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云水】视觉盛宴(赏析)

精品 【云水】视觉盛宴(赏析) ——润雨散文集《光阴在左》漫谈


作者:陈亚珍 举人,4326.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77发表时间:2024-04-02 16:16:52
摘要:看润雨的散文须得有一种态度,静下心来,小心进入,最好泡一杯清茶,点一支檀香,当袅袅的香烟缭绕,进入极静的状态才能阅读,只怕太过粗糙会吓坏那一张张酷似幼儿纯真的笑脸。她的行文与她的职业身份紧密相连,没有市侩气,没有俗世心态,没有功利目的,但有烟火味、人情味和思想性。我以为散文有这些元素支撑也就可以立足了。

我在《乡土文学》当过20年编辑,竟不知润雨也是当地散文家。她已在外面报刊杂志发表了若干文章,散文写得好,评论更精彩。可谓墙外开花墙里香,属于晋中文学界的后起之秀。我已退休10年,与润雨是在一次采风中认识,有相见恨晚之感。
   拿到她送我的散文集《光阴在左》(燕山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年4月版)也有大半年了,由于写长篇中途难以断开,直至现在才认真阅读。对于百忙之中仍然坚持写作的人,我一直心存敬畏。文学适应任何一个行业!润雨(真名朱润鱼)是名幼儿教师,现在她们单位教研室工作。她的文笔清丽、真挚、简洁,心灵清澈得像一面明镜。哦,难怪笔名叫润雨,确有润物无声的感觉。“光阴在左”为什么不在右?至今有些缥缈。也许作者对光阴会有新发现、新感觉?于是扔下这个不管,先进入阅读,这个时候光阴在“左”在“右”已经不重要了。
   看润雨的散文须得有一种态度,静下心来,小心进入,最好泡一杯清茶,点一支檀香,当袅袅的香烟缭绕,进入极静的状态才能阅读,只怕太过粗糙会吓坏那一张张酷似幼儿纯真的笑脸。她的行文与她的职业身份紧密相连,没有市侩气,没有俗世心态,没有功利目的,但有烟火味、人情味和思想性。我以为散文有这些元素支撑也就可以立足了。
   有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在润雨的文集里最具真理性。现在写游记的人越来越多,写景观物,看山赏水,实景实描,干巴巴毫无意趣、意境。但润雨的游记最显精彩,她的直觉和感知非常发达,也说心灵没被染浊就能与天地相融。大自然是一部哲学典籍,她从自然中获得哲思,且能把自然场景描写得活起来,并能引人深思。她从国内到国外,通过自然景观延伸到人文思考,从一个街名感受到文化的厚度。其实这已不是写文,而是写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可以说这是游记永恒的主题。比如《遇见黄石》,标题十分简洁朴素,行文自然潇洒,语言的气势很有震撼力。
   她从进入黄石公园观赏就埋下了一个悬念:黄石是美国的一处国家公园。在作者眼里,既为公园,看起来实属山野林地,难道是审美出现了偏差?美国的国家公园怎与我们国内公园面貌相差甚远?我们的公园树都修剪得整齐漂亮,公园周围有绿色植物带,可黄石公园杂木丛生,横躺竖卧,不成规矩,像个不修边幅的疯子。作者在此有些失望,她是这样描写的:
   在这里,全然没有人工修为的痕迹,好像既不刻意栽种,也不人为清理,更不见凉亭或雕塑辅物,树林中时不时闪现一棵或者几棵甚或一片死去的树木。这些没有了绿叶遮体的树,树皮脱光了,露出银灰色的骸骨样的枝丫,与蓊郁的树群并立。近看这样的场景,确像生与死的并肩、阴与阳的共融。
   这一段是平行描写,看上去没什么奇特,但是作者看出了“生与死的并肩,阴与阳的共融”。一下子就点亮了读者眼睛,通过物体道出了世间本质,而且就这么寥寥一笔,就像一幅画中,茂密的森林飞来一抹云,虽然森林是主体,云即是点睛之笔。这就是作者不动声色的灵性传递。那么黄石公园为何如此不修边幅呢?说是源于一场火灾,大面积烧毁,这里大多是扭叶松,据说在燃烧中出现了扭叶松的一种奇观:
   当山火肆虐、死亡逼近,它们就像那些大难中舍身护子的母亲,会把坚固而紧闭的松果种子储藏起来,保存3—9年没有问题。虽然自身被烧毁,一旦浓烟散尽,松果就会崩裂,将储藏中的种子撒播在更广阔的地面上,从灰烬中萌生出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死亡和转世轮回,使他们无惧山火侵扰,而学会了借火助生,扩大领地。至今,几乎整个公园都变成了它们的王国。
   这一段描写仿佛经历了一场天地间的造世运动。在这次“造世”中,发现了普通的扭叶松竟如一个“护子的母亲”,在最危难中自己粉身碎骨,却把“子孙后代”保护完整,伺机待发,占领更大的领土。很像一个寓言,展示了扭叶松的牺牲精神和博大情怀。人与物是何其相似,抑或人也会低下高贵的头颅向树群致敬。这一段描写不仅揭示了万事、万物、万灵的互为性,更让我联想到,世间的法则是在建设中毁灭,毁灭中建设。人类每一天都在寻找合适的生存方式,但始终没有找到良方。由于丧失了道法自然的总则,过于膨胀的人欲扭曲了万物万灵,一个时代的周期不是因为物质贫乏而毁灭,而是因为人的欲望推升到极致而崩塌!自然界无数次的警示,人类却总是浑然不觉。“黄石事件”的点化实在神妙。作者精确地发现了人类世界的生灭法,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的轮回之道。而能扩大疆界的往往是有博大情怀的物种得以生殖繁衍。在这里,读者会对自然界顿然生发敬畏!却不知能点醒多少人对生灭法的深刻理解。不管作者是否意识到她写出了真理,但这确是一种启蒙,具备了一种美学功效。文章不说大小,有启示就是好文。
   更让作者吃惊的是,如此“狼籍”的实景留存,缘于一个决策:
   让大自然按照自己的法则发挥作用,让那些树木的腐烂物天然分解,为土壤提供养分。同时还大自然以纯粹的自然之貌。
   作者定义为“抱朴守拙”,确是高意境。
