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倾听心灵的回音(随笔四章) ——秋风日记
◎倾听心灵的回音
3月21日,世界诗歌日,世界睡眠日。
诗歌关乎心灵,睡眠关乎身体。作为生命的一体两面,诗与睡眠缺一不可。
人间多风雨,惟诗是安慰,惟睡眠是疗愈。生命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多,一日三餐,吃得香,睡得酣,有花可赏,有月可望,就已是上签了。
诗歌,作为心灵的回音,具有极鲜明的个性,无论喜悦还是忧伤,都不可复制,不可模仿。
睡眠,于身体是一种呵护,优质的睡眠像一双温柔的手,能抚平心灵的皱褶,让疲惫换发生机。
人人都在喊累,每天活得殚精竭虑,夜不能寐,似乎拼尽全力,也无法抵达理想的彼岸。于是,失望焦虑蔓延,诗意无处立足。
为什么科技越发达,物质越丰富,生活节奏越快,交友软件越多,灵魂越是孤寂?心灵缺乏了诗意,就会渐渐干涸;虚情假意浮于表面,很难有灵魂深处的交接与碰撞;世俗的成功学侵占身心,哪还能顺应自己的节奏?
过多的内耗是睡眠的天敌,太精于世故必定虚伪。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的呼声,千百年来从未断绝,做个闲人,只不过是个美好的愿望罢了。什么都想抓住,什么都舍不得放下的人,注定两手空空。大多人活得分裂又混乱,毫无秩序感,道理都懂,只是总身不由己,总被世俗绑架。
假如一个人能做到知行合一,内心坚定,懂得取舍,又怎会被外界的力量夺走内心的诗意与睡眠呢?!说穿了,还是自己功力不够。
当疲累来袭,试着将一切放下,潜入大自然中,漫无目的行走,沐清风、闻花香、赏流云……我相信,诗意和睡眠将结伴而来。
诗歌日,怎能无诗?那就写一首《倾听心灵的回音》吧:
真正能滋养心灵的诗句
不仅仅存于文字里
那只是一种形式与表象
真正的诗篇
扎根于大地
隐居在人心
来时汹涌
去时无踪
把酒问天是诗
巴山夜雨是诗
火树银花是诗
枫桥夜泊是诗
心有诗意的人
即使做梦
也异于常人
他会把梦中所见
记录于文字
所以
有诗意的人啊
即使睡着
也在倾听心灵的回音
2024年3月21日
◎青绿不改旧时约
以往的3月15日,樱花大道已经云霞似锦了,今年的两场冻雨加冰雪,使得花开之路尤为艰辛。
晨起绕西湖走了一圈,只有得天独厚的玉兰树,担起了春的使命,以洁白的花朵昭告春的喜悦。
裸露的黄土地上,萌生出大片新绿,多在岛中心,湖水边,远离建筑群,足迹稀少处。蔚然清秀者,有我的儿时故友,名曰地米菜——翠玉的叶子,细小的白花,像洒落地面的星星。
地米菜又叫荠菜,护生草,可食用,也可作为插花的点缀。以前不起眼的野草,现在成了玫瑰、百合、康乃馨的金牌配角,登上了大雅之堂。
相较于那些雍容华贵的花,我更喜欢有山野气息,随处可见的小花小草,亲切、没有距离感,瞬间唤醒儿时的美好记忆。
越是寻常所见之物,越容易被忽视、被淹没。其实你靠近她们,仔细观察,这些细微的草木,散发着清幽深邃的静谧之气。
我特别喜欢“护生草”这个名字,护佑生命,慈悲为怀,灾荒年月,人可食,牛羊可食。真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株野草,在追星逐月的人眼里,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当你用心去发现,去认识,她就开始熠熠生辉,灼灼其华了。
苍穹之下,大地之上,天道之中,谁不是众生?谁不是草根?谁不是微尘?那些曾经手握天下生杀大权的帝王将相,不也化成了滋养小草的一捧尘泥么。
诗意并非孤立、傲骄的存在,她不仅存于宏大的事物中。当你用心去感受一切众生时,你会发现,到处皆诗篇,随时有物华。真正是:
莫道冰雪阻春路,青绿不改旧时约。天地永不辜负,每一次的倾心奔赴。
2024年3月16日
◎元气,生命的奢侈品
“假如我没有及时回复信息,我一定在忙碌中,请不要焦虑。”
“才不呢,我信任你!”
电影中的一段经典对白,彰显出高贵的人品,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爱是懂得为对方着想,是信任是理解。假如缺少这些基本元素,就无存在意义了。
有教养,心地仁厚的人,总是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有价值、有营养的人际关系,就是彼此信任,坦诚相待。
中国的文化,揣摩人心占了很大篇幅。《战国策》《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无不是攻心的鼻祖。话说三分,绵里藏针,遮遮掩掩,含沙射影;有意见、有问题,不明说;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模棱两可,比喻隐喻一大堆,话说了一火车,全是空话废话。
每个人都把自己隐藏得很深,千种面具,应付各色人等。活得清澈透明,反而成了奢侈。
日常交往,本应清澈明朗,互相照亮。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整天琢磨人心的群体,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发明创造,去探索新的未知领域。雾霾多了,终会遮挡阳光;阳光稀少之地,苦寒难生寸草。
隐逸文化的诞生,其实就是对这种复杂内卷形态的逃避与对抗。
有大智慧的人,做人做事化繁为简,表里如一。万千心机,不如一颗朴素的心。
心有阳光,活得天真热烈的人,总是元气满满,岁月于他丝毫无损,反而日益增辉。
2024年3月18日
◎畅览天地无字书,尽享万物春光美
冰雪封道似在昨日,眨眼间春已过半,东风浩荡,花正重重叠叠地盛开,悦了眼,养了心,清了神。
万物有时,四时有序,在我看来,大自然的规则比人间所有的规则都庄严神圣,不可侵犯。
天地无私,载万物,养众生。很多人生真谛就藏在大自然里,只是年轻时太过懵懂,没能好好阅读天地这本无字书,走了许多弯路,浪掷大好时光。
走过四季,见繁华也见凋零;见春风和煦也见寒风刺骨;见大雨滂沱也见细雨绵绵。才明白,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曾经让你难过的人和事,都随时间冰消雪融,没有什么是不能释怀的。
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最好的是人,最坏的也是人。
好的人,像一树一树的花,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让你热爱这个世界,对未来充满希望。
佛说不要有分别心,不好的人其实就是可怜的人、扭曲的人,还没有开悟的人。
所有的影视剧,都有正反角色,都有好坏对立,不然,如何产生矛盾冲突?没有跌宕起伏,惊雷乍响,就难吸引人。所有剧中人物的结局,都是好人战胜坏人,坏人最终幡然醒悟。观者都知道,这不过是人间理想,来教化众生的。
看剧,越离奇越好;日子,越恬淡越好。走过时间,才知道平静是福。如有大把时间,畅游山水,赏花写诗,夫复何求。
喜欢四季分明之地,有花开,有叶黄,有白雪,有冰霜……所有的变化,都能带给心灵的悸动与惊喜。如果一个地方只有一季,就少了许多期待,心灵也就无法体验更多的欢欣与激动了。
春分,白昼平分,光影渐长,又有大把时间,沉浸在天地这本无字书里,尽享万物之美了。
202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