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望虞台上(散文)
望虞台,这名约略有些古意,你大概能读出它的所在,或许还能体会到其中淡淡的乡愁。
有朋自远方来,做东道主的理应带他们游历本地山水风光。时间允许,挑一处有代表性的处所小坐半日,品茗唠嗑。你大概会选择兴福茶室,喝杯茶,吃一碗蕈油面;或者上剑门,盘桓巨石间,遥望常熟田;或者去燕园,找个竹影扶苏的角落,嗑着瓜子,发几句怀古幽情……兴福太热闹,上山少方便,燕园呢过于僻静。去望虞台吧,观光顺带休闲,绝不委屈了客人。
望虞台在拂水堤中段。退田还湖前,那里大概是一条灌溉渠或机耕道。起初的堤就是一道平直的隔水坝,后来造了串月桥,这里那里拓出几块堤岛,似单调的直线饰了几个音符,而望虞台就是音符上的符尾。
有一个时期,尚湖喝茶盛行。南有蓝调江南,闹中取幽,很小资的一处闲雅场所,楼阁后铺亲水水榭。北有景秀园,湖滩上,大树底下摆开上百张桌子,就像森林公园的露天大排档。而今人气大减,仅存望虞台。
拂水堤限速。即使不限速,驱车路过的人,大抵都会放慢速度,一眼开几秒钟小差,或者摇下车窗,任湖风拂面,水声鼓荡。
望虞台在串月桥南坡。从停车场下来,有乐声缓缓飘过来,似地底下冒出来的,静听,声源在门口的草坪音箱。都是古琴、古筝、埙之类的雅乐,轻悠悠慢悠悠,给人高古含蓄的感觉。可能听不懂它表现的什么,说不出它好在何处,可心境自然沉静了,匆匆的脚步不自觉间放慢了。
古人以亭台楼阁四字概括建筑的各种形式。台是最古老的建筑,观四方而高者曰台。望虞台是三者的结合体,西侧屋顶为平台,东侧主体建筑为二层楼,上面还有阁楼。一脚踏进去,首先见得吧台后一张笑脸,小姑娘穿着蜡染蓝印花土布衣服。先生几位?要什么茶?答:找你们苏总。隔壁包间门口探出一张热情的脸,邀我们落座,喝茶。
这间最小的包间,苏总用来接待朋友。一张小方桌,四张圈椅,桌上置茶具,是全套的功夫茶具,紫砂或陶瓷都有,我最喜欢是一套冰裂釉天青瓷器。福建与广东乃功夫茶发源地。苏总是福建人,跟茶打交道几十年,深谙茶道。功夫茶吃的就是“功夫”,流程繁复,折腾大半日每人喝一小口,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喝茶。我等凡夫俗子自然没那个耐性,提议简化流程。多余的器具统统不要,就剩一把茶壶,几个茶盏。对了,烟缸也是茶具之一,是一个陶罐。喝着茶抽着烟,你来我往,日子在烟草与茶香里流逝。
苏总偏爱福建茶,大红袍、乌龙茶、铁观音、岩茶、金骏眉等等,各有风味,几开下来还不怎么淡呢,他变着法换茶叶了。我等比较喜欢本地绿茶,最简单的玻璃杯,一杯碧螺春或茗毫,白茶稍嫌奢侈,且不耐泡。苏总说,怪不得你们本地人叫“吃茶”。吃茶是休闲的代名词,可能等到饭点喝杯小酒,在等待的间隙掼几把蛋。
认识苏总多年了,那次研究会借望虞台开理事会。身材颀长,面容清癯,一笑露出两个虎牙。一年四季,大半时间穿一套银灰色西服,认认真真扣着扣子,言谈举止透着儒商的精干。自我介绍叫苏锡明,从事与饮茶文化相关的文创。苏总来常熟二十年了,开茶庄,包茶室,说他是茶叶老板,未免狭隘,他也是文化人。这么说,并无文化人身份认同的优越感,这个时代文化并不吃香,使劲往文化里蹭说不上多荣耀。
望虞台的文化是看得见的。红木色为基调的中式装修,包间以橱柜或花格屏风为隔墙。过道格子里陈列茶罐、茶具。包厢书柜排着书,有两万多册呢。其中突然发现有自己的书,我们几位都很惊讶。苏总说,是从新华书店本地作家专柜买来的,今天终于见到几位作者。他激动,我们也激动。
在望虞台,茶是媒介,是人气。苏总将家乡的茶文化带到这里,又融合本地文化,不断推出湖山特色的文创产品,有壶有杯有整套茶具,大多选宜兴紫砂或景德镇陶瓷为材质,冠名有地域特质,尚湖、虞山,或公望、状元,做工精美,产量不多,呈小众性。从中,有人看是商品,有人想到实用性,有人读出了文化,有人体会到情怀……
望虞台以团体会员身份,加盟常熟市黄公望研究会后,我们之间的来往更加密切。说来往,还是有些见外,望虞台是我们研究会的活动基地,苏总自然是一家人了。
记不清来过多少次,有些印象深刻。浦仲诚先生的《黄公望传·绘图本》出版,在这里举行新书发布会。市作协、各地黄公望研究会代表、黄氏后裔都来祝贺。潘吉的长篇小说《因为有爱》也在这里举办首发式,无论是活动主办单位,还是邀请对象,都有一定的格子。刘汀、陈武、周浩峰等大作家,都来过望虞台喝过茶,还不止一次。各地文友甚众,一面之交,大多记不起他们的名了。
尚湖最美的时段在初夏或初秋,选择这两个时间点来,那真叫赶上了。湖风和煦,垂柳拂面。桥上站站看看,水边蹀躞,拍几张照片,询问安排哪里喝茶。浦兄抬手一指:喏,望虞台。哟,那里好,好,好!忙不迭一串好,一兜兜折进去,又是一串好。
第一印象的深刻,在看似寻常的不寻常处。四方桌太普通太拘谨,客人都喜欢那张原木大板桌。四五米长,七八十公分宽,十来公分厚,一块整板,最大限度保持了原木的形态,厚重,古朴,简单而不粗暴,贴近自然,给人无限的想象力。桌子够长,同时泡几壶选着喝,捉对说话。陈武大概说到好玩的话题,站起身要求大家停一下,听他侃。会写的人大多会说,随便什么段子到他嘴里就生动了,说不定来自他的作品,或者将写入作品。我们甘愿当忠实听众,也是忠实读者。
陈武海边长大,周浩峰所在的东太湖也远比尚湖浩荡,而刘汀是内蒙古人,对尚湖的兴趣更浓烈。拉开落地窗帘,伫立窗前。从这里看虞山角度绝佳,能清晰望见剑门奇石,剑阁。城市在水那边,远处高楼似漂浮在浩渺碧波,楼盘与湖间大段距离淹没在岸线绿色中。
苏总起早,每天六点多发朋友圈“早上好!”下面一幅照片,大多以串月桥侧影为背景。能想象视角在望虞台,露台或者水榭。朝霞映在湖面,投射出一道金光。远处的虞山,淡淡的烟岚尚未褪尽。湖山静好,岁月静好,望虞台悠然融于湖光山色间。
感谢投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

望虞台上的风景更是别开生面,即使在屏幕上都能感受到它的意境和美景。
怪不得自古以来就有书香和茶香的无缝对接,此篇文章正有此意。好文必读。
问好老师。遥祝老师写作快乐!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