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丁香】臊子面的味道(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丁香】臊子面的味道(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389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7发表时间:2024-03-28 13:34:30

【江山·根与魂】【丁香】臊子面的味道(散文) 臊子面,在陕西家喻户晓,特别是在关中和宝鸡的扶风、岐山一带,更是人人皆知。
   大凡有红白喜事,早上或晚上都吃臊子面,中午才吃酒席。大部分人早上吃过臊子面后,上午吃不吃酒席都无所谓,关键是这顿臊子面要吃好吃饱。早上,大多数人吃过饭后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面吃好了没有。”对方往往很有礼貌地回复:“吃好了,汤煎和得很,味道嫽扎咧(好极了)。”
   臊子面是陕西扶风一带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扶风臊子面历史悠久,它来源于唐代的“长寿面”,是在“长寿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是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他节日的待客佳品。
   臊子面又叫“蛟(浇)汤面”。传说西周时,周文王带领族人外出打猎,行至渭河畔,遇见一条大蛟龙正在兴妖作怪,残害百姓,遂下令射杀了这条足有五丈多长、几千斤重的大蛟龙。据说蛟龙肉味道鲜美,吃了可以驱恶除邪,延年益寿。周文王命部下把蛟龙抬回去,剁成很小的肉块,做成臊子,放在几十口大锅里调成蛟肉汤。部族人把面条捞到碗里,周文王亲自掌勺舀汤……这蛟龙面,就是臊子面的前身,后来被人们渐渐叫成了臊子面。
   臊子面虽然好吃,但做起来比较麻烦——过去是人工手工擀面,后来是压面,用上等优质小麦面粉,加适当的水拌成絮状,然后用一块湿布蒙上,醒面半个小时左右,再放在压面机上,压上三四遍,用压面机刀切成细面条或挂面状,然后收好放下。这样操作,面筋道而又光滑,吃起来有嚼头。臊子面分漂汤和底汤两种,漂汤是油炸豆腐和切的葱花,有些还有摊的鸡蛋饼,底汤是黄花菜、木耳或加少许红萝卜。扶风人大都会做臊子面,我母亲做臊子面十分拿手(精),她老人家从压面到炒底汤、切漂菜再到最后的调臊子面汤,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记得那年我家里盖房,盖好谢匠(感谢匠人)的时候,我母亲和我媳妇就是做的臊子面。本来臊子面是吃面不喝汤的,但匠人连吃带喝,把一大锅臊子面汤都喝完了。母亲把两个暖水壶的开水都添到汤里了,就这还不够。按我们本地单位说法,臊子面是一个脸面活,客人吃不好臊子面,就会议论这家人锅灶不好,不会做饭;臊子面做好了,客人吃饱了,就会夸这家人媳妇娶得好,娶了个会做臊子面的“本事疙瘩”。
   臊子面每次都捞得很少,最多时一筷头,也就吃一口,所以很多人也就称“一口香”臊子面。
   扶风的臊子面,不论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小孩满月、老人过寿还是盖房架木、走亲访友,都是必不可少的。按扶风人的说法,菜做得再好,如果没有臊子面,那就等于没吃。在桌子上吃饭,人们议论的也都是臊子面,很少有人议论菜品。臊子面主要是醋出头,没有好的头茬醋,臊子面的味道就不行。陕西农村人有句谚语:“半夜吃臊子面,心里想得汪得很呢……”
   儿时的我最爱吃臊子面,母亲是一个半拉子厨子(半路学的),常常是她走到哪里,我就像个尾巴跟到哪里。母亲做臊子面,我就站在她旁边,有时帮她摘个葱、蒜苗。我跟母亲吃臊子面不知吃了多少回,不管给谁家上厨,她都会带着我。
   我结婚以后,母亲就手把手地教我媳妇做臊子面,从燣臊子到炒底汤、切漂菜、调汤等。母亲苦口婆心地对我媳妇说:“做臊子面是个脸面(体面)活,做不好,不但客人吃不好,而且还坏了自己的手艺。”
   母亲的臊子面做绝了,方圆几十里没有人不知道的,每年逢“五一”“国庆”“春节”等节日,来请母亲做臊子面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要提前一两个月来订事,就是平时,也要提前十天半个月来预订。那时几乎没有服务队和理事会,大小过事都只叫一个厨子,其他人就打下手帮忙。一次,母亲把一家结婚的事订了,但她突然感冒、发烧,于是就提前打电话退事,谁知这家人咬死理,非要母亲做,并请来了邻县医院的主治医师、事主的三哥,专门回来配制了中药,在过事前两天将母亲治愈,按时去了主家上厨。有时母亲去上厨,就提上她自己淋的头茬醋,主家结账时给醋钱,母亲不要或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有时主家高兴了,不但给了工钱,还配了许多礼品。
   臊子面,吃的就是味道。有一次母亲调好汤,做好臊子面,将第一盘给客人端上去时,屋顶上几只鸟儿喳喳喳地叫着,管事的和主家对母亲说:“你做的臊子面香得很,鸟儿闻见都来了,也给咱增加了喜气。”此后,不管是谁家做事,母亲就一人拿下来了;关系特别好的,母亲连钱都不收,还说道:“以后我有什么事,你也来帮一下,互相把账一顶就完了。”
   臊子面味道做得好了,大家都喜欢吃。那年村上一位老人过寿,从西安来了十多个人,上午他们一伙人不吃饭菜,母亲做的臊子面,他们不但把面吃了,而且连汤都喝了。主家不让喝汤,他们都说这汤调得好。