   这个决策更让我肃然起敬!尊崇自然才是尊崇本性,我们声称道法自然,可公园里、马路上,常常看到那些松树被园丁切割成螺旋形,看似漂亮的工艺,却看上去五花大绑被凌迟、被囚困的感觉,它必须按照人类的意愿生长,没有自由茂盛的权利。这又让我看到不同的人文意蕴。
   润雨的散文理性与感性糅合,叙事很有力量和气势,语言也很跳突,不时会有一句话让人眼亮心动。比如:
   “有谁知道,黄石公园地下火山蕴藏着足以摧毁世界的能量,一旦爆发,所喷出的岩浆足以埋没大半个美国。而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等物质会笼罩全球,地球上的植物会因此受到酸雨等物质的损害消失殆尽,人类在这种情况下将在一片阴暗中走向毁灭。地球也和人类玩株连九族的游戏啊!人类的共同命运已被紧紧维系在一起。”
   作者的机智是通过火山爆发,思考到人类命运一体的真理,而语言的风趣和跳突来了个“株连九族”。接着让世人想到,共同命运就应该“尚和”。在整个世界处于混乱,战争频仍、瘟疫遍地,政治、经济、文化切割成碎片,作者在思考“和合”,乃是一种大情怀、大悲悯、大思考、大愿望。我之所以这么细致地分析这篇游记,是因为文中装载了太多发人深思的东西。这也是作者写游记的大致风格。她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看一路思,作者很会找文眼,比如《不经意间,遇见爱因斯坦故居》,此文本来只是路过,看到爱因斯坦故居人迹罕至,显得异常落寞,她惊讶这么有名的科学家,故居怎会如此寂寞?不禁心里怆然,只是因了“爱因斯坦故居”这个名字才让她惊鸿一瞥。但是,她笔锋一转,介绍起爱因斯坦的遗嘱:
   “我死后,除去送遗体去火葬场少数几个最亲近的朋友,一概不要打扰。不要墓地,不要立碑,不要举行宗教仪式,也不要举行任何官方仪式。骨灰撒在空中,与人类和宇宙融为一体。切不可把我居住的绸商街112号变成后人朝圣的纪念馆。我在高等研究院里的办公室,要给别人用。除了我的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之外,我的一切,都将随我死去。”
   这篇空洞无料的文章立即传送出人文的高度,这时,也许爱因斯坦的科学成果、科学思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人品的绚丽照亮了人心。越平凡的人越追求繁华,越伟大的人越回归简朴。伟大不是因为有多少丰功伟绩,那只是工作属性。真正的伟大是与宇宙天地同频,用最后的一瞬间显现出与众不同的心性。作者随手采撷材料就能垫高她所要表达的意蕴,这就是一个散文家的本事。再比如《走进莲花圣地――墨脱》,墨脱是个秘地,她在这个具有原始地貌的地域一饱眼福,还描写了一个叫贡桑的小伙,他淳朴、善良、解他人之困,他和这里原始的大自然浑然一体,在自然中添加了一抹玫瑰红,十分亲切可爱。“捡拾”是写散文必须具备的素养。情趣、意趣、风趣、理趣,随手拈来,散文才能熠熠生辉。
   前面说他的散文有人情味,也有烟火味。
   《致终将长大的儿》,情感浓缩,手笔风趣,她把光阴的行进叫“翻山越岭”,把胖到180斤的儿子形容为“大叔”,儿子减肥后成为“帅哥一枚”,以此看到未来的儿子有出息,基础是毅力品质。她行文轻盈、灵动、有趣。《百味年节》烟火味更浓,外甥是个大学生,一到寒假就和父亲一起出去揽家政——擦玻璃赚钱,写活了一个农家子弟的生活境况和情感向度。父母每月资助他一千元,其余的都靠他在外面勤工俭学,他懂得父母的艰辛不易。这些篇章不是说写得多么高精,主要是写出当代青年人少有的品行,这就格外珍贵。有人说文学不需要承载很多东西,甚至完全摒弃“文以载道”的说法,但文载的不是皇道,而是人道。润雨做到了。
   润雨写作结构也很有讲究,比如《百草坡之约》,她以四次造访的构思,写出百草坡的四季风貌,景物描写清丽脱俗,此文主要是结构巧妙。观景看物、听风赏雨,本来就是“空手道”,全看作者的直觉和感知力,最难写,但作者给予四季的诠释如同一个童话世界。她的很多篇章都有童话感,十分可亲可爱,这与她纯真的内心世界有关。她也很有能力从地域中发现文化天机。比如《为了与天空接近的梦》,是去藏地寻梦,途经成都逗留,去了一条小巷,她说小巷如江南美女,透着娴静淑然之气。其飞檐、石墙、窗棂、画屏等都描述得十分美而安详。最主要是小巷的铺儿、店儿偏偏以“宽”命名:宽居、宽坐、宽度、宽知味等等。这个“宽”字不只是字,是此地人追求的气度、气量,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意。道出了成都人的生活精致,文化深厚的风骨。这就是作者闲笔中的妙趣。她的确是从视角中获得了盛宴。沿路拾贝形成了这部散文集的风格和风情。
   《光阴在左》分六辑,52篇章,有好多好文没有介绍分析,我只是在不同章节摘取风格而言说。其中有一辑是评论文章,真是精彩。由于有了理性思维,她的散文就多了些咀嚼的东西,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我一直把文章比作人体,比如长篇小说,骨架是情节,筋络是人物,细节是血肉,心脏是灵魂,第一句话是语言的头脑,统领全书的语境、语气、语韵、语述。要以最小的细节表达最大的意蕴,用最准确的文字表达最贴切的感情动作。散文的语言功底更严格,尤其是游记类,没有故事,人物做辅助,语言的情趣、意趣就格外重要。
   润雨的语言趋于成熟,但还有待提高。比如排比句,应注意词性变换和搭配。在《春在不远处》中,有几句排比句:“拥抱冬日的凛冽,拥抱萧瑟的荒山秃岭,拥抱冰封溪流的画面”,三个“拥抱”显得刻板失去弹性。我认为“冬日的凛冽”应换成“感受”,“荒山秃岭”可以“拥抱”,“冰封溪流的画面”应该“目视”。这样词性搭配上是否更合理?
   当然看这部集子,一定要从后往前看,估计作者是按创作时间编排,写作也有个历程,语言、技巧、认知都会随着写作历程而逐步提高。很明显,前面是早期作品,后面才越看越成熟,越写越干练。在此给读者提个醒,以不误润雨的精彩。我作为晋中界的文学老者,她人正,文秀,写作态度非常纯正,所以特别想推荐润雨的散文让更多人关注。以慰她对文学宗教般的情怀。
   也许评述不准确,但我是认真的。有不妥之处请谅解。
  
