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见闻】养鸡(散文)
我们考虑了两天,终于下定决心去买了四只小鸡。逢第一个集的时候,去到卖小鸡的摊位,犹豫了一下就没有买。第二天,乖说考虑来考虑去,还是想买几只小鸡喂喂。
自从搬了新家,开始只想着要种菜种花,于是我们去买了菜籽,有荆芥,空心菜,白糖瓜等等,撒在了小院里的小菜园里。然后,我们又在网上买了几种花籽,有洋桔梗,防蚊花,百日草等几种花籽。买回来花籽,先用温水泡了一夜,第二天才撒进小菜园里。乖每天按时给它们浇水,期待着它们快快发芽。
有养鸡的想法,是源于那天正上班的时候。乖看到有个人来看病人的时候,用网兜拎了几只小鸡仔。下班的时候,乖告诉我说:“我刚才看到有个人拎了几只小鸡,我也想养几只鸡了,这样到中秋节咱们就不用买鸡了,而且咱们现在院子也可以养鸡。”
我说:“等会儿下班打完卡,咱们路过集上去买几只。”
但是,当时看着小鸡又犹豫了。乖说:“咱们再考虑一下吧,等周末从老家回来后,想养了再来买。”
我说:“好的。”
等从老家回来后,经过两天的考虑,还是想养几只小鸡。
乖说:“咱们还是在外面阳台上养小鸡吧,省得在院里脏。”
我说:“好的,我休息去买点防晒网,把阳台角给遮一下。”
周日那天,我去买了防晒网,中午乖下班后,我们在阳台角围了一个鸡圈。又找了一快破木板,当做鸡圈的门。
周一早上就是逢集。那天一大早,我们六点半就起床了,洗漱一下就去集上买小鸡了。
到集上,发现有两家卖小鸡的,但是他们还都没有把小鸡从车上拿下来,因为我们来得太早了。我骑着电车又向前走一点,发现前面已经没有卖小鸡的了,我又调头拐了回去。路西边的那个摊位老板,看我们过来。热情的问:“你们是要买小鸡吗?”
我说:“是的,你家的小鸡还没有卸下来啊。”
老板说:“过来看啊,我这就卸下来。”
我把车停在路边,我们就到他摊位跟前。老板从车上卸下来一笼小鸡,然后把小鸡从笼子里拿出来放在地上的敞口鸡笼里。
乖对我说:“这也不知道咋挑啊?”
老板开始夸他家的小鸡:“不用挑,这都一样,都是公鸡,而且都打过疫苗了,保证不会长鸡痘,只管养,有什么问题就来这店里找我。”
我说:“多少钱一只啊?”
老板说:“一百块钱十三只。”
我说:“那我们要不了这么多呢?我们只要四只。”
老板说:“要多少,都给你按这个价格,你只管挑吧。”
乖说:“你挑吧。”
我挑了一只,让乖也挑。
我在旁边说:“挑那只昂头挺胸的。”
于是,我们挑了四只昂首挺胸的小鸡。
老板问:“再拿一包鸡饲料吧?”
