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实力写手】菜团子(散文)

精品 【晓荷·实力写手】菜团子(散文)


作者:淡文竹雅 秀才,1066.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9发表时间:2024-04-03 16:33:17

老姐妹聚会时,我们总喜欢点野菜团子这道菜。饭店做的菜团子可以说是外焦里嫩,清香可口,百吃不厌。也是人们吃惯了鸡鸭鱼肉,总想弄点儿清淡的菜解解油腻。每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困难日子,想起那虽能充饥,却难以下咽的菜团子。那是我少年时期,最难忘的记忆。
   一
   1959年到1961年,在历史上被称为“三年困难时期”,那三年全国性的自然灾害,致使农业歉收或者绝产,粮食和副食极度短缺。供应的粮食吃不饱,没有副食补充,只有吃干菜、野菜充饥。那时候,我刚10岁左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经常吃不饱,更吃不好了。
   夏天来了,我和二妹就到城外大地里采野菜,我们认识好几种野菜:灰菜、苋菜、猪毛菜、扫帚菜、车轱辘菜、蚂蚱菜、苦麻菜(蒲公英)、曲麻菜等,这些野菜中,灰菜有毒,当年有的人吃了有毒的灰菜,身体浮肿,有的甚至中毒身亡。比较好吃一些的野菜有苋菜和曲麻菜。我和二妹到城西的麦地里采曲麻菜。曲麻菜叶子嫩嫩的,根茎上冒白浆,弄到手上很难洗掉。我俩趟着露水采曲麻菜,这种野菜是由根部繁育的,遇到了就是一大片。我俩采满了一筐菜就赶紧回家,因为母亲会奖励给我俩每人一个用曲麻菜和玉米面混合的大饼子。一进到家里,便迫不及待地掀开锅盖,拿起大饼子大口地吃掉。
   我们还可以撸榆树叶、榆树钱,母亲用榆树叶和榆树钱混到玉米面里做成粥喝,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
   野菜是有季节性的,等到这些野菜长大了或者树叶老了,就不能食用了。
   二
   东北冬季长,从十月开始一直到第二年四月,大约半年多时间大地一片枯黄或者白雪覆盖。人们就到城外的田地里捡菜叶和菜梗。
   我家西边是煤建公司,院子特别大,靠我家的大墙里面有一大块菜地,种了好多大白菜,秋天收获之后,地里还有好多干菜叶子。我和二妹从一个墙豁爬进去,用一个铁钩子在覆盖着厚厚的白雪的菜地里划拉,不知哪下子就划拉出来几片干白菜叶子,放到小筐里,基本上三天两头地去捡一小筐。
   母亲把干白菜用水泡上,清洗干净,切成碎碎的菜馅,然后拌上玉米面,攥成圆圆的菜团子,放到锅里蒸。这菜团子就是我们的主食,吃一口,一股干草的味道,没有油水,难以下咽。
   有一天,我俩照旧无目的地用铁钩子在雪地里划拉着,我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北边地头上,看见一个突起的雪堆,便下意思地用钩子划拉几下,没想到,带出来几棵绿盈盈的冻白菜,我和二妹如获至宝,赶紧装满了筐,还抱了几棵跑回到家里,向母亲报功。母亲夸我俩真能干!给我俩高兴得不得了,我们终于为家里做了点儿好事儿,也为父母分担了一点儿困难。再说了,那冻白菜比干菜叶子好吃多了啊!
   开春以后,在野菜还没有长出来之前,人们都到大地里寻觅,哪管有寸把长的菜梗都会捡起来。西下洼子有一大片甜菜地,整天都有人在那里捡菜叶子,直到菜叶子捡没了,又黑又硬的小菜梗也有人捡。一天,我也来捡甜菜梗,这东西现如今喂猪猪都不会吃的,可那时候,却是可以充饥的食材。到了星期天,满地里都是捡菜梗的人,有学生、工人、教师等等。
   干巴巴的甜菜梗,比干白菜叶子难吃多了。母亲把甜菜梗放到水里泡好长时间,等到稍稍软了一些,再放到锅里煮熟,然后切成碎碎的小颗粒,放到玉米面里做成菜团子,蒸出来的菜团子黑褐色的,咬一口又硬又涩,太难吃了。当时,大弟弟刚刚一周岁多,母亲单独给他蒸两个小小的净面(纯玉米面)窝头,他拿着窝头说:“这不能好吃!”我们姐俩望着那黄灿灿的窝头馋得直流口水。
   三
   粮食严重短缺,副食也供应不足。有一段时间吃大食堂,一家老小都到父亲单位的食堂吃饭。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晚上喝高粱米粥,只见暗红色的米汤,很少看到米粒,这样的粥咋能吃饱啊。
   父亲单位每周发一个高粱面的面包,父亲舍不得吃拿回家来,母亲藏起来,等我上学时,母亲把那个面包悄悄塞进我的书包里。等我到了校园里,拿出来一看,面包已经长绿毛了,我也不懂得是否变质,就把绿毛扣掉,吃里面的瓤。这面包是高粱面的,闻着一股发酵的香甜味,吃一口又辣又涩的味道,但是总比菜团子好吃多了。这是父母对我的偏爱啊!
   最难忘的是寒暑假去大舅家,大舅妈做的混混饭我记忆尤新。大舅在县政府基地(养猪场)当会计,基地在城东北方向,距县城有七八里地,只有十几家住户,他们可以自己开荒种点儿地。大舅工作忙,只有大舅妈自己种点儿玉米、谷子和土豆、白菜、窝瓜、豆角等,也没有多少。但是足以保证一家人吃饱,还偶尔给我家送一些,补充粮食不足。大舅妈也特别会过日子,不浪费粮食。她做的混混饭特别好吃,做小米粥时里面放上土豆、窝瓜、豆角,一起煮熟,再放点儿盐,吃起来很有滋味。把菜与粮食混在一起吃,节省粮食不说,让蔬菜与粮食一起变成了主食。吃起来香香的,比我家的菜团子好吃多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大舅妈的混混饭依然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那么清晰、那么香甜,那么温馨。
