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锅都岭,一座历史的瞭望台(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流年】锅都岭,一座历史的瞭望台(散文)


作者:石维 布衣,14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20发表时间:2024-03-30 10:25:29

在东固的莽莽群山中,锅都岭是不起眼的一座。海拔虽只400米,却天赐其位。攀顶极目,可一览东固的五大隘口,东南踞养军山,南面矗方石岭,西南可望白云山,正西可观观音崖、九寸岭,北为钟鼓岭。又恰逢其时,那年,伟人选择了这座山,历史选择了这座山。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为粉碎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应对敌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采取了“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击其虚弱,歼敌于根据地之内”的战略方针。1931年4月22日,三万四千多红军在朱毛率领下秘密进入东固山区隐蔽集结,总部扎在东固敖上,瞭望哨即设在敖上村东侧的锅都岭。
   锅都岭,乍听便让人想象着它的造型。锅都,再俗不过的东固方言,一种状物的直观表达,却在民众的口口相传里寄寓美好和感恩。传说有位古时王子在此炼丹九千九百九十九年,丹成,将炼丹大锅覆于山顶,即携丹丸云游四方,为民治病。一个传奇福佑一方百姓,旋又福佑一场战争。
   伟人的眼光总是独到的。一番察看地形后,锅都岭山巅刨出了一座十余米长的防空洞,环洞四周,挖出了百余米的警戒战壕。二十五天的隐蔽待敌,二十五天的坚守瞭望,锅都岭记录下了一场大战来临前的从容演绎。
   何其汹汹。敌于八百里战线上,分兵四路向东固“围剿”。东固西面距国民党军47师王金钰部和27师公秉藩部仅20公里,北部距43师郭华宗部约二三十里,南面距敌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部也只有50多里。两军可谓近在咫尺,红军受敌三面夹击。组织发动群众,以暗制明,严明战争纪律,严密封锁消息。胜利缘于红军指挥员的胆略智谋,更缘于苏区人民的慷慨支持。于是,在根据地,苏维埃政府精细布置,组织起了赤卫队日夜站岗放哨,严防奸细侦探;组织起了妇女慰劳队、募捐队、洗衣队,打草鞋、做军鞋,慰劳红军;组织起了宣传队,鼓动青壮年群众参军参战英勇杀敌;组织起了救护队、侦探队、交通队、运输队、给养队、土炮队、土枪队、快枪队,随时准备开赴前线,配合红军作战。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为法宝。
   一切在悄然有序进行,且又那般自信。锅都岭下,敖上村里,由宁都小布、青塘转移而来的红一方面军随营学校学员一边学习,一边军事训练,毛泽东、朱德成了他们的兼职教员。在一幢民宅院内,迁自小布的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和无线电队在此训练和值守。5月15日,加入红军不久的王诤利用第一次反“围剿”缴获的半部电台侦听得敌人往“东固”的明码对语,为毛泽东决策首胜赢得战机。在万寿宫,毛泽东、朱德先后两次组织召开红一方面军总部暨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研判形势,运筹帷幄,确保第二次反“围剿”胜利。5月11日,在村头那棵今称“胜利樟”的大樟树下,两位伟人组织召开了军民歼敌誓师动员大会。更令人感怀的是,不忘苏区衣食父母,在繁忙的备战中,毛泽东、朱德向红军指战员发出了“莳好田、打好仗”的命令,并带头在九斗坵和群众一起插秧,留下一段佳话。著名诗人唐力如是礼赞:“他弯腰,他的身影就要/与油灯下写作的身影合二为一/九斗坵的每块田,都是词牌,它们/也叫沁园春、西江月、念奴娇、浣溪沙……”“他插下的是/一丛丛火焰,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焰/他把自己也插在中间,成为最明亮的一束”。
   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5月16日清晨,毛泽东斜背挎包和一把油纸伞,与朱德率总部人员、无线电队、电话队、警卫队,从敖上出发,从锅都岭出发,直奔白云山。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英勇的红军将士如飞将军般奋勇冲杀,夺得第二次反“围剿”首战胜利,中国革命的版图又多了一个制高点和制胜点。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炼丹只是久远的传说而已,在我看来,锅都岭确为一座福山,一座灵山,只是它的福和灵,来自为百姓打江山的英勇红军,来自送郎当红军的可敬百姓。
   心怀虔诚和敬仰,踏寻伟人足迹,癸卯冬日,我特地登临拜谒了锅都岭。暖阳铺洒,松风拂面,躬身洞中,俯身战壕,深深呼吸,战地的芳香犹未散去。环目眺望,皆为屏障,云蒸雾绕,山青墨绵,一派静谧祥宁。俯瞰敖上,为迎晒冬节,彩旗猎猎,黄墙绿院,勾勒着这座红色名村的特有行装。这一切,让我更欣悦地放飞思想。
   诚然,如白云山,或随后伟人诗词中的六盘山、娄山关,作为中国革命版图的制高点、制胜点,能载入史册,受后世祭奠,我们自会永久歌吟,但历史也需要保障胜利的瞭望点。
   这里的每一座山都值得记惦。
   锅都岭,就是这样的一座历史瞭望台。在这莽莽群山,在我肃然心间。

共 18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锅都岭,一座不足四百米的小山,却是一座英雄的山,它见证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1931年4月,朱毛红军进驻东固山区集结,瞭望哨就设在锅都岭。在西北南三面受敌夹击的情况下,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积极发动群众,以暗制明,严明纪律,周密部署,并召开军民歼敌誓师大会,军民同心,奋勇杀敌,赢得了第二次反围剿首站胜利,作为瞭望台的锅都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近百年后的今天,作者登临锅都岭,眼前美景如画,一派静谧祥宁,更让人感念无数先烈们无悔的付出。血与火的战场值得纪念,作为制胜首因的瞭望台也不应被遗忘,锅都岭就是这样一座历史的瞭望台。散文用简练的语言为读者描画了当年那段血与火的战争岁月,生动感人,肃然之意顿生。佳作,流年推荐赏读。【编辑:闲云落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331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4-03-30 10:29:15
  如果不是无数的先烈将鲜血和生命交给这片英雄的土地,哪有我们今天歌舞升平的生活?锅都岭,一个值得记住的地方。散文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小小的锅都岭,洞见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岁月。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
闲云落雪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4-02 22:02:1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