我说:“俺打算喂它们剩饭。”
老板说:“现在还太小,还需要喂一段饲料,给你拿一包饲料,你们把它跟剩饭掺着喂。”
我说:“那好吧。”
老板给算了价钱:“四只小鸡三十,一包饲料二十五,一共五十五。”
我给老板扫了微信,老板给找了一个纸箱子装着四只小鸡,我们就回家了。
到家后,我把小鸡放到鸡圈里,乖马上找来准备好的盘子,把提前掰碎的馒头和饲料掺着喂鸡。
四只小鸡可能是刚来到新环境,不是太活泼,还不知道吃食,只是挤到一起发呆。
乖说:“咱们养的东西,咋都是呆萌呆萌的啊?两只傻猫天天呆呆的,这几只小鸡也呆了。”
我听了笑着说:“可能是它们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对环境还不熟,等中午下班回来应该就好了。先把它们放这吧,咱们赶紧去上班。”
我们去街上吃了早餐,就去上班了。中午下班刚到家,乖就去看小鸡。
“呀,墩墩,你快来看啊,这几只小鸡吃的还挺多的,早上给它们放的一个馒头和饲料都吃完了。”
我跑到阳台上一看,盘子里的馒头和饲料确实都吃完了。
我说:“它们能吃是好事啊,说明它们都很健康。”
乖又给它们准备了一盘碎馒头掺了一些饲料。
晚上,我拍视频发到微信群里,让爸妈看看我们养的小鸡。
母亲说:“晚上还是有点冷,你要把小鸡收起来,放到屋里,不然它们怕冷。”
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候喂小鸡,就是每天晚上把它们放进篮子里,再拿到屋里。
我说:“是啊,以前咱家喂小鸡,就是每天晚上收啊。”
于是,我找了一个大纸箱,又找了一件破衣服。把小鸡先装到早上买小鸡的小纸箱里,又把小纸箱放到大纸箱里,把破衣服盖在小纸箱上,最后把大纸箱盖上。把它们放在了卫生间里,放卧室里怕有味。
父亲又支招说:“还得在鸡圈上搭个顶,省得下雨淋着小鸡了。”
我说:“鸡圈上面是出叉(一种房檐,可以防雨)。”
父亲说:“房顶太高,容易潲雨。”
我说:“等它们再大些,我再买些遮阳网,盖个顶,省得它们飞出去。”
说起养鸡,这次养鸡与上次养鸡,相隔至少有二十年。小时候,家里每年都会养鸡,自从母亲出去打工以后,家里才开始不养鸡不种地。
每年春天,卖小鸡的商贩都会下乡卖小鸡。他们骑着二八杠自行车,在车后座两侧绑上几个筐,筐里全是毛茸茸,黄橙橙的小鸡仔。那时的小鸡没有我们现在买的大,都是刚破壳不久的小鸡,毛茸茸的,非常可爱。这时,村里的妇女们都会去买上十几只小鸡,我们那边称作“打小鸡”。
妇女们听到商贩的叫卖声,都会说:“打小鸡的来了,走,去看看,打上几只。”
看着“唧唧咋咋”黄橙橙的小鸡,让人非常喜爱。母亲每次也会打上几只小鸡。那时喂小鸡,喂的都是麦麸子。打面剩下来的麦麸子,不仅喂牛也喂鸡,有时大黄狗也会吃。每到喂鸡的时候,用瓢搲上一瓢麦麸子,倒在盆里,加些凉水,搅拌一下就行了。小鸡们最爱吃麦麸了,看到搅拌好的麦麸子,“唧唧咋咋”的,你争我抢的吃麦麸。
小鸡刚买的时候,还非常小,要对它们格外照顾。怕它们饿着,怕它们冷,又怕它们被黄鼠狼或者大狼狗叼走。每天早上,把它们放在鸡圈里,晚上再逮起来放到筐里,筐上盖上破衣服,再放到屋里。小时候,家里只有两间房,晚上小鸡就放在客厅里,半夜还能听到它们“唧唧”的叫。
那时候,条件差,没有鸡用的疫苗,所以小鸡很容易生病。有的小鸡刚买回来没几天,早上去看的时候就已经死掉了,也不知道是病死的,还是冻死的。有时买的十几只小鸡,可能一只也长不大,所以还需要再买第二次。不过,总会养大几只的。
买小鸡的时候,因为小鸡太小了,分不出公母。不像现在全是机器孵化的,可以控制公母,我们这次买的全是公鸡。所以,公鸡和母鸡的数量全凭运气了。大家都希望多几只母鸡,公鸡有个两三只就够了。母鸡可以下蛋,公鸡也就等到中秋节才有用。
