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见闻】高坡上的小学(散文)
从我家门口上坡,经过稻场向东下坡,过一条田冲,绕过一条丘陵,再过一条田冲,然后走上一道高坡就是汪楼小学。汪楼小学紧挨着汪楼村子,小学校门朝西,南北两排黑瓦白墙的房子,围成一方院落,显得简单朴素。校园内院墙东侧有一个水泥砌筑的乒乓球台,在乒乓球台南边,有一个长方形水池。水池可以洗手,也是勇敢者游戏的目标。当我上到高年级时,借着助跑可以轻松的从它上面横穿跳过。院墙西北角有一棵木瓜树,我在慢慢长高,它也慢慢变粗长高,开始几年不结木瓜,后来开始结果。我只是喜欢看木瓜树开花结果的样子,从来没有想着要采摘木瓜,也没有关注过木瓜最后的归属。
校园北侧是操场,立着两个破旧的篮球架。篮球架时常空置,多数时候的玩乐就在校园内的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如同鸡群出笼般从教室里飞出来。只要不打闹过火,哭鼻子,老师从来不禁止我们的玩闹。摔四角(灰包)是最便捷的玩法。两个人一对一摔一个四角是普通玩法,一连串摔打时输赢就有些惊心动魄。摔四角是技术和体力并用的游戏,如果不小心,用力过猛致使手指触地,钻心的疼痛会让人狼狈不堪。
许多同学喜欢靠着教室墙壁排成一排,拥挤着“挤油”。挤的受不了的出局,出局后加入进去再挤,你推我攘,嘻嘻哈哈间怪笑怪叫。每个人身体里自然是挤不出来油的,不过在寒冷的时候活动手脚暖暖身子却是极好。
勇士们的游戏是“叨鸡”。双手架起一条腿,以膝盖尽力顶撞或碰压对方,哪一方坚持不住先松腿就算失败。叨鸡是体力活,也需要技巧和耐力,并不是身体高大强壮就占优势,善于躲避锋芒,借助巧力取胜者才是高手。
往往正玩得忘乎所以时,有老师拉响了挂在南边办公室门口的上课铃,在一阵急促的铛铛声中,同学们着急忙慌地纷纷收起玩具,兔子般飞窜进教室。
学校没有专业的体育老师,缺少像样的体育器材,虽然上体育课,正规的体育运动却很少。乒乓球台经常闲置,篮球架似乎也只是摆设。上体育课时,代课老师将同学们散放到操场上,任凭大家自由玩耍。跳绳、踢毽子、老鹰捉小鸡……绳子是家里编的麻绳,很少有尼龙绳。毽子用铜钱束着花花绿绿的公鸡羽毛做成,铜钱和羽毛间缠裹着红布或者密实的红丝线,防止羽毛脱落。毽子很漂亮,我踢毽子时脚总是找不准毽子的中心,不是踢偏,就是踢飞,很少能踢出流畅的弧线,所以就不咋喜欢玩。
我非常喜欢玩的是逮子。十二个石子留一个在手上,十一个均匀地散开在地上,抛起手里的石子的同时,眼疾手快的从地上抓起石子,从一个到四个依次抓起。每次要抓的石子和地上其它的石子不能触碰,如果碰上、抓漏或者没有逮住抛起的石子就算失败。三年级以前,我的同桌商顶家逮子玩的很好。商顶家磨制的一副石子光滑圆润,他逮子的手法也很灵活,大多数玩时都是他先取得胜利。为了获胜,我时常耍赖作弊,商顶家看见时常不说,偶尔会笑着指出,但并不较真。靠着他的大度我也能获得些胜利。
三年级以后,我的同桌换成了余飞。余飞的母亲是县城人,时常从城里给他带回些糖果。糖果极为稀罕,余飞将各种吃完的糖果纸积攒在一起向我炫耀,闻着油质糖果纸上散发出来的糖果香味,常常诱惑得我心里抓狂,生出许多羡慕。只是我也有寻找平衡的方法--收集烟标。白鹅和芳草的烟盒随处可见,烟标最为平常,散花和芒果的比较高级,可烟草好坏并不是我关心的,令我着迷的是烟标上各式各样的图案。我收集到一枚诗竹的烟标特别喜欢。画面是关羽投降曹操时画的一幅竹子明志图,竹叶里暗藏了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闲孤叶淡,终究不凋零。诗意表明关羽身在曹营心向刘备的真挚情谊。同学杨家升手里有一张龙虾花的烟标,我想方设法向他讨要而不得。每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跟着杨家升和他套近乎,直到他将烟标送给我才作罢。
