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奉旨行业(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流年】奉旨行业(散文)


作者:秀针河 童生,771.8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1发表时间:2024-03-26 15:22:36

【江山·根与魂】【流年】奉旨行业(散文) 有一句俚语“一头热”,是用来形容男女恋爱单向追求,一方狂热,另一方却没有感觉的那种。这句话其实是歇后语,歇后语前面的话是“剃头挑子”,说全了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下面就讲讲剃头挑子的故事。
  
   一
   清朝初年,清军入关,很快就拿下了全国江山。拿下江山就想保持长期统治。山海关外苦寒之地的游牧民族,人数又少,如何去统治有了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大汉民族?统治者们想到的是,要从精神上打垮汉民族的民族意识,具体做法就是每个人的形象。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来自《孝经·开宗明义》,意思是人的身体、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的,自己无权随意毁伤,这是“孝”的开始,也是“孝”的最基本点。明朝以前,汉人无论男女,都是留全发,女人自不必说,男人们都是把长发在头顶挽个疙瘩。除去儿童时期,从成年到老没有理发、剃头之说。古时候的五刑中有“髡刑”,髡刑就是把犯罪人的头发剃掉。由此可见头发对古人多么重要。
   据说当年满族首领努尔哈赤为了与其他部族区分开来,实行了剃头留辫子的习俗。他们剃头并不把所有的头发都剃掉,只剃脑壳前半部分,把后半部分编成发辫垂在脑后,开始曾被汉人称为“猪尾巴”。满头好好的头发,却要在背后留个“猪尾巴”,汉人岂可能接受?
   满族军队在北京建都后,多尔衮为了打消汉人的民族意识,便颁发了《剃发令》。多尔衮是摄政王,他发布的命令等同于圣旨,所以就有了缩短的旨意“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如果你坚持留着明朝时期的发型,对不起,砍掉你的脑袋!因为以前都是留全发,所以就是响应圣旨也没几个人会剃头。我的家乡天津市宝坻县(现在是区)清兵入侵较早,清军就在那里组建了一个剃头营。名称叫“营”,并不是现在军队“营”级的概念,数量上有很多人。这群人被训练成会剃头的手艺,学成之后分散到全国各地,给所有成年男性强制性剃头。
  
   二
   那时候没有现代的汽车,连自行车还没有传过来,剃头匠们走街串巷给人剃头,只能依靠两条腿。他们肩上担着一个挑子。挑子的一头是个四腿八扎的凳子,凳子腿之间有几层抽屉,里面放着剃头工具。凳子的一头竖着个木杆,叫作“旗杆”,上面挂着几种东西:一种是一条七八公分宽的皮板,叫作“当头”,剃头时用来蹭几下刀刃,增加刀刃的锋利度;另一样东西就是圣旨,上面十个大字“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还有一个最令人胆寒的,是一把明晃晃的大砍刀!挑子的另一头是一个长期燃着的小火炉,上面挂个大木盆。小火炉用来烧热水,大木盆用来洗头发。头发干着剃头时刮不下来,只有用热水洗好闷透了才能剃下来。由于小火炉长期燃烧,所以担子的一头总是热的,这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由来。
   当年剃头匠见到一个全发男人,拉过来就强制剃头,如果你敢反抗,拿起大砍刀就砍掉脑袋!砍下来血淋淋的人头挂在旗杆上,拿回去交差。想起来令人恐怖,这哪里是剃头匠,分明是刽子手!
   也许您会说,你们宝坻人当年为虎作伥,帮狗吃食,用现在的话说都是汉奸。别忘了当时的历史环境,一个小小老百姓,谁能抗拒得了历史潮流,不过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后来大家习惯背后垂个猪尾巴,到民国初期开始剪发辫的时候,很多人又抗拒不剪,认为剪掉发辫太难看,无法出去见人。民族意识有时候就是个习惯,习惯长了就会形成某种意识,直到今天依旧使然。
   人们不再抗拒剃头,脑壳前面头发长了会主动去找剃头匠,慢慢也没有了被砍脑袋的。原本剃头匠都是吃皇粮,朝廷见老百姓都习惯了剃头,剃头营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省几两银子吧,剃头营被解散了。剃头营解散,剃头匠们还要活下去,他们只好利用自己的手艺,走街串巷去挣糊口的银钱。这是全国各地都有宝坻县剃头匠的由来。
  
