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见闻】常回家看看(散文)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福,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从老家回来的路上听到这首《常回家看看》,让我心中五味杂陈。常回家看看,说着容易,可是做起来真难。
父母本来计划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出发去北京打工的,连火车票都买好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初一早上,母亲突然给我打电话让我把火车票退掉。说父亲的左眼突然看不清东西了,要让妹妹带父亲去县医院看病。我接完电话,心中非常担心,可是还要上班无法回去,只有等周末回去了。
当天下午,我打电话询问父亲的情况。母亲说父亲眼部长了一个小息肉,动了一个小手术,医生让十天后再去拆线。听完母亲的话,我悬着的心才算落下来。随后的几天,父亲的眼睛在慢慢恢复,盖在眼上的纱布已经揭掉了,每天按时滴眼药水。
周五下午,我请了半天假,带上乖,我们就踏上了归途。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是我们淮阳的太昊陵庙会。回去之前,表姐让我们回来的时候给她们带些淮阳的特产压缩馍。于是,我们一下高速就去了太昊陵广场,买了几兜压缩馍。
头天在电话上,母亲说妹妹趁着周末要回家,提前给小外甥女过生日。我告诉了乖,乖说要去太昊陵步行街给小外甥女买衣服。我们给表姐买好压缩馍,给小外甥女买好衣服后。
乖说:“咱爸咱妈都爱吃毛蛋,给他们带些毛蛋。咱爸不能吃辣的,买一份不辣的一份辣的吧。”
于是,又买了一些麻辣毛蛋,我们就回家了。由于我们是下午去的,虽然庙会上也是人山人海的,但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乖说:“怎么没有咱们去年来的时候人多啊?”
我说:“现在都三四点了,人家都已经回去了,要是早上来人多得绝对挤不动。”
头天晚上,母亲打电话说:“你明天回来的时候,走到你妹家门口,帮她装一下晾衣绳。”
妹妹年前就买了晾衣绳和膨胀钉,一直说回去的时候给她装上,可是过年回去几次都么有给她装。
我们到妹妹家时,妹妹正好接小外甥女放学才回来。我让妹妹去借了梯子和工具,一会儿就给她装好了。
我问她:“你今天要回家吗?”
妹妹说:“我今天不去了,明天早上给小妮买了蛋糕,我再回咱家。”
我问小外甥女要不要今天去我家,她高兴地说:“我想去,去找俺姥爷。”
妹妹给小外甥女收拾了东西,我们带着小外甥女就回家了。
到家时,大门在锁着。
乖说:“咱爸咱妈一定在东地剜地,刚才在路上给咱妈打电话时,就听她说在东地。”
前两天打电话,母亲就说在东地树林里剜地。几年前,父亲在那块自留地上种了几行梧桐树。种时才有拇指粗,如今已经如胳膊粗了。
电话里父亲说:“树中间的空地上长的都是小榆树苗,要是不剜掉,会跟梧桐树争地力的。趁着在家没事,就当锻炼了,把地给翻翻,树也能长得好。”
父亲是个勤快人,从来不舍得闲着,总要找些活干。
乖和小外甥女先下车向东地去,我把车停好,也向东地去。步行不到一分钟就到了,看到父亲和母亲正在剜地。母亲看到我们,立刻开心的笑了。
跟父亲说:“走,咱们回家吧,剩下的不剜了,明天再剜。”
母亲领着小外甥女,我们就回家了。到家后,母亲说:“你们一回来,我就可高兴。”
是啊,我们每次回老家,母亲都非常开心,父亲虽然嘴上不说,但是也表现的很开心。
小外甥女一来,就前后粘着父亲,要跟父亲玩。时间不早了,母亲忙着做饭。
“你们说要回来,我和你爸今天早上才去街上买的菜和水果。”
我说:“俺不回来,你们吃啥菜啊?”
母亲说:“俺两个好对付,调个葱和豆腐皮就行了。”
听了母亲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晚饭,我帮母亲炒了菜。吃过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有小外甥女在,又增添了不少欢乐。
第二天早上,比平常晚起一会儿。在老家的夜晚,总是睡得非常香。小外甥女一起来,就要给妹妹打电话。
“妈妈,你去给我买蛋糕了吗?你啥时候来啊?”
