挑去,我还是一本都割舍不下。对面床上的室友看我实在是舍不得,便说道:“这样吧,我这个枣木箱子送给你。这是我奶奶当年的陪嫁,防蛀又防潮。刚好能装下你那些书。就当是把你那些宝贝书封存了。”
   因为我们是学校招的第一批本科生,校长非常重视。毕业那天,校长坐着学校的面包车,专门来接我们。当时总共八个人,数我行李最多。尤其那个装了满满一箱子书的大红色枣木箱,格外引人注目。校长还调侃道:“幸亏今天开专车来接你们了,要不然就你那一箱子书,打出租车,司机都有可能拒载!”
   刚工作及其以后的十年左右,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光出租房先后就换了三个。后来省吃俭用,按揭了一套七十多平的经适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经适房住了十年后,又处理掉,按揭了一套商品期房。过渡期又租了两年房,直到搬进现在的三室两厅。粗略算下来,从大学毕业第一次搬家,到住进现在的房子,我先后一共搬了七次家。可那些书,连同那个年代久远的大红枣木箱,还是一直跟随着我。它们于我而言不只是书,而且还见证了我一路的成长和艰辛。翻开那些泛黄的书页,往事总是能一幕幕清晰再现,折射着我的青春!
   新房装修时,特意将书桌前的一整面墙做了一个书架,书架上除了我自己喜欢的一些名著,诗歌选集,人物传记,还有《读者》珍藏版全套,资治通鉴全套,以及中国通史,上下五千年等等。当然也有女儿的书籍和教辅。我小学使用过的那本新华字典,上大学时买的英汉词典,朗文词典,都摆放在书架触手可及的地方。还有大二时闺蜜送的生日礼物《英语突破词汇10000》,到现在还是我床头的必备书目,每晚睡觉前都要翻看几页。
   大约五年前自己带头在学校做新教育,做得有声有色。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阅读。我自费给学生买了两百多本中英文双语名著,专门在班里设了读书角。孩子们轮流在晨读时朗诵一段美文。我会提前找好契合的伴奏,让孩子们的每一天,在美妙的音乐和朗朗的读书声中拉开序幕。每周五还有好书推荐会。我和孩子们互相推荐好书,一起分享读书心得。当年给孩们录制的朗读视频,到现在还保存着,时不时打开看看,听听他们的声音,仿佛时光就会倒流,我也好像又变得年轻了!在我的带领下,学校很快在全校推进书香进校园活动。每个班每周至少有一节阅览课。
   时光匆匆,岁月流逝,校图书馆刚装修好时,窗明几净,书架上的书分门别类地摆放齐整。一串白色的树脂发光大字“世间最神奇的事,莫过于阅读”,悬挂在图书馆正门上方,一进图书馆便跃入眼帘,闪着希望的光。那时图书馆的图书,种类繁多,也会源源不断地及时更新,借阅的老师和学生络绎不绝。我便是图书馆的常客。去年寒假前一天,我一如既往去图书馆借书,翻找了好久,想看的几本书都没有找到。抖音上被大张旗鼓宣传的几本新书,图书馆一本也没有。图书管理员告诉我,我现在是为数不多,还会借书的几个老师之一。学生已经不再进图书馆了。回想昔日图书馆人头攒动,沉浸式阅读的景象,再看看现在落满灰尘的桌椅,无人问津的书架,我心痛到快要窒息!