   我爱吃臊子面,更爱吃的是母亲做的味道,母亲的手艺。虽然说母亲去世十多年了,但每当我端起碗,闻到臊子面的味道时,就会想起母亲,想起小时候当母亲的“尾巴”的情景,想吃母亲做的臊子面。
   臊子面是扶风的招牌,是扶风人的味道,更是扶风人的骄傲。
   (原创首发)
  

共 20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闰土社长的征文《臊子面的味道》,写出了扶风传统面食的特色。散文首先描述臊子面的重要地位:“红白喜事,早上或晚上都吃臊子面”,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面吃好了没有。”接着叙述“臊子面”的历史变迁:是在“长寿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文章在此处恰到好处地插叙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交代了臊子面的来历:周文王带人射蛟龙,用蛟龙的肉做“蛟汤面”,后称为“浇汤面”,现在称为“臊子面”。这一传说给臊子面平添一层神秘色彩。为了进一步深化主题,文章详细描述臊子面讲究细致的制作过程,列举我家盖房时待客的臊子面,经过母亲细心钻研、多次实践,做出独一无二的特色臊子面。母亲因此出名,来请母亲做臊子面的人络绎不绝,甚至需提前预约。后来母亲把这个绝技传给了儿媳,做臊子面成了我家的特有手艺,也是陕西扶风的招牌面食,非遗文化。文字朴实,叙述清楚,行文流畅,一篇充满烟火味的征文。期待夺冠!【丁香编辑:晚秋枫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329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3-28 13:45:58
  有滋有味的扶风“臊子面”,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与神秘的传说,传统面食,非遗文化,值得传承,祝扶风传统面食“臊子面”越做越好,传遍大江南北,弘扬饮食文化。创作辛苦,敬茶问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24-03-28 14:37:57
  谢谢晚秋总编在百忙中编辑,且编按写的十分棒,写出了扶风臊子面的魂,让读者一目了然,向总编学习.
2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3-28 13:49:09
  闰土社长文思如泉,频出新作,屡获精品,向社长学习!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2 楼        文友:闰土        2024-03-28 14:43:41
  丁香有总编真好,忘我的工作,不记得失,不求回报,一如继往,精神可嘉,常带病工作.号召丁香全体编辑、评论员、作者向晚秋学习。
3 楼        文友:闰土        2024-03-28 14:49:46
  臊子面,是陕西、特别西府的魂,有许多人说:“一天吃三顿臊子面都不解馋。”可见臊子面在陕西的影响。不管有什么红白喜事,非吃臊子面不可。
4 楼        文友:志存高远        2024-03-28 16:25:54
  闰土社长笔下的臊子面从历史源远的西周典故再到臊子面的制作过程,都做了祥实在叙述。特别是追忆母亲做为橱师被聘请做臊子面的情景。感情丰富记忆犹新。读着使人对扶风臊子面思而津津有味,口水诞涟。濳心拜读学习!提高自己!敬茶祝福!
回复4 楼        文友:闰土        2024-03-28 18:33:43
  谢谢社长精美留言,扶风臊子面堪称一绝,越吃越上瘾,我就爱吃扶风臊子面。
5 楼        文友:志存高远        2024-03-28 16:43:25
  总编老师在百忙之中编辑辛苦了!编按精妙,评语适切。敬茶祝福!
6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3-28 16:58:11
  感谢总编晚秋枫叶老师的精彩编按。敬茶!
7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3-28 17:02:07
  臊子面以它特有的”煎汪稀,薄筋光”冠绝西府。岐山则给其增添了辣元素,别有风味。
回复7 楼        文友:闰土        2024-03-28 18:35:26
  扶风臊子面好吃,远近闻名。
8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03-28 18:11:20
  扶风臊子面历史悠久,吃的香,我虽在宝鸡,但最喜爱吃扶风臊子面,我们做的不精,没有扶风人做的好吃。社长写出了臊子面的精华,让读者留连忘返。
回复8 楼        文友:闰土        2024-03-28 18:37:19
  段引丽留言好,写出了精华,发自内心的语言,打动人心。
9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03-28 18:14:57
  总编编辑的好,编按写绝了,每次我未看文章,先看编按,这也养成了习惯。
10 楼        文友:扶风王宗合        2024-03-28 22:07:21
  雀鸟叽喳喜讯传,
   闻风品得臊汤浓。
   寻声进入农家院,
   尝尽扶风一口香。
   点赞美文!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