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实力写手】妈妈的“一招绝”(散文)

精品 【晓荷·实力写手】妈妈的“一招绝”(散文)


作者:蔚蓝枫叶 童生,60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22发表时间:2024-04-01 11:26:11
摘要:妈妈用自己的“一招绝”给乡亲们扎“走线”,不打针,不吃药,济世救人,分文不收,品格很高尚啊! 随着社会的进步,乡村面貌翻天覆地焕然一新,家家户户瓦房宽敞明亮,村里村外马路干干净净,绿树成荫。昔日那种脏、乱、差根本改观。“起走线”扎“走线”成为历史,也成了茶余饭后讲给人们听的故事。

妈妈不是医生,但她会好多治病妙招。比如:“点眼疮”,治疗“耳朵底子”,扎“走线”。别的先不说,就说扎“走线”吧,现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年轻人绝大多数不知道“起走线”是咋回事,别说扎“走线”了。妈妈的“一招绝”就是扎“走线”。扎了不再复发。
   先说说“起走线”是怎么引起的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活条件差,村里各家各户院子里外,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猪圈、露天茅厕、柴垛、柴灰等,猪羊牛马粪便随处堆积,鸡刨狗捯污染了环境。五黄六月,炎炎夏日,雨水冲着垃圾粪便四处流淌,蚊蝇肆虐,人们要是磕破碰伤,起火毒,被蚊虫叮咬,肌肤容易生“疖痈”。当时医疗条件差,人们长了火毒、疖痈只是用小乳膏、碘酒、红药水、紫药水涂抹患处消炎,做些简单的治疗,然后该干啥干啥。
   不过,疖痈长在胳膊、腿上、脚上或颈部,怕蹦跳、轮甩运动和震颤,不然疖痈容易“散毒”化脓溃烂,之后从疖痈处出现一条红线,如同温度计的水银线一样,沿着胳膊或腿脚逐渐向上“走”,村民管它叫“起走线”。“起走线”有压痛感,常有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疼、无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会发展成败血症。
   “起走线”医学上叫急性淋巴管炎,中医称为“红丝疔”。是由于化脓性细菌从破损的皮肤或其它感染灶侵入人体肌肤,沿着淋巴管扩散引起的急性炎症。它发生前常在四肢某个部位先有一个感染的伤口或感染灶。而后自伤口皮肤上出现一条或几条不规则的纵行红线,沿肌体蔓延到附近淋巴结,上肢可到腋窝淋巴结,下肢可到大腿根部淋巴结,可用抗生素消炎或清热解毒药物治疗。当时消炎药品紧缺,农村缺医少药,没法及时用药物治疗。
   妈妈扎“走线”的招数是她大娘传授给她的,那时妈妈二十多岁,常去找大娘学针线活,遇到村里有人找大娘扎“走线”。妈妈好奇,瞅着大娘给患者扎“走线”。大娘说,想学吗?想学我教你。妈妈嘴里说不想学,说看到扎“走线”出血害怕。可是,每次还是全神贯注地盯着大娘用做针线活的钢针给患者扎“走线”。妈妈很敬慕大娘给患者扎“走线”技法娴熟,妙手回春。
   这年夏天,中伏闷热闷热的一走动就出汗。妈妈去大娘家纳鞋底,又遇上村里一位大婶领着九岁的儿子来找大娘扎“走线”。大娘戴上老花镜,慢慢撩起孩子的衣袖,胳膊上的疖痈通红通红肿的有鸽子蛋那么大。大娘一眼看出是“起走线”了,大娘刚扎了两针,孩子挣脱被大人抓住的胳膊哇哇哭喊着跑了,大人随后追了出去。大娘把针插到针线板上,疑惑着自言自语地说,平时给人扎“走线”没人跑呀,是扎疼了?这时妈妈纳鞋底的针断了,大娘说用我的针吧,说着把刚才扎“走线”的那根针从针线板上拔下来递给她,妈妈接过来一看“哇”了一声说,大娘你快看呀,这根针没尖了呀!怨不得那孩子疼的跑了呢。自从这件事,大娘觉得自己老了,眼神不好使了,她把扎“走线”的招数教给了我妈妈。大娘细心讲着扎“走线”的要领,妈妈非要大娘在她胳膊上做示范,从而学会了扎“走线”。大娘有了徒弟,高兴地把妈妈留在家吃午饭。