   三
   我小时候,已经有了理发推剪、剪刀等新型理发工具,剃头匠也不再挑着挑子走街串巷。他们背一个布包,手里拿着“唤头”。唤头是两块钢片,下面连在一起装上手握的把手。唤头上面呈尖形,中间有一条缝。理发师傅一手持唤头,一手用一个短铁棍从中间往外一拨,唤头就会发出“嗡嗡”的响声,想理发的人就知道理发师傅来了(从百度图片上可以找到唤头图形)。随之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歇后语,剃头的不吆喝——瞎嗡嗡。那时候的年轻人大部分留了分头、背头,只有老年人才会剃光头。那些想剃光头的人,只好自己家里烧热水,端出来让师傅给洗头、剃头。
   中国以前很多行业都有类似帮会的组织。剃头匠有没有帮会组织没考证过,但是以前的剃头匠有很多“内部行话”。
   我们单位有个姓“卞”的师傅,爱说爱笑。虽然他年岁较大,大家开玩笑却都叫他“小便”,他不愿意,大家又叫他“大便”,就是不叫他老卞。卞师傅是个“百事通”,有一次给大家讲过一个他在北京剃头的笑话。
   他说那天理发的人很多,他只好排在后面等着。排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轮到他,走过来一个年轻的剃头匠,看样子应该还是徒弟。年轻剃头匠给他围好围布,正要给他洗头,只听那边老师傅喊了一声:“坷垃,吃广!”卞师傅是何等精明,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坷垃”是指“土坷垃”,庄稼人的意思;“吃广”就是要快点,糊弄一下就完。他对给他洗头的剃头匠说:“慢着,别看是坷垃,可不牙碜。”
   剃头匠给他剃好头,问他:“您刮脸吗?”
   卞师傅说:“刮脸。”
   刮脸也是剃头时的一项内容。以前的理发座椅可以放成半躺状态。把座椅放下来,让顾客半躺在上面,给顾客脸上刷满肥皂沫,从脑门开始,把面部用剃刀统统刮一遍。那时候剃头匠的工具里没有剪发的剪刀,干什么都是用一把剃刀。鼻子里的鼻毛,老年顾客耳朵里长出的耳毛,都是用剃刀修剪。修剪这些部位是用磨窄了的“刀根”。如果顾客留了八字胡,也是用剃刀修剪整齐。
   相声大师马三立有个调侃剃头匠的段子:一位刮脸的顾客正半躺在椅子上呼呼大睡,剃头匠喊他:“别睡咧、别睡咧,你的眉毛是刮去还是留着?”
   “我刮掉眉毛干什么?”
   “不刮掉你早说吔,已经刮去一道咧。”
  
   四
   且说卞师傅让剃头匠给刮脸,剃头匠仔仔细细把面部给刮了一遍。
   “先生,您的脸刮得了。”
   卞师傅躺在那里却没有起来,说道:“我要刮脸。”
   剃头匠只好又重新给他刮了一遍。刮完后卞师傅还是没有起来,嘴里说道:“我要刮脸。”
   剃头匠忍着火气又给他刮了一遍,卞师傅依然躺在那里说:“我要刮脸。”
   剃头匠这下忍不住了:“我已经给你刮了三遍了,你怎么还要刮脸?”两个人吵了起来。
   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那边忙活的师傅一看这边吵架,赶紧走了过来,问是怎么回事。
   徒弟委屈地说:“我已经给他刮了三遍,他还说要刮脸。”
   卞师傅说:“你师傅没教给你吗,怎么才是刮脸?”
   师傅一听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今天是碰到了“碴口”,赶紧瞪了徒弟一眼:“滚!”
   说完他拿起剃刀,只轻轻一下,卞师傅说:“这才叫刮脸。”
   原来剃头匠所指“脸”的部位,是两个鼻孔之间的鼻隔。把面孔全部刮完,最后一刀轻轻刮一下鼻隔,收刀,刮脸全部完成。如果没有这最后一刀,刮脸永远不算完。
   老师傅一看遇到了内行人,收刀后赶紧给卞师傅道歉。豪横不打笑脸人,卞师傅也笑着说:“没啥,没啥。”一个“啥”字露了马脚,宝坻口音把“啥”字读成去声。老师傅赶紧说,原来是老乡,两个人叙谈起来。越叙谈越是亲近,最后竟互相称呼起“表兄”“表弟”。
   后来我们问卞师傅,从什么地方叙起来的表兄、表弟?
   卞师傅说,从老爷庙叙来的。

共 30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介绍剃头匠的由来和和头发传统的认识与观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头发丝也是有故事的,在作者细致而清晰的讲解中,我们走进历史,感受当时人们生活的环境与状况。发之父母,不得毁之,彰显的是孝道与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帝王之间的争夺,头发也被赋予另一层含义,脑前剃光,脑后梳一条辫子;剃头营的出现与灭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散文知识性强,语言睿智幽默,条理分明,读此文犹如在聆听一个智者的讲述,聆听历史的进程与社会的变化,不禁感概往昔,珍惜当下,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感到幸福与骄傲。【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32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4-03-26 15:25:23
  大哥博学多才,懂得真多,此文让我大开眼界,学习了。我隐约记得儿时父亲给我讲得剃头匠的一些故事,此文很有共情,温暖温馨。感谢分享,加油,再来几篇?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3-26 16:29:18
  感谢老师在百忙中的编辑和点评。这篇小文,是我的家乡尽人皆知的传说。以前各大城市的理发馆,确有很多宝坻籍的师傅,如天津市当年著名理发馆:“南京理发馆”、“重庆理发官”等,我们村几个老年退休人员都是从那里退休的。当年天津市有名的浴池(浴池也负责理发)华清池,经理就是我们村的。现在,理发馆都改称“美容院”。名称从“馆”到“院”升级,服务内容也改变,用剃刀给人剃头几乎绝迹,连剃刀在美容院都见不到了。“剃头”这个行业留下的,只剩传说和故事。再次感谢老师,祝老师沐浴春风,身心愉快!握手!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3-27 22:55:3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3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4-04-03 15:44:47
  “剃头挑子——一头热”这句歇后语老早就听说过,但真正的理解其背后的含义还是老师的文字。
   感谢老师将现如今“理发”这个行业的前世挖掘出来。
   语言幽默,科普性性强,层次分明。
   问候老师。遥祝安康!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3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4-03 16:50:26
  感谢疏影横窗的点评。中国传统手艺有“九行十八作”,讲究“行行出状元”。如果深入挖掘,那个地区、那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传承。再次感谢,祝春日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