   在那个困难时期,大舅家成了我们家的后勤部。我和父亲步行去大舅家,背回来玉米粒和窝瓜、豆角等,偶尔还会背回来小死猪,父亲连夜把小死猪的皮扒掉,把内脏扔掉,用水把死猪肉泡一泡,清洗干净,用大锅大火煮熟,就是我们一家解馋的时候。现在说起来似乎非常不被人理解,死猪肉怎么能吃啊?缺少粮食、副食的时候,死猪肉就是美味佳肴啊!
   可能有人会问:当时有粮食供应,为什么还吃野菜呢?因为定量供应的粮食本身就吃不饱,加上副食品也缺少,人们肚子里一点儿油水都没有,空空的。越饿越空,越空越饿,形成了恶性循环。人真正饿到一定程度,只要能吃的,就敢吃。
   四
   连年干旱,不但粮食严重短缺,烧柴也同样短缺。大旱之年,寸草难生。野外的蒿草长得也是矮矮地,干巴巴地。人们做饭得有烧柴,即使用煤做饭或者取暖也得有柴火来点燃。
   每到周日或者寒暑假,我和二妹就去城外搂柴火。我们两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要走出三四里地到烈士陵园旁边搂柴火,因为近处早已被人们搂光了。大地光秃秃的,小茸毛一样的柴火,半天也搂不到多少。弄了半天,我们姐俩各背一小捆柴草,颠颠地往回走,越走越累,走一段就歇一会儿,得歇好几起儿,才能到家。这点儿柴火仅够三五天引火用。
   快入秋时,父亲会借一个手推车,带着我们姐俩去城外割蒿子,拉回来晒干留着冬天做引柴。
   如今每当我看到野外茂密的、高高的蒿草,地上落满厚厚的树叶的时候,心里就会涌出一种感觉:当年如果有这么丰厚的自然物资该有多好啊!
   自然灾害,真是让人们的生活捉襟见肘,难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所以,我们的同代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舍不得买东西,舍不得扔东西,总觉得这些食品或者衣物来之不易,扔了可惜。因为我们经历过吃菜团子的时期,那份苦涩和无奈是今人无法体会到的。
   古人云:“饱带干粮,热带衣裳。”说的是即使在吃饱的情况下也要带上一些干粮,以备不时之需;即使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也要带上一些衣物,以防天气变化,这是生活常识。所以,我们如今衣食无忧,也要注意节俭和积蓄,做到有备无患。
   春天来了!又要到采野菜的时候了,如今采野菜与当年的情景大不相同了。在我们这里,婆婆丁(苦麻菜)早已成为人们青睐的保健食材;柳蒿芽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野菜,甚至登上了早市的摊床;苋菜,也成为素馅饺子的馅料。用野菜做的野菜丸子让丰富的餐桌多了一道风景。
   沐浴着和煦的风儿,在大地里采摘野菜,是踏青的一项内容,与大自然亲切接触,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野菜不再充当主食的角色,而是餐桌上的一个绿色点缀,从另一个角度看,野菜也随着时代的进步,焕发出独有的自然风光。同时,它也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当年的困窘,更加珍惜眼下的美好生活!
   2024年4月3日
  

共 31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灾害,全国大部分地区粮油蔬菜副食品极度短缺。少年时期的作者,亲身经历过这段艰苦岁月,故事叙述饱含深情。同样是菜团子,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菜团子成为饭店精心烹制百吃不厌的解腻小吃。而在那个特殊时期,菜团子是替代粮食的果腹物,从野地里捡来的野菜、干菜、菜梗、菜叶里,掺进一丁点玉米面,少油缺盐,又黑又硬难以下咽,只要不饿肚子,谁又顾得上这些。父亲一周发一个高梁面的面包,母亲悄悄放入作者书包,扣掉面包上的绿毛,入口又辣又涩,想着父母对自己的偏爱,作者顿觉比菜团子好吃太多。那段特殊的岁月,让许多人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生活节俭的习惯,从此伴随一生。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佳作力荐共赏。[晓荷编辑:阔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408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阔以        2024-04-03 16:33:51
  学习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智慧到彼岸
回复1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4-04 09:45:48
  谢谢老师辛苦编辑!谢谢鼓励与支持!
2 楼        文友:何叶        2024-04-10 17:24:58
  恭喜精品!精彩佳作点赞!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4-10 17:39:14
  谢谢社长极力举荐!谢谢江山文学网的各位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