鸡长大以后,父亲给它们特意垒了鸡窝。别人家的鸡窝都是非常简易的,最多垒几层砖头,上面盖上石棉瓦。父亲垒的鸡窝是三层的,最下层是掏鸡粪的,中间是供鸡睡觉的,最上面一层是供母鸡下蛋的。邻居们看到我家的鸡窝,还都向父亲请教怎么垒的。
除了垒鸡窝,还给鸡们搭了架子。天冷的时候,睡在鸡窝里暖和,但是到了夏天可就热了,公鸡母鸡们就不爱进鸡窝里睡觉了。邻居家的鸡,每天都是跑到院子中间的树上休息,但是我家的树都在墙角,而是都是笔直的槐树,鸡不好飞上去。于是,父亲特意给它们搭了架子。
那时人们都爱说:“时间不早了,鸡都上架了,该吃落黑儿馍(晚饭)了。”
那时养鸡,有两个事情非常令人担忧。一是黄鼠狼,二是偷鸡贼。小时候,黄鼠狼、刺猬、野鸡这些小动物非常常见,不知在什么时候,这些小动物都消失不见了。现在的小孩子,就是见了这些小动物,估计也不认识。每到半夜,黄鼠狼就该出来活动了,它们最爱的就是肥肥的母鸡。我家的鸡没有招过黄鼠狼,但是后面邻居家的鸡就没那么幸运了。有一次,他家人半夜听到鸡一直,男人起来去看。男人用灯一照,就发现一只黄鼠狼叼着一直母鸡往树上跑,跑到墙上溜走了。鸡圈里还有几只被黄鼠狼给咬死的鸡,其它的鸡吓得挤在一起。早上,胡同里几个男人聊天的时候,他讲了这件事,大家夜里更小心了。
那时候的治安不是太好,夜里经常闹贼。这些可恶的贼什么都偷,偷牛、偷鸡、偷棉花、偷粮食,可谓是见什么偷什么。大公鸡长得又壮又漂亮,是一家人为过中秋节准备的。有些贼,半夜去偷人家的大公鸡,不仅是大公鸡,母鸡也偷。被偷走下蛋鸡和大公鸡的妇女,早上准会在大街上骂街。辛辛苦苦养大的鸡,被人偷走,真的是又心疼又气愤。
小时候,家里的院子里还是泥土地。家里的鸡都是散养的,每天都在院子里溜达。鸡蛋虽然好吃,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院子里每天都是鸡屎,一家人都是勤快人。母亲看到地上有鸡屎都会去铲,我一放学,也会铲鸡屎。看到鸡拉了,马上拿着铁锹去铲。还有只要鸡一跑出去,我就赶紧去撵回来。
母亲常说:“你小时候顾家的很,小鸡和小羊羔只要一跑出去,你就赶紧去撵,谁要是来咱家不关门,就把你气死了。”
母亲每每讲起这些往事,就开心的笑了。
因为缺少疫苗的原因,公鸡的鸡冠上都会长一些又黑又大的鸡痘,看着膈应人。有一次,我看到爷爷把他家的鸡长的鸡痘都扣掉了。于是,我也学着爷爷的样子,把大公鸡逮着,一个一个把鸡冠上的鸡痘给扣掉,鸡冠上直流血。不过确实有效果,过了几天,鸡冠上的鸡痘就好了。
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过节,每到中秋节,是养鸡人最开心的时候。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把养大的公鸡给杀掉。由于喂的全是粮食,一只大公鸡能长七八斤,所以杀一只鸡就能炖一锅。自己喂的鸡,鸡肉非常有嚼劲,非常美味。现在在集上买的鸡,再也吃不出来原来自家养的鸡的味道了。
我们买的这四只小鸡全是公鸡,两只等中秋节的时候走亲戚,另外两只自己留着吃。打算先养这四只试试,如果养好了,准备再买几只母鸡喂。
养鸡种菜,是一直向往的田园生活。每每读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就非常羡慕,如今新搬了家,终于实现了种菜养鸡的愿望了。在菜园里种上了菜籽和花籽,现在又养了几只小鸡,期待青菜和花快快发芽,小鸡快快长大。幸福的小日子,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