   每一本书都曾是一个世界,一个由纸张和墨水构成的宇宙,孕育着知识的种子,传递着文明的信号。然而现在,这些世界的边界已经模糊,文明的光芒亦日趋黯淡,只剩下尘封的记忆与日渐泛黄的身影。
   这不只是书籍的悲哀,更是文化的凋零。当人们越来越依赖屏幕里的流光溢彩,纸质的书籍便成了一种多余的存在。我们沉迷于碎片化的信息,忽略了深度思考带来的充实感;我们追求即时的满足,却忘记了静下心来翻阅书页的乐趣。
   我不禁想象,那些曾经沉醉于书海的人们,是否还会在某个安静的夜晚,怀念那淡淡的墨香?是否还会在某个清晨醒来时,渴望再次聆听纸页在指尖跳跃的声响?书籍给予了我们太多:知识、智慧、慰藉与启迪。它们是时间的朋友,也是人类永恒的情人。
   然而今天,这些被遗忘的书籍,只能在废纸堆里默默地等待。它们的命运如同一首未完成的挽歌,旋律悠长且哀伤。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时代的选择,是进步的必然。但我想说,每一次文明的倒退,都是从遗忘开始的。
   我轻轻抚摸着那本词典的封面,仿佛在抚慰一个受伤的孩子。我想对它说,“不要怕,即使世界将你遗忘,还会有人珍视你的存在。”我将它紧紧地抱在怀里,就像是抱紧沉甸甸的文化印记,不愿松手。
   夜幕降临,街灯渐渐亮起,我离家越来越近,可那些没被选择的词典却离我越来越远。它们在尘埃中沉默,在沉默中等待。或许某一天,某只温暖的手,会将它们重新带入光明的世界。而我,将这本词典带回家中,放在手边,看着它,写下这篇文字。
   希望有一天,还有千千万的“它们”,可以再次傲骄地站在书架上,重拾它们作为精神食粮的尊严。
  

共 42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路边书摊廉价处理书籍引起作者的关注,到爷爷爱惜文字的发火,父亲征求她的意见如何处理那十多年的课本,一一体现着作者家族的爱惜文字的习惯,是令人敬佩的一个家庭。通过几次搬家呈现了体现作者爱书惜书的用心,父亲深怕那些课本保存不当,特意做了架子,把十二年课本分类放好,对于多数人来说已经是垃圾的课本父亲确如此呵护。看到这我被父亲的行为感动了。看似父亲尊重女儿的意见保护着那些课本,实质上父亲血液里流淌着爱书的习惯。当精装的词典书籍被书商不超过十元的价格出售,让作者痛心,同时唤醒着社会对书籍的重视。作者的呼声也是广大文人的感受。感人至深的作品。推广阅读。【浪花诗语编辑·巧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32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巧眉        2024-03-20 09:47:00
  非常感人的作品,我读了几遍潸然泪下,作者对书的爱护令人敬佩。本人编辑水平有限。请多多包涵。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3-20 10:13:26
  感谢巧眉老师辛苦编按。敬重文字,爱惜书籍,确实是我们这个家族的优良传承。所以每每看到一些不珍视书籍的行为,不只是难过,更多的是寒心。当发现校图书馆成为了摆设,当看到学生在课本上随意乱写乱画,甚至把课本作践得面目全非,我总是有做点什么的冲动,可冷静下来后,才意识到,我又能做什么呢?!除了以这样的形式发出自己的呼声,仅凭一己之力,我似乎什么都改变不了!所以,保持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原则,至少我带回去的那本词典,不再沉寂于尘埃中。遥祝老师事事顺遂如愿,创作愉快!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3 楼        文友:美蓉        2024-03-20 14:42:12
  这是一篇大气恢弘之作,也是一篇书香氤氲之殇,作者因路边拾取的一个故事,引出一段长长的爱书惜书藏书读书的心路历程,折射出作者以书为友,浸润在书香墨馨中的欣喜和享受。可是书籍的现状却正如作者所说:“这不只是书籍的悲哀,更是文化的凋零。当人们越来越依赖屏幕里的流光溢彩,纸质的书籍便成了一种多余的存在。我们沉迷于碎片化的信息,忽略了深度思考带来的充实感;我们追求即时的满足,却忘记了静下心来翻阅书页的乐趣。”现如今人们已经不读书,书籍、图书场所已经不是热门,教师成为不爱读书的群体,学生沉浸在题海战术中,无暇顾及阅读,社会青年更远离阅读,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悲哀的时代,书籍的黯然离场,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殇。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回复3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3-20 22:56:02
  感谢老师来访留评。精彩的点评往往能使文章内容得以升华。祝老师事事顺遂。敬茶问好。
4 楼        文友:美蓉        2024-03-20 14:48:48
  作者语言流畅唯美,文字深刻富有哲理,是一篇对书籍文墨的赞歌,也是一曲对书籍哀伤的挽歌,读文章被作者深深感动。问好作者!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回复4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3-20 22:57:26
  谢谢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必将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
5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4-03-20 17:17:04
  该作品不符合此次【江山•根与魂】主题征文要求,改为非征文体裁。
江山编辑部
6 楼        文友:望雪        2024-03-21 14:48:22
  我常常羡慕的书香门弟,如今已趋渐愈少,即使有些书架古色古香,却只有家具的功能。人们更习惯于多媒体的即视感,却鲜有静下心来品阅书籍的传承。无法说清楚是文人没落,还是书香之殇。虽然如今舞文弄墨之人多不胜数,但大多徒有其形,希望读到这篇散文的朋友们,能够品文思己,回到文字与书香的海洋里,真正地洗涤那个纯美的文韵,与无垢的初心。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回复6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3-21 18:04:58
  感谢雪社精彩留评!书香之殇,文化之痛。在短视频泛滥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阅读的习惯。碎片化的信息只会让人心越来越浮躁。我们的知识和智慧不仅仅来源于屏幕的滑动和短视频的快速消费,更需要通过阅读书籍来深入思考和系统学习。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智慧的宝库,它们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领悟。每一页都蕴含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的火花,每一行字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珍惜每一本书,给与每一本书应有的尊重。祝雪社文丰笔健,妙笔生花。敬茶。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