   “起走线”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很严重,大婶哪敢耽误给儿子治,下午又拽她儿子找大娘来扎“走线”。大娘向大婶说明上午事情的原委并道歉。说,让我闺女给孩子扎“走线”吧。妈妈说我能行吗?大娘说我看着你扎。这是妈第一次给人扎“走线”,孩子坐在板凳上不但没哭还笑着说“一点也不疼”。大娘说,闺女你出师了。
   多年后大娘去世,每年清明节妈妈去给她大娘上坟。亲人们聚在一起,说我妈身上传承着她大娘那些豁达助人为乐的影子,特别是扎“走线”得到了大娘的真传。
   妈妈生了我们四个儿女。我家附近有一个大湾,夏天湾里蓄满了雨水,水很暖,适宜人们洗洗涮涮。这天妈妈和几个妯娌在湾边洗衣裳,邻居婶家的女儿背着书包放学回家来找她妈拿钥匙。女儿走路很吃力,原来她小腿上长了一个大疖痈,看上去很吓人,脚踝骨处还拴着一根红线绳。女儿眼里含着泪对她妈说:“今天和同学们踢毽子,疖痈疼的受不了,好像出脓了。”她妈着急忙慌地说,叫你别蹦跳你不听,要是“起走线”了咱村可没有会扎的。我看看不会“起走线”吧。呀!真的“起走线”了。一道红线从疖痈处已经快爬到膝盖了。听人说要是“起走线”爬到大腿根会要命的,这可咋办呀。我妈妈在一旁说:“别怕,大妹子呀,我兴许能给你闺女扎好了。”
   她娘俩来到我家,妈妈从针线板上拔下一根针,然后点上煤油灯,把针尖在火苗上烤了烤消消毒。对小姑娘说:“别怕,不疼,就像麦芒扎了一下,一会儿就好。‘起走线’要走到大腿根人会觉得浑身发冷打哆嗦,胸闷发慌,那就不好治了,你这才到膝盖,我给你截断‘走线’就没事了。扎完回家让你妈把疖痈肿胀处用盐水清洗,再用干净毛巾热敷或用碘酒消毒。你可别再蹦跳了呀,过几天就好了。”这下可把大婶高兴坏了,过后大婶像大喇叭一样在村里把扎“走线”这事传开了,从此村里只要有人“起走线”了,就来找我妈妈扎“走线”。
   扎“走线”是从疖痈或伤口化脓处一寸远的地方对准“起走线”扎下第一针,针眼处渗出血点,接着每隔一寸扎一针,针针见血,一直扎到那条红线尽头前一寸。然后再在臂膀的骨缝处一个穴位再扎一针,这针扎下去以后,此处再也不会“起走线”了,这叫“一针绝”。这个“一针绝”,许多会扎“走线”的人不知道。
   这天刚吃了中午饭,妈妈正在屋里扫地。邻居大婶还没进屋声音已传过来了。“嫂子在家吗?快给俺大外甥看看‘起走线’了。”原来,大婶的姐姐儿子胳膊上起了一个疖痈“起走线”了,听她妹说我妈妈会扎“走线”,找来了。妈妈看看确实,用盐水洗过手,拿起消毒的针,给孩子扎“走线”。这孩子的“起走线”不止一条,从胳膊向上分叉起了两条。妈妈说:“你们来的早,要是‘起走线’走到心口窝那就危险了。你这是起的明线,要是暗线那毒性大了。”妈妈说这话,也是为了让孩子别紧张,一会儿就扎完了。
   那些年妈妈给人们扎“走线”不计其数,只要有人找上门扎“走线”,她有求必应,不要报酬。她觉得自己会这么个法能给乡亲们予急行方便,比什么都高兴。那些年妈妈经历的儿娶女嫁,修屋盖房,乡亲们都来帮忙,他们念着妈妈的好,记着妈妈给他们轻妙地扎“走线”。
   时光荏苒,如今妈妈已耄耋之年,耳聋眼花了。今年回老家过年,家后一位在外地工作回家过年的叔叔来看我妈妈。他拉着我妈妈的手说:“老嫂子你还认得出我吗?”妈妈打量着没猜对叔叔的名字,叔叔说:“我小时候‘起走线’,是你给我扎好的。”妈妈想起来了,你就是小时候那个调皮捣蛋的铁蛋啊。顿时屋内笑声一片,像放穿越电影一样人们谈论起村里那些年“起走线”扎“走线”的往事。
   妈妈用自己的“一招绝”给乡亲们扎“走线”,不打针,不吃药,济世救人,分文不收,品格很高尚啊!
   随着社会的进步,乡村面貌翻天覆地焕然一新,家家户户瓦房宽敞明亮,村里村外马路干干净净,绿树成荫。昔日那种脏、乱、差根本改观。“起走线”扎“走线”成为历史,也成了茶余饭后讲给人们听的故事。
   虽然妈妈扎“走线”的绝招没传承给我们,但是她那助人为乐的品德却传给了我们子孙后代。
  