母亲说:“她昨天晚上就在惦记着蛋糕呢。”
大家听了都觉得小外甥女很可爱。
吃了早饭,父亲和母亲又去东地剜地了。我们晚去了一会儿。
我问小外甥女去不去东地玩。
她说:“我要等我妈妈来,我妈妈给我买蛋糕去了。”
我说:“去东地玩,你妈妈来的时候,咱们能看到她路过北边的大路上。”
她还犹犹豫豫不想去。我说:“你不去,我和你舅妈去找你姥姥姥爷了啊。”
她说:“我也去,我自己在家害怕。”
我说:“那走吧。”
于是,我们三个一起去东地了。到东地,我接过母亲手里的铁锹,让母亲歇歇。乖看到地上全是没有开花的蒲公英,这些蒲公英刚长出来花骨朵。
乖跟母亲说:“听说蒲公英晒干,泡茶喝可以治咽炎,我给申光剜点,让他喝喝看,我去回家拿小铲子。”
我在旁边听着很感动,乖什么都为我想着。说着,乖就往回走,回家拿小铲子。
母亲在后面喊:“小铲子都在楼梯间里。”
乖说:“我知道。”
不一会儿,乖拿着三个小铲子回来了。
“我给薛菡祎也拿一个,等会儿她看到咱们剜蒲公英,她也该要小铲子玩了。”
乖和母亲拿着小铲子去剜蒲公英了,没有开花的蒲公英,我们又叫“苦苦丁”,确实是一种中药材。
小外甥女拿着小铲子,在我和父亲旁边玩。还剩下不到二十平方的地没有剜,我不停地剜着地。很多年没有干过农活了,刚剜一会儿就开始累了。只觉得浑身冒汗,我把外套脱掉放在了地上接着剜。再看父亲,他不紧不慢地干着活,好像不知道累。不过,我好歹比他年轻,力气还是比他大些,只是他的耐性比较好,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啊。
小外甥女在父亲旁边,问这问那的,她这个年龄正是好奇的时候。父亲剜地的时候,剜出来一个苍虫。这个时候的苍虫还在地下养精蓄锐,等到夏天的时候才出来。父亲剜出来一个苍虫后,让小外甥女玩。
小外甥女问:“姥爷,苍虫它会做梦吗?它会梦到什么啊?我昨天晚上就做梦了。”
我在旁边听着,忍不住的笑,心想小孩子真的奇思妙想。但是,又想想我不也是从她这个年龄过来的吗?
父亲耐心地回答道:“它会做梦,它做梦跟你一样,都在想吃什么好吃的。”
小外甥女问:“那它吃啥啊?”
父亲说:“它在地下吃树根,等长大了飞出来吃树筋。”
小外甥女又问:“姥爷,苍虫是穷人还是富人啊?”
父亲说:“苍虫天天光吃不干活,它就是穷人。人要是天天光吃不干活,就也会变成穷人。”
小外甥女说:“那它不是跟我一样吗?我也光吃不干活啊。那它也跟你一样。”
父亲说:“它跟我不一样,我天天干活啊。我不干活哪有钱给你买好吃的啊?”
小外甥女又说:“那它跟俺姥姥一样,俺姥姥不干活。”
父亲听了,忍不住笑了。
“是的,你去问问你姥姥,看看她干活不干活?”
小外甥女屁颠屁颠地跑到母亲面前,“姥姥,俺姥爷说你跟苍虫一样,是穷人。”
母亲说:“是类!你姥爷净瞎胡说。”
父亲在这边听着,忍不住地笑。
我们正剜着地,我看到北边大路上一辆电三轮,很像妹妹。对小外甥女说:“薛菡祎,你妈妈来了。”
“在哪呢?”
“那不是吗?北边大路上。”我边说边给她指着。
小外甥女看到,就大喊:“妈妈,妈妈。”
母亲在旁边说:“别喊了,离得太远了,你妈妈听不到。”
看着妹妹往家的方向来了,小外甥女赶紧向家跑。
父亲在旁边说:“光想着她的蛋糕呢。”
我们几个听了,都乐了。没一会儿,小外甥女领着妹妹来了。我把刚才小外甥女和父亲的对话,告诉了妹妹。
妹妹乐了,说:“咱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吗?天天大早上一起来就开始讲晚上做的梦。”
听了妹妹的话,瞬间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啊。小时候,天天盼望着长大,没想到一转眼就老了。
妹妹来的时候,我和父亲已经把地剜好了。就剩下一点儿地边,父亲还要再剜剜。母亲和乖也已经剜了两大塑料袋的蒲公英了。
把地边剜好,我们就回家了。走在街上,坐在街里聊天的几个老头儿给我们打招呼。
“今天去的人多,地剜完了吧?”