为了得到一枚烟标可谓费尽心思。为了节省一只铅笔,我也会费尽心思地掏出干电池里的石墨芯磨尖写字。为了节省一个本子,我用元宵节上坟送灯时收来的灯罩纸制成作业本。本子是我自己剪裁出来,用线连缀而成的,虽不怎么好看,可老师从来也没笑话过。上学的条件非常简单,生活总是缺少物质供给,可我寻找快乐的方法和学习的办法一点不少。至于学习成绩如何,父母仿佛也不是很在意,反倒让我觉得上学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可玩归玩,书本里还是有许多新奇有趣的内容吸引着我。《小蝌蚪找妈妈》的神奇过程仿若童话。《小马过河中》的小马从它母亲那里找到生活的道理,不盲从,不轻信,知道亲身实践才会得到对错。《群鸟学艺》中骄傲的乌鸦和虚心的小燕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虚心使人进步,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谦虚谨慎。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是宣昌德老师经常在我们面前说的。三年级以后,教我们的语文老师一直是宣昌德,他像个全能冠军,不仅代我们班主任,自然、思想品德、美术、体育课都由他代。
宣老师身材中等偏胖,脸上经常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到了冬天钉上新的薄膜挡风,上课时很冷。宣老师上课中途,允许我们跺跺脚取暖。教室里气氛立马会活跃起来,同学们噗噗踏踏蹬脚声和轻微的嬉笑声一时连成一片。
我见过宣老师少有的发怒。同学宣章秀上课经常旷课、迟到。宣老师批评教育她多次后实在忍无可忍,喊同学捡来瓦片放在教室门口,让宣章秀跪在上面受罚。那一刻,宣老师脸色凝重地对我们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呀,现在不努力学习,等到你们后悔知道学习时已经晚啦!
或许为了让我们能够明白他的用心,宣老师总喜欢在周六下午最后一节班会课上讲思想品德。他讲五讲四美三热爱,做四有新人。他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学习、做事只要认真坚持,持之以恒就会成功。
认真坚持我勉强能做到,在宣老师交我的三年里,我一直坚持写日记,为此在课堂上得到过他的表扬。我在语文学习中逐渐找到兴趣,数学学习却不得要领。面对数字时脑袋里面像填满了浆糊,开始学减法时更是犯迷糊。交我们数学的是宣章家老师,身材瘦高,脸瘦长,说话声音有些沙哑。教减法退位时,他弓着身子在黑板前反复写着减一当九,似乎用尽洪荒之力在向我们灌输。看着粉笔灰在宣老师的手指间簌簌的往下落,可我从他那迫切的表情中就是明白不了意思。
后来到了学珠算时,感觉难度升级,让我更加一头雾水。许多同学为了学习珠算,家里专门买了小巧的新算盘。我就用着父亲一直使用的一个老旧的算盘,时不时要注意照顾松动的小棍,防止算盘珠子逃离。宣老师让我们一定要背会珠算口诀,他说这是学珠算的根本,遗憾的是直到乘法口诀完全背会时我的珠算口诀也没背下来。
清苦的生活中,许多事情我无法选择,吃饭、穿衣,居住。但是对于学习,我总是可以任性,简单的凭着兴趣喜好取舍。小学我上了六年,代课老师换了好几位,教音乐的却一直是宋文珍老师。她有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讲话、唱歌声音宏亮。教室虽然低矮简陋,可教室内跟着宋老师学唱歌的声音却清新激越。宋老师教我们学唱的第一首歌是《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紧接着是《大海啊故乡》: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自从学会这两首歌,我的歌声就在校园、家里和上学、放学的路上不时飘荡。在歌声的世界里,我感觉做一棵小草也很幸福,像浪花一样漂流并不孤独。
那时,家乡没有电,也没有电视,我不知宋老师教我们学唱的歌曲来自哪里。宋老师并不是专业的音乐老师,她却总能教我们学唱新歌,让我无比崇拜。《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带着昂扬和悲壮,冲撞着我幼小的心灵。《彩云追月》的歌词和旋律带着轻轻柔柔的美;《春光美》带着春天扑面而来的气息让人陶醉;《望星空》唱出了秋夜里最深沉的思念……这些歌声让贫寒的岁月充满缕缕不绝的温情。
宋老师教我们唱《骏马奔驰保边疆》时,她边唱边用手打着节拍演示说,唱骏马后要够八个节拍再往下唱。于是同学们学唱时候纷纷用手在课桌上跟着拍打节拍。开始时大家轻轻拍打,渐渐失去控制,拍打的越来越响,最后啪啪的响声和着歌声夹带着调皮的笑声,一时热烈奔放之情真如骑着骏马驰骋在边疆之上。
宋老师教会的许多歌曲伴随着我一直传唱,高坡上的小学自从毕业后我就再未走近。关于那段时光的记忆虽然走远,可教室里的书声、歌声和小伙伴们的欢笑声却常忆常新。
2024.3.27日于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