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春】“贵”在坚持,“成”在勤勉(散文)
3月28日,阳光明媚,成都兴隆湖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岸边花草葳蕤,摇曳生姿。
我们5个射洪老乡相约,一边沿湖畔漫步,一边谈笑风生。由我召集的这次相聚,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射洪籍著名作家贺贵成,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射洪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罗明金,射洪市陈子昂诗社社员黄朝兴和射洪籍成都某广告公司创意总监、诗歌爱好者宋建华参加。大家不仅有浓浓的乡音乡情,更有对文学创作的共同爱好。话题集中到几天前在射洪举行的“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实践(射洪)基地成立暨贺贵成高原军旅三部曲作品研讨会”上。
应我要求,贺贵成讲述了他创作高原军旅三部曲《走四方》《雪域高原》《涌动的羊湖》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贺贵成,1963年出生于射洪县太乙区龙门垭村一个叫“贺深沟”的小山村。开国将军贺诚是他一个村的长辈。小时候经常听父辈们讲贺诚的故事,贺诚创造了三个“射洪第一”:第一位从射洪走出的大学生;第一位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将领;第一位开国将军(中将)。他一直都以家族中出了这么一位功德显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长辈而倍感自豪。
贺贵成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1977年初中毕业时没有报考中专,一心想考大学,就选择了读高中。教他的老师说,凭他刻苦学习的劲头,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面临高考冲刺的关键时刻,父亲却病故了(母亲在他7岁时去世),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心想即使考上大学,又从哪里去找学费生活费呢?他无可奈何地放弃高考,回家务农,挣工分养活自己,还要供弟弟上学。1980年10月底,他应征入伍,成为青藏高原的一名基建工程兵。为了闯出一条成功之路,他凭着自己对写作的喜爱,凭着农村青年吃苦耐劳的秉性,坚持不懈地写“豆腐块”。在新兵集训期间,他每天坚持用业余时间写“豆腐块”寄往北京的《基建工程兵报》社,可寄出的新闻稿件石沉大海,他没有灰心,继续写稿投稿。
3个月时间的新兵集训结束的前两天,连队准备安排他去学习驾驶汽车技术,他喜出望外。但连长却突然收到了一封《基建工程兵报》社的信:你连新兵贺贵成坚持用业余时间给报社投稿,3个月尽管写了90多篇稿,一篇也没有采用,但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难能可贵,希望你们好好培养……
连长读完来信,倍感欣慰,想不到连队还有这么一位喜欢写作的新兵。他找贺贵成谈心说,你有热爱写作的动力,继续努力下去,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就安排他在连队当了炊事员,这样就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便于读书与写作。
贺贵成由于喜欢读书,他当炊事员时差一点儿酿成重大事故。一次在用高压锅煮饭时,烧的是干木料。他一边烧火一边看《山花》杂志,很快入了迷,锅里的饭煮好了,他没有发觉;火舌什么时候把锅底舔穿了,他也浑然不知。官兵们不能按时就餐不说,90多元钱的硕大高压锅也报废了。连长很生气,十分严肃地把他狠狠地批评一通,并叫他写出深刻检讨,视其态度再作出严肃处理。他顿时就痛苦地大哭起来…… 贺贵成自知闯了大祸,自己每月津贴费只有7元钱,还要按时寄5元回家供弟弟读书,拿什么去赔烧坏的高压锅呢?如果提前退伍,更是情何以堪?他一边伏案写检讨,一边泪流满面……三天下来,他一篇检讨书居然写了50多页,有1.5万多字。
连长耐心地看完了检讨书,知道了贺贵成烧坏高压锅的原因,满脸凝重的表情顿时由“阴转晴”。连长同情贺贵成不幸身世,打消了扣他的津贴来买高压锅的想法,叫他一定要吸取深刻教训,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一个农村娃娃要在部队上有点名堂,一定要勤恳地工作,才能有点出息。”贺贵成说,后来,他一步一步地从团级机关,到师级机关,最后干到军级机关,一共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服役了24年,主要从事部队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因为工作勤勉,他先后8次荣立了二等功和三等功。他的每部小说中,都有自己的影子。写作离不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来作铺垫,也离不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和虚构,要牢牢记住所写的故事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创作真谛,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打动读者,引起共鸣。
贺贵成对部队情有独钟,有着特殊的感情。16年的高原军旅生活使他终生难忘,刻骨铭心。因为高原缺氧等原因,他曾三次差点“光荣”,好在每一次都被战友们及时抢救活了……他认为,苦难是文学的灵魂,因为它可以为文学作品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也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情感和人性内涵。
贺贵成创作的42万多字的长篇小说《涌动的羊湖》,八易其稿,耗时4年,去年11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很快引起了轰动效应。有一位部队老首长自费从出版社购书323册赠送给全国各地的战友,请贺贵成按花名册一一签名后并特快寄出,他忙了两天一夜才完成这个“苦差事”。
射洪市本土作家罗明金、黄少烽、李德富深度解读了《涌动的羊湖》,认为作家在向前推进故事每个章节中,都会安排一个主故事,主故事在特定环境中发生,同时又会插入一个或几个相关故事,主线分明又回环往复。其故事情节的演绎,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处理事件不同方式、人的期望与现状等矛盾中展开。这一切,展示出作家对题材高超的驾驭能力和对长篇巨著分合结构的精心思考。作品塑造了石方竹等一批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以“大我”的激情书写波澜壮阔的时代,将革命性与文学性高度统一,既弘扬了主旋律,更写出了中国特色,同时引发了我们对现代生活、人性、情感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3月24日,由四川省评协、遂宁市评协、射洪市文联、射洪市社科联指导,射洪市作协主办,成都市武侯区作家协会、射洪陈子昂诗社、射洪陈子昂文学社协办的“四川省文艺评论实践(射洪)基地成立仪式暨贺贵成‘高原军旅三部曲’作品研讨会”在陈子昂故里射洪隆重举行。射洪作为县级市,承建了四川省首个在区县的省文艺评论基地。作为基地首次活动,来自成都、遂宁的领导、专家、学者及射洪市作家协会的文友们50余人在射洪市文艺家活动中心欢聚一堂,纵论贺贵成长篇小说“高原军旅三部曲”。
贺贵成的“高原军旅三部曲”作品研讨会,我因故未能参加,深表遗憾。我渴望向贺贵成当面请教文学创作技巧,以提高写作技能,便邀请他到兴隆湖传经送宝,同时邀请3位射洪在蓉文友一同分享。
游完兴隆湖,我们在湖畔宝塘二街共进午餐。落座前,贺贵成将一本由他签名的《涌动的羊湖》赠送给黄朝兴。罗明金将他的作品《鹤鸣家山》《情到深处》签名后赠送给宋建华。
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回味贺贵成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经验,我总结为“贵”在坚持,“成”在勤勉。
作品结构清晰明了,语言流畅精炼。主题充满正能量。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