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东篱】滦河魂(散文)
漫长而悠悠的滦河水,万古流淌,载着中华民族的魂魄,润泽着两岸人家的日子,滦河人把根扎在滦河岸边,一代复一代,书写着滦河的华章。我是滦河人,我要为之讴歌。
一
2010年和同学双喜一起到承德,受到在张家口的同学夏志礼夫妇热情接待,欲返程时,非要带我们到了丰宁坝上草原看一看滦河源头。滦河曾如幼婴,初始时从猴顶山北麓缓缓爬下,慢得令人发急。等进入京北第一草原,吮吸了丰盛的营养,渐渐肥硕,盘桓九曲,兜兜转转,久久不愿离去,她舍不得丢下这片贴心的大草原。站在亭台上,一望无际,碧草如茵。上面是瓦蓝瓦蓝的巨形穹顶,下面是碧绿碧绿的硕大草垫,草垫上是仙子们舞动着的无数条散乱的银带,缠绕着,纠结着,从她的手中飘出,到你的腰间缠住。这就是滦河的源头,滦河的根,她深深扎根在草原腹地,钻进燕山的怀抱,永驻在历史长河的深处。
据解放以来对滦河流域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旧石器时代),滦河流域就有原始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和石像,留下了许多人类活动的遗迹。古老,是滦河的生命长度。
滦河流域的迁安曾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早期的生长生活之地。迁安地处燕山余脉、滦河岸边,这里有丰富的有关轩辕黄帝的文化传说,与轩辕黄帝有关的地名就有20余处。这里还有中国仅有的地缘和血缘相互认证的轩坡子村的轩辕嫡系后裔轩辕家族,据《畿辅通志•图》记载,这个村有一半以上的人家姓轩辕,更有极具地方特色的皮影戏《黄帝战蚩尤》等民间文化遗产。至今迁安许多村庄名字的来源,都与黄帝相关。据传说黄帝出生地在今天迁安的龙山,黄帝大战蚩尤时的擂鼓台在王古庄,当时的战场在鸡鸣庄,芝草屋村与黄帝发明鞋子有关,建昌的轩辕庙以及城区西南的雷祖庙(蚕姑庙),也与轩辕黄帝有关。众多的传说证明了迁安地区轩辕黄帝文化的繁荣。
我曾游走在这些响彻着古韵的村庄,和华夏的先人碰面,站在擂鼓台,听鼙鼓阵阵;住宿鸡鸣庄,为的是听一声鸡叫;在芝草屋,看鞋子的历史;在轩辕庙,怀古悼贤。这些都是滦河岸上的明珠,依然山中灵魂的幽光。
滦河,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的传说,还有最老的民族基因。滔滔流水,流不走那股沸腾的血脉,这条血管里的血型永远没有改变过。
据记载,孤竹国是有史以来滦河流域原始社会解体后出现的最早国家,是3000年前商代的北方大国。孤竹国的建立标志着滦河流域的文化已高度发达。孤竹先民是礼仪文明之邦,距今约3600余年,被誉为“东方德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伯夷叔齐礼义让国、叩马而谏、耻食周粟、采薇首阳的故事即发生在商末的滦河流域。这个故事被后世儒家尊为气节的典范,象征着坚守道义、不受外界诱惑的精神。在这里还有老马识途,寻蚁求水等传说。齐桓公刜令支斩孤竹、秦始皇碣石山勒石宣威、曹操东征乌桓、多伦会盟等等重大历史事件,在她身边轮番上演。
滦河,就像一条水作的舞台,历史在这里跳舞,从未有过尾声。滦河水清,如一本连环画,上演的是首尾相接的故事。我曾经带着我的学生,沿岸行走,走一处,追念一段故事,教育学生,做一个具有传承精神的人,续写滦河今后的历史。
二
滦河如何凭着最初这细若游丝的躯体,冲开茫茫草原,挤破巍巍高山,辗转奔波千里,独流入海?滦河是开放的,宽容的。她一路上呼朋引伴,不择细流,容纳百川,一视同仁。浪漫时,她把鱼儿潜藏在自己心里,甜蜜地享受着幸福时光;平静了,她把蓝天白云揽入胸怀,和它们深情依偎;寂寞了,他把巨石树木携来为伴,激荡起自己生命的壮观。她一路坎坷,一路欢歌,把北方大地上的各个民族所有的子民拥入自己的怀抱,她把自己的魂魄融入到冀东北的大地上。
一条水系,就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水,一往无前,穿山越石,屈挠依然前行。滦河水之魂,也附着在滦河人的身上,成为永恒的力量。
在沧海桑田的漫长的岁月中,冀东北大地一直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区。自古以来,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柔然、库莫奚、契丹、女真、蒙古、满州等少数民族先后在滦河流域历史舞台上轮番演出了一幕幕逐水草而居、凭骑射而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活话剧。各民族你来我往、交错杂居,水乳交融,形成了相互依存、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没有滦河的承载,就不可能有这些民族的登场。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一项军事改革,也与滦河有着关系。辽远的草原,浩荡的滦河,适合骑射进军,我认为,胡服骑射也是滦河滋养出的一个军事思想。马儿奔跑在岸上,或踏足浅水,这个想象,使得胡服骑射成为一种愿望。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弘也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汉化改革,据史实,他连自己的姓氏都改为汉姓“元”,表示一切归元,从头开始之意。有小说描写,他就是站在滦河岸上做了这样的决定。这也是滦河承载的汉文化对他的直接影响。滦河的存在,不同于北国的千里旷野,有着滋养生息的独特条件,南北朝时的改革,部分是因地理环境的变化而进行,滦河是先决条件。
滦河,是用它的魂魄孕育了华夏民族的人文精神,它的影响力,在于贯穿了历史这条纵向的线索,让我们找到了解读历史的依据。
三
滦河由一个柔弱得未能站立的婴儿,一路走来,渐渐长成英武的少年,进入燕山山脉,一晃俨然成了强壮威猛的青壮年,以顽强坚韧的毅力啃噬着每一块岩石,用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开辟着奔向浩瀚海洋的道路。千百年来奔流入海的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到了近现代,人们觉得应该给滦河以装饰以修饰,人们把滦河看作是家园的血脉,于是注入了更多的壮观风景。