   2024年4月1日于天津。
   付桂霞
  
  
  

共 28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这篇散文,记述的是她的母亲用土办法给人免费治疗“疖”子的事情。过去缺医少药,医疗条件差,所以,民间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治病土方剂土办法。其中针灸推拿就是最便捷最经济的治病手段。作者的母亲在大娘那里学会了给人的“起走线”而“扎线”治疗的“绝活儿”,极大地方便了周围的人。俗话说“土方子气煞良医”呢。疖子一般是某种病毒或蚊虫叮咬在人的毛囊部位,就容易发炎红肿,极个别抵抗力差的人,病毒会扩散,化脓。病毒如果扩散严重,就会沿毛细血管移动,不多见,但如果继续发展,那情况就不妙。扎“起线”,就是在肿块扩散的线上分段扎针,并且一定要挤出血液,也是一种排毒法,很凑效的。有些地方是用新敲碎碗片的刀刃割口排毒的,与扎线的原理一样。作者的母亲用自己的这一“绝招”,解除很多人的痛苦,而且母亲不嫌麻烦,不计报酬,施惠与人,这些凡人善举,是应该被人尊敬的。文章叙述自然,层次清晰,语言流畅,很好的一篇叙事散文。感谢老师赐稿晓荷,欢迎继续来稿。佳作力荐共赏。【晓荷编辑:一路顺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412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4-04-01 11:31:45
  老师的文,内容很新颖,中医确实有神奇的某些方面,问好老师,祝春安!
回复1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01 13:16:38
  感谢一路顺风老师辛苦编辑。敬茶献花????????????????????????????????????????????
回复1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01 13:21:38
  感谢一路顺风老师辛苦编辑。敬茶献花????????????????????????????????????????????
2 楼        文友:风土人情        2024-04-01 14:13:09
  中医很神奇,能解决好多病。
回复2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01 14:37:00
  谢谢风土人情老师留评!献花敬茶!
回复2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01 14:39:06
  感谢风土人情老师留评!
3 楼        文友:范明秀        2024-04-01 19:44:34
  拜读学习姐姐的美文,受益匪浅!敬茶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01 20:07:27
  感谢小妹鼓励支持!????
回复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01 20:31:37
  谢谢小妹支持鼓励!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4-02 13:19:38
  写得不错,一项神奇的民间艺术!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4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03 06:38:24
  感谢小雨老师鼓励支持。
5 楼        文友:李正亭        2024-04-04 22:40:30
  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犹若万千星辰中的一颗,看似微弱,却不停地闪烁着与众不同的光和热。让人敬仰, 让人动容。
回复5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05 00:07:15
  感谢李老师点评,献花敬茶!
回复5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05 21:28:43
  感谢李老师关注和点评!问好敬茶献花!
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4-13 11:01:00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6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14 19:49:32
  谢谢小雨老师!
回复6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21 20:25:11
  谢谢小雨老师鼓励。问好敬茶!
7 楼        文友:何叶        2024-04-14 06:56:57
  恭喜精品!姐加油!
何叶
回复7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14 19:49:59
  谢谢荷叶社长鼓励!
回复7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21 20:24:43
  谢谢社长鼓励敬茶献花。
8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4-28 13:21:11
  文章也得真好!我老母亲也有绝招,非常管用呢。有些民间验方,需要传承。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回复8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29 19:20:27
  感谢老师来访留评!问好,欢迎常来做客。老师多多指教啊!
回复8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4-29 19:22:23
  感谢老师来访留评。敬茶献花问好
9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18 04:37:03
  周二清晨向优秀的老师祝安!愿老师幸福快乐创作丰盈。仔细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妈妈的一招绝》优秀作品,顿然间被文章的优美优秀和细致细腻所吸引,文字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愉悦之美,更是一种源自生活的幸福之光,表达情愫,展现缱绻,唯文字方能企及。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10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3-01 11:47:29
  感谢梅老师来访留下墨宝!敬茶献花问好老师!遥祝安康。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