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买卖经”及其他(随笔)

精品 【东篱】“买卖经”及其他(随笔)


作者:小米一粒 布衣,43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39发表时间:2024-04-01 07:35:23

“新鲜大草莓,十元二斤。新鲜大草莓,十元二斤。”马路对面传来的喇叭叫卖声十分响亮,色泽红艳的草莓看上去也很诱人。我不由得停下单车走过去,准备买一点草莓带回家尝尝。赶巧了,听到走在我前面的一位女顾客正在和卖草莓的小伙子对话。
   顾客问:“十元二斤,也就是五元一斤呗。”
   摊主答:“奥,对。”
   顾客说:“那我买五块钱的吧,家里就俩人,买多了吃不了。”
   摊主说:“不卖!”一边说着,一边把拿在手里的一把小铲子和一个撑开的塑料袋重重地放下了。
   顾客大概是以为自己听错了吧,又问了一句:“不卖?”
   摊主答:“对,不卖。”
   直接了当,简单干脆,没再多说一句话。顾客也没再说什么,转身就离开了。
   我走过去原本也是打算少买一点,和前边的顾客一样,吃不了太多。现在一看这架势,人家说一斤不卖,也没什么商量的余地。我犹豫了一会儿,也没敢开口再问人家,就默默走开了。
   本来嘛,草莓是人家的,卖与不卖确实是人家说了才算数。怎么卖也是人家的自由,这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一边走着,我一边这样说服着自己。
   不过在当时我还是有点想不通。往家走的这一路上,我都在回想着刚刚那小伙子说话的语气和他放小铲子时的动作。活了好几十岁了,我倒是真没做过什么买卖,但咱没吃过猪肉可见过猪走路。买卖,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吗?一句冷冷清清的“不卖”,就把送上门的顾客给打发走了?就那么惜言如金,连半个字的解释都没有?
   这小伙子的“买卖经”,我琢磨了半天也琢磨不透。你说他不是为了挣钱?天气冷飕飕的,天色暗沉沉的,挨着冻在街上站半天一定也是迫于生计而身不由己。到头来不都是为了多卖出一点货,多一点收入吗?你说他为挣钱?可你看他对顾客说话时的语气,竟然有那么一点居高临下的傲慢姿态。在他的言语和神态之间,多多少少表露着那么一点儿意思:就买五块钱的草莓,你还好意思张嘴?我都懒得跟你多浪费一句话!
   以我个人的基本生活常识理解来看,或者他至少应该解释那么一两句吧。哪怕是说明一下十块钱二斤的草莓,要是只买一斤就得六块钱或是多少钱之类的。要不干脆就说一句,“一斤五块钱那我可就赔本了,你就来十块钱的,放在冰箱慢慢吃呗”。
   我猜,他要真这么多说一句话,我保证前边那位顾客不会转身就走了。而我估计也会留下来。就算原本计划着只想买一斤草莓,可听人家那么一说,也会觉得完全合情合理。没准儿心里就盘算开了,就有点不好意思了,直接就改成买十块钱二斤了。
   当然这一切都仅仅停留在了我的想象之中,毕竟这是一件已经发生过了的小事,而已。谁会跟我似的,没事儿瞎琢磨这些。
   再说了,当我这么替摊主感到遗憾的此时,说不定人家摊主心里也在琢磨呢——“今天遇到的这顾客可真差劲,买个草莓扣扣搜搜、磨磨叽叽,瞎耽误工夫。”
   要解释清楚这件事,莫非真的说是隔行如隔山?还是要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实在是相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我还是有点想不明白。
   我也知道“想不明白”这种事,本来就没什么道理可讲,无非就是自寻烦恼。我又想起最近看过的史铁生散文《记忆与印象》中,写过两次作者的亲身经历,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次是说,在作者的双腿残疾以后,他母亲为了给他找一份能养活他自己的工作,一次又一次去劳动部门打听消息。每次都是低声下气地跟人家说,自己的儿子虽然腿不好,其实他还可以胜任很多工作。但是去了很多次,都是无功而返。有一回,一位负责的同志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就别老跑了,你看我们这儿有许多全须全尾的人都还没安排上工作呢。”在那个年代,的确是有很多待业青年都需要安置工作。实情确实是如此,但是能把实情用这样一句“幽默”的话表达出来,我觉得可也算是“非同一般”的讲话水平了吧。
   还有一次经历,发生在史铁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后。有一天他好不容易抢到一张电影票,独自摇着轮椅走了很久很远,想去看一场电影。可是到了电影院门口,他发现全是台阶,他的轮椅根本上不去。他就只好向检票人员求助,希望可以把他抬上去。检票员就去找来了一位领导模样的人,这个人就站在上边问史铁生,你离不开轮椅吗?史铁生说,是啊。然后他得到了这样一个答复:“一切车辆禁止入内。”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吧。史铁生并没有抱怨什么,他在散文中平淡如水地叙说着这一切。却不知为何,越是看着他波澜不惊的文字,越是有点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当然了,帮与不帮,卖与不卖,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自由。我们不能对任何人实施道德绑架。我只是不太明白而已。也许我前边提到的“买卖经”是早就已经过时了吗?也说不定吧。人家那小伙子的“买卖经”也许是另有一套,诸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类的。还真说不定吧?
   诶!你别说,这么一想,突然间我就想通了。可不就是嘛,罗素早就说过呀,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人各有志,做买卖做人,说话做事,当然也是各有各的方式方法,各有各的门道和讲究。有的人做买卖图得就是一个薄利多销。有的人可能就喜欢囤积居奇,喜欢放长线钓大鱼。至于一个人的讲话态度和语气,那就更不是个问题了。我们都知道啊,有句老话儿叫“上赶着不是买卖”。所以呀,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是各人有各人的“买卖经”而已罢了。
   关于说话这件事,同样的意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本来就不可能完全一样。要都完全一样了,就没那么“参差多态”了,自然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吧。比如看到太阳,有人会吟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文质彬彬的诗句。有人会说出“我去,你看这一股子烟和这大太阳!”这样接满地气的词。写到这里,我成功得把自己给逗笑了。的确如此吧,生活中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有人觉得说话是一门艺术,要讲究分寸注意场合。有人却觉得,有什么就说什么挺好,别拐弯抹角绕来绕去瞎耽误工夫。你看,怎么才算对,怎么才算错呢?再说了,有些话本来就是人家性情中人冲口而出,随便一说而已,能有多少心思在里边呢?
   对了,又说到心思,藏在话里的心思,才是最令人费解的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咱也别太多心别太见怪。既然人家是“说者无心”,咱就得配合上“听者无意”。既然人家讲究的是“话糙理不糙”,咱麻溜就得把“玻璃心”收拾起来,这样才不会被扎到。
   再这么说下去,就又有点复杂化,有点没完没了了。还是算了,多说无益。只是一件卖草莓的小事情而已,只是那么一两句冲口而出的话而已,哪有那么多心思在里边呢?何必非要上升到如此复杂的程度去探讨呢?
   终归是要各自修行。
   买卖不成仁义在。
  