父亲笑着说:“人多力量大,今天早早剜好了。”
回到家,刚十点多。母亲和乖把剜的蒲公英择择,我们几个在旁边玩。妹妹给小外甥女买的蛋糕放在屋里桌子上了,小外甥女就坐在蛋糕旁一直看着。我们几个看到,都觉得很可乐。
妹妹说:“等中午吃了饭再吃啊,现在不能吃的。”
母亲说:“买了就是让她吃的,别让她眼巴巴的看着了,现在给她切了吃吧。”
小外甥女听了,高兴得手舞足蹈的。妹妹先把生日帽给她戴上,我给蛋糕插上蜡烛。
妹妹说:“插上七只就够了。”
于是,我插上七只蜡烛,给父亲要了打火机。我点上蜡烛,妹妹给小外甥女拍照。一说要拍照,小外甥女就开始臭美了,摆各种姿势,看来爱美是女生的天性。拍完照,妹妹开始切蛋糕。给小外甥女切了第一块,然后让她把第二块给母亲送去。父亲不爱吃奶油,所以他没有吃蛋糕。我们几个一人吃了一块,就觉得腻了。
父亲在旁边教小外甥女:“薛菡祎,你知道腻的意思吗?腻就是吃到不想吃了,再吃就想吐,这就是腻的意思。”
看到父亲教小外甥女,我就想到了小时候父亲教我学习的场景。从小,父亲对我们就是言传身教,用实践让我们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吃完蛋糕,时间还不到十一点,乖和母亲接着择蒲公英。过了一会儿,父亲可能是饿了,见母亲没有要做饭的意思。
“今天中午打算吃这些蒲公英吗?”
母亲听了父亲的话,笑了说:“俺都吃蛋糕了,你没有吃。你是不是饿了?”
我们一看时间已经十二点多了,我和乖说:“咱们去买菜吧,回来做饭,吃了饭还要回去上班呢。”
母亲听了我的话,问:“今天就要走吗?我以为你们明天才走呢。”
我说:“这次永飞就休息一天半,明天就要上班了,等会儿吃了饭,我们就要走了。”
母亲听了,一阵失落,感觉满是不舍。可是为了生活也没有办法啊,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
我和乖去街上买了青菜、面条和一些水果。很快就回来了,我们做饭,让母亲歇歇。妹妹带来的有酸菜鱼料包和鱼片,我做了酸菜鱼,又炒了一盘油麦菜;乖做了一锅香喷喷的面条;三下五除二,我们就做好饭了。
父亲吃着面条说:“嗯,今天的面条好吃,这几天就数今天吃的多。”
我说:“这样做的面条好吃吧?回来也让俺妈把茄子煎煎下面条。”
父亲说:“菜是都有,就是……”
父亲没有往下说,母亲说:“就是啥啊?就是我不会做是吧?”
父亲说:“我可没有说你不会做啊。”
母亲说:“你不说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几个听了他们的话都乐了,一家人有说有笑,一起吃饭就是香。我胃口大开,连着吃了两碗面条。乖开始还担心面条不够吃,最后正好,大家都吃好了,面条也没有剩下。
吃过饭,母亲坚持不让我们刷碗。她把碗刷好,我们收拾一下又要出发了。我们每次出门,父母都要在门口送别,直到我们的车上了大路,再也看不到时,他们才会回家。每次临走,母亲总是千叮嘱万嘱咐的。
“路上开车慢点,到地方给我打个电话,我就不挂念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多想一家人永远在一起啊,可是为了生活,大家各奔东西,聚少离多很是无奈。母亲总说:“什么时候不出去打工了,我们就一直在家了。”
这次回去,虽然时间短暂,但是看到父亲的眼睛已经无大碍了,我们悬着的心也就落下来了。一家人能够团聚,一起吃饭,一起干活,一起说说笑笑,就足够了。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是啊,父母辛苦一辈子,就图个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如果有时间,就常回家看看吧。
晚饭后,我们把母亲和乖剜的蒲公英给洗净,在锅里蒸一下,放在外面晒干。看着晾好的蒲公英,我一阵沉思,这哪里是蒲公英啊?这是亲情,是爱情,是母亲和乖对我满满的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