   2024年4月1日静心斋
  

共 44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有关润雨散文集《光阴在左》的精彩赏析。作者从润雨的文章风格、笔触和结构等各个方面,撷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肯定散文写作方面的优点,有理有据,展现了陈老师广博的专业知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诚坦荡的做人态度,让人心生敬意。更难能可贵的是指出作品集中存在的不足,很有借鉴意义。赏析抓住要点,条分缕析,娓娓道来,详略得当,分析到位,对读者的散文写作很有帮助,让人深受启发。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陈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感谢老师支持。祝老师春安笔丰,写作愉快!【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02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4-02 17:43:12
  赏析抓住要点,条分缕析,娓娓道来,详略得当,分析到位,对读者的散文写作很有帮助,让人深受启发。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陈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感谢老师支持。祝老师春安笔丰,写作愉快!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4-02 18:28:29
  烟火味、人情味和思想性,也这三方面,散文基本就可立足。游记,语言的情趣和意趣就格外重要。陈老师看润雨的散文集犹如一场视觉盛宴,其实陈老师的赏析也是赏心悦目,营养丰富的文学视觉盛宴,让人受益匪浅。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华为        2024-04-02 21:33:07
  先恭贺陈老师在新家园获佳作,稍后细细品读,留评!向陈老师学习!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04-05 15:30:53
  又见华卫又见,谢谢来访,握手!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4-02 21:36:11
  读陈老师的文章让人如沐春风,陶冶情操,滋养身心。恭贺陈老师佳作喜摘鲜亮的红豆一枚!感谢老师支持和厚爱,问好老师。
淡淡的云彩
回复4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04-05 15:32:20
  回家后火速奖红豆。差点找不见回家的路。握手!
5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4-03 13:34:20
  分析精准,层层进行剖析,详略得当,引人入胜。情感细腻,语言清新流畅,意境开阔,想象丰富,让人耳目一新。
梦在何处
回复5 楼        文友:陈亚珍        2024-04-05 15:33:25
  谢谢文友鼓励!共勉!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