共 26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卖草莓的一段对话,是关于数学的应用题。按照数学方式思考和按照生意经来谈,谈不拢了。况且,卖草莓的小伙子的铲子动作还在表达着愤愤然,实在不是很好。这里的确设计生意经,一个做买卖的人,如果能够从顾主的心思出发,多些理解,可能这买卖就会做得风生水起,否则门庭冷落。作者由此想到史铁生的两件事,一是残疾人往劳动部门频繁跑,话不说到痛处,怕是还要费腿力了。二是看电影,那一句“车辆禁止入内”,理由多么恰切。世间人们的处事,态度各异,方式不同,很正常。但要讲究一点说话的艺术,应该没有错。再者,一个人的心思,总要通过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多一点善良和为人着想,生意经也是可以变通的。作者的这篇随笔,可读性很强,根据生活的发现,谈及怎样和别人相处的问题,谈到语言表达的艺术性问题,很有生活意义。行文语言幽默,所谈从容自由,无说教的成分,不惊不奇中,道理明晰。修行是一辈子的事,世人千面,心思不同,都在用自己的道理活着,哪怕是没有道理地活着,也是道理,所以,读读这篇随笔,一定有所启发。力荐随笔佳作,赏读深思。【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409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01 07:39:08
  生意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很紧密。做生意,是要讲语言艺术的,作者这篇随便,从一次买卖的对话展开分析,谈及买卖的心理,谈及生活的态度,很有意义。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纷呈,问候春祺,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佳华        2024-04-01 09:57:26
  虽然五行八作各有各的道,但和气生财和买卖不成仁义在是千古流传的生意经。我也经历过作者写到的十块钱二斤,但人家一般前面还有六块钱一斤这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说话风格,和而不同算了。拜读学习,期待新作!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01 16:24:18
  小米老师的随笔,格局很美,从容谈话,深入人心,乐于看这样的随笔,并非是多么高深,而是那么有味道。随笔,要追求味道,这是我的主张,向小米老师学习。遥握,问安!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枫桦        2024-04-01 17:44:51
  小米老师的文章,总是有他的独特读感。人生有万千琐事,不见得都处理得妥妥当当。于琐事之中,寻觅到自己写作的方向,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文章虽短,却有一寸牙雕之感!拜读老师的好文!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4-01 22:12:10
  这个小伙子的草莓打算全部自己吃的,别人只买一斤,懒得过称,会影响他的心情。他的心情是成双地卖才美。随笔引人深思,给人启发!好文,点赞学习,祝福老师!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