在滦州段的滦河上,一桥飞架东西,使天堑变通途,这一桥就是詹天佑修建的滦河大铁桥。当时在英日德等国的专家打桩屡屡失败的情况下,眼看工期将近,英国专家金达授意英桥梁专家喀克斯找到詹天佑,以转嫁难题。詹天佑认真勘察了现场,找出了外国人的多处失误,重选桥址,避开汹涌澎湃的激流,引进“压气沉箱法”,而且就地取材,雇用了那些被德国专家抛弃在滦州的德国“机匠”,一直下挖26米,才淘尽流沙,现出花岗岩基址,从而筑起桥墩,使大铁桥凌空而起。连外国的那些傲慢的专家,也目瞪口呆,由藐视、刁难而到敬佩,特推荐詹天佑加入“英国皇家工程学会”,成为该会第一位中国籍会员。滦河,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中国人在滦河展现了博大的气魄。真正的风景,一定有着人文的故事,滦河大桥,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成为一座站在滦河上的博物馆。
滦河,孕育了中华智慧,成就了一代名人。伫立滦河岸边,看着那座河桥,我们的眼前便会走来一个个滦河人。民族有魂,滦河也有魂,那些仁人志士就是滦河的灵魂。
在滦河入海口的乐亭县,是我党重要创史人之一的李大钊的故乡。李大钊和早期的共产党人,一起撑起了中国的脊梁,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崭新灵魂。滦河,对于李大钊的成长,有着无法小视的意义。浩浩滦河奔大海,一个人,只有融入世界的潮流,才会更有作为。李大钊是滦河的骄傲,也是中国革命的骄傲。
四
滦河,华北大地的母亲河。她从远古走来,历尽千百年的沧桑,他从高原峡谷奔来,逶迤千里汇入大海。她不顾一路的风霜疲惫,敞开胸怀,惠泽两岸,孜孜不倦地哺育着滦河流域的人民,竭尽全力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滦河的奉献精神,同样浸润着滦河的子孙,濡染了一代又一代滦河儿女,献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热血甚至自己的生命。
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雪肆虐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冰雪中的一座孤城。宋志永等唐山十三兄弟,在除夕夜这万家团圆的时刻,连夜出发,不远千里,顶风冒雪,奔赴郴州,参与救灾。他们风餐露宿,起早贪黑,履冰踏雪,没日没夜地跟冰雪死磕,冒着生命危险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拉电线。手被冻伤,脚被竹茬刺破,肩头红肿溃烂,因水土不服造成频繁腹泻、感冒、发烧……这些都拦不住他们,仍是拼着命地跟冰雪搏斗。
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这十三位农民兄弟,再次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到达灾情最重的北川县。用锤砸,用钢钎撬,用手刨,把手扒烂了,鲜血淋漓,也顾不得包扎。他们日夜穿梭在废墟里,最终救出了25名生还者,刨出60多具尸体。
面前灾区失学的孩子,宋志永将他们送到唐山上学,他和兄弟们凑了一万多元钱交给了校长,他说,跟着我干的这些兄弟,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都不富裕,一说为孩子们捐款,一下就凑了1万多,我的心直颤啊。”临走时他和孩子唱起了国歌,这个在救灾中遇到天大困难都毫不退缩的黝黑粗壮的唐山铁汉,终于忍不住抱着孩子们放声痛哭了一场。滦河永远记住了他们的歌声,也记住了孩子们的哭泣声。
这一年他们被评为“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这是给滦河最崇高的荣誉,是被滦河水浣洗得闪闪发光的招牌。
滦河水,哺育了滦河人,滦河是华北的母亲河,滦河岸边人就是带着母亲的温度,去温暖着自己的同胞。有人追溯他们如此壮举的原因,不约而同地写到滦河,因为滦河给了他们一个济人之困的灵魂。
自从1976年唐山经历了惨绝人寰的大地震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无私奉献的根就深深扎在了每一位朴实的唐山人的心中。这十三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兄弟,就是唐山人的典型代表,滦河铸就了他们知恩图报和无私奉献的高尚灵魂,他们撑天拄地的中国人。
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赵先有,一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响彻世界,响彻直今。这是滦河水发出的吼声,滦河哺育了英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最为精彩的镜头。
赵先有牺牲23年后,他的孙子赵新民来到了这个世界。1982年陈连华带着小孙子,千里迢迢离开乐亭,到沈阳北陵,为烈士扫墓。来到墓地,第一排左手第一个就是赵先有的墓,紧邻着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的墓,上有巴金的题词“特等功臣赵先有之墓”。
一个滦河畔原本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走出了一位浩气凛然的英雄,为解放、保卫和建设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青春和热血。他的名字与滦河不老,他的英雄事迹像滦河水永远流传。
滦河人,把他们的生命放在了炮火纷飞的战场,把忠于人民的灵魂写了战场上的高地。从滦河到朝鲜战场,多么遥远的距离,但有一条灵魂的连接,这段距离就缩短了。
滦河,你的根深深扎于洪荒的历史深处,发源于莽莽群山之中,蜿蜒于苍苍大地之上。你以你博大包容的胸襟,以坚韧顽强的品性,以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了你不灭的魂魄,并以此哺育了